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齐河-禹城富铁矿区李屯岩体地质特征初探

2020-03-04 02:06沈立军朱裕振高志军
山东国土资源 2020年2期
关键词:角闪石石炭斜长石

沈立军,朱裕振,高志军

(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104)

0 引言

齐河-禹城地区位于山东省西北部,2015年以来,该区3大磁异常相继发现隐伏矽卡岩型富磁铁矿体,显示了巨大的成矿潜力,有望成为山东省内继莱芜、淄博之后又一个重要的富铁矿基地[1-2]。矽卡岩型铁矿作为我国重要的富矿类型之一[3-4],前人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5-13],为该区富铁矿勘查及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李洪奎等[14]对鲁西地区铁矿成矿规律系统总结研究的基础上,郭延明等[15]探讨了地面高精度磁测在区内富铁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陈晓曼等[16]对南部大张地区铁矿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找矿方向;朱裕振等[2]分析了李屯地区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探讨了成矿潜力;郝兴中等[17-19]分析了区内重磁场特征及铁矿相关的控矿地质要素,总结了找矿标志。

众所周知,矽卡岩型铁矿往往与中基性或中酸性岩体关系密切,岩体的空间展布制约了铁矿体的分布,而该区以往研究工作集中于地质背景、矿体特征的总结研究及找矿方法的探讨,对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体研究较为薄弱,这成为制约该区富铁矿深部找矿的重要环节。该文在分析以往物探解译成果及少量钻孔资料的基础上,对齐河-禹城地区李屯岩体地质特征进行初步总结研究,为该区进一步富铁矿勘查及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1 成矿地质背景

1.1 区域地质特征

李屯岩体位于鲁西隆起区的西北缘,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板块(Ⅰ)鲁西隆起区(Ⅱ)鲁中隆起(Ⅲ)泰山-济南断隆(Ⅳ)齐河潜凸起(Ⅴ)的西北部(图1)。

1—二级构造单元;2—三级构造单元;3—四级构造单元;4—五级构造单元;5—不整合界线;6—构造单元编号;7—凹陷区;8—隆起区;临邑潜凹陷;惠民潜凹陷;莘县潜凹陷;安乐潜凹陷;乐平铺潜凹陷;泰山凸起;博山凸起;肥城凹陷;阳谷潜凸起;茌平潜凸起;齐河潜凸起;邹平-周村凹陷;泰莱凹陷;F6—齐河-广饶断裂(齐广断裂);F7—聊城-兰考断裂(聊考断裂)图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图

区域上大部分为新生代覆盖区,基岩裸露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泰山凸起单元内,构成基底与盖层的二元结构。基底由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和TTG岩系组成,其上为一套早古生代陆表海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古生代中期地壳整体抬升、剥蚀,造成晚奥陶世-早石炭世的缺失;晚古生代由于地壳的震荡运动,形成了一套海陆交互相及陆相含煤碎屑岩建造,此后地壳稳定上升,缺失三叠纪沉积;燕山运动在该区活动强烈,并形成以断陷、断隆为主要特征的构造格局。侏罗纪、白垩纪地层在齐广断裂以南不发育,主要分布于齐广断裂以北地区。

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之鲁西地层分区,区域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炭-二叠系、新近系和第四系(图2)。区域断裂构造发育且较复杂,褶曲构造次之。据其断裂构造展布特征,总体上主要分布NE—NNE向、NW—NNW向、近EW向3组,前两者较发育,规模较大的断裂主要有齐广断裂、聊考断裂等。各组大断裂互相切割,控制了区域内凸起、凹陷的产生与发育。区域内岩浆岩主要有少量中生代侵入岩,分布于李屯-大张一带,岩性以中基性岩为主,另在区域东部章丘-长清以南地区发育较多新太古代侵入岩。

1—第四系;2—奥陶系;3—寒武系;新近系下隐伏地层:4—古近系;5—石炭-二叠系;6—奥陶系;7—断层;8—推测隐伏岩体范围图2 区域地质简图

1.2 研究区地质特征

李屯岩体周边均为第四系覆盖,赋存地层自下而上为奥陶系、石炭-二叠系、新近系及第四系。铁矿勘查实施钻孔揭露第四系厚度318.83~396.11m,下覆地层新近系底界深度762.58~927.03m,石炭-二叠系深度1150.24~1164.52m,为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及二叠纪石盒子群,岩性主要为泥岩、砂岩、粉砂岩等,主要由一套陆相与海陆交互相沉积的砂岩及泥岩组成。

