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内涵发展教育体系刍议

2020-03-04 14:41张涛
大学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内涵发展教育体系

张涛

[摘要]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教育体系是推动教师内涵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平台。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教育体系的积极作用,需要所有参与主体树立教师内涵发展教育复杂系统整体观,积极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成为利用教育体系实现内涵发展的主体,实现教学、科研内涵发展的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师;内涵发展;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3-0130-03

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是专业从事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主体责任人之一,其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承担好职责,不断学习,接受终身教育,从而实现教学、科研内涵发展的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师内涵发展是指一切与高校思政课教师内涵发展的相关主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促成教师专业发展。“一切相关主体”有两大类:一是他组织,即教师之外的组织、团体或个人组织教师发展,即教师专业发展的“外烁论”;一是自组织,即教师自我组织的教师发展,“教师作为主体自觉、能动、可持续的建构过程”,即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发论”。“现有资源”是指教师内涵发展过程中,不论他组织还是自组织在特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可利用资源是一定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一切相关主体利用现有资源聚焦于促成教师的专业发展,即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在教学、科研中价值引领素质及能力提升。

一、树立高校思政课教师内涵发展教育复杂系统整体观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师发展教育体系执行程序倾向于工艺流程化,具体表现为教师经过长期专业培养(师范类)或短期岗前培训(非师范类),取得资格认证后,能够作为合格的专业教师入职并承担起教师职责。对入职后的教师发展教育,常常依据“形势发展”采取项目方式进行短期集中培训,比如现代教学技能培训、新编教材使用说明、重点教学内容解析等。这种教育体系是建立在教师是教师发展的“被动者”且教师是“不完整的”,即“教师在技能和知识上存在缺陷”、需外在力量尤其是组织领导力量来加以弥补的认识基础上,这样可以保证教师的质量从而保证教师的工作质量,故而采取了“缺陷-培训-掌握”的教师发展教育模式。这是工业化时代典型的工具理性主义,即教师仅作为一种客观的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损耗,因此同其他工业生产中的工具一样需要按批次来进行维修、保养。工具理性主义教育观在工业时代确实为工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化的教师”,又通过“专业化的教师”的规范工作培养了大批进入工厂工作的专业员工,支撑起了工业化时代的繁荣。然而,工具理性主义教育观忽略了教师作为“个体人”的整体性、复杂性、主体性、能动性、情感性和差异性,并且“长久以来,工具理性的教育思想在肯定专家知识合法性的同时,也确立了学习者的无知身份,由此导致‘教的主导地位和‘学的被动地位的确立”。对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经过反思研究,提出复杂系统整体教育观,以期真正实现教师内涵发展。

首先,要树立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师内涵发展中的主体复杂观。教师是个“完人”,即教师除了承担各种职责完成各种任务这一工具功能性外,还具有非工具性的情感和意志。教师内涵发展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自觉主体性学习实践来实现,而教师学习实践的展开不仅仅受到外部对教师理性和理想期待的影响,还受到教师对自身内涵发展的认知、情感、动机、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教师教育的组织管理部门在促进教师内涵发展中要树立教师“人”与专业的整合思想,“促进教师进行意义导向的反思;强调教师的专业身份;考虑到教师的认知、情感和动机,不在这些方面造成人为二分;帮助教师反思不能仅针对消极经验,还要拓展基于积极经验的反思”,从而帮助教师切实成为教师内涵发展的主体、主导者。

其次,要树立高校思政课教师内涵发展实践发生的系统性思想。教师内涵发展不是纸上谈兵,必须要在实践中进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而这一实践活动的发生则是系统的,包括教师个体实践的价值取向,组织的共同信念和集体意志,以及教师内涵發展实践活动的个体与组织(集体)体验和反思三个子系统,以及子系统间的相互影响。最佳状态是三个子系统和谐一致并相互促进,如个体实践的价值取向同组织共同的信念、集体意志相一致时,个体总是会愉悦地参与到组织的内涵发展实践活动中去,积极地将组织的信念和意志内化为个体的理想价值追求并付诸实践,从而实现教师个体内涵发展与组织、集体的教育目的统一。

