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特贡,茶道燕梳

2020-03-05 12:33谢志刚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上海保险 2020年2期
关键词:布朗族贡茶傣族

谢志刚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谢志刚,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茶道燕梳首席茶道倌。英国利兹大学博士;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是保险与金融业全面风险管理与监管、保险公司责任准备金与偿付能力评估与监管,是国内在该领域的主要学者之一。

一、普洱茶之源头

饮水要思源,饮茶更要溯源。

茶道燕梳,没说茶道保险,也是在思源、在溯源,因为,燕梳应看作是保险之源。

那么,茶之源,源自哪里呢?

答案是,源自云南西双版纳澜沧江流域两岸的崇山峻岭,源自最早移居到此区域,发现、驯化和利用茶树的民族——濮人,还有一长串称谓:濮蛮、朴子蛮、扑子、蒲满、蒲人等。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学家费孝通等人的努力,划定了我国的56个民族,云南的濮人后裔被定为布朗族,在云南境内主要聚居在两座高山上,一座是勐海县的布朗山,另一座是原属于版纳、后划归普洱澜沧县的景迈山,总人数大约为20万人,因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约为12万人。

诸多依据表明,云南布朗族人是最早发现、利用并自己栽种茶树的民族,布朗族将他们古代的头人——叭哎冷尊为“茶祖”,建了“茶祖庙”,一年一度“桑康茶祖节”是布朗族最重要的节日,连庆数天,内容包括呼唤茶魂、祭拜茶祖、祈福纳祥。芒景寨的“桑康茶祖节”是每年4月13日至17日,时间上与景洪坝子里傣族的泼水节一致,连庆五天,非常热闹。

▶图1 中央电视台公布的一张布朗族照片

布朗族人把茶叫做“腊”,能制作各种不同特点的腊,比如现在作为普洱茶的紧压茶叫“腊广”,糯米香茶叫“腊贺”,酸茶叫“腊麦”,绿茶叫“腊告”(傣语),大粗叶茶叫“腊拉”。其中,品质最好的绿茶叫“腊各信”,也就是芒景寨布朗族末代头人苏里亚1950年应邀参加国庆一周年庆典时带去北京送给毛主席的“小雀嘴尖茶”。这些年开放了,布朗族人也学其他地方的人做晒红茶,小青柑茶之类的新品种。

现在喜欢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在云南各地出产的普洱茶中,布朗族人聚居的布朗山和景迈山是最有名的两大茶山,前者以茶味霸气、回甘快而著名,后者则以高雅的兰花香被人称颂。这两大茶山,相对于西双版纳的勐海坝子(盆地)而言,一座在东南,一座在西北,遥相呼应,不仅出产好茶,更具有茶的历史和文化。

本文只关注布朗族历史文化的其中一个方面——贡茶。

二、布朗贡茶

贡茶,进贡的茶,一般理解为向皇上进贡,全国各茶区往往都有“贡茶园”,比如杭州狮峰龙井村、雅安蒙顶茶山上的“御茶园”或“贡茶园”,云南易武镇车顺号茶庄门前挂着“瑞贡天朝”的匾,都是贡茶文化的见证。

但贡茶的习俗,很可能起源于布朗族,起源于布朗族最早的头人、茶神叭哎冷,起源于叭哎冷向傣族土司称臣之后每年向傣族土司进贡茶叶。

云南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布朗族是最早迁徙并定居于澜沧江流域的民族之一,但最强大并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民族,是比布朗族等其他族群更晚迁徙过来的傣族,所以,云南在很长时期内,都持续着傣族对其他少数民族部落的征战。从今天云南各少数民族的居住区分布看,傣族主要居住在以景洪、勐海、勐连等土地肥沃的平坝里,而其他少数民族往往以高山地区为主要聚居地。但是,茶树,尤其是野生古茶树,却都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山上,因此我们看到,现在著名的普洱茶山寨,大多不是傣族寨子,而是布朗族、爱伲族、拉祜族、基诺族、德昂族等族群居住的寨子。

