脐部清洁暴露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0-03-03 07:56孙玲燕李姜严泓
中外医疗 2020年35期
关键词:断脐脐部残端

孙玲燕,李姜,严泓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福州 350001

脐带是连接胎儿与胎盘之间的条索状组织,是母体与胎儿气体交换以及胎儿营养物质供应和代谢产物排出的重要通道[1]。因新生儿免疫机制的发育并不完善,机体防御及抵抗的能力较弱,脐部易出现感染[2]。对其处理不当,可引发脐部出血,同时严重感染,亦可引发败血症,以及腹膜炎症。每年在我国有1 000多例新生儿出现败血症,大概60.0%~85.5%是脐部感染较为严重的患儿,脐部亦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3]。WHO关于脐带护理方式的最新临床指导原则是 “自然干燥法”,是目前国内外临床护理中提倡的脐带护理方法。所以,针对脐部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关系到新生儿正常的生长发育。该文方便选取2019年9—10月在该院产科分娩的新生儿219例,主要分析将清洁暴露法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护理的证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该院产科分娩的新生儿219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新生儿家属知情同意。根据新生儿不同脐部护理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09例,男59例,女50例;剖宫产31例,顺产78例,平均胎龄(39.34±0.92)周,平均出生体重(3.44±0.45)kg,母亲的平均年龄(29.89±0.49)岁。 对照组110例,男62例,女48例;剖宫产37例,顺产 73例,平均胎龄(39.26±0.94)周,平均出生体重(3.32±0.35)kg,母亲的平均年龄(29.62±0.4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新生儿胎龄37~41周,出生体重>2 500 g,Apgar评分>8分,监护人了解该研究的目的,同意参与该研究并接受电话随访。

排除标准:排除早产儿、胎儿畸形、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及妊娠期糖尿病母婴分离者,脐带先天发育异常等。

1.3 方法

传统护理组(对照组):新生儿进行常规断脐后,脐部应用护脐纱布进行包扎,24 h后,护士对其进行脐部护理,应用75%酒精对脐部及脐周皮肤进行消毒,在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对家属进行一对一的床旁脐部护理指导。

清洁暴露组(观察组):新生儿常规断脐后,脐部残端不进行任何包扎,直接暴露,回到病房后,由护士对脐部实施相应的护理,护理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1.4 观察指标

在新生儿出院15 d后,对其进行出院的电话随访,对脐部残端未脱落的新生儿进行二次随访(1周后),观察并记录两组脐带残端的干结及脱落时间、脐部的出血率、感染率。

1.5 评定标准

①脐部残端脱落时间:正常情况下,新生儿残留的脐带7~10 d自然脱落;②脐部感染情况:脐部无异味,无渗液,脐轮与脐周皮肤不发红属于正常;脐轮与脐周皮肤红肿,有异味伴脓性分泌物,并经新生儿科医生确诊为脐部感染;③运用满意度标尺,0~6分不满意,7~8分基本满意,9分以上为非常满意。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进行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脐部残端干结及脱落时间

观察组脐部残端干结及脱落时间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脐部残端干结及脱落时间对比()

表1 两组脐部残端干结及脱落时间对比()

组别 残端干结时间(h) 残端脱落时间(d)观察组(n=109)对照组(n=110)t值P值29.03±0.85 41.51±0.95 102.400<0.05 5.89±0.23 9.10±0.39 74.100<0.05

2.2 对比两组新生儿脐部出血率及感染率

两组脐部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脐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脐部出血及感染率对比[n(%)]

2.3 对比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在新生儿出生后,对其进行常规的断脐,脐带残端留有开放性的伤口。因脐带具有丰富的血流运动,血流停止供应一定时间后,脐带的残端会出现硬化、干枯的情况,最终自然性的脱落[4]。新生儿的住院时间一般在其出生后2~4 d,在其出院时,大部分脐带的残端未能脱落,所以,无论是住院期间还是出院后,为减少脐部出血及感染,需要以正确有效的方法进行脐部护理。

3.1 清洁暴露法对新生儿脐部干结、脱落时间的影响

脐带一般会在常规断脐后7~10 d自然脱落,然其伤口则会在脱落后大概10~14 d愈合。新生儿脐部的传统护理,即对脐带的残端给予敷料包扎,据相关研究报道[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合并效应值,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残端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MD=-0.80,95%CI(-1.11,-0.49),P<0.001]。 应用传统护理的方法,对残端进行包扎,延长了脐部干结、脱落时间,易导致脐部出现出血、感染等症状。分析其原因有以下方面:①在新生儿断脐后,对脐带的残端使用护脐纱布进行包扎,使脐窝内水分的挥发受到阻碍,致使脐窝处于长时间湿润状态,延长脐带残端的干结及脱落时间。②应用护脐纱布对残端进行包扎,使医护人员和家属观察不到脐部及周围皮肤的具体情况,使家属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对脐部护理缺乏自信,对护理人员产生过度依赖。③因家属对独立进行脐部护理缺乏自信,导致在出院后,无法对脐部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④受旧观念的影响,部分家属在出院后使用护脐贴覆盖脐部,延长脐带脱落时间。传统方法由于脐带脱落时间长,脐带多在出院后脱落,无疑给家属增加了护理困难。该次研究中将观察组109例新生儿使用脐部的清洁暴露法加以护理,另外对照组110例新生儿使用传统的方法对脐部进行护理。研究显示,对比脐部残端的干结及脱落时间,观察组脐部残端的干结时间及脱落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将脐部清洁暴露法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可有效缩短脐带干结及脱落的时间。

3.2 清洁暴露法对新生儿发生脐部出血及感染的影响

新生儿感染是我国目前新生儿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感染可抑制肝活力,使肝细胞结合胆红素能力下降,从而出现胆红素血症[6]。在脐部的残端脱落时,会伴有少量胶质的分泌物,易使细菌滋生,厌氧菌在病原菌中最具代表性,病原菌侵入脐部后,引发脐部感染[7]。据相关研究报道[1-2],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合并效应值,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脐炎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RR=0.98,95%CI(0.41,2.31),P=0.96]。汪云云等[8]研究表明,自然干燥法并不增加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潜在危险性。所以,在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护理时,应使脐部保持清洁、干燥,对其残端的分泌物进行及时的处理,同时给予消毒,有利于预防脐部发生感染。除此之外,该文还对出院后的新生儿进行随访,发现两组脐部的出血率观察组3.66%低于对照组11.81%(χ2=5.077,P<0.05);观察组脐部的感染率 0.92%低于对照组1.82%(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以下的原因关系密切:一方面,清洁暴露法在新生儿断脐后,应用75%酒精进行消毒处理,不使用纱布对其进行包扎,脐带残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促进水分的散发,使其干燥速度加快,不利于厌氧菌的繁殖,减少脐炎的发生。另一方面,暴露脐部有利于观察脐带残端的恢复情况,一旦发现污染或脐窝处有异物即可及时处理,减少污染机会。

3.3 清洁暴露法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该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24%高于对照组 87.27%(χ2=7.614,P<0.05)。 据相关研究报道[2],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7.78%(88/90),高于对照组的86.67%(78/90)(χ2=7.745 ,P<0.05), 与该研究结果一致,说明了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应用脐部清洁暴露法,其成效获得家属认可,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传统的脐部护理法易造成脐周环境潮湿,如纱布或敷贴浸湿,易发生脐部感染,引起败血症,威胁新生儿生命。同时存在护脐纱布污染需要随时更换的情况及包扎部位皮肤观察不直观等,增加护理工作量及难度。清洁暴露法脐带残端的情况直观可见,对家属的自行护理是有利的。在新生儿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对家属进行一对一的床旁脐部护理指导,使脐部护理有效性得到提高,利于新生儿家庭照护的开展。同时利用新生儿家庭照护理念的传播,使护患关系得以良好的建立,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针对新生儿断脐后应用脐部清洁暴露法效果显著,加速了脐带残端的干结与脱落,降低了出血率及感染率,护理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断脐脐部残端
探讨个体化干预模式在脐部敷贴法治疗小儿泄泻100例的应用价值
延迟断脐对母亲及新生儿影响的研究进展
不同时间段断脐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新生儿不同断脐长度对减少脐部感染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剖宫产近胎盘端延迟30 s断脐对新生儿的影响观察
脐部清洁干燥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新生儿的脐带怎么护理
延迟断脐法对新生儿脐部感染、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渗血情况的影响
全胃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漏的诊治体会
延迟断脐对第二产程中存在宫内窘迫新生儿 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