最后,要树立高校思政课教师内涵发展整体成果观。经过教师内涵发展实践,有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了,如能熟练地在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之间无缝切换;有的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了,如发表论文的数量增加了、发表论文的质量提高了;有的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了,如宣教的感染力、感召力、感化力大大增强,等等。我们不能说这些能力的提升不是教师内涵发展的展现,但教师内涵发展成果不能只是线性的,我们也注意到有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不能转化为科研能力提升、科研能力提升不能转化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不能转化为教学能力提升,即内涵发展是线性的、割裂的,而不是在各个领域中循环的、融汇的。有效的教师内涵发展“需要教师世界的影响系统间发生多重的、循环的运动……当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学习研究聚焦于单个变化的测量——观念变化或实践变化或学生变化——就无法测量到与教师学习相关的过程中的基本要素”。

二、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成为利用教育体系实现内涵发展的主体

多年来,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内涵发展教育体系在系统化可持续化发展方面取得重大进步,形成既有一以贯之的内核机制又有灵活发展的时代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师规范培训机制继续不断发展和完善,构建了教育部一教育厅一高校为主干的联动短期培训三级组织架构。由教育部组织牵头面向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包括暑期实践研修、骨干培训、青年教师培训、周末理论大讲堂、国培计划等。这些培训聘请的讲师多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他们对所讲述的政治性极强的内容进行思想性、理论性、前沿性、实践性阐释,深入浅出、灵动活泼,通过包括网络直播平台在内的各种渠道最低成本、最大范围地覆盖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让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够便捷地近距离地与顶级专家学者“照面”,把准教学内容的边界和口径。各省区市结合自身实际,模拟国家级培训机制构建了省级培训机制,如哲学社会科学省级骨干培训、省(区、直辖市)培计划等,并由教育厅组织实施。如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就集合了全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面向全区高校思政课教师进行有区域特点的培训,如2019年区培计划中就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等培训课目。各高校近年来也积极开展对本校思政课教师的培训,一般聘请本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从事党政工作的领导干部等对本校相关教学经验、规章制度、学生特点等进行具体深入解读,帮助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对全校思政教学和学生特点有深入了解和把握。除了教育部-教育厅-高校联动短期培训机制外,教育部还委托“双一流”高校组织开展长期培训项目,如访问学者、高级访问学者、特培计划等,这些项目一般从3个月到12个月不等。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根据国家计划积极招收思政课教师攻读博士,采取全日制、在职、函授等多种形式通过全国普招、特招等途径帮助高校思政课教师提高学历、提升水平。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教育体系的发展为教师教学、科研内涵发展搭建了极好的平台,即自上而下推行的集中统一管理的外部推力。平台所有资源只有内化为教师的素质,并通过教师的实践才能促进教师内涵发展,即教师是教师内涵发展的主体也是客体。所以,教师组织管理机构除了发展扎实的教师发展教育硬件体系平台、规定一定的目标要求对教师形成适度的压力外,还要关注受众,即教师个体对教育体系内化和外化效果,充分促进教师成为教师发展教育体系的能动主体。

