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古道场播绿记

2020-03-03 11:01山泉
绿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塘坝道场王强

◎山泉

山东栖霞城东北十公里处有两座大山,形如双豹对峙,山下村庄名曰豹山口,村东有条山谷名叫道士夼。传说古代有道号元古者在此修行,解药通医,悲悯安贫,常为百姓开道场,救死扶伤,深得百姓敬仰。道人功德圆满后,驾鹤西去,留下元古道场至今。

元古道场,典型的丘陵地带,周围山峦盘桓颠连,起伏有致。早年山上松林蓊郁,遮天蔽日,是飞禽走兽的乐园。后因历史原因,山林被毁,一片荒芜。

21世纪初,有位情系故乡山水的人,名叫王璞,十年戎马生涯,转业后在金融界工作,协同弟弟王强,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与村委会签订了长达70年的承包合同,从此便与荒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山中缺水,开发荒山务必筑坝,拦蓄山中雨雪之水。2006年,刚过了正月十五,王璞和他的弟弟就组织劳力在道士夼的尽头筑起了第一座蓄水塘坝,与下面元古道场的小水库毗邻,连接了东西开发的通道。同年4月30日,推土机、挖掘机开进了深山,马达声声,崖传谷应,奏响了开发荒山的序曲。大干4个月,修通了进山主路5公里、环山路10公里。路随山势,斗折蛇行,连通每座山头;环山路纵横交错,左突右拐,置身其中时恍若进入山间“迷宫”。

元古道场小水库是20世纪50年代末修建的,说是小水库,实际是个小塘坝,坝基低矮,蓄水能力有限。机械化作业速度快,王璞索性将坝基加高了3米多,这意味着整个库容翻了几倍,虽说耗资27万元,但事半功倍,不需占地,当年竣工,一劳永逸。小塘坝承接容纳了雨雪之水,成为一座小水库,可满足周边果园灌溉之需。小水库水平如镜,岸柳临水梳妆,云霞在此留影,极富诗情画意,遂取名为“道场湖”。

开弓没有回头箭。王璞决定在“道场湖”边定居,并于2010年成立了“元古道场农业休闲旅游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采购农用物资,手托厂家和农户,减少中间环节,货真价实,惠及果农,一时间有180户果农踊跃加入。

将天然水挽留在山中,还得争取项目。合作社加大投资,在山中修起了大大小小15座塘坝,使所有的沟壑都蓄满了水。山巅之上建起了5座蓄水池,铺设了8000米地下管道,不仅使社员的果园得以滴灌,还使豹山河以东的千余亩山地果园得到灌溉。果农旱涝保收,进项逐年增多,尝到了合作社的甜头。

站在主峰老庙顶俯瞰元古道场,但见水库塘坝星罗棋布,犹如块块翡翠撒落山中。水库里放养了鱼、虾、蟹、蚌,多年不见的水鸟来此戏水觅食。这里远离人群,极为僻静,一些野鸭任意选择塘坝安然过夜,犹如住在高雅的“包间”。

山花谢了又开,候鸟去了又来,王璞、王强兄弟俩在元古道场已经干了15个年头。怀揣美好憧憬,撒播绿色信念。他们在昔日的荒山、荒坡开垦出层层梯田,栽植板栗300亩,核桃200亩,桑树110亩,大樱桃、无花果、柿子共100亩。还采用“自然农法”栽植苹果100亩,以羊粪做肥料,用天然蓄水灌溉,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是纯天然有机食品。仅此一项,投资高达120万元。

山上的次生赤松林长起来了,一片片柞树林泼绿凝翠,青杨和刺槐拔地而起。王璞爱护山中的每一棵树木,人们都叫他“树痴”。小树从小育,长大不弯曲。王璞时常拿着柴镰和手锯置身于山林之中,为树木整形,或者为果树嫁接新品种,动辄爬上树截去多余的枝杈。然而,毕竟是六十有几的人了,委实有些力不从心,总是累得气喘吁吁,只好坐在地上小憩,想着山峦的愿景,再苦再累,在所不辞。

王璞独居深山,“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红尘远去,唯闻天籁,山水入怀,物我两忘。有时潜心劳作,居然忘了时间,蓦地听到山鸡啼鸣,瞅瞅太阳,方才有了时间的概念。

有些树木已经成材了,邻村有人来盗伐,碰巧被王璞逮了个正着,便好言相劝,让他将割倒的树木带走,那人羞愧难当,临别时表示下不为例。有个乡亲开着农用三轮车前来打柴,为了搬运方便,放倒树木,除去树枝,只留树干。殊不知,他开车刚进山,就引起了王璞的注意,王璞暗中跟踪,见他砍倒几棵柞树,便上前阻拦说:“伙计,养棵小树起码需5年,毁掉它只需一镰,装满这一车,需要砍一片,倘若大家都像你这么乱砍滥伐,这片山峦又会像以前那样光秃秃的了,这几年我在山上就白忙活了。”那个村民自知理亏,连赔不是,承诺绝不再犯。

元古道场休闲园大门南侧路边有棵古皂荚,当年王璞、王强筑路时没注意,碰伤了它。兄弟俩一向关注古树,赶忙将浮土小心清理掉,为古树包扎伤口,并滴注营养液。他们还砌石墙对其严加保护,用水泥预制件加以支撑。原先的石崖已被埋没于地下,古皂荚生存环境大为改善,泥土厚实,雨水滋润,重新焕发了生机,在主干旁边生出枝叶,凡来元古道场游览的人无不驻足端详,感叹不已,称之为“祖孙树”。