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各断裂性质与产状主要受齐广断裂、刘集断层及东阿断层等区域性断裂构造的控制。断层互相切割形成断块,各断块内古生代地层埋藏深度各有差异,但总体上表现为SE浅NW深、由阶梯状断块组成的、向NW倾斜的单斜构造形态,地层产状总体较缓,局部发育次一级褶曲。

区内岩浆岩主要为李屯岩体,隐伏产出,根据钻探揭露,岩性主要为闪长岩类和辉长岩类;岩体东侧ZK4钻孔在闪长岩下揭露新一期酸性侵入岩,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

2 岩体特征

2.1 岩体空间展布

岩体平面形态:李屯岩体隐伏产出,岩体范围主要通过重力、磁法、地震等物探工作圈定,并经少量钻孔揭露,分布于齐广断裂与务头断层之间,总体呈NNE向展布,岩体东南侧向内凹陷,平面形态整体呈不对称“马蹄”形,分布面积约71km2(图3)。

岩体垂向延伸:岩体SN向深部展布形态主要依托物探成果解译推断,EW向剖面上分布有少量钻孔控制,因此该文岩体特征分析主要以EW向剖面为主。根据物探反演解译及少量钻孔揭露,岩体在EW向剖面上整体呈两端凸起中间凹陷的“驼峰”状,近E倾,现见矿位置位于岩体西侧的凸起部位(图4),顶界深度1150.24~1164.52m;东侧凸起部位赋存深度较浅,实施的2个钻孔均是新近系下直接揭露岩体,顶界深度762.58~849.95m,最东侧ZK4钻孔闪长岩下揭露酸性侵入岩。岩体在SN向剖面上总体S倾,整体形态亦为“驼峰”状。

1—古近系;2—二叠纪石盒子群;3—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4—断层;5—新近系下推测隐伏岩体范围;6—新近系下揭露岩体范围;7—施工钻孔;8—剖面位置图3 研究区前新近纪基岩地质图

岩体主要侵位于奥陶系和石炭系下部,最上侵入层位为二叠系石盒子群上部,石炭-二叠系月门沟群太原组和山西组则普遍侵入,现揭露富铁矿体主要位于石炭-二叠纪地层与岩浆岩接触带部位。初步分析认为该岩体深部总体表现为岩基,并有一定规模的岩浆岩呈岩床或岩脉状侵入于石炭-二叠纪地层中。

2.2 岩相学特征

根据区内钻孔资料,中基性侵入岩以闪长岩类为主,岩性主要为角闪闪长岩、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辉长岩等,岩体内穿插有少量闪斜煌斑岩、闪长玢岩、花岗斑岩脉,岩石镜下照片见图5。

角闪闪长岩:呈灰色,他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斜长石、角闪石,局部岩石蚀变交代较明显。其中,斜长石多呈他形—半自形板状、板柱状,含量50%~55%,具程度不同的黏土化、绢云母化等蚀变;角闪石呈褐黄色,他形—半自形柱状、纤状,含量45%~50%,杂乱分布于斜长石间隙中,常被次闪石和绿泥石交代。

辉石闪长岩:新鲜面呈灰绿色,块状构造,中细粒他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局部呈辉长辉绿结构。主要矿物为斜长石、角闪石、透辉石和极少石英、金属矿物等,为闪长岩向辉长岩过渡的一种类型。其中,斜长石含量45%~55%,他形—半自形板状、板柱状,大小不等,具黏土矿物化等蚀变;角闪石含量35%~40%,他形—半自形柱状、纤状,常被透辉石交代,具轻微绿泥石化等蚀变;透辉石含量5%~10%,他形—半自形柱状、粒状,常与角闪石共伴生,具轻微绿泥石化等蚀变;石英含量<5%,填隙分布于斜长石、角闪石、透辉石等间隙中,零星可见;局部见金属矿物极细粒填隙分布于斜长石、角闪石、透辉石等间隙中。

