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一颗闪光的匠心
——访乐海琵琶制作师宋劲辉

2020-03-05 10:51孟建军
乐器 2020年1期
关键词:琵琶面板老师

本刊记者/孟建军

2005年,河北省肃宁县宋家庄的17岁少年宋劲辉初中毕业了。他没有打算继续读高中,因为不富裕的家境,让他只有一个念头:挣钱补贴家用。

适逢离家不远的乐海公司正在招兵买马,宋劲辉便怀着一颗好奇心前来面试并顺利进入乐海乐器公司。进厂后,他被分配到琵琶车间学习琵琶头制作,同时还学习琴轴、覆手等琵琶配件的制作。“开始什么都不会,只能从零开始,学习起来也很枯燥。”宋劲辉说:当时没有其他选择,我只能硬着头皮学下去。

初出茅庐 学做琵琶

当他看到自己制作的琴头琴轴和覆手安装在琵琶上,看到原来一块木头摇身变成了能发出悦耳声音的琵琶,变成一件外形俊美的艺术品,宋劲辉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也萌生出一丝成就感,毕竟成品琵琶上也有他的辛勤付出。

“如果有一天,我能亲手做出一把完整的琵琶,那该多好!”宋劲辉暗想。

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宋劲辉留心观察其他师傅是怎么净面板、怎么排品、排相的。别人干活的时候,他在旁边也摩拳擦掌,时不时接过刨子学着净面板。

2010年,宋劲辉正式跟刘曙光师傅学习琵琶整琴制作。一般人需要学徒一年,而宋劲辉之前因为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铺垫,所以他仅学了半年就掌握了整琴的制作工艺。

有一天,领导让宋劲辉自己净面板,他内心竟泛起一丝小激动。他觉得领导考验自己的机会来了。按照自己领会的方法,宋劲辉第一次独立完整地做完了几把琵琶,完成后公司请著名琵琶演奏家杨靖老师来品鉴。品鉴会上,宋劲辉内心有一些忐忑,不知道老师会说些什么。没想到,杨靖老师试奏后,称这把琴的音色比较均衡、通透。杨老师的评价,鼓舞了宋劲辉的信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认真钻研,争取做出更好的琵琶。

潜心钻研 总结经验

在常年的琵琶制作中,宋劲辉掌握了许多心得体会。他认为,琵琶面板材质的纹理以及背板的材质,都左右着琵琶的音色。“背板硬,要配软一些的面板;背板软,则要配上硬一些的面板。匹配合适,琵琶才能发出好的声音。面板的薄厚及怎样与背板相匹配,则需要耳音仔细辩听。

宋劲辉也当“琵琶医生”。一些有问题的和需要更换面板的琵琶,演奏家拿来让他修理。宋劲辉打开面板后,能清晰发现各家琵琶内部的构造,许多琵琶的内膛也有区别,其中有的琵琶有“八字梁”的,有的则没有,音梁的位置也都不尽相同。琴梁也有两种做法,有的是断梁的,有的是不断梁的。从修理这些乐器的过程中,宋劲辉也学到了许多经验。宋劲辉说,琵琶的音柱很关键。“通过不断摸索实践,目前我们已经找到了音柱安放的最佳位置,并已形成了标准化生产模式。”宋劲辉认为,虽然老师弹琴的力度强弱不同,但正常的面板必须稍厚一点,这样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琵琶的声音会越弹越好听。

“另外在制作中,要根据面板的纹理、年代、软硬度来决定面板的厚薄。”宋劲辉说:红酸枝琵琶的声音要相对瘪一点,犹如花骨朵还没有绽开,经过时间的沉淀,花骨朵就会绽放,琵琶的声音也会逐渐饱满起来。这些都是宋劲辉的经验之谈。

制作比赛 屡获佳绩

过去,乐海的琵琶无论是低档琴还是高档琴,声音几乎如出一辙。究其原因,源于面板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导致琵琶声音空洞,专业人士弹奏后总是摇头。2017年,随着面板技术的突破和琵琶琴弦品质的改善,乐海的琵琶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乐海公司近年来走出闭门造车的模式,以开放的姿态邀请音乐院校的老师作为公司的顾问,倾听和重视专业院校老师的反馈意见。这种来自一线老师的反馈,对琵琶技术指标的提高起到了很大作用。2017年,乐海公司前往中国音乐学院进行了琵琶制作比赛,邀请李光华、张强、杨靖作为评委。经过评比,宋劲辉制作的琵琶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至今,公司为了提高琵琶的质量,已经举办了三次制作比赛,宋劲辉获得了两次第一名、一次第二名的好成绩。

现在,乐海公司每年都有一两场制作比赛,与专家及时沟通、调整制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践、演奏与制作紧密结合,使得制作的乐器逐步符合演奏家的需求。目前乐海公司的琵琶已经突破了只能生产普及琴的瓶颈,在中高档琵琶领域,稳稳占据了国内的半壁江山。

如今,乐海琵琶已经甩掉了声音空泛的帽子,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几大院校的老师和专业学生手中几乎都有乐海公司的琵琶。作为一名琵琶制作师,宋劲辉感到十分欣慰。“自从杨靖老师作为我们的琵琶顾问之后,我们的琵琶在她的指导下,一步一个台阶,越来越好。”宋劲辉高兴地说:当制作出一把音色好的琴作为标准琴后,下一波琴做出来与之比较,居然能把标准琴的声音都比下去!就这样,乐海的琵琶制作水平一浪盖过一浪,声学品质不断得以提升,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和琵琶爱好者的认可。

提升自我 打造匠心

一晃,宋劲辉已经在乐海公司干满15个年头了。随着琵琶制作技艺的提升,他的目标也越来越清晰,思想境界早已超出了当初一个懵懂的少年只是想干活挣点钱补贴家用而已的想法。

常言道:操千曲而后晓声,斫千木而后识艺。经验,来自经年累月的实践;技艺,来自千锤百炼的锻造。15年来,宋劲辉已经记不清自己制作了多少把琵琶。每做一把琵琶,他都希望在声学品质上有所提升。随着眼界的开阔,“做一个能制作出高档琵琶、让专业演奏家称道的技术匠人,争取朝着顶尖级制作水准看齐”是他努力追求的目标。

宋劲辉并不满足于目前取得的一点成绩,没事他就翻阅名家制琴的图谱,学习他们的制琴经验和理念,不断充实和完善着自我。

他说:企业给我提供了机会和平台,自己就要不断提升和完善。宋劲辉已将琵琶制作当成自己毕生的事业与追求。作为企业培养的核心技师,他说:一个制琴师,不单单是一个木匠,要树立长远的目标,要有独到的东西,要留下自己能够传承的东西。宋劲辉认为琵琶的制作还有提升的空间。

“我现在就想在琵琶制作上努力钻研,想着怎么把琵琶做好,将灵魂、情感注入于乐器当中,用知识文化支撑自己的制作技术。发扬工匠精神,在制作中打造一片天地,在琵琶的历史上留下一笔,为琵琶的发扬光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宋劲辉言之凿凿,信心满满。

乐海公司的口号是:用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照亮未来。宋劲辉作为新时代的工匠,他在传承发展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在制作琵琶的同时,也在努力锻造一颗闪闪发光的匠心。

猜你喜欢
琵琶面板老师
琵琶老店琵琶声
石材家具台面板划分方法
MasterCAM在面板类零件造型及加工中的应用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Photoshop CC图库面板的正确打开方法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我的“反弹琵琶”
高世代TFT-LCD面板生产线的产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