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顾炎武传

2020-03-03 06:11赵尔巽
领导月读 2020年8期
关键词:顾炎武珠穆朗玛峰

[清]赵尔巽

生平精力绝人,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所至之地,以二驘①二马载书,过边塞亭障,呼老兵卒询曲折,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对勘;或平原大野,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炎武之学,大抵主于敛华就实。凡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考正得失。……又广交贤豪长者,虚怀商榷,不自满假。作《广师篇》云:“学究天人,确乎不拔,吾不如王寅旭②;读书为己,探赜洞微,吾不如杨雪臣③;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④;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⑤;坚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中孚⑥;险阻备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⑦;博闻强记,群书之府,吾不如吴志伊⑧;文章尔雅,宅心和厚,吾不如朱锡鬯⑨;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山史⑩;精心六书,信而好古,吾不如张力臣⑪。至于达而在位,其可称述者,亦多有之,然非布衣之所得议也。”

(原文据中华书局1977年版《清史稿》)

【注释】

①驘:同“骡”。

②王寅旭:王锡阐,字寅旭,清朝天文历算学家。

③杨雪臣:杨瑀,字雪臣,读书不求闻达,著有《飞楼集》一百二十卷。

④张稷若:张尔歧,字稷若,明末清初人,精研《周礼》《仪礼》《礼记》,著有《礼仪郑注句读》十七卷。

⑤傅青主:傅山,字青主,明末著名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于学无所不通。著有《老子注》《庄子注》《淮南子注》《霜红龛集》等。

⑥李中孚:李颙,字中孚,明清之际哲学家,被称为“海内大儒”。

⑦路安卿:路泽溥,字安卿,顾炎武曾受诬告陷于囹圄,路泽溥设法营救。

⑧吴志伊:后改名任臣,担任康熙年间《明史》纂修官。

⑨朱锡鬯:朱彝尊,字锡鬯,康熙年间,直入南书房,博通经史,参加纂修《明史》。作词风格清丽,为“浙江词派”创始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著有《曝书亭集》《经义考》等。

⑩王山史:王宏撰,号山史,清代学者,擅长古文,精通金石学。

⑪张力臣:张弨,字力臣,清初考古金石家,精通六书。

【译文】

顾炎武生平精力过人,从少年到老年,没有一时一刻离开过书本。他所到之处,常常用两头骡子两匹马运载书籍,经过边境要塞和驻兵的堡垒,就叫来老兵向他们询问当地事情的曲折经过,凡是有跟平时听到的不相符的地方,就取出随身带的书籍核查;如果是在平原旷野,就在马鞍上默读各种经书的注疏。……顾炎武的学问,大都是主张收敛浮华而追求真实。凡是国家典章制度、府县旧制、天文观测、河工漕运、军事农桑的类别,无不是追求到事情原委,考查订正利弊。……顾炎武又广泛结交贤能豪杰和有德之人,遇到问题常常虚心请教、共同商榷,从来也不自满自负。他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叫作《广师篇》,说:“探究天人关系,立论准确,不容置疑,我不如王锡阐;以读书充实自己,为学探幽索隐,我不如杨瑀;精通‘三礼’,卓然成为一代经师,我不如张尔岐;超逸脱俗,自得天地造化的奥秘,我不如傅山;坚持苦学,终于无师自通,我不如李颙;备尝艰难险阻,随世事而进退,我不如路泽溥;博闻强记,藏万卷书于胸中,我不如吴任臣;文章雅正,内心平和仁厚,我不如朱彝尊;好学不倦,真诚待友,我不如王宏撰;精心研究古文字,信而好古,我不如张弨。至于学问通达而居官在位的人,其中值得称赞的人,也还有很多,但这些人不是我这种一介布衣所能够评论的。”

【简析】

《清史稿》中的人物列传因为芜杂、简陋而广受诟病,但在浩繁卷帙之中,也不乏精品力作,比如《顾炎武传》就写得非常精简而又精彩。顾炎武在耗费30 多年心血铸就的学术巅峰之作《日知录》里面曾经说过一句话:“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梁启超后来将其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字,明末清初大思想家、大学问家顾炎武也因这八个字而名垂青史、广为人知。那么,在顾炎武看来,作为一介布衣的“匹夫”到底怎么做才能“保天下”呢?顾炎武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呢?《清史稿·顾炎武传》给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博学好问,必得究竟。这是匹夫担当天下兴亡的理论前提。第二,敛华就实,订正利弊。作为一个文化学者,顾炎武研究的范围竟然实用到府县旧制、天文观测、河工漕运、军事农桑等具体领域,还为此专门撰写了《天下郡国利病书》一百二十卷、《肇域志》一编,不尚空谈的务实精神令人敬佩。这是匹夫担当天下兴亡的具体行为。第三,广交贤豪,虚怀商榷。从顾炎武非常著名《广师篇》“十不如”来看,他的交游范围如此广泛,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眼界之开阔、见识之深远、格局之宏大,自然都不言而喻,这是匹夫担当天下兴亡的心胸器度。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曾经指出:“大学者有必要之态度二:一曰精慎,二曰虚心。亭林著作最能表现这种精神。”这确实是对顾炎武一个剀切的评价。但结合《清史稿·顾炎武传》和顾炎武的生平及学术研究来看,其实还应该再加上一点,那就是他“不薄今人爱古人”的博大胸怀。顾炎武正是因为广师博取、尽揽先贤今达的成果于胸中,方能跻于学术之巅。

小哲理

征服的魅力

有人问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埃德蒙·希拉里,为什么花这么大的力气去做这件事情?那儿究竟有什么?“那里几乎什么也没有,只有石头和雪。”埃德蒙·希拉里这样告诉人们,“我去攀登珠穆朗玛峰,只是因为珠穆朗玛峰在那里,我要去征服它。但是无论我如何征服,珠穆朗玛峰始终都在那里,所以我征服的不是珠穆朗玛峰,而是我自己。”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越困难越有吸引力。因为如果你征服了它,你将获得一个更强大的自我;哪怕你失败,你也将获得一个无愧的自我。

轻松的事情是大多数人所喜欢的,这是本能;困难的事情却是少数人所追求的,这就是征服的精神。困难就像是磁铁一样吸引着有追求、敢挑战的人。

对有追求、敢挑战的人来说,向困难发起挑战与征服,这正是自我征服的魅力所在。

猜你喜欢
顾炎武珠穆朗玛峰
顾炎武谢鼠
珠穆朗玛峰的守护者
顾炎武谢鼠
高不可攀的珠穆朗玛峰
昆剧新编戏《顾炎武》创作得失刍议
珠穆朗玛峰需要你的保护
顾炎武“拜师”
珠穆朗玛峰翻越进行时
雄伟的珠穆朗玛峰
与珠穆朗玛峰比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