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分类研究进展*

2020-03-03 06:15黄呈铖廖兆琪梁新艳元昌安
广西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卷积准确率神经网络

覃 晓,黄呈铖,施 宇,廖兆琪,梁新艳,元昌安

(1.南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八桂学者创新团队实验室,广西南宁 530000;2.广西科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

0 引言

图像分类是图像分割、目标检测[1-7]、人脸识别[8-10]、行为识别和姿态估计[11-13]等视觉任务的基础任务。近年来,深度学习模型已被证明是具有卓越分类能力的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强调模型结构的深度和特征学习的重要性,采用有监督或无监督的方式对图像从底层到高级的语义特征进行学习。典型的深度学习模型有深度信念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DBN)[14]、受限玻尔兹曼机(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RBM)[15]、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16,17]等。卷积神经网络已被证明是解决各种视觉任务的有效模型[18-21]。

卷积神经网络是受到动物视觉神经系统启发被提出的。加拿大科学家David H.Hubel[22]和瑞典科学家Torsten N.Wiesel[23]从1958年开始对猫视觉皮层进行研究,他们在V1皮层里发现两种细胞,简单细胞(Simple Cells)和复杂细胞(Complex Cells),这两种细胞的共同特点就是每个细胞只对特定方向的条形图样刺激有反应,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简单细胞对应视网膜上的光感受细胞所在的区域很小,而复杂细胞则对应更大的区域,这个区域被称作感受野(Receptive Field)。早在1980年,日本的Kunihiko Fukushima[24]提出的Neocognitron模型,即为模拟这种作用的结构。随后LeCun等[25]基于Fukushima的研究工作,使用误差梯度回传策略设计和训练CNN(被称为LeNet-5),这就是现今计算机视觉领域第一个卷积神经网络。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分类方法,可以从海量且有噪声的图像中学习到目标的高层特征,且这种特征对于目标某种程度的形变有很好的鲁棒性。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带有卷积结构的深度神经网络,其将原始图像输入网络,经过数据预处理后,网络各节点传递图像数据并经过逐层的权重迭代更新和计算,最终输出类别标签上的概率分布,图像的特征由卷积神经网络自动学习,不需要手动设计。此外,卷积神经网络卷积层中的网络稀疏连接和卷积核权值共享两大特性,有利于神经网络的快速学习并避免过度拟合[26],使得网络结构变得简单,适应性更强,泛化能力提高[27]。

CIFAR-10[28]、CIFAR-100[28],特别是ImageNet数据集[29]是目前深度学习图像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数据集。2012年举办的图像分类竞赛(ImageNet Large Scale Visual Recognition Challenge)中,由Alex Krizhevsky等[30]实现的深层CNN结构系统获得冠军,当时取得了最佳分类效果,也是在此后,更多的更深更宽的神经网络被提出,如VGGNet[31]、GoogleNet[32]、ResNet[33]、DenseNet[34]等。近几年来,有研究者开始对神经网络的特征图通道、空间、卷积核等方面进行结构上的改进,提出SE block[35]、SK block[36]等注意力机制,它们可以直接放入现有的神经网络中进行训练。也有研究者使用现有的网络,如ResNet用作基线网络进行模型改进研究,如Res2Net[37]、ResNeSt[38],提出的这些模型在广泛使用的图像分类ImageNet数据集上,均得到优于基线网络的准确率,网络性能得到一致的提升。下面本文将对上述卷积神经网络的研究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1 卷积神经网络经典模型

1.1 VGGNet网络

VGGNet是由Simonyan等[31]提出的非常经典的CNN模型,在2014年的ImageNet挑战赛中以92.3%的准确率获得亚军。VGGNet整体结构十分简洁,主体采用多个3×3的小卷积核,每个卷积后都伴有非线性激活函数。3个3×3的卷积可等价于1个5×5卷积,但小卷积核替代大卷积核,却能增加网络的非线性表达能力,因而VGGNet在图像复杂特征表达上具有天然的优势。每隔2个或者3个3×3的卷积层就连接一个2×2的最大池化层,将卷积层和最大池化层进行反复堆叠即构成VGGNet网络主体。部分结构采用1×1的卷积核,后伴有激活函数,在不影响输入输出维度的情况下,增加模型的非线性。如果卷积层和全连接层堆叠的层数总共为16层,那么就称这个网络为VGG16。研究表明,当VGG模型的层数过深时,会因为参数的误差变大导致网络的退化,因此一般VGG的模型多数为16—19效果最佳。因为结构简单和性能稳定的优势,现在VGGNet仍在图像处理领域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图1展示了VGGNet的网络架构。