布朗族的传说和记载中,他们的祖先在头人哎冷的率领下,与傣族有过多次战争,现在布朗族居住的景迈山芒景寨和翁基寨,以及勐海布朗山乡的班等寨、曼娥寨等,都属于山高路远、地势险峻的山寨,很可能与当年布朗族群弱小、居住在平坝里无法抵御侵略有关。但傣族土司并没有完全通过武力来征服和统治布朗族,而是采用了中原汉人常用的“和亲”办法,把自家的“七公主”喃发来嫁给了哎冷,并封哎冷为“叭”,因此叫“叭哎冷”,含义是整个布朗族群的最高级别领袖,相当于佛教级别中的喇嘛级,而村寨级别的布朗族头人则称为“帕雅”。

归顺傣族土司后的布朗人,逐渐接受了傣族文化,开始使用傣族文字,信奉南传上座部(小乘)佛教,同时,布朗族头人每年要给坝子里的傣族土司上贡,一年一小贡,三年一大贡,茶是主要贡品之一。其他臣服于傣族土司的少数民族也类似,每年都向傣王贡物贡茶。到了元代,蒙古人完全征服云南后,傣族土司再向更高层的统治者上贡,茶也是主要贡品,到清王朝时,贡茶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

所以,各寨子里的布朗族的头人(后来成为“帕雅”),都是由傣族土司册封的,在景迈山的芒景寨,有记载的最后六位布朗族头人,分别是帕雅西提、帕雅希南、帕雅希展、帕雅南康、帕雅苏里亚、帕雅阿里亚。

其中,最有名的是布朗族末代头人,是景迈山芒景寨的苏里亚。1950年,他作为布朗族的代表人物,作为中央政府特邀的159位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之一,赴京参加国庆一周年庆典,接受毛泽东主席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在全国各地参观学习两个月。与其他参观团成员不同的是,苏里亚号召景迈山布朗族村民共同采摘春茶芽头制作成代表布朗族人民心意的“腊各信(小雀嘴尖茶)”一包,送给喜欢喝茶的毛主席去品尝,这事成为布朗族人民长久传颂的佳话。

▶图2 景迈山芒景寨的茶祖庙

▶图3 芒景寨布朗族制作“腊各信”的春茶芽头

▶图4 穿上周恩来总理赠送的中山装拍照的苏里亚

苏里亚从北京回到芒景寨后,立即组织全寨村民召开民族团结大会,他告诉乡亲们三句话:(1)跟共产党走,总有一天公路会挖到我们山寨;(2)跟共产党走,总有一天我们可以用神牛(拖拉机)犁田犁地;(3)跟共产党走,总有一天我们会过上白天黑夜都一样光明的日子(点上电灯)。

三、后继有人

2019年5月,笔者去景迈山考察时发现,苏里亚的儿子苏国文先生在当地也是一位相当有名的人物,老先生77岁,以前做过乡村教师,获得过“全国扫盲先进个人”和“全国民族教育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后来调县教育局工作,退休后回到景迈山芒景寨生活,致力于推动和振兴家乡的文化与经济发展。由于他对云南布朗族、傣族等少数民族语言、宗教和历史很有研究,对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及其变迁十分了解,通过文化来提升茶的价值,进而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平,做得非常好,也因此成为当地最有文化、最受尊敬的老人。

笔者一进入景迈山就听说苏国文老师在当地名气很大,随着更多的走访和参观,愈加深切地感受到苏老师在当地的巨大影响力。苏老师这些年在芒景寨倾力倡导和发扬民族文化所产生的强大动力,对推动景迈山的经济发展和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以苏国文先生为代表的景迈山布朗族村民,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也一直在努力传承着当年苏里亚进京向毛主席献茶的做法。比如,早在2001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论坛在上海召开,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代表中国政府给前来参会的各国首脑赠送的茶礼中,就有来自景迈山万亩古茶园的茶。还有,苏国文先生还通过当地政府的协助,向胡锦涛主席也赠送过“腊各信”——小雀嘴尖茶,与他父亲苏里亚当年送给毛主席的茶是同一款。

