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乐器文化的构成因素

2020-03-05 10:51孙晓丹
乐器 2020年1期
关键词:琴键喷泉乐器

文/孙晓丹

通常人们对于乐器的关注主要围绕乐器的起源、乐器的形成阶段、乐器构造、演奏方式以及乐器的音响工艺等这几个方面,然而乐器在社会生活中的文化象征意义却很少有人强调。笔者把乐器自身的探究转移到文化研究的范畴中,从这个角度涉及到乐器文化中诸多构成因素。实际上是把乐器看作是一个通过制作工序阐发出来的,体现出社会文化结构,反映了民族精神的巨大物源。

乐器文化的自然性

“自然性”顾名思义就是与自然环境相关。笔者在文中主要是探讨乐器与地理及自然环境的关系。首先从乐器制作材料的角度出发,东南亚号称“竹”的王国,盛产各种竹子,竹林是当地人生活的主要资源,自然而然当地居民会用这些竹子作为制作跟生产乐器的主要材料,如竹笛、竹筒琴、竹鼻笛等。

再从乐器演奏的角度讨论,高山流水不仅仅是视觉能感受到的壮丽景色,也是听觉能捕捉到的悦耳音响,这种声色交融的自然景观借助一种独特的工具—乐器,同样能够描绘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琵琶在乐器分类中属于弹拨乐器,其演奏技法决定了弹拨音乐是由颗粒性的点状旋律线构成。其音色清脆明亮。白居易《琵琶行》这样描述流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一描述生动而形象概括出了琵琶的音质特点。

乐器文化的认同性

乐器文化的认同性②在国家之间不断深化,在认同中改造、在改造中认同是乐器文化认同性因素的主旨,同时延伸到亚欧之间音乐思维的认同。如钢琴、小提琴进入中国,不但得到认同,而且自进入中国起就出现大量的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用钢琴这种外来的西洋乐器演绎传统民族音乐的内涵和文化,如《牧童短笛》《采茶扑蝶》等。这些作品都带有浓厚的民族韵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用曼妙的旋律这一表现形式淋漓尽致的展现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小提琴传入中国后,一曲赋予了其中华民族的精神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成为千古绝唱。当今社会上各式各样的考级制度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对于钢琴、小提琴这些欧洲乐器的认同和重视程度。再者如许多有关于中国文化历史的乐器在中国本土看不见,然而在日本却被完好保存。日本尺八③原是由日本普化寺的和尚觉心将中国唐代尺八随唐乐带回日本,后演变为日本现代尺八(见图1)。原本作为一件中国乐器,在中国已经几乎消失,然而在日本不仅得到了认同且被保存下来得到新的发展。

图1 日本尺八

乐器文化的社会历史性

社会历史性指实践是主体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的活动,受着社会条件的制约,并随社会的变化和历史的变化而发展。如肖邦《革命练习曲》,是在肖邦得知华沙革命失败的消息后而作。它是特殊历史语境下的产品。整个音乐形象是通过左手奔腾的音流和右手刚毅的曲调相结合而体会出来的。乐曲中段,附点节奏级进上行的呐喊式音调,在急骤起伏的伴奏中一再重现,使乐器情绪达到高潮,尾声出现蕴含悲痛的曲调,寄托深沉的忧郁和哀思。仔细听这首钢琴曲,曲目一开始由不协和的属七和弦用强(f)演奏方式引出一连串倾泻而下的十六分音符模拟出暴风袭来的感觉。此时的钢琴已经不单单是一件乐器,而是让钢琴这件乐器承担起了革命的职责。

乐器的外观设计同样能够折射出历史遗留下的的痕迹。最早的键盘发明样式极其简约,演奏时几乎可用手掌按键操作,而不是用手指弹④。普雷托里亚斯等人指出,某些原始键盘乐器在演奏中将拳头、手腕甚至是膝盖、脚等并用,但是这些演奏形式在中世纪的许多文档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还有待于考证。