图1 VGGNet的网络架构

从VGGNet提出到现在,仍然有许多研究者将其使用到自然应用场景中。孙新立[39]通过构建VGG16模型,以颜色和纹理作为煤和矸石图像的类别特征,结合迁移学习方法,解决了目前人工捡矸法、机械湿选法操作过程中无法解决的效率问题,其识别准确率达到99.18%,能够有效地识别出煤和矸石。田佳鹭等[40]提出改进的VGG16模型来对猴子图像数据进行分类,模型的优化包括利用Swish作为激活函数,将softmax loss与center loss相结合作为损失函数以实现更好的聚类效果,采用性能完善的Adam优化器;同时用训练集训练模型以确定微调参数信息,再用测试集检验模型准确性;该方法对猴子图像分类的准确度可达到98.875%,分类速度也得到显著提升。

1.2 Inception网络

Szegedy等[32]提出的Inception-v1模型使用22层Inception网络结构模块,Inception-v1模型与以往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相比,其特点在于最后一层使用全局平均池化层代替全连接层,降低空间参数,让模型更加健壮,抗过拟合效果更佳。该模型在ILSVRC 2015 比赛分类任务上以93.3%的正确率获得该届比赛的冠军。Inception模块的主要思路是使用一个密集成分来近似或者代替最优的局部稀疏结构,使其能够降低网络复杂度,达到提高神经网络的计算资源利用率,提升其分类准确率并且减少过拟合的情况。经典的Inception模块如图2所示。

图2 经典的Inception模块

模块中包含几种不同大小的卷积:1×1卷积、3×3卷积、5×5卷积以及一个3×3的池化层,让网络增加了对不同尺寸度的适应性,这些卷积层和池化层会把它们得到的特征组融合到一起,输入给下一层Inception模块。

一般而言,提升网络性能最直接的方法是增加网络的深度和宽度。其中,网络的深度指的是网络的层数,宽度指的是每层的通道数。当深度和宽度不断增加时,需要学习的参数也不断增加,巨大的参数容易发生过拟合,并且会导致计算量加大。Incaption-v1模型通过引入稀疏特性,将全连接层转换成稀疏连接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Incaption-v1模型取得成功之后,研究人员在其基础上进行诸多应用和改良。在应用方面,Shichijo等[41]构建了一种能自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Inception-v1模型,经过测试,模型的准确性为87.7%,诊断时间194 s;Zhuo等[42]提出一种使用卷积神经网络的车辆分类新方法,先对Inception-v1模型进行ILSVRC-2012数据集预训练,分类中汽车共分为公共汽车、汽车、摩托车、小巴、卡车和货车6类,经过试验平均准确率为98.26%。在改良方面,针对Inception-v1模型收敛速度太慢的问题,Ioffe等[43]将BN层引入Inception-v1模型,提出Inception-v2模型;Szegedy等[44]为提高网络学习效率,进一步引入卷积因子化的思想,把较大的卷积分解成较小的卷积,通过级联的方式来减少参数量,进而提出Inception-v3模型。之后Szegedy等[45]又对Inception-v3模型进行优化,提出Inception-v4和Inception-ResNet模型。

1.3 ResNet网络和DenseNet网络

理论上,网络深度越深,模型的非线性表达能力越好,分类性能应该更好。但研究表明,神经网络因为网络层数太深,会引发梯度反向传播中的连乘效应,从而导致梯度爆炸[46]、梯度消失[47]等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在网络中加入BN[48]、Dropout[49]的方式,解决上述问题。He等[33]创新性提出的ResNet网络,从改变网络结构的角度解决深层网络梯度消失问题,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上,都证明越深的ResNet网络模型,其错误率越小。

