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改革要解决好控制权问题

2020-03-04 11:09阿布都合力力阿布拉
人民论坛 2020年2期
关键词:经理层控制权所有制

阿布都合力力·阿布拉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在于推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进而推动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然而,现阶段混合所有制改革仍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改革的成效尚未显现。困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何增强异质性股东参与企业管理的能力?社会资本参与混改的动力和意愿如何提升?国资管理者如何权衡控制权把控或放弃的利弊?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混合所有制改革后控制权问题。

新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趋向、问题及原因简析

混合所有制改革包括“混”和“改”两部分,“混”强调通过国有资本与其他各类资本的混合,优化企业股权结构,促进资本的积极流动;“改”强调让企业真正成为独立市场主体,借助股权结构优化促进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混合所有制改革又可细分为控制权改革和所有权改革两种形式。针对股权和控制权非对等问题,须建立基于“同股同权”原则的新控制权安排模式;“一股一票”与现实是相偏离的,须建立基于股东异质性的投票权;股权和控制权实际上属于两种独立的工具,且控制权除了受股权影响外,还受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以下主要问题:其一,混合所有制改革预期目标没有达成,企业决策和经营层面未发生根本变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受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虽然经历了控制权的博弈,但原有的所有制经营管理特点依然有所保留,由于不能有效解决社会资本投资和市场资源合理配置问题,企业依然面临非理性投资和过度投资的威胁。同时,由于国企和民企之间的权责利不明晰,“三会一层”的治理结构最终也会限制各自作用的发挥。其二,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非国有资本与国有资本地位不平等。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损伤了社会资本涌入的热情,政策优势构成对民营企业利益的侵占。由于缺少法律支撑,混合所有制改革竞争机制不健全,致使社会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愿和动力不强。其三,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存在控制权争夺现象。例如,国资方希望自身利益不被侵占,并能够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投资者希望获得投资收益;企业经理人追求工作稳定、薪资和职位上升。不同的利益诉求加剧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

上述问题一方面由于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涉及的利益纠葛纷繁复杂,另一方面企业控制权配置不科学也延缓了改革进程。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同于私有化改革,其对于国资私有的担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改革的步伐与成效。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有企业发展的突破口,其核心要义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与之相应的,正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不仅要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制度,也要在资本运行效率方面下功夫。有异于私有化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目的是为企业注入活力,增强国有企业的控制力,其根本目标仍然是巩固公有制地位。在国资公有和私有的博弈中,难以平衡好国有企业控制权的问题,改革效果一度受到限制。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决条件——解决好控制权问题

国有企业股权兼具集中和分散的特征,鉴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特殊性,须进一步厘清控制权问题,明晰各责任主体的权责利。混合所有制改革要达到纳什均衡,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参与混改的民营资本收益要高于其他投资收益;二是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之间的相融与共赢。其中,第一个条件比较容易实现,第二个条件是困扰现阶段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问题,为此,从制度安排的角度来讲,应借助企业控制权来平衡双方的权力。

一是注重控制权配置激励性与约束性相统一。一方面,激发企业经营层的能动性,赋予经理层充分的经营决策权,搭建股东与经理层“利润共享”模式。此做法的益处在于:一是有助于激发经理层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的风险分担能力;二是防止出现经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保障企业利益的维护和健康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形成对经理层自主权的有效约束。科学配置控制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企业治理环境与氛围,在鼓励赋予经理层决策权的同时,也要尽量避免经理人具有高度自主权。科学的约束机制实际上也是释放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个关键要素,在具体做法上,可将市场化机制渗透到经理人的考核、薪酬、聘任等环节,以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经理人作用最大化。此外,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构建还需考虑的因素是,既要有助于发挥这一做法的积极作用,也要防止激励和约束机制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经理人的决策权偏弱,可能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基于此,控制权分配要视经理人的努力程度和业绩而定,既要激发其积极性也要避免控制权被滥用。

二是科学分析企业类型因素。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控制权问题,需从顶层进行设计,依据现有的国有企业类型实施不同的股权安排,如具有公益性质或竞争性质的企业,其在股权和控制权分配上也应体现出差异。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既需要考虑国有资本,也需要给予非公有资本一定的话语权,营造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国有企业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为激发企业活力,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谋得核心竞争力,需通过合理配置控制权和经营权来提升企业的发展与创新能力。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企业,应重塑内部所有权架构和治理结构,明确不同岗位等权利主体的职责与权利,通过建立健全考核、监督、引进与退出机制,优化企业内部环境,提升改革后企业的治理能力与水平。只有在改革过程中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构建更为完善的竞争机制,实现去行政化管理,混合所有制改革才能取得成效,使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形成合力推动企业发展。

三是形成股权制衡格局。首先是把握好股权制衡度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在改革推进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政企分离,为有效解决控制权问题,需要构建更为完善的企业治理和监督机制,实现股权制衡,避免出现“一股独大”的局面。一方面是降低国有股权的集中度,同时增加非国有股权在企业决策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是科学利用股权制衡效用,增加企业代理成本,降低企业经营绩效。其次是把握好股权混合度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具有不同股权性质的投资融合是混合所有制的一个重要特征,不同程度的异质性股东混合度,其对股东的控制权影响存在差异。只有股东之间的混合度保持在合适区间,才能形成股东之间的有效制衡,双方的控制权达到均衡的状态,利于企业投资和持续发展。

总之,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企业应更具有激励性、竞争性和创新性,为实现这一目标,须解决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中面临的“企业经营决策权归谁所有”“非国有资本的作用如何发挥”“企业控制权过度争夺”等现实问题。而这些问题解决的关键是科学配置控制权,形成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之间的制衡关系,发挥异质性股东、职业经理人等主体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经理层控制权所有制
关于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思考
“混改”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关于国有企业经理层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问题及对策
董事会监督下经理层行为选择研究
公司董事会的职权再造
公司控制权的来源
肖亚庆:2017年扩大混合所有制改革突破口
科技型创业企业的控制权配置机理及仿真
上市公司的治理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