9~10世纪,管风琴上的琴键是1条滑板,称为舌板(lingual)或(tongues),演奏时用手将这条滑板推进抽出,言简意赅,该滑板的作用就是操控音管气流的通断,从而控制管风琴的发音。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演奏者感觉操作起来不方便,也正是因为这种不方便,促使制造者想方设法进行改革。

11世纪有人发明了按板,称为“管风琴槌板”⑤(organ-beater)。发明者把滑动的板块用铰链和上下按动的琴键联系起来,作为操作的机械结构,按下琴键,就可以使滑板动作,这是键盘上键的雏形。如图2中所示,一个人用几根手指头同时往下按键,使管风琴发音。图中所见演奏者所按的琴键较宽,琴键粗大笨重,几乎容得下一个手掌。

图2 最早的管风琴键盘

13~14世纪,琴键的设计减小了宽度和长度,可用手指来按奏。使键盘更适合人手指的生理状况,更便于演奏。

直到16世纪的头十年的后期,板条琴键逐渐改窄。琴键的尺寸与人的手指宽度大体相适合,便于人们弹奏。当看到不同历史阶段的钢琴键盘时,就仿佛与这些发明者一同经历着这段艰辛的摸索、实验过程,与之感同身受。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不断的探究与实践使得钢琴键盘呈现出现在看到的七个白键五个黑键的总体布局。定型后与演奏者手指相吻合的琴键尺寸正是演奏者们长期不断实践之后量变达到质变的产物。

除了钢琴键盘,非洲钢鼓亦是与历史有着密切联系的另一种类型的乐器。与钢琴这种键盘乐器不同,非洲钢鼓属于打击乐器,它被人们称为“暴力中长出的花朵。”钢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驻扎在特立尼达拉岛的美国军队很需要油,满街都是散乱在街上的空油桶,当地人用这些被遗弃的汽油桶制作钢鼓,在鼓面上凿出若干六边形音槽,每个音槽就是一个音高,用木槌敲击,音色清凉柔润(见图3)。

图3 钢鼓乐队

战后的几年,钢鼓与坏人联系在一起,形成道德恐慌,任何参与钢鼓乐团的人,都被认为是罪犯。直到多年以后,伴随越来越多的女性乐手加入跟企业赞助,钢鼓乐团发展越发专业,并逐渐演变为一种国民音乐。这种将垃圾化为某种美妙音符的创造力,才是钢鼓发展历史的真谛。

乐器文化地域性

乐器是体现民族该地域音乐文化的一种代名词,同时乐器成为地域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他们使用的乐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即使是同一种乐器,当传播到自己的国家时,它一定会被吸收、纳入到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与自己的民族文化相适合、相匹配,形成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代表性乐器。

“筝”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这件乐器在日本、朝鲜半岛等地都有流传,于是产生“中国筝的变体,”这种“变体”在地区文化的相互融合中,会形成具有地域性文化特征的代表性乐器。例如伽倻琴(Kayagum)它是朝鲜半岛最具代表性的弹拨弦鸣乐器。伽倻琴是在汉代筝基础上改造而成,其尤为凸显的特点是能产生颤音的效果,大幅度颤音是别的国家的乐器所不具备的风格特征,它体现出了朝鲜民族激昂的性格和鲜明的语言特征,并与朝鲜的演唱及整体音乐风格相一致。再者如日本三味线(Shamisen)是日本弹拨弦鸣乐器,是由中国明朝三弦传入日本本土的,中国三弦是蛇皮振动膜,而传入日本本土后,由于日本文化对蛇禁忌,则改用猫皮,这样一个很细微的改变恰如其分的说明,新的地域、新的文化习俗对乐器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乐器文化创新性

创新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它需要创造者敢于去触碰、挑战未知的事物。上述中笔者讨论的还仅仅只是传统的实体乐器,伴随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生活的世界陡然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⑥,信息交流仅凭手指便可“一触即发”,新时代潮流引领下必然造就多元文化的出现,当代乐器正以千姿百态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为了区别以往人们认知中的实体乐器,笔者把这类乐器称之为“新奇乐器”。