ResNet使用的残差学习单元如图3所示,整个残差学习单元除了正常的权重层输出外,还有一个分支把输入直接相连到输出上,该输出和权重层输出做相加运算得到最终的输出。若输入x学习,最终得到的输出为H(x),F(x)是权重层的输出,则整个残差学习过程中可以表达为H(x)=F(x)+x。如果权重层没有学习到特征,即F(x)为0,则H(x)为一个恒等映射(Identity Mapping)。多个残差学习单元产生多个旁路的支线将输入信息绕道传到输出,保护信息的完整性,确保最终的错误率不会因为深度的变大而越来越差。

图3 残差学习单元

残差学习单元使用恒等映射,把当前输出直接传输给下一层网络,相当于一个捷径连接(Shortcut Connection),也称为跳跃连接(Skip Connection),同时在后向传播过程中,将下一层网络的梯度直接传递给上一层网络,这样就解决了深层网络的梯度消失问题。捷径连接并不会产生额外的计算量。ResNet的残差学习单元解决了深度网络的退化问题,可以训练出更深的网络,是深度网络的一个历史性突破。

在模型表征方面,虽然ResNet不能更好地表征图像某一方面的特征,但是其允许逐层深入地表征更多模型,利用网络深度去理解图像更多有意义的语义特征。ResNet的设计使得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算法可以顺利进行,因此,在极大程度上,ResNet使得优化较深层模型更为简单。此外,ResNet的捷径连接既不产生额外的参数,也不会增加计算的复杂度。捷径连接通过简单的执行函数映射,并将它们的输出添加到叠加层的输出,再通过反向传播。所以,整个ResNet网络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端到端的训练模式。

与ResNet的原理一致,DenseNet[34]也是建立层与层之间的连接来达到特征重用的目的,不同的是DenseNet层与层之间的连接具有密集连接特性,进一步增强了特征重用的效果。DensNet的基本架构如图4所示,深度DenseNet具有3个稠密块(Dense Blocks)。DensNet与ResNet模型的区别在于,在网络中任何两层之间都会有直接的连接,也可以理解为网络每一层的输入都是前面所有层输出的集合。从结构上看,感觉是极大地增加了网络的参数和计算量,但实际上DenseNet模型比其他网络有着更高的效率。由于每一层都包含之前所有层的输出信息,通过网络每层的特征重复利用,当前层只需要较少的特征图就可以把DenseNet模型的每一层设计得特别窄,从而解决网络的冗余现象,降低参数量。在稠密块中的每一个单元实际上都是一个瓶颈层(Bottleneck Layer),其中包括一个1×1卷积核和一个3×3卷积核。相邻块之间的层称为过渡层(Transition Layer),具体包括一个BN层、一个1×1卷积和一个池化层,通过卷积和池化来改变特征图的大小,同样能降低冗余。一个块中有N个特征图,通过一个0—1的参数来限制输出的特征图数量。

图4 DensNet基本架构

DensNet网络通过学习比较少的特征图来降低特征学习的冗余,鼓励特征重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梯度消失问题。因为不需要重新学习冗余特征图,这种密集连接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卷积网络,大大减少了参数的数量,在比ResNet网络使用参数更少的情况下,达到ResNet网络的准确率。

2 卷积神经网络改进方法

尽管卷积神经网络的经典模型在视觉大赛中表现出色,但若识别的局部区域大小多样化且图像包含较多的噪声,则不能充分提取目标特征的信息,影响网络的分类与识别性能。于是人们开始考虑是否能够通过改进特征图通道、卷积核等来进一步提高网络提取特征能力。近3年来,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方法改进ResNet网络,从而提高CNN图像分类算法性能的研究十分广泛。其中,注意力机制模块的作用是使卷积神经网络在训练过程中更加精准地判断输入图像的哪个部分需要更加关注,从而从关键部分进行特征提取,得到重要信息,提升网络性能。而ResNet由于网络残差块的特殊效果,对ResNet网络的改进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独特的卷积神经网络研究,以下将对用于图像分类的ResNet网络的改进方法进行介绍。

2.1 SENet

卷积核作为卷积神经网络的核心部件,其本质上只建模图像的空间信息,并没有建模通道之间的信息。面对现实中复杂的图像,深层网络虽然可以获取图像更高层的语义信息,但是增加网络层数难免会让训练过程出现过拟合现象,效果有时甚至比浅层网络更差。因此,Hu等[35]提出一种利用通道信息理解图像语义的注意力机制模型SENet,即关注特征在通道之间的关系,它是ImageNet 2017收官赛的冠军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之前模型的错误率,并且复杂度低,新增参数量和计算量都很小,属于轻量级模型。