▶图5 苏国文先生在中央电视台宣传景迈山与布朗族茶文化,主持人白岩松手中拿着的便是苏国文编著的《芒景布朗族与茶》

目前,景迈山正在努力申请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笔者衷心祝愿他们的努力能够成功。

四、芒景寨印象

笔者2019年5月中旬到景迈山,住在芒景寨哎江和安药夫妇家,他们夫妇一家不仅在生活上对我细心照顾,更是带着我比较深入地体验了景迈山的布朗族文化,感受极深、极好。

特别想说两点印象。

第一是干净,这完全颠覆了以前我对云南少数民族村寨卫生状况的想象。这么说吧,与芒景寨和景迈山其他寨子相比,我所居住的上海五角场周边卫生环境简直太差啦,路上街边到处可见猫狗粪便、各种塑料包装袋等,更不要说居民小区里的乱搭建和晾晒,相比之下,优劣立显,真是不好意思啊。我想,景迈山的这种干净和有序的环境,很可能与当地从各级政府到普通村民上下齐心、申请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一定的关系。早在2012年11月,景迈山古茶园就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又经过苏国文老师和村民们近八年的努力,面貌自然有更大的改善。说到底,任何人类群体都需要组织、宣传、教育和管理。

第二是村民脸上安详与从容的幸福感。寨子里见到的每一个,从小孩到老人,都有一张和善的脸,这与我们平时在内地、在公共场合、包括这些年在影视屏幕见到的一张张充满戾气甚至邪气的面孔形成鲜明对照。当然,这个不太好过多描述,需要读者自己去亲身体验,背后的原因肯定也很复杂,我只能猜测,或许与宗教信仰有关,上文曾提到,布朗族在跟随傣族信仰小乘佛教之前,还信奉茶神、水神、树神、土神、昆虫神、兽神等神灵,他们认为,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以及山林、河流等自然体和自然现象都有灵性,都受神灵主宰。因此,布朗族的节日似乎特别多,不断地唱歌跳舞和举办各种祭祀活动。在有茶叶经济支撑的条件下,不愁温饱,确实生活得很幸福。

再说哎江、安药夫妇。

特别让人意外和惊喜的是,安药正是布朗族末代头人的孙女、帕雅阿里亚长子俄丁文的三女儿,而且,她爷爷阿里亚的妹妹又是苏里亚的妻子,因此安药也是苏里亚的侄孙女,算是双重的芒景寨布朗族“公主”了。这位芒景寨布朗族“公主”不仅漂亮、善良、勤劳和持家,而且天生一副好嗓子,是寨子里的百灵鸟,寨子里的各种庆典活动都离不了她的歌声助场。

2019年金秋十月,“茶道燕梳”在上海举办保险业经营分析会,五个行业板块各用半天时间进行行业汇总与经营分析,每场分析会中间的茶道内容也相对密集,压力较大。巧的是,芒景寨布朗族长达一个月的“关门节”结束了,过了“开门节”之后,布朗族村民们可以出门走亲戚了,安药和哎江夫妇一家子也想来上海看看。于是,他们便欣然同意来“茶道燕梳”做一回志愿者,给大家献茶献歌,讲讲芒景寨的布朗族茶文化,道友们有幸一饱眼福、耳福和口福,大开眼界,惊喜连连。

笔者作为“茶道燕梳”的茶道倌,在2019年的几十场茶道活动中,最得意的成绩就是请来了哎江、安药夫妇来为各位道友敬茶,讲解布朗族茶文化。

品茶,得以溯源,非常得意,但仍需再接再厉,发扬光大。

▶图6 帕雅阿里亚(左一)和他的孙女安药(右一)

▶图7 哎江、安药夫妇在“茶道燕梳”现场讲解布朗族茶文化

▶图8 哎江、安药夫妇向“茶道燕梳”创始人谢跃先生赠送布朗族礼品

猜你喜欢
布朗族贡茶傣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作品研讨
《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新书发布暨作品研讨会成功举行
“文明上山”之后——《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读后感
送茶五吨
送茶五吨
布朗族音乐文化探究
耒阳江头贡茶生态观光茶园景观茶文化形象设计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