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

2020-03-03 06:46高婷婷
林区教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探究语文

高婷婷

(黑龙江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哈尔滨 15008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双重意义。理论意义上,能为阅读教学中其他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定理论支撑和借鉴价值;现实意义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想化的教学状态。此外,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儿童创造和探究的动力,使之勇于探究,乐于探究,进而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标要求与建议

1.目标要求

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新课标中有如下阐述:“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课标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探究,而非被动地接受,最终达到寓探究于乐、寓探究于趣,不但能使学生原有的创造潜能和想象力得以激发出来,还可以在亲身实践当中去学习和运用语文,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具体有以下内容:第一,探究式的学习是建立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探究性学习,二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第二,教育者要对学生有爱心、自尊心、自信心,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民主环境下学习成长,这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从而使探究成为一个过程、一种学习必要形式。第三,教育者对学生多加鼓励,引导他们独立进行阅读,自由表达,不断发展自己,从而实现自身成长成才。第四,学生不仅要独立思考,还要与其他同伴合作,进行探索研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变化发展的过程,独立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更加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2.教学建议

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已毋庸赘言,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使其积极探索能力得到提高,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第一,教师要设定特定情境来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从学生角度思考,使学生乐于学习,这是学习的前提条件。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殊的学习方法与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方式来培养,以主动学习为主导,而非被动地接受学习。第三,在学生有独立自主学习意识情况下,教师对学生适当、有度地加以引导,促进学生对探究性学习有更独特的理解。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现状分析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现状包含以下几种状况:第一,在部分地区根本没有探究,基本是教师的一言堂,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或者尽管有探究,但探究只流于形式化、表面化,仅要求学生探究一些,但学生却是一无所获。 第二,教者所提问题都是简单性的问题,缺乏对学生在广度与深度的探究引领,比如写人的文章只是简单介绍人物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思想品质等;写事的文章仅介绍时间、地点、经过、结果、人物、起因,而对文章本身却没有做进一步的探索。第三,基本很少从表达方式、文章内涵等方面引导学生做深入研究与思考,造成学生进一步发展受限,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缺乏探究能力。

2.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教师因素

首先,教师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目标要求不明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对于探究能力的培养有明确的要求规定,但每个教师作为独立个体对于其理解又是有差异的。”[2]因此,教师在实际授课中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开展教学工作,尽管阅读课上大部分教师也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究,但对探究的目的与意义及探究后学生能学到什么等方面并不清楚,因而他们对学生所进行的探究能力培养是盲目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意义的。其次,课时影响教师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每节课教师都有一定的教学计划,加之课时十分有限,教师虽有开展探究之心,却无法行探究之实。这就导致阅读教学课堂很难真正开展探究性学习,例如有教师在上《钓鱼的启示》一课时让学生体会“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采用探究式学习,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很深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探讨,而课堂还要进行其他活动,因此教师不得不节省时间,将本部分本该探究学习的时间进行压缩,进而影响了教师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此外,选文篇幅的长短也影响教师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有些课文篇幅很短,开展探究方便,省时省力,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师生双方都有所收获。但有些课文篇幅很长,探究起来费时费力,需要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配合思考的地方增多,如此下去,教师感到疲倦,学生也无兴趣再深入探究。

3.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学生因素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其自身因素对探究能力的培养有一定影响。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常常导致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理解。小学生在这方面更加明显,因为他们的年龄尚小,有些问题领会起来还很困难。这时教者在课堂中所进行的探究活动,部分学生会对“探究”这一概念性相关问题理解不够到位,对“探究”一词认识也有局限性。此时教者水平再高、教的再好,学生也无法将其消化吸收、达到心领神会的效果,那么这样的教学同样会以失败告终,因此,学生年龄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此外,低年级受理解能力的影响,有些问题即使教者提出,小学生仍不是很理解,更无法去探究,高年级学生虽有一定理解能力,但受低年级学习方式与自身影响,也不会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优化策略

1.教师及时设疑,培养探究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还是未成熟的个体,对于现实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有利于小学生形成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导入设疑方式,例如在教授《窃读记》时,教师板书出“窃读记”,问学生看到题目会想到什么,接下来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试着找出问题的答案。通过题目的呈现使学生展开想象,从各个角度思考,促使学生思维发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及时设疑,促使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到兴趣而乐于学,教者教起来也会更加有激情、有动力,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授《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时,让学生思考:萨沙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吗?萨沙是通过什么事阐明自己不是弱小的?学生听后都想替萨沙来证明自己不是弱小的,因此会主动在课文中找到可以证明萨沙不是最弱小的语句。

2.展开想象空间,激发探究热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展开想象空间可以帮助学生对所探究的问题有新的感悟,并渐渐激发探究热情,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如在教授《晏子使楚》时,在学生通读课文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当时你就是晏子,楚王刁难你,你会怎样回答。学生就此而展开各种想象,回答也是多种多样。之后让学生分析文中晏子的回答并和学生的回答进行对比,使其体会晏子的聪明机智、能言善变,最终让学生自己发现晏子语言表达技巧的高超。学生正是在不断思索中激发了探究热情,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鼓励大胆质疑,开阔探究思维

阅读课是教师、学生、文本及教材编写者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学生对文本内容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想法,要敢于否定权威、学会提出质疑,做有质疑的探究,这对于自身成长是有探究价值的。为此,可以训练学生对问题产生质疑,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思考,要比为阅读而阅读的效果要好很多,学生也会逐步脱离教师而开始独立思考。在教授《灰雀》一课时,教师问到究竟是谁捉了这只灰雀?读完课文后的小学生大都会认为就是小男孩捉了这只灰雀。但有些学生读完课文却认为灰雀不是小男孩捉的,对于这样的疑问,教者不能只认同大多数学生的看法,对部分学生的质疑应当引导学生开展激烈的讨论,通过对上下文中列宁与小男孩对话的体会来了解他们的内心变化,最终让学生明白伟人对小男孩自尊心的保护及小男孩知错就改的品质。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小组合作,为学生大胆质疑,开阔思维创造条件。例如在教授《七颗钻石》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水罐一共发生几次变化?每次都变成了什么?学生会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意见,寻找变化,大家通过合作很快就把水罐究竟发生几次变化找到了。小组合作下使探究效果更加顺畅,更利于学生大胆质疑,开阔其思维。

4.遵循发展规律,教授探究方法

尽管教学是一个千变万化、无法捉摸的过程,但是也应遵循一定的方式方法,在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一,勤于观察,主动发现,养成探究习惯。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问题源于生活,要在生活中学习,鼓励学生多多观察身边事物,主动记录事物间的不同之处。例如,教师在教授《花钟》一课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如果将课堂上学到的细心观察能力运用到生活中,他们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奥妙。这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存在问题的意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其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培养探究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学生不仅要动脑思考问题,更要在实践中验证问题,只有学生自己亲身体验,才会对问题有全新的认识,对问题理解也会更加深入。例如教师在教授《画风》一课时,先提出风到底能不能画出来?有的同学说可以,有的同学说不能。这时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画看,可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文本中有关风的简笔画,并展示关于“风”的美丽风景画,然后让学生去试着根据联想将所想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就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机会,更培养了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最终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知道风是不能直接画出来的,风是通过其他事物对比才可表现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成长成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教学可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这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探究语文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