SE块的构成如图5所示,SENet模块主要由挤压(Squeeze)和激励(Excitation)两部分组成。在Squeeze部分中,C个大小为H×W的特征图通过全局平均池化,特征图H×W×C被压缩成一维的1×1×C,即相当于一维的参数获得了H×W大小的全局信息,具有全局的感受野。在Excitation部分中,将Squeeze得到的1×1×C加入全连接层(Fully Connected),通过参数W为每个特征通道生成权重,获取每个通道的重要性,以此来显示建模通道之间的相关性。得到不同通道的重要性大小后,通过乘法主通道加权到先前的特征,实现在通道上对原始特征的重新校准。

图5 SENet模块

其他新网络架构的提出需要进行大量的调参工作才能达到理想效果,SENet模块则可以根据实际研究需求,直接嵌入在其他卷积神经网络架构中(图6),组成SE-Inception、SE-ResNet等网络。

图6 SE-Inception (左)和SE-ResNet (右)

注意力机制的提出并应用于CNN模型结构是近年来改进CNN结构的一大亮点,已经有大量研究受到SENet的启发,进行改进并应用到图像识别领域,并取得一定进展[50,51]。注意力机制的核心目标是从全局众多复杂信息中选择出对当前视觉任务目标更重要的信息。在图像分类中,当神经网络获取对目标任务更关键的信息,也就相当于找到了对分类目标更具有判别性的区域,从而提高网络的分类精度。传统的图像分类模型只是单纯地利用不同大小的卷积核在空间维度和特征维度提取特征,然后将信息进行聚合从而获取全局信息。这种提取特征的过程容易因为噪声的干扰不能准确定位到目标任务的可区分区域,反而容易提取到不相关的识别区域。SENet能够从通道的角度,通过全面捕获通道依赖性,自动获取每个特征通道的重要程度,然后依照这个重要程度提升有用的特征并抑制对当前任务用处不大的特征,从而提高网络识别性能。

2.2 SKNet

Li等[36]提出的SKNet是一种动态选择机制,允许每个神经元根据输入信息的多个尺度自适应地调整其感受野大小。SKNet在计算上属于轻量级,参数量和计算成本只是轻微增加。SKNet在ImageNet 2012数据集上,相比其他常见的模型,如Inception-v4[45]、SENet-101[35]等均有提升,Top-1错误率仅为18.40%。

SENet是针对特征图的通道注意力机制的研究,SKNet则是针对卷积核的注意力机制的研究,着重突出卷积核的重要性。常见的卷积神经网络中,对于特定任务的特定模型,卷积核大小是确定的,而在SKNet模型中,卷积核的大小可以是不确定的,其允许网络可以根据输入信息的多个尺度自适应地调节接受域大小,其灵感来自于人的双眼在看不同尺寸、不同远近的物体时,视觉皮层神经元接受域大小会根据外界刺激来进行调节。

如图7所示,SKNet由Split、Fuse和Select 3个运算符组成。Split运算符使用不同大小的卷积核(3×3和5×5)对输入图像进行卷积,生成具有各种内核大小的多个路径。Fuse运算符聚合来自多个路径的信息,类似于SENet模块[35]的挤压-激励处理,两个特征图相加后,进行全局平均池化和全连接操作,输出两个矩阵a和b,其中矩阵b为冗余矩阵,b=1-a。Select运算符实际上对应于SENet模块中的Scale运算,将两个权重矩阵a和b与对应经过Split运算得到的两个特征图进行加权操作。图7仅展现了双分支的情况,实际应用中可以扩展为多分支。

图7 SKNet模块

与Inception网络[44]中的多尺度不同,SKNet是让网络自己选择合适的尺度。与SENet[35]仅考虑通道之间的权重不同,SKNet不仅考虑通道之间的权重,还考虑分支中卷积的权重,充分利用组卷积和深度带来的较小理论参数量和计算量的优势,使得模块在增加多路与动态选择的设计中不会带来很大的计算开支。总的来说SKNet相当于给网络融入软注意力机制,是一种泛化能力更好的网络结构。虽然Inception网络的多尺度设计精妙,效果也不错,但实际上是通过人工设计卷积核的大小进行特征提取。SKNet这种为获取不同特征信息可以自适应卷积核大小的结构,是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极限的一次重要突破。目前已经有相关研究引入SKNet的思想改进网络[52,53]。

