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

2020-03-03 10:12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上河湾中心小学刘俊伟
关键词:德育小学生教育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上河湾中心小学 刘俊伟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学生的自主能力和个性得到更好的尊重和发挥,但是很容易因为没有把握好度,而造成学生道德意识淡薄的现象,比如过于自我、不懂付出等。这表明了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在素质教育中,小学德育是主要手段,而感恩教育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小学德育教师并未认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经常会忽视它,导致学生忽视了生活中的感恩。因此,教师尤其要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感恩与尊重。只有了解并学会了感恩,学生才能真正乐于去关心别人,并善于付出,同时,在收到别人关心、爱护的时候,也能从内心收获感动。感恩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懂得生活中所享受到的一切,都是自然和他人所赋予的,在享受时,要心怀感恩,并在合适的时候进行付出。这份感恩,包括对家人、老师、朋友,以及祖国和社会的感恩。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心境是明亮开阔的,可以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回馈给社会。研究表明,多数学生的品性都是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并就具体的教学对策提出建议。

一、小学德育中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是一种精神情感,指的是当人们在收到别人关心和帮助,或者是受到周围环境好的影响时,会出现的感激心态。对于懂得感恩的人来说,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并非理所当然,因此会进行及时的回馈。根据这一定义,面向小学生的感恩教育主旨不变,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群体,在接受别人帮助后,也要懂得回报。但是,在实践中,很多小学德育教师却因为急于求成,导致教学过程简单粗暴,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的特殊性,单纯采用强行灌输感恩理念的做法,让学生难以真正接受。正确的小学感恩教育,应当是让学生从生活中体会感恩的意义和做法。为此,德育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感恩的具体含义,另一方面更需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从内心去感受来自身边人的关怀,并思考自己如何去回报。由此,学生逐渐形成感恩意识,懂得感恩周围的人和事物。

二、小学德育中感恩教育的地位

小学阶段作为义务教育的起点阶段,成为推行素质教育、实施德育的重点关注对象。作为德育板块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感恩教育需要受到小学德育教师的重点关注,并将其投入教学实践中去。小学德育是其他学科教学的补充,目的是引导小学生可以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无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能遵循社会道德准则,懂得明辨是非和善恶,并且做到严于律己,善待他人,不仅要对周围的善意保持一颗感恩之心,同时也要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手。为此,在德育过程中,要增加感恩教育内容,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情感。感恩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回报和帮助别人的意义,进而完善他们的人格和性格,在他们走上社会后,也可以保持一颗纯真之心,对身边的事物保持热爱之情,成为一个积极健康的人。虽然感恩教育在德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过去的小学德育中没有单独的感恩教育,导致小学生不懂如何去表达感恩的情感,因此,要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加入有关于感恩教育的教学内容,并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去思考和表达,并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另外,德育教师要把握好感恩教育理论教学的度,学生在了解感恩的基本理论知识后,应该有更多时间去实践和思考,才能做到感恩意识真正内化。

三、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

(一)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

之所以如此强调感恩教育在德育中的基础地位,主要原因是要让学生从小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并非理所应当,因此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并树立起责任意识,学会承担责任,这跟德育的本质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小学感恩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教会学生在受到周边人的帮助时,能够怀有回报意识,并付诸行动,同时,也能力所能及地去关心和帮助周边的人,比如说给父母洗脚、做饭,或者在同学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及时伸手帮助,甚至在路上遇到陌生人需要帮助时,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也要去帮助他人。通过上述教学活动,达到引导学生树立起责任意识的教学目的。

(二)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养成至关重要,影响着他们看待世界的态度和观念,而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看待事物的积极态度,进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基于小学生特殊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模仿周边的人和事物,一旦出现偏离方向的元素,难免会让学生走上不正确的道路。感恩教育能帮助小学生辨别是非与善恶,进而纠正自身的错误想法和价值观。从这个角度来看,感恩教育实则是一种干预教育,需要教师从外部来让学生意识到错误的价值观,并从思想上真正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让学生在遇到类似错误的元素时,制止自己,不去模仿。另外,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娇惯,通常会使他们错误地认为爱是理所应当,但正确的认知应当是爱、帮助、友谊、尊重都是需要双方付出的,不能抱着只让他人来服务自己的错误想法,自己也要努力付出。

(三)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小学生的心智正处于形成阶段,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因此在生活中,容易造成选择的偏离,尤其是遇到一些涉及是非对错的道德问题时,容易触犯道德界限。究其原因,还是小学生未能正确理解基本道德规范的含义和意义,进而不能用道德准则来约束自身行为。而在感恩教育中,可以让学生明白感恩的含义,通过责任感的树立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培养小学生懂得正确行为的意义。为此,德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并联系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全方位地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规范意识。

四、在小学德育中应用感恩教育的具体措施

学生认识到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还不够,关键要正确地加以落实。对于德育教师,感恩教育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辅助必要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形式更加多样化,进而让学生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一)营造感恩的课堂氛围

德育教师要改变过去单一灌输的教学方式,不要将感恩教育当作一项简单的教学任务去完成,而是要认识到感恩教育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营造出感恩的情感氛围,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教育效果。可以让学生积极参加小组讨论,结合教学案例,让学生表达对感恩的看法。同时,教师也要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让感恩通过图片、音频或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可以更好地与教师进行互动,提升教学效果。

(二)开展感恩实践教育活动

感恩不是说说而已,更需要落实到行动中去,学生在了解理论知识后,需要在生活中进行实践。为此,德育教师要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感恩的真正含义。比如,让他们回家给父母做一顿饭,又或者是帮助正在过马路的老年人或残疾人。另外,学校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型的感恩教育类活动,比如举办演讲比赛、绘画大赛等。

(三)对学生感恩实践进行及时反馈

学习是需要激励的,感恩教育也不例外。在感恩教育中,为了让学生更有动力地去帮助和回报他人,教师需要对他们的感恩活动进行及时的反馈,可以是口头的表扬,也可以是加分。在学生参加完志愿服务后,还可以为他们颁发证书留作纪念,激励学生产生持久的动力,并因此从感恩实践中获得成就感。

综上所述,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重要性和价值不可忽视。为此,德育教师要真正将感恩教育融进平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从内心真正懂得感恩的意义,进而可以在受到他人帮助时,懂得回报,这对学生来说是受益终身的。良好的感恩教育,长远来讲,更能促进校园和家庭的和谐、稳定,更好地展现人文关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猜你喜欢
德育小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题解教育『三问』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