元古道场东边山谷有棵大柳树,已有上百年树龄。为了保护它,修建东边的水库时,硬是把水库坝基向北移出50米,用超支近10万元的代价保住了这棵古树。这个水库也因此得名“柳仙湖”。

王璞还在他自己的住所门前栽下了紫藤、楝树、黄杨、玉兰、红柳、竹子等树木,每逢客人进山造访,他会如数家珍一一介绍。由于元古道场实现了萧条荒山向绿水青山的转变,烟台市林科所充分利用这里的天然优势,将赤松和黑松进行杂交,培育出新树种;建设了三春柳、大板栗、无花果、榛子等实验基地,发展势头良好。至今,王璞、王强兄弟俩在元古道场栽植的树木有:黑松2万余棵,梧桐4千余棵,以及山桃、日本北海道黄杨、核桃、杏树等数万棵,树种由十多种增加到五六十种。

荒山不仅需要绿化,还需要美化,尤其需要有效益。十年前王璞、王强请朋友、雇人工,将多方收集的野桃、野杏、野黑枣、板栗、核桃等适宜本地的花果树种,撒播在这片贫瘠的山坡上。有的树坑挖在酥石硼里,根本没有土壤。为了使树种成活,他们从周边取些好土填在里面。沟壑里,陡坡上,湖岸边,处处留下了兄弟俩辛勤的足迹和洒下的汗水。铁镐在一天天缩短,他们手上的老茧在一天天加厚,腰肌劳损在一天天加剧,希望也在一天天显现……

良好的生态环境给野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六线洞蜥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濒危珍稀动物,模样如蛇,长有四足,对生存环境极为挑剔,如今在元古道场也多有发现。多年不见的啄木鸟也频频亮相,就连园内饲养的香鹑雁也野性未泯,居然满山遍野自由地繁衍。野兔、山鸡屡见不鲜,獾也经常“抛头露面”,鸳鸯在“柳仙湖”里秀恩爱,海鸥也来品尝淡水鱼虾。去年暮秋,一群南归的大雁在“道场湖”小憩逗留,其中4只索性在此安家落户。冬天,湖水周围结冰,中间尚有一泓活水,大雁、香鹑雁、白鹅、鸭子都在里面洗澡游泳。不知从何处飞来一只水鸡,也不怯生,大大方方地落在水里,同其它鸟类一起玩耍。有趣的是,一对俊俏的鸟儿视王强为“保护神”,竟然在他屋门旁的黄杨树上垒窝,与之咫尺相隔、朝夕相处。那鸟窝极其隐蔽,外人难以发现。王强发现时,里面已孵化出3只雏鸟。与鸟为邻,好不惬意。王强勤劳,爱好广泛,除在水库里养鱼之外,还特意选择了一个背风朝阳的塘坝养殖河蚌,培育珍珠。

“道场湖”大坝东面有一座二层楼阁,常年空闲派不上用场。不知从哪儿飞来一群鹁鸪,约有五六十只,心安理得地在楼阁顶层住了下来。王璞念它们喜爱元古道场,对他们兄弟俩这等信赖,就热情接待,经常撒些谷物接济它们。这群鹁鸪只要听到王璞发出“嘟嘟”的召唤,就不约而同“扑棱棱”地飞落在王璞面前,毫不客气地竞相啄食。看家护院的牧羊犬有点看不惯,急于上前干预,怎奈被铁链锁着,只能昂首狂吠。王璞嫌它多管闲事,厉声斥责,牧羊犬很知趣,立马对这群鹁鸪改变态度,摇头摆尾,表示道歉,下不为例,欢迎常来。

每年,元古道场的三月山桃盛开,连绵几个山头,姹紫嫣红;杜梨花一开一大片,如同夜里落下的皑皑瑞雪;隔年挂在枝头的无籽软枣,紫朦朦、甜兮兮、艮盈盈,分外爽口;被称为“春风第一枝”的大、小樱桃,色泽艳丽,甘甜无比;桑葚熟了,黑的略酸,白的特甜,宛若凝固的蜂蜜;杏儿熟了,黄中泛红,核小肉厚,味道醇正。夏末秋初之际,雨水颇多,黄花盛开,“双星湖”西侧的山坡上比比皆是。那些花儿金灿灿的,仿佛长号在吹奏一曲生命的赞歌!“柳仙湖”北侧的大片柞林里会长出一种俗称“脆莴”的野蘑菇,从色泽到形状都与灵芝相似,数量极少,味道独特,堪称山珍;松林中也会长出好多松蕈,晒干后炖鸡块,佐以猪下货、豆腐、粉条、大白菜,既散发着山林的气息,又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中秋节后,满园苹果红彤彤的,路边木瓜黄胧胧的,核桃、板栗、榛子等应有尽有。

面对元古道场的好山好水,前来游览的客人无不交口称赞。元古道场也因此获得了很多荣誉,包括全国农村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山东省林业科普基地,山东省精品采摘园,栖霞市国家农业现代产业农旅结合观光园等。每年,到这里观光、游览、学习、科研的客人、学生、机关、团体络绎不绝。

王璞、王强兄弟俩,以总投资2700万元、个人投资2000万余元的代价,用十几年的时间,将其装扮得靓丽迷人,令人为之赞叹!

猜你喜欢
塘坝道场王强
花钱请人帮忙“自杀” 对方拿钱后跑了
江淮分水岭地区塘坝系统空间格局及效应分析
Tricks of the Trade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江淮丘陵区塘坝灌溉能力估算及其演变特征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水库、塘坝、窖池数量
浅谈江淮分水岭两侧易旱地区塘坝水资源调节作用与合理利用
Model-predictive control of power supply for particle accelerators∗
罗定《龙龛道场铭》碑异文考辨
二间高夹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