SKNet是对特征图进行权重调整的网络结构,它并不会改变特征图的大小,因此,它可以嵌入到现有网络模型中的任意地方来对特征进行提取操作,如SK-ResNeXt50、SK-ResNet50等,进而提升网络的实验效果。

2.3 Res2Net

尽管ResNet有效地解决了网络深度加深造成的梯度爆炸和梯度消失的问题,使得特征提取能力更强大,但在ResNet网络的残差块中,最具有特征提取能力的卷积核只有通用的单个3×3卷积核。然而,自然场景下的物体可能以不同的尺寸出现在一个图像中,物体的基本上下文信息可能占据比物体本身大得多的区域,ResNet的单尺度卷积核获得的单一尺度感知信息不能很好地理解自然场景下的图像、对象及其周围环境,导致网络不能准确识别目标对象。为解决该问题,有研究通过设计多尺度特征[54-57]提取模型来提升网络性能。Gao等[37]在ResNet的基础上,提出Res2Net网络,通过在单一残差块中对残差连接进行分级,进而可以提取到细粒度层级的多尺度表征,同时增加每一层的感受野大小,以此方式进一步提高网络模型的分类与识别性能。图8左图给出ResNet的瓶颈块(Bottleneck Block)和Res2Net模块的结构对比图。

ResNet网络中瓶颈块的结构采用1×1、3×3、1×1三层卷积层结构。Res2Net模块只是修改了瓶颈块中的3×3卷积层,在单个残差块内构造类似于分层的残差连接,并引入一个新的超参数Scale,它将输入通道数平均分成多个特征通道,Scale越大表明多尺度提取能力越强。图8右图展示了Scale=4时Res2Net模块示意图,即将第一层1×1 卷积层的输出特征分为4组,为减少参数量并将特征重利用,第一组无卷积操作,随后的第二、第三组会将卷积后得到的特征图输出的同时传入下一组,第三、第四组每次卷积操作都会接收到前面每一组特征的信息。如此,网络将得到不同数量以及不同感受野大小的输出,如Y2得到3×3的感受野,那么Y3得到5×5的感受野,Y4会得到更大尺寸7×7的感受野,最后将这4个输出进行融合并经过一个1×1卷积。也就是说,每个3×3卷积核可以接受来自该层前面的所有特征,每次分类特征经过3×3的卷积处理后,其输出的感受野要比输入更大。这样的操作,将使每一组卷积最终的输出信息更加丰富、更具有多尺度特征。相较于ResNet的模块单一尺度的特征提取,Res2Net的模块设计提升整个网络的多尺度特征提取能力,更适应于自然场景下的图像分类与识别。

Res2Net的通用性和便利性与其他多尺度模型相比要更强,可以与现有的最新模块或网络相整合,例如ResNeXt[58]、SE模块[35]等。

图8 ResNet的瓶颈块(左图)和Res2Net模块(右图)

2.4 ResNeSt

ResNet网络的设计初衷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网络的退化问题,使得网络可以学习更深层次的特征,但其感受野大小是固定且单一的,无法融合不同尺度的特征,也未能充分利用跨通道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ResNeSt[38]的设计弥补了这些缺点。第一,ResNeSt网络借鉴GoogleNet[32]采用多路径机制,每个模块由不同大小的卷积核组成,在网络层数足够深的情况下可以提取到不同尺度特征同时减小计算量。第二,为了进一步提取多样性的目标特征,ResNeSt网络借鉴ResNeXt[58]的设计思想,在残差块中采用组卷积、多分支的架构。不同组之间形成的不同子空间可以让网络学到更丰富的多样性特征。第三,设计的网络架构在保证良好的特征多样性提取能力情况下,让网络聚焦于局部信息,避免噪声干扰,有助于整个网络实现更精准的图像识别任务。因此,ResNeSt网络借鉴SENet[35]和SKNet[36]的思想,将注意力机制的思想引入分组卷积中,不仅建模通道之间的重要程度,建立通道注意力,同时用非线性方法聚合来自多个卷积核的信息,建立特征图注意力。最终的ResNeSt网络是基于ResNet[33]进行修改的,在单个网络内合并特征图的拆分注意力,将通道维度的注意力机制扩展到特征图组表示,形成模块化。

