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防护林杨树天牛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2020-03-08 01:56杨晓华
防护林科技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三北纯林防护林

杨晓华

(凌源市三十家子国合造林站,辽宁 朝阳 122500)

三北防护林工程从1978年到2019年累计完成造林面积3 014万 hm2,大大提高了建设区的森林面积及覆盖率,很好地改善了建设区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由于杨树具有成林快,而且木材用途比较广泛等特点,已成为三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但是由于营林理念的滞后,没有很好地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造林,工程初期营造了大面积杨树纯林,虽然很快发挥了杨树的生态防护功能,但由于纯林面积大,树种的抗性差,生物多样性匮乏等,导致病虫害发生,尤其是杨树天牛的危害比较严重。为巩固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果,发挥杨树的生态及经济效益,相关部门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有效地减轻了天牛对杨树的危害,但由于天牛多在树干内隐藏为害,而且分布范围比较广,导致杨树天牛危害依然比较严峻。

1 危害概况

三北地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天牛危害的防治,如更新成熟林,砍伐病虫害严重的杨树等,但不少地区仍有杨树纯林受天牛的危害。危害杨树的天牛主要有云斑天牛、黄斑星天牛、星天牛(图1)。

三北地区杨树天牛危害在20世纪90年代大面积暴发,90年代中期,三北地区约有240个县的杨树受到危害[1],危害株率达80%,有的地区危害达90%以上。单株虫口密度甚至上百头,导致杨树主干内布满蛀道,使木材失去利用价值,甚至造成树木死亡(图2)。甘肃武威市自20世纪90年代黄斑星天牛传入以来,危害株率超过90%的有645 hm2。新疆地区自2003年出现黄斑星天牛危害后,十余年间,被害木超过38万株,伐除的疫木达到47.6万株,严重影响了新疆几十年的造林成果。宁夏石嘴山市天牛危害十分严重,被害杨树多达103多万株,单株虫口密度达到80~200头。据不完全统计,三北地区因为天牛危害伐除的树木达到2亿多株,给三北防护林工程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天牛幼虫在树干内隐避为害,导致杨树材质降低,甚至死亡。通常情况下,一株5~10年生的杨树,被天牛危害若不采取防治措施,3~4年就会死亡,杨树纯林染上天牛,4~6年就会导致成片死亡。在自然界中,天牛的传播途径比较广泛。成虫可以借助大风、河流和栖息木等扩散传播,卵、幼虫和蛹可以随栖息木借助交通运输传播。因此,交通发达地区比不发达区域先受天牛危害,人为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比人烟稀少的地区先受害。天牛成虫羽化期不集中,每年的5月到10月均有成虫羽化、产卵,且幼虫期长,在树干内隐藏,很少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天敌对其控制能力也比较弱,这为天牛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 防治成效及问题

2.1 防治成效

多年来,针对杨树天牛的危害,三北地区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天牛危害程度及虫口密度成倍下降,取得了显著效果。如,甘肃省原有6万hm2以上的杨树林受到天牛危害,经过多年积极防治,受害面积减少了80%。内蒙古五原县采用悬挂鸟巢、集中处理虫害木、加强打孔注药及地面喷雾防治力度,结合人工捕捉,大大降低了天牛的危害程度。宁夏积极推广抗性强的树种,同时结合设置诱饵木的营林措施,综合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2 存在的问题

第一,防治与检疫工作脱节。受传统观念及治理能力的限制,一些地区对天牛的检疫工作不重视,导致杨树天牛,尤其是其幼虫随被害木及木制品进行远距离传播和蔓延,为防治工作增加了难度。第二,营林观念滞后。防护林工程初期营造了大量的杨树纯林,从工程第二阶段才开始营造混交林,以提高林分的抗性。但有的地区在树种选择上不合理,没有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造林,加上管理不到位,导致立地条件差的地区树木长势弱,很容易受到天牛的危害。而且对虫源木的处理不及时,导致天牛蔓延传播。第三,综合防治技术应用不足。天牛幼虫期长,多在树干内隐避为害,而且天敌少,防治难度大,单一的防治技术防治效果不理想。在实际防治过程中,一般采取化学药剂防治,长期使用农药,使天牛产生耐药性,难以达到防治目标。

3 防治对策

3.1 提高认识,加强检疫

根据天牛的危害和发生规律,建立完善的天牛危害监测系统,利用先进技术做好灾前预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降低治理难度,提高防治效果。要加强对产地的原木、苗木等检疫力度,对外省调入的原木、苗木等要抽查复检。苗木少于100株的要做到全部检查,数量多的按照当批次总量的5%~10%抽查[2],天牛危害严重的地区要提高抽检比例。加强产地检疫,对天牛主要寄主的木材、苗木及木制品等实施严格检疫;定时对苗木的繁育基地及木材加工地进行检查,调查来源和去向;定期检查林场、林区、防护林中的寄主树干是否有排泄孔、是否有刻槽,一旦发现要及时标记,有利用价值的树木进行药物防治,危害比较严重,没有利用价值的要及时伐除,并统一销毁。

3.2 科学营林,提高林分抗性

一是推广混交造林技术。天牛主要危害纯林及长势弱的树木,较少危害混交林及抗性强的树种。杨树纯林抗性差,容易遭到天牛危害。因此,对新植林应利用近自然理念经营,营造混交林,利用国槐、刺槐、椿树、毛白杨和山杨等树种进行混交,提高林分的抗性,同时也可以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加天牛天敌的种类及数量,控制天牛的危害。二是加强林分抚育管理。加强抚育,增强树木的病虫害抵抗能力[3]。加强对虫源木的清除,在天牛成虫羽化前和越冬后,集中处理受天牛危害严重的虫源木,发现一株,伐除一株,做到专人负责、集中采伐、统一管理、定时清运,避免因伐除不彻底和随意堆放造成天牛扩散。对受害严重的疫木,在指定地点进行统一粉碎或销毁。三是在天牛危害严重地区,推广短轮伐期营林措施。天牛的危害很难根治,但可以利用其危害特性,推广短轮伐期营林措施。一般在杨树生长3~5年,易受到天牛危害时,进行采伐利用,避免天牛危害。

3.3 综合防治

单一的防治技术效果不明显,要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人工防治:天牛产卵后,在树皮上有明显的刻槽,很容易发现,用锤击法杀死其幼虫;物理防治:可以利用杀虫灯诱杀,降低人工成本,但用电要求高,不适宜大规模应用;化学防治:在天牛危害严重且面积比较大的地区,可以利用飞机防治。可用50%杀螟松乳油或50%西维乳油500倍液进行超低量喷雾,效果显著。该防治技术见效快,适宜大面积防治,但易污染环境,不宜长期使用。实际防治中也常采用钻孔注药的方式进行防治[4],钻孔的部位通常在树干基部30~40 cm以上,采用打孔注药机进行防治,两人一组,可提高工作效率。胸径不足20 cm的树木,相对钻2个孔,胸径超过20 cm的钻3~4个孔,按照胸径注射1.5 mLcm-1的药液量连续防治2~3次;生物防治:主要是释放捕食性天敌进行防治。如悬挂鸟巢吸引益鸟或释放肿腿峰、花绒寄甲等降低虫口密度。

猜你喜欢
三北纯林防护林
三北工程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北工程:将沙海变成林海
心中无戒堕深渊
挪用公款8700万的“一把手”
自家林地充“三北”“村官”骗补想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