1—第四系;2—新近系;3—古近系济阳群;4—侏罗-白垩系淄博群;5—二叠系石盒子群;6—石炭-二叠系月门沟群;7—奥陶系马家沟群;8—寒武系;9—新太古界;10—闪长岩;11—二长花岗岩图4 据钻孔揭露推断的近EW向地质剖面图

a—角闪闪长岩中斜长石(Pl)、角闪石(Hb)等矿物;b—辉石闪长岩斜长石(Pl)、角闪石(Hb)、透辉石(Di)、石英(Qz)等矿物;c—石英闪长岩中斜长石(Pl)、角闪石(Hb)石英(Qz)等矿物;d—辉长岩中斜长石(Pl)、透辉石(Di)等矿物;e—闪长玢岩中斜长石(Pl)、角闪石(Hb)斑晶;f—二长花岗岩中斜长石(Pl)、钾长石(Kf)、石英(Qz)和少部分黑云母(Bi)矿物)图5 李屯岩体典型岩石镜下照片

石英闪长岩:新鲜面呈灰绿色,块状构造,中细粒他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具弱磁性。主要矿物为斜长石、角闪石和少许石英、黑云母、金属矿物等,粒径最大约2.50mm。其中,斜长石呈他形—半自形板状、板柱状,含量45%~55%,具黏土化等蚀变;角闪石呈他形—半自形柱状、纤状,含量30%~35%,分布于斜长石间隙中,常被黑云母交代,具轻微绿泥石化等蚀变;石英呈不规则细粒状,填隙分布于斜长石、角闪石等间隙中,含量5%~10%;黑云母呈片状,细小,分布于斜长石间隙中,含量<5%,常交代角闪石;金属矿物(推测以磁铁矿为主)极细粒,分布于斜长石、角闪石等间隙中,含量<5%。

2.3 主量元素特征

在李屯岩体上部采集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分析,其中近矿闪长岩取自ZK1,远矿闪长岩取自ZK4,主量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李屯岩体典型岩石主量元素(%)分析结果

注:分析测试由河北地质大学金鑫裕、宫婧靓同学完成。ALK=Na2O+K2O,其中Na2O和K2O为去除烧失量后重新换算为100%的结果;里特曼指数σ=(Na2O+K2O)2/(SiO2-43);A/CNK=Al2O3/(CaO+K2O+Na2O);富钙率=CaO/(Fe2O3+FeO+MnO+MgO+CaO);中国闪长岩数据引自黎彤等,1963[20]。

分析结果显示,远矿闪长岩SiO2含量平均61.27%,为中性岩,CaO含量平均4.99%,K2O含量平均2.06%,ALK值介于6.45%~7.21%之间,平均6.72%,里特曼指数在2.26~2.70之间,小于3.3,属于钙碱性系列;K2O/Na2O平均为0.45<1,为钠质岩石;MgO/CaO平均为0.91<1,指示岩石具富钙特征,这与岩石平均富钙率0.33显示结果相吻合;MgO含量4.46%~4.59%,平均为4.50%,高于国内闪长岩MgO平均含量3.77%,说明岩石的富镁性质;TFe2O3含量平均5.24%,低于国内闪长岩TFe2O3平均含量(7.71%),说明岩体贫铁;A/CNK为1.29>1,属过铝质岩石。在K2O-SiO2图中(图6),显示为钙碱性系列。总体上,岩体远矿闪长岩为富钙、富镁、贫铁的过铝质岩石。

近矿闪长岩SiO2含量平均63.04%,为中性岩;CaO含量平均5.47%,K2O含量平均0.43%,ALK值介于7.64%~8.39%之间,平均8.07%,高于中国闪长岩ALK含量6.83%,里特曼指数在2.84~3.71之间,平均3.23,总体属钙碱性系列;K2O/Na2O平均为0.06<<1,为钠质岩石;MgO含量2.72%~2.90%,平均为2.81%,远低于国内闪长岩MgO平均含量3.77%,说明岩石的贫镁性质;TFe2O3含量平均1.91%,远低于国内闪长岩TFe2O3平均含量(7.71%),说明岩体贫铁;A/CNK为1.23>1,属过铝质岩石。在K2O-SiO2图(图6)中投点集中于低钾系列,推测近矿闪长岩可能经历热液蚀变影响较大。总体上,李屯岩体闪长岩为贫钾、富钙、贫铁、贫镁的过铝质岩石。