图9展示了ResNeSt模块,其中包含特征图组(Feature-map Group)和拆分注意力(Split Attention)操作。特征图组中,特征图被分为多个组,每个组内又进行分组。超参数K和R分别表示特征图组的数量和基数组内的分组数,基数组内的每个分组称为Splits,总的特征图分组数可以表示为G=K×R。在基数组中的每个Split进行1×1和3×3的卷积,得到R个特征图后进行拆分注意力操作。每个基数组得到的输出进行Concat操作,再与Shortcut路径中1×1卷积配合。多个ResNeSt模块堆叠最终组成ResNeSt网络。

图9 ResNeSt模块

ResNeSt网络与现有的ResNet变体相比,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计算量,且可以作为其他任务的骨架。ResNeSt在ImageNet图像分类数据集上的准确率超越了ResNet[33]、ResNeXt[58]、SENet[35]和EfficientNet[59],是当前ResNet网络的最强改进版本。

3 ImageNet数据集上各类网络模型性能对比

本文在前面章节中介绍并分析了在卷积神经网络中图像分类领域网络的发展现状。以下是在相关参考文献的实验部分使用ImageNet数据集进行分类得到的Top-1性能对比。表1展示了在ImageNet数据集上不同CNN模型的性能对比,仅选取最优结果。GFLOPs表示每秒10亿次的浮点运算数,Params表示参数数量。

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网络的深度越深,准确率通常越高,参数量和计算量也会相应增加。ResNet网络从50层增加到152层、ResNeXt从50层增加到101层、DenseNet从121层增加到264层、SENet从50层增加到154层、SKNet从50层增加到101层、ResNeSt从50层增加到101层时,网络性能均有所提升,证明增加网络的深度是提高分类效果的重要因素,卷积网络深度越深,能获取的信息越多,得到的特征也越丰富,准确率就越高。但此时不可避免的是网络越深,神经元的数量也就越多,必然导致参数量和运算量的增加。第二,当网络深度到达一定程度时,网络会出现退化的现象,准确率下降,但增大输入图像的大小进行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网络的退化,网络能识别到的图像信息越多。ResNet从101层增加到152层时,输入224×224的图像进行训练时准确率出现下降。尽管ResNet能够训练很深的网络,但也存在一定瓶颈,在网络深度更深的情况下,网络无法更好收敛。当输入图像大于224×224时,ResNet网络从101层增加到152层时准确率反而上升,说明增大输入图像的大小可以改善网络的分类性能。第三,在更深的网络模型中,DenseNet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当网络深度增加到264层时,分类准确率仍然有所提升。DenseNet脱离加深网络层数和加宽网络结构来提升网络性能的定式思维,从特征的角度考虑,通过特征重用、旁路(Bypass)设置以及密集连接的特性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过拟合问题的产生,能够训练比ResNet更深的网络且保证准确率不受深度影响而下降。第四,多尺度和多分支的网络相较于同深度的其他网络获得的准确率更高,如Inception网络、SKNet网络和ResNeSt网络,这类网络能够对不同粒度的特征进行采样,获取更加强大的特征表达,从而提高准确率。第五,在神经网络中,注意力模块通常是一个额外的神经网络,能够给输入的不同部分分配不同的权重。引入SE、SK、CBAM等注意力模块的网络,相较于基线网络的准确率高,这类网络模型能够忽略无关信息,不断聚焦到最具辨别性的区域,进一步提高网络的分类准确率,且增加的参数量很小。第六,通过将ResNeSt与其他50层和101层配置、类似复杂度的ResNet变体作比较,ResNeSt的Top-1准确率达到最高,且参数量没有大幅度增加,性能得到显著提升,网络的泛化能力极强。说明在卷积神经网络中,分组卷积、多尺度方法、注意力机制等思想的共同引入可以从卷积、通道、特征图等方面全面理解图像信息,进一步提升网络的分类效果。

