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0-03-04 04:54成思思
教育观察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计算机网络高校学生

成思思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晋中,030800)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转型的速度逐渐加快,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现已形成了大范围的网络环境,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悄然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开放包容的网络环境中相互冲撞、相互融合的各种观点、文化使年轻一代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变得更为多元化,这就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难题。为了应对这一已经较为明显的社会形势,高校要紧跟网络环境下时代发展的趋势,积极面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网络环境呼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在当下这个开放包容、成分复杂的多元网络环境中,人们能够不分年龄、不分民族、不分国籍乃至不分宗教信仰、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地自由交流,无限度地吸取、制造、传播网络环境中丰富的信息资源。网络环境中庞杂的信息类型多种多样,有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也有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有新闻、科技、财经、娱乐、文学、艺术等为人称赞、受人关注的正面信息,也有封建迷信、黄色暴力等引人沉迷、为人不齿的负面信息。网络环境中多元的信息资源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们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和生活态度的多变性。而处于网络发展前沿的高校学生们对于网络信息的接收、制造、传播更是快人一步,这给追求思想统一、观念整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巨大阻碍。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往往会通过即时性的视听图景呈现给使用网络终端的人们,进而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这一特性恰恰符合了现代人尤其是年轻的高校学生对信息直观性的心理需求,网络信息也由此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但网络信息对于“形象”“感觉”“刺激”的片面追求带给人们的通常是快餐式的情感满足,不可能为人们提供恒久性的精神动力和高尚的价值追求。比现实世界更自由、更痛快的网络环境往往会容易使人放纵自己的行为,逃避复杂的现实问题,沉迷于网络带来的短暂、刺激的快感之中,放任自己的虚拟世界。这一特点恰恰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追求的理性信仰和理想追求相违背的。

网络环境中庞杂多样的信息在向高校学生输送不同文化观念的同时,也会对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造成部分大学生是非观念模糊、道德观念淡化、法律意识薄弱。由于网络的发展是不可阻碍也不可逆转的,如何在网络环境下牢守思想政治阵地,在倡导思想多元化之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引导高校学生塑造全社会共同的文化观念、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当下亟待改进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和逐渐覆盖,越来越多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信息都依赖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传播,网络在社会各领域应用中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便捷性、高效性、系统性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网络环境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仅仅依靠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经验和直觉对学生进行教学,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同样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相当大的帮助,如多媒体教学、微课程教学等。[1]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高校可以建立校内互联网交流平台,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和学生进一步沟通和交流。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分析交流平台数据,及时跟进高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近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动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过往依靠直觉和经验进行教学的模式,以数据的方式直观呈现,使思政教育工作者了解不同学生的思想特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因材施教。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整合学生群体特点,开展不同主题的班会和讲座[2],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本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进一步强化与学生的互动。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手段都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了网络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处于接收网络信息的层次,且由于年龄等因素部分教师接收网络信息的能力甚至远远不及学生。[3]由于网络的特性,网络环境中的知识较传统的课堂教学知识要更为具体生动、更具趣味性,也更能满足不同学生对于知识深度的追求,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学习,而不是努力理解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平淡无波的讲授,这就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另外,由于网络环境尚且缺乏有针对性的具体规范,相应的同步立法并没有跟上,其个人隐私与公开的界限相对模糊[4],高校对于学生接收、发布、制造的网络信息难以制约,再加上部分学生沉迷网络,耽误自身的学习和发展,这就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这就需要高校高度重视网络环境下学生的思想动态,充分把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给高校创新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做好网络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5]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

(一)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利用新媒体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使学生与教师能够平等、及时地交流沟通。高校要在观念上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明确以学生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与教研活动中加大财政投入和资源支持,积极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高校学生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能够通过外出学习、校内听取专家讲座等形式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以身立教,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榜样作用。同时,高校可以为学生安排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自行感悟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中的道理,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性,明确和改进自身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在社会中获得思想道德的满足和认可。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获得的资源较为复杂,其信息内容包括或积极正面或消极不正,这并不利于高校统一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反之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极大的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在网络上选择积极正面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内容,充实与更新校内交流平台和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把控网络信息质量,散布积极正面的消息的形式使学生对于网络上常见的事件产生正确、清醒的判断,保持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而不是被外界不利因素影响而在校内传播不实、不良信息,影响其他学生,扰乱学校秩序。除了利用校内网络交流平台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依靠网络信息资源,对当下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利用网络了解社会时事,而不是沉迷于游戏、电视剧等网络娱乐中。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利用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等网络终端获取信息十分便利,他们获取知识的手段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书本和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依托即时通讯软件,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QQ群组等,积极地向学生传递信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针对学生的在校问题也能够及时地联络学生家长,反馈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思想政治状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外,高校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向学生发布和收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业,以此取代过往的纸质作业,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使学生在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业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使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转化为自身的内心信念,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素养,加强自己的道德品质。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创新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形势,从“经验”和“知识”堆积的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对网络信息十分感兴趣的高校学生中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从自己厚重的资料中走出,学习和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网络了解高校学生群体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任务以及当前的网络流行语,准确认知当下高校学生群体的心理状态和价值取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学生个体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高高在上的指挥者成为亲切友善的引路人,采用情感教学的模式,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树立起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通过邀请思想政治模范为学生现身说法,和学生一起成为“听众”,与学生一起对相关事件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和提高自身道德水平的意愿。

综上所述,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社会要求高校在网络环境下创新本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策略的同时革新思想政治教育团队的教育管理观念,充分利用丰富、新颖的网络资源及时接受、补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多媒体等手段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急需转变对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认知,突出高校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队能够拿出更与时俱进的工作成果,推动学生社会道德素养的强化和社会主义正确价值观念的建立。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计算机网络高校学生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基于模式匹配的计算机网络入侵防御系统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探讨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