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太甲下

2020-03-03 06:11夏末商初
领导月读 2020年8期
关键词:伊尹先王同道

[夏末商初]伊 尹

伊尹申诰于王曰:“呜呼!惟天无亲,克敬惟亲。民罔常怀,怀于有仁。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天位艰哉!德惟治,否德乱。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终始慎厥与,惟明明后①。先王惟时懋②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绪③,尚监兹哉。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④,必自迩。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呜呼!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一人元良,万邦以贞。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

(原文据中华书局1998年版《孔氏传尚书》)

【注释】

①后:君主。

②懋:勉励。

③令绪:美好的基业。

④陟(zhì)遐:行远。

【译文】

伊尹向王重复告诫说:“啊!上天没有永远的亲人,能敬天的,天就亲近。人民没有一直归附的君主,他们归附仁爱的君主。鬼神不会固定享受谁的祭祀,只享受有诚信的人的祭祀。处在天子的位置很不容易啊!用有德的人就国泰民安,不用有德的人就天下大乱。与治者同道,没有不兴盛的;与乱者同道,没有不灭亡的。始终谨慎选择自己的同事,就是英明的君主。先王因此勉励敬修自己的德行,所以能够匹配上帝。现在我王继续享有好的基业,希望能看到这一点啊!如果升高,一定要从下面开始;如果行远,一定要从近处开始。不要轻视人民的事务,要想到它的难处;不要苟安君位,要想到它的危险。谨慎要贯穿行为的始终啊!有些话不顺你的心意,一定要考察它是否合乎道义;有些话顺从你的心意,一定要考察它是否不合乎道义。啊呀!不思考,怎么收获?不做事,怎么成功?天子大善,天下因此清正。君主不要使用巧辩扰乱旧政,臣下不要凭仗骄宠和利禄而安居成功。这样,国家将永久保持在美好之中。”

【简析】

今存通行本《尚书》中《太甲》上、中、下三篇虽然都在25 篇古文尚书之中,但被清代许多《尚书》研究者视为孔安国等人伪造,然而,一则《尚书》的“今古文之争”至今仍然聚讼不已,并无定论;二则被清朝人视为“伪古尚书”的篇目中表达的思维观念,确实很符合儒家一贯主张的顺天休命、修己治人之道;三则今古文篇目中的内容彼此之间还明显具有内在因袭的相通关系。因此,当代人学习《尚书》时,如果旨在理解、应用其中的思想精华,而非学术史研究,完全不必卷入“今古文之争”,比如本篇。伊尹告诫太甲,上天、百姓、鬼神只会接纳内心诚敬、行为仁义之人,要想常保帝王之位,必须以德治国,无轻民事,慎终如始,不可宠幸、重用巧言令色之人。我们从《左传》《国语》《论语》《孟子》中都可以看到许多类似的表述,而将它们与《尚书》中的古文篇目相比,文辞上显然是《尚书》更为古朴,因此,与其视其为伪,宁可信其真,以便修身,以利国家。

猜你喜欢
伊尹先王同道
一个厨子灭了一个王朝
王春书
伊尹摄政
试论荀子的“先王观”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一个厨子灭了一个王朝
廖凡 赵涛 江湖儿女,同道殊途
荀子“圣王”的三种解读
知耻自律
泰民众愿行善报答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