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循环经济新格局

2020-03-03 12:17王丽颖张月峰
经济视野 2020年4期
关键词:资源制度经济

文| 王丽颖 张月峰 高 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加快全面建设中国特色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资源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是资源短缺国家,树立循环利用的资源观,着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化解我国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的根本路径。

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近十年来,我国建立了循环经济规划制度、总量调控制度、评价考核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循环经济激励与惩罚等制度,各地方也配套了系列法规、标准、规划,法规体系初步建立,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规划引领作用增强,政策机制不断完善。切实加强了制度的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各地因地制宜着力布局了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技术创新取得突破,试点示范成效显著。重点行业领域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循环型生产方式得以推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不断壮大,绿色消费观念逐步形成。绿色金融在规模和成效等方面发展势如破竹,为循环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循环经济能力建设得到加强,2018年,我国循环资产利用产值达到了3万亿元,社会综合效益显著,取得的成就引领世界。

存在问题

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宣传贯彻力度还不足,协调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基本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支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加强,循环经济产业层次总体还不够高,同质化和重复性布局明显,技术和人才支撑不够强,新型产业刚刚兴起还不够强大。

有关建议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循环经济新格局,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1)贯彻法律制度,充分发挥效能。目前,国家已经出台多部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各地应根据实际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的关系,制定完善实施办法和有关规划,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循环经济统计制度、完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执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各主体的责任,加强考核评价和监督制度。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执法必须先普法,各级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2)明确目标引领,强化政策供给。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责任制和绿色GDP考核体系,强化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财税激励和惩罚作用,对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要建立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于不能履行责任义务的要实施阶梯税收、处罚措施。鼓励第三方搭建交流平台,破解主体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大力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循环经济领域,充分发挥金融对资源配置的强大功能。(3)加强统筹协调,提高产业层次。针对现存循环经济产业关联度偏低、产业链偏短、附加值不高、项目同质化建设、新型产业少等普遍问题,各地区各主体要跳出本地看城市群、应跳出自身看全局。深度挖掘自身在整体中的优势,找准定位,与周边统筹协调增强整体性,分工合作,不溃余力补链延链强链。(4)创新商业模式,激发市场活力。创新发展有效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就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生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高质量发展,务必要以闭环中每个主体都受益为目标,打通物质流、价值流、环境流、信息流,才能为闭环系统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主要有三种思维:一是互联网+平台的经济思维;二是产品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思维;三是比较优势+合作思维。(5)强化人才技术,培育持续动力。为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更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加强人才需求端与输出端的良性互动,打开高校和科研院所输出水平高、企业个性化再培养能力强、人才自发拼搏创新齐头并进的新局面。(6)循环理念,厘清闭路循环过程中生产企业、回收企业、消费者和政府的责任。生产企业在产品和包装设计阶段即需提高产品质量,强化产品耐用性,提高产品使用寿命,选材时考虑回收时的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投入,执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导回收企业创新商业平台,分类处理废旧产品,对于完好的产品通过二次分配的手段有效复用,提高重复利用率;对于不能再次利用的产品通过回收系统有序回收。

鼓励消费者购买可回收循环利用的商品,促进商品多次重复利用,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政府要提高管理水平,在薄弱环节进行查缺补漏,高效调控资源配置,有力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相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会进入高效发展阶段,由此带来的资源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会给全社会带来更多幸福感,即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猜你喜欢
资源制度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资源回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