一方面,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主动利用教育体系成为推动自身教学内涵发展的积极平台。教师教学内涵发展体现在学生对教师所教授内容的认同度和践行度上。要学生认可和践行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教师得先行认可和践行。高校思政课教师所教授的内容集中于意识形态领域,即反映特定利益集团或阶级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以及对这种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真理评价和价值评价。任何关系的形成都是在历史的实践中形成的,任何的评价也是基于这种关系在现实实践中进行的。具体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其所教授的内容聚焦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制度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真理性和价值追求的正当性、合理性、合情性、可实现性,所以从根上说,我国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把祖国建设好、发展好。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所以教育体系平台要善于以国家建设成就、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国家发展重点等内容为抓手,帮助高校思政课教师从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的角度理性科学地认识我国社会制度,从情感上认同我国社会制度,从意志上坚定我国社会制度,从而促进教师真信、真爱、真心维护发展我国社会制度,自然而然地推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情真意切、逻辑严谨、理论深邃、表达生动直白地向学生传授以中国共产党为先锋队的我国无产阶级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世界大同的价值追求、积极实践及取得的辉煌成就。事实上,“大学生并不反感思想政治理论本身的政治色彩或意识形态特征,他们反感的是缺乏学术性的政治说教和道德说教”。“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并且“只有清晰的理论分析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事实中指明正确的道路”。教育体系平台除了在教育内容上抓住教师的心之外,还要以教师为中心,切实关注教师发展、教师学习和教师学习效果三个重要维度,积极推动教师成为教育体系平台的重要主体,有效地将教育体系平台的目标要求同教师自我发展需要结合起来,适度弱化教育体系平台规制在表现上的严苛性、呆板性和威严性,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平台的目标要求,即做到目标高、要求严、关怀深、意志坚的和谐统一。在具体的方式方法上可采取“组织培训-团队研讨-自我培训构建”的模式。教师作为学员在教育体系平台深刻体验到了自己的重要性、充足的获得感、既愉悦又轻松的心情,将会自觉地将这一体验复制到教学过程中,自觉换位到学生的立场,与学生产生密切同情,让学生也能体验到教师在教育体系平台中获得的良好体验,从而实现深刻情感认同和坚强意志支撑下的教学效果提升。

另一方面,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主动利用教育体系成为推动自身科研内涵发展的积极平台。科研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有效良好的科研能积极推动教学,在教学中落實科研成果并在教学中发现新的研究领域,十八大以来,在教育部-教育厅-高校三级高校思政课教师教育体系中,培训教师多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著名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也有相关党政部门的领导,他们所讲授的政治价值的人民取向、理论逻辑的严谨、现实实践的成效、对未来预测的科学前瞻的教学内容,有益于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科研发展,如帮助受训教师更加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更准确地把握好政治方向、更自信地以理服人等。这些专家在有限的授课时间里充分而又清晰地展示所授内容的研究发展脉络和相关学者的重要观点,以及本人的学术观点、立场及其翔实丰富的证据、严谨有力的论证;也非常自信而又严谨地预测自己所秉持的学术观点、理论在实践中的作用与意义;相关研究的薄弱点、空白点及其如何对此展开科学研究的探讨,等等。专家学者在授课过程中所展现的学术研究态度、方法和范式,值得高校思政课教师模仿学习。另外要看到,这些授课专家学者的研究多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领域,他们的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密切相关,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研究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一级学科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主要是在党中央的推动下成立的,意义十分重大。作为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绝对需要同其他学科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交流、交叉、交融发展,也绝对需要有自己作为学科所特有的内涵和外延界定以及学科规律。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科建设发展规律、学术研究发展规律还不够成熟,主要体现在作为一级学科所特有的研究领域和边界还存有争论,如现在很多专家学者建议把“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纳入该学科下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科的主体组织架构,但在一些高校中也存在学科组织架构的调整;几年来学科学术研究的丰硕成果,基本上是在国家学科专项课题和政策支撑下展开取得的,还没有形成成熟规范的学科学术研究规律,包括学科学术研究的概念理论体系、研究范式规范流程、学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等。高校思政课教师是推动学科建设发展和学科学术研究发展的主体,要积极主动地把学科建设成为规范、严谨、成熟的一门学科,积极探寻把中央和国家给予学科的政策支持和平台内化为学科的内涵积累,积极探寻学科建设发展规律和学科学术研究发展规律,实现自身科研内涵发展,成为学科建设发展带头人、学科学术研究大家。

总之,所有参与到高校思政课教师内涵发展的相关主体要树立高校思政课教师内涵发展教育复杂系统整体观,积极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成为利用教育体系实现内涵发展的主体,实现教师教学、科研内涵发展的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

[责任编辑:陈明]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师内涵发展教育体系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
试论凸显农村初中特色,圆内涵发展之梦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走绿色教育之路?促学校内涵发展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乌克兰高等音乐院校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探究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潜能德育视角下中职内涵发展与招生规模问题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