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是部机器,我该如何读你?

2020-03-05 10:51文/涛
乐器 2020年1期
关键词:音高唱片录音

文/涛 子

翻阅一些音乐载体的历史,不难查到世界上第一张CD(compact disc)的诞生,应该是在1982年8月17日。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全世界卖出去的CD大概有2500亿张,如果把这些卖出去的CD首尾相连,我想它们大概可以绕地球很多很多圈。

磁带和黑胶唱片等音乐载体,是靠硬件设备把声音信号转化成振动,或者以磁性转化的方式转嫁到唱片和磁条上,然后经过唱片机的唱针或者录音机磁头的摩擦,所产生的感应电流通过扬声器进入到我们的耳朵里,就变成了音乐。

CD则是一种数字化的音乐载体,与过去的磁带和上世纪所谓的黑胶唱片在形式上完全不同。提到数字化音乐的制作,不管你是否是这个领域的从业者,脑海里可能都会闪现出以下几个词汇:芯片、电脑、软件……提到软件,在这个数字化音乐的巅峰时代,有一类软件不得不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在现代音乐制作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核心应用,它的名字就叫做修音。

随着录音的软件化,修音软件也曾出不穷,比如各大录音棚都在常用的autotune等,这里就不过多地与大家分享了,那么什么是修音?

简单的说,修音就是通过软件对声音的介入,对现场或者录制后的基础声音进行修改,它不会改变任何原始演奏的音质,改变的只是通过软件对音高的修正。经过处理后的声音,大众是很难从其中辨识是否纯天然,这将会是一个绝对完美的声音呈现。

为什么要修音?说到这个问题,我想其实还是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先去探讨一下,我们为什么如此喜欢音乐。

这个世界上的音乐,是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的,它可能是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也可能是中国东北地区某村庄小舞台上略带颜色的二人转,它可能是非洲某个部落的人们围着篝火有节奏的拍手跺脚声,更可能是你心情极好时从嘴里吹出的口哨,它可能是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也可能是房檐滴水落到石头地板的滴答声……这个世界上似乎没有人是不喜欢音乐的,音乐总是以一种看似不经意的方式悄无声息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音乐能够在人高兴的时候增添气氛,悲伤的时候舒缓心情,劳累的时候放松解压,愤怒的时候宣泄。音乐是畅想,是回忆,更重要的是音乐可以代表潮流,可以引领时尚,是年轻人追逐个性的一种自我宣泄。

恰当的时候如果能听到恰当的音乐,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原始动力往往是无法估量的,所以,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的每个人,都无法离开音乐。

又转回来说到修音的问题,既然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占领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音乐本身的品质要求自然会越来越高,对音乐种类要求的越来越繁多,对音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也就是不争的事实了。需求量大,直接的表现就是创作输出音乐的工作者的数量会变得越来越多。我们仅仅用摇滚乐来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国的七八十年代,摇滚乐队伸出两个手数指头都能数的过来,到现在三十年的时间里,摇滚乐队已经多如牛毛,据说北京摇滚乐手加起来有十万之多……这就是因为人们从八十年代开始,对摇滚乐的需求越来越大,需要听到的乐队越来越多,事物都是相对的,需求大,从业自然多。

当一件商品的需求量特别大的时候,商品就不会像手工艺品一样精雕细琢很久才被推出市场,于是出现了工厂流水线,流水线产品的特性就是一个字,快!音乐产品也一样,快节奏的压力下,生产者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把一个想法变成音符然后反复不停地磨练上千遍。过去我们听邓丽君、徐小凤,甚至听我们的样板戏录音的时候,一定是会被他们漂亮的嗓音和扎实的唱功所吸引的,歌手进录音棚录音,如果有一个字唱的不准确,或者有音高上的不稳定,甚至是情绪上的不到位,都会整个段落或者整首歌重新录制。录制一首完整的音乐歌曲作品,歌手不录三五十遍是不太可能过的,有的甚至更多,这一切都是为了给大家呈现出一个最好的音乐状态和最高质量的声音。就为了这个高质量,一首歌从准备开始到进录音棚,歌手不断地刻苦练习,一遍又一遍,情绪和感情如果都不能让自己满意,歌手还会主动去拜访更高级别的音乐教授艺术家们或者是民间的资深票友,向他们取经以求技艺的提高。歌手们如果要准备演唱会,那平时的练习会更上一层楼的刻苦,可以说,在我们感叹过去的歌手们的唱功一流时,这一切除了源自一个艺术工作者本身的天赋,占更大比例的是他们平时在台下所下的功夫,是常人难以比拟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录音成本的提高,制作音乐的成本和乐手的成本都在几十倍上百倍地往上翻跟头,所以现在这个时代不允许也绝不会给一个想要十年磨一剑的歌手足够的时间和金钱支持,谁能更快速地把新鲜的声音传输到听者耳朵里,谁就有可能赚到流量。歌手凭借着老天给他们的一副天生好面孔,不去下功夫刻苦练习,进棚之前没有足够的准备,唱不好可以逐字逐句地改,再不行就用到了修音,音高不够提音高,下沉不够降下沉,这基本己经是所谓的流量明星的日常工作流程。

现代科技之强大,强大到进棚录音,只要是你本人在发声,哪怕是以念对白的形式来把这首歌说出来,修音软件依然能把你发出的每一个字处理得完美无缺,听起来无比动人。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我们这些年听过的那些曾经打动我们的CD,在现场永远是那么破烂不堪,乐手跑调,唱不上去,跟不上节奏的事情时有发生,还有一些高难度歌曲我们更是永远都不会从现场听到,再不济还可以选择假唱……他们的现场表演一度会给我们很多疑问,他怎么了?感冒了?失恋了?便秘?哦,我爱的那个完美的声音原来是修过的,这才是真正的他。

在这个快速的没有记忆的时代,这些似乎都不太重要,大家可能要的更多的是当下能给我们带来的快感,到位了,我们就HIGH,没到位,没关系,我们换一个再来就好了。所以,人们似乎也不会在意歌手到底唱成什么样,即便唱的再烂,也不太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时代总是有新的话题来迅速掩盖前一个话题,唱功变得不那么重要,歌手也不那么重要,音乐也没有那么重要,人们也不会在乎修音软件修饰的这个不负责的时代了。这一修,让一个本可以有血有肉的灵魂变成了机器。

修音软件的诞生,我想它的初衷是来修正极其细微的音准,以此来控制在某些苛刻条件下或人为不可控的条件下意外的发生。音乐制造的科技手段日新月异,给我们的听觉带来一个又一个不一样的标准,但这些科技手段不应该成为一个快餐文化的帮凶。这样我们能够记住的音乐,只能越来越年代化,我们的歌唱艺术家只会越来越少,我们茶余饭后所感叹的,也全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那些已经被现在社会靠青春脸蛋陪衬的音乐所取代的实力声音。

猜你喜欢
音高唱片录音
CIT十周年纪念唱片预告与简介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Funny Phonics
funny phonics
Listen and Choose
Listen and Color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坏唱片
序列的蜕变——皮埃尔·布列兹室内乐作品《无主之槌》音高组织初探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聊聊音高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