表1 ImageNet数据集上各类网络模型性能对比

续表1

4 展望

本文介绍了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分类中的优点以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分类中的经典模型、近年来的改进方法及其在ImageNet公共数据集上的性能表现。尽管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分类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问题:

(1)在深度学习中进行的图像分类研究难免需要针对特定任务数量庞大的图像数据集,但这些数据集不易获取和采集,导致目前使用监督学习方法的图像分类研究进展缓慢,大部分提出的创新性网络均在仅有的几个大型公共数据集上进行评估,针对特定分类任务的研究十分零散且数据集样本较少。对于一个新的应用领域,在数据集较少的情况下,有相关的研究[61,62]采用迁移学习方法处理小样本数据集进行图像分类,该方法使用在ImageNet大型数据集上训练得到的模型和参数,通过迁移训练方法进一步优化使用小样本目标数据集训练的模型,从而有效地利用小型数据并保证网络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因此迁移学习方法应用在特定的图像分类任务中可以取得较好的分类效果。

(2)自然场景下的图像分类具有巨大的挑战性,这类数据集的图像往往含有较大的噪声,背景复杂,导致网络无法准确分辨出目标物体的类别,使得分类准确率较低。此外细粒度的图像分类由于子类别间细微的类间差异以及较大的类内差异,在某些类别上甚至连专家都难以区分,较之普通的图像分类任务,具有较大难度。自然场景下的图像分类任务无疑在现实世界中更具有意义,且此类数据集的收集和处理较容易,有利于切实推进现实的生产工作。细粒度图像分类更是对卷积神经网络挖掘细粒度特征发起的一大挑战,利于图像分类领域的研究发展。

(3)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图像分类网络的深度较深、模型结构设计复杂甚至存在冗余结构,其参数量增大导致计算成本增加。DenseNet网络虽然从特征的角度考虑,通过特征重用加强特征的传递,但是网络的连接十分冗余,对其进行剪枝将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虽然Res2Net的计算复杂度与等效的ResNet相似,但它的运行速度仍然比对应的ResNet慢,不能高效地处理图像识别任务。ResNeSt网络虽然集合多种优秀模型的优点,在ImageNet数据集上的实验效果也很优秀,但是网络模型结构太过臃肿,并且训练模型需要大量的调参技巧,使用多种模型堆叠设计的痕迹较重。另外在当前移动设备普及的情况下,这种复杂度高、深度太深的网络并不能在移动端很好地应用。因此,未来的研究热点必将趋向轻量级、高效的网络发展。

(4)深度学习方法在图像分类中的可解释性差,不同于传统图像分类方法有严谨的数学理论依据作为支撑,目前使用深度学习的方法更偏向于将网络进行可视化解释网络观察到所分类图像的某个位置。如何从更科学的角度诠释深度学习方法将是未来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5)虽然注意力机制模块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分类模型的性能,但SENet实际上只是从通道的角度关注特征图,没有从空间、非局部、全局等角度关注特征图,未来的研究工作可以将这些角度很好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关注能力更强的注意力机制。SKNet使用时涉及到分组数量、卷积核大小的选择问题,在实际使用中仍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调整参数才能找到合适的参数设置,不能真正做到脱离人工设定分组数量和卷积核大小来适用于不同尺度的目标对象,使网络达到最优。此外,全局池化的使用容易混淆多个物体的尺度信息,使分类精度降低。注意力机制模块在网络中的放置位置也会影响到神经网络的整体效果,同样需要经过大量实验找到适合的添加位置才能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灵活性较低。因此,如何设计出能够真正自动适应神经网络训练的注意力机制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研究方向。

总的来说,相对于传统图像分类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在特征表示上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且应用广泛,性能优异。随着研究的深入、数据集数量的增加和实际应用场景的增多,卷积神经网络的模型必然更复杂,更具有挑战性。因此,在未来的深度学习研究中,使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改进和创新依旧是最终实现人工智能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猜你喜欢
卷积准确率神经网络
基于3D-Winograd的快速卷积算法设计及FPGA实现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卷积神经网络的分析与设计
神经网络抑制无线通信干扰探究
从滤波器理解卷积
基于神经网络的中小学生情感分析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基于傅里叶域卷积表示的目标跟踪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