3 岩体与成矿关系探讨

3.1 岩体形成演化

李屯岩体位于齐广断裂东南侧,齐广断裂为一条自中生代以来长期活动的基底深大断裂[23]。根据王玉往对李屯岩体锆石(LA-ICP-MS)测年结果表明,闪长岩锆石年龄为(130.0±2.3)Ma,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1)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山东省齐河-禹城地区接触交代型富铁矿综合信息找矿预测地质模型,2017年。。

晚中生代,华北克拉通发生了明显的岩石圈减薄与克拉通破坏[24]。早白垩世期间,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壳浅部以出现一系列伸展断层、伸展盆地及变质核杂岩为特征,表现为广泛的地壳伸展变形;在这一构造背景下,形成了NEE向的基底深大断裂——齐广断裂,深部岩浆沿齐广断裂上侵,经一系列结晶分异与同化混染,在齐广断裂东侧的奥陶纪及石炭-二叠纪地层拉张空间就位,形成了产状近E倾的李屯岩体。

李屯岩体位于齐广断裂(逆断层)的下盘,岩体形成后随着断裂构造的继续活动,下盘不断抬升,李屯岩体与侏罗-白垩系淄博群、二叠系石盒子群等同步抬升遭受剥蚀,其侵位较高的岩体东部已出露地表遭受剥蚀(图4),并延至新近纪。

至新生代新近纪,区内接受了新近纪沉积,其沉积岩性组合直接覆盖于石炭-二叠系和李屯岩体之上。

3.2 岩体与成矿关系

研究区内现阶段揭露富铁矿体主要赋存于岩体与石炭-二叠纪地层接触带部位,矿体赋存位置与形态受岩体控制明显,指示了岩体与富铁矿成矿的密切关系,这与鲁西地区淄博、莱芜等地矽卡岩型铁矿矿床特征相似[14]。

闪长岩主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近矿闪长岩(ZK1)TFe2O3含量平均1.91%,远低于远矿闪长岩(ZK4)TFe2O3平均含量5.24%,近矿闪长岩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及黄铁矿化等蚀变要明显强于远矿闪长岩,指示岩体形成后可能通过接触交代析出部分铁质参与了成矿。同时,不论是近矿闪长岩还是远矿闪长岩,其TFe2O3含量均低于国内闪长岩平均TFe2O3含量(7.71%),推测岩体母岩浆在上侵过程中出熔了部分富铁流体,导致岩体整体铁含量低于中国闪长岩平均含量;这一推断与金子梁[13]在金玲铁矿研究认为从岩浆中出溶的流体是富铁的结果相吻合。综上推断,李屯岩体为该区富铁矿成矿提供了主要成矿物质来源。

4 结论

(1)李屯岩体整体平面形态呈不对称“马蹄”形,分布面积约71km2,总体产状E倾,垂向形态呈两端凸起中间凹陷的“驼峰”状,主要侵位于奥陶纪和石炭-二叠纪等地层内。

(2)李屯岩体以闪长岩类为主,岩性主要为角闪闪长岩、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辉长岩等;远矿闪长岩属钙碱性系列,为富钙、富镁、贫铁的过铝质岩石;近矿闪长岩因热液影响显示为低钾系列,为贫钾、富钙、贫铁、贫镁的过铝质岩石。

(3)李屯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在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与克拉通破坏构造背景下,深部岩浆沿齐广断裂上侵,在断裂东侧的奥陶纪及石炭-二叠纪等地层拉张空间就位,后经构造抬升、剥蚀,形成现分布格局。

(4)李屯岩体不仅控制了区内富铁矿体的产出,同时为富铁矿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

猜你喜欢
角闪石石炭斜长石
角闪石矿物化学研究进展
角闪石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进展及其地球物理意义
桂北新寨角闪花岗岩角闪石矿物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内蒙古获各琦地区海西期石英闪长岩中角闪石成因矿物学研究
科科斯脊玄武岩斜长石矿物化学及地质意义
新疆富蕴县扎河坝凹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条件分析
钾长石和斜长石主要特征及野外鉴定经验
不同浓度水杨酸对斜长石溶解能力的研究
银—额盆地上古生界油气勘探地质意义
南大西洋洋中脊玄武岩中斜长石特征及其岩石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