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记忆视域下的绍兴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2020-03-08 14:27孙优萍
神州·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集体记忆传统村落文化旅游

摘要:集体记忆是有着特定文化内聚性和同一性的群体对自己过去的记忆,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承载着村庄的文化传统和人们的乡愁情感,是传统村落得以延续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本文以绍兴市五批共2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各村落的集体记忆及其保护和利用现状进行调查梳理,提出乡村规划和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对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传统村落;集体记忆;文化旅游

一、集体记忆研究现状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Halbwachs在《记忆的社会框架》中将“集体记忆”概念定义为“一个特定社会群体的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保证集体记忆传承的条件是社会交往及群体意识需要提取该记忆的延续性”,同时指出,“集体记忆在本质上属于社会范畴,共同性是集体记忆的出发点”。集体记忆通过共同回忆创造了凝聚感,集体成员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和认同感,共同的价值观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传统村落的村民通过共享集体记忆将彼此团结在一起,共同维持村落的可持续发展。(见表1)

二、各学科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及其旅游利用的研究

传统村落是由自然环境、古建民居、道路农田等物质要素和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非物质要素所构成的复杂系统,是二者在传统村落空间构架上的有机叠加,它反映了过去和现在的乡村文化、社会行为和建筑技术的发展进程,既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学价值。

建筑学者对村落旅游进行的相关研究偏重于探讨传统村落如何既获得旅游业的发展,又带动村落保护与更新工作的开展。地理学科国内学者的成果多集中于人文地理方面,从地理环境、村落文化、农村经济、生产活动等角度来分析其形态特征和影响因素。旅游学科对村落的研究涉及到生态旅游、遗产旅游等实践活动,偏重于对旅游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旅游对村落社会文化及经济的影响、旅游对村落物质环境的影响、村落发展与管理、游客市场与游客行为、旅游村落的规划等方面。总结起来,传统村落所积累起来的资源具有较高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其具有自己特定文化内聚性和同一性的村落集体记忆是传统村落得以延续的精神纽带。以集体记忆的视域为出发点,剖析并挖掘传统村落中存在的可利用的文化资源,在保护传承的同时呈现给游客,可以既保护村庄又延续文化,使每个人的乡情都有处安放。国内全域旅游兴起、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发展传统村落旅游是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最好方法之一,有利于旅游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助推乡村振兴。

三、绍兴传统村落旅游资源概况调查

绍兴村落旅游资源数量多,品质优。2017年,绍兴234个村被评为首批浙江省A级景区村庄,其中省3A有 42个,2A有82家。根据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认定标准,绍兴市有符合条件的古建筑村落157个,自然生态村落82个,民俗风情村落15个。根据《绍兴市文化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0)》提供的“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绍兴分别有24项国家级和7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作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至今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2012年联合评定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五批25个,笔者组织研究小组从2018年10月份开始对以上25个国家级传统文化村落进行了田野调研,通过调查发现以下特点:(1)水网水系发达错落有致。稽东镇自然村落的水系景观空间形式多样、层次丰富,具有独特的景观特质,地域特色明显。传统山地型村落的水系景观中凝聚着实用的经验、凝结着前人的智慧。绍兴地区的山地型村落的水系景观主要有临水景观、跨水景观、驳岸类型、沿岸植物四大类。紫洪山村的村口千年古银杏树下的廊亭跨水而建,树下纳凉休闲,溪水在脚下潺潺而过。夏履镇高山村落黎明村,家家户户门前有池塘,溪水缠绕穿村绕户,旅游休闲观赏价值高。(2)越是山区,古村落越是集中。大多数传统村落分布在山区。就绍兴市域而言,北为宁绍平原,系著名水乡,南为会稽山脉,崇山峻岭。在新昌、嵊州、诸暨所属的会稽山、龙门山腹地,散布着为数众多的古村落。(3)传统村落的古建筑数量多,体量大。代表历史遗留的记忆,族群的发展史及家园的建设史,是一种历史记忆的物化形式,让后人了解历史,认识先人。这些古建筑的规模形制都相当大,往往几个十几个院落紧挨着次第演进,形成了宏大的古建筑群,诸暨斯宅的千柱屋就是典型例子,家家独立、户户相连、分户合族的建筑布局,体现了古人聚只一家的治家理念。嵊州崇仁镇的五联台门,五组规整的台门建筑,共同围绕始祖玉山公为子孙读书而建的敬承书房展开,各由卵石街巷分隔,二层分别由过街楼依次相连,不下楼梯也可相互串门,反映出裘氏家族团结和睦、耕读传家的思想文化。(4)民间文化与工艺丰富多彩。绍兴村落文化有越剧、绍剧、莲花落、鹦哥戏等;各种民间工艺如铜雕、木雕、石雕、砖雕工艺技术。花雕酒制作技艺、文房四宝、嵊州竹编等令人印象深刻。夏履镇双叶村的鹿鸣纸制作。紫洪山村的台门文化,民间故事等。如诸暨璜山的溪北村,“雕刻如海,造作精美”。在继述堂,凡是有木结构的地方,无一处不雕刻,尤其是檐廊下面,层层叠叠、排排挤挤,雕得密不透风。雕刻题材丰富,有花卉、人物,有情节缜密的连环故事。嵊州竹溪的旗杆台门,梁下牛腿形態各异,雕刻硕大而精致,人物、动物、花鸟造型丰满而鲜活。(6)绍兴地区乡村的各种生产活动、生活方式,还有传统节日活动,如抢亲、社戏、祝福、扯白糖、做年糕等,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四、绍兴传统村落保护和旅游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实地调查考察后还发现,村落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利用程度普遍较低。传统村落的旅游利用停留在较低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形式,大多数集中在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等模式,缺乏文化特色及精神内核。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应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可促进高端旅游产品开发及旅游文化品位提升,绍兴地区坐拥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这些传统村落的非遗旅游开发依旧面临不少问题:

(1)传统村落的空心化问题。在绍兴传统村落的周边有杭州、宁波、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大量的村民外出务工,只留下老人和小孩,面临着严重村落空心化问题。要做到对传统村落行之有效的保护和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吸引外出的村民回到本村发展。

(2)传统村落保护经费不足。在乡村振兴战略及美丽乡村建设视角下,浙江地区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专项保护经费,2017年,中央对浙江省传统村落保护资金共计已达23400万元,其中绍兴市共计1200万元,但对量大面广的古建筑、古桥、古庙来说,仍是杯水车薪,这些经费还难以满足绍兴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目的。保护不及,随之而来的就是古建筑损坏等严重问题。在被调查的25个古村落中,有比较完整的历史遗存和成片古建筑群的已不足三分之一。另外还存在建设性破坏,许多村落为建设现代化村落,将传统建筑推倒,新建洋房,最终成型的建筑样式千篇一律,侵蚀了村落特色。

(3)传统村落旅游形象感知度不足。绍兴虽然素有“文物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鲁迅故里具有一定知名度,但旅游者仍无法对绍兴的传统村落形成深刻的意象概念。各个村落形象众多,如紫洪山村的侨乡文化、班竹村的唐诗文化、溪北村的雕刻文化等,然而据调查,在美国两本有关中国旅游的畅销书,其中一本未提到绍兴,另一本仅对绍兴简单介绍,且只提取了黄酒、水乡等少数几个关键词,绍兴旅游较为笼