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2020-03-03 06:06石淑娟
关键词:富兰克林风筝物理

石淑娟

■吉林省德惠市第二十三中学

一、目前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都有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而且每节课都沿用。教学的方式是以教材为中心,借助黑板、粉笔以及教师自身的口述向学生讲课,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长时间学习,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二)教师德育意识薄弱

很多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知识点的讲解,并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更注重向学生传授考试的技能技巧,忽略了在新时期下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德育双赢教学策略,因此只教书无育人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学生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影响到他们日后的发展。

(三)学生自身原因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导致他们的思想发生改变,甚至在日后做出对社会或者课堂不利的行为。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初中物理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发展形势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创设与时俱进的教学策略,并融合德育,这样才能使学生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下的技术产物,在教育领域被广泛运用,它可以将知识点以图片、音频以及影像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解了与能源有关的知识。能源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物资,如果没有能源我们就无法正常生活和发展,解决能源问题就是我们人类目前的首要问题。初中物理教师在这部分内容的授课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讲解知识点,还要融入相关的德育问题。

(二)利用学科内容渗透德育

物理这门学科既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毫不夸张地说它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传统教育中,初中物理教师只是将教材上的知识点讲给学生,却并没有深入地挖掘教材,他们认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思想品德教师的任务,与自己并无太大关系,只要将教材知识点和考试技能技巧讲到位,学生能考个好成绩就可以,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只局限在教材当中,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挖掘物理学科中一切可利用的德育资源,让学生实现物理知识学习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共赢。例如,在学习“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这一内容时,它主要的知识点就是渗透量变到质变的哲学观点,而初中物理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之间的互换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有效实现德育渗透。再比如,物体随着温度的变化会引发其物态变化,同时也会让物体的体积和密度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样就能让学生在物理规律的探索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物理是一门综合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点,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才能凸显出物理的综合特性。在物理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事物都能凸显出极强的育人价值,这就需要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物理学史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物理学史指的是物理的发展历史,它讲述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以及各种主要的分支形成过程,尤其是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历史,这其中不仅记录了一些结论的物理实验验证过程,还有众多物理学家研究的故事。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所要了解的,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物理学家探究真理的那种无畏精神。比如富兰克林在证明雷电是一种放电现象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地等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顿瓶中。回到家里,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想法,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有力的证实。在这个物理学史实验故事中,学生感叹这些物理先驱探索真理历程的艰难,从而在内心生出好好学习物理,日后为祖国做贡献的意识。

除此之外,大部分物理教师的教学只局限在物理知识点层面上,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深入了解和认识物理,教师就要凸显出物理学史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内容时,物理教师在讲完相关的知识点以后,可以将后世对牛顿定理的相关研究历史讲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实质性定律,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物理的伟大之处,再加上教师的合理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寻找物理知识与德育的契合点

虽然从表面上看物理知识当中并不涉及什么其他方面的知识,但是深入地探析就会发现,物理中的每个知识或多或少都与德育有所挂钩,而物理教师在对其深入分析时就可以帮助并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点和掌握相关的德育内容,从而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比如有关噪声污染的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去思考噪声的由来,然后再让他们说一说噪声的污染都有哪些,都对什么造成污染。学生就会总结出:我国主要的噪声来源于交通工具,比如最常见的汽车噪声。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噪声,学生就会发现只要有道路就会有汽车,只要有汽车就会产生噪声。所以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在城市里汽车不能乱鸣笛,尤其是在民宅、学校、医院等附近更不能鸣笛,以减少噪声的污染。

(五)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加深对物理的理解

实验是验证真理的重要途径,许多物理的概念、理论都是通过相关的实验才一步步证实的。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合作、互动以及思考等活动来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探索精神并形成合作意识。因此,物理实验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作为初中物理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给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严格地要求自己,端正态度,并按照最标准的方式进行实验操作。其次,在学生做实验时,物理教师要时刻观察他们的每一个操作流程,对学生实验有误的地方及时予以纠正,要抓住时机鼓励他们,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最后,在实验的过程中,物理教师还要将其中所包含的一些人文精神合理地挖掘并灌输给学生,从而实现有效的德育渗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必然需求,但是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物理实验的抽象性,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很多学生便打起了退堂鼓,这也需要教师适当地对其进行鼓励,让他们重拾信心,积极地参与到实验当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在知识教学的同时融入德育,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富兰克林风筝物理
只因是物理
处处留心皆物理
富兰克林的苍蝇馅饼
灵魂歌后艾瑞莎·富兰克林离世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学做风筝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美国富兰克林兵工厂F17—L半自动步枪
急性子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