音乐喷泉是一种为了娱乐而创造出来的可以活动的喷泉(见图4)。它是通过千变万化的喷泉造型并结合五颜六色的彩光照明,来反映音乐的内涵及音乐的主题,一座好的音乐喷泉,水形变化能够充分表现乐曲。

图4 音乐喷泉

在程序控制喷泉的基础上加入音乐控制系统,计算机通过对音频及MIDI信号识别,进行译码和编码,最终将信号输出到控制系统,使喷泉的造型及灯光的变化与音乐保持同步,从而达到喷泉水型、灯光及色彩变化与音乐情绪的完美结合,使喷泉表演更加生动更加富有内涵及体现水的艺术。当音乐的不同频率经单片机处理送到变频电机的控制端,使电机转速随音乐的音调、节奏和强弱变化,水泵压力也随之变化,喷射出的水就产生高低变化,真正实现音乐、水、灯光气氛的统一。

水乐堂的成功建造确立了一个全新的建筑音乐一体的观念,创立了老房子改造的新思路。水乐堂是由上海朱家角古镇老宅改建而成的21世纪多功能空间,此空间在把建筑与音乐完美结合的同时,也融合了环保理念、水乡文化和天人合一的哲理。其极简的建筑设计为音乐和视觉留出了无限的空间,而老宅外貌依旧保留着水乡民居的原始风貌。

图5 谭盾水乐堂

演出时,打击乐铿锵有力的节奏撞击着钢结构的柱子,构造整体也发出了共鸣;同心圆状上贴着银箔的曲面屋顶扩大了反射光的气氛效果;不时的从天窗传出大量的水滴落的声音,与饱满的演奏形成微妙的对比;正面大型玻璃拉门打开同时,舞台即与对岸的泛光照明映射的排列在圆津禅寺宝塔各层的僧侣的诵经一起,演绎出震撼的现场感。这正是室内外相连的声音与水面,将空间进一步延伸的一体结果。水乐堂的出现为原本静谧的古镇增添了盎然生机与活力。

总结

一种事物有着它的形式⑦,其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形式的背后为观念,有了观念才有了一定的方式和途径来实现它所需要的形式。若谈及音乐事项中那些积淀着文化延续性的物质载体的话题,那么乐器所彰显出的文化信息是最具稳定性和传承性的。乐器的本质就是一种文化,乐器可作为了解某地区文化的切入点,此时的乐器正扮演着“中介”的角色。当对某个地方的乐器有一个全面地认知后,便可通过它了解当地的音乐文化,甚至包括生活习俗、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相信未来的乐器文化必将适应科技发展潮流,不断创新、不断前行!

注释:

①见萨克斯1929年所做研究《乐器的精神及发展》,转引自汤亚汀《西方民族音乐学之乐器学》,《音乐研究》2000年第1期,第55页。

②在音乐上有两种不同的音乐思维:一个是亚洲的音乐织体横向性思维;一个是欧洲的音乐织体多声性纵向性思维。

③日本尺八:边棱振动类气鸣乐器,因长一尺八寸而得名。

④出自《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词典》(第二版,第13卷,510页,Keyboard)。

⑤关肇元译:《乐器键盘的来龙去脉》(载《中国乐器》杂志,2004年,第2期)。

⑥二十世纪音乐—现代欧美音乐风格史,罗伯特•摩根著,【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11。

⑦洛秦《心&音.com——世界音乐人文叙事》音乐爱好者,2002.8.15

猜你喜欢
琴键喷泉乐器
学乐器
给你的信
乐器
可乐瓶里的“喷泉”
为什么鲸的背上有“喷泉”
音乐喷泉
会移动的喷泉
光影协奏曲
钢琴指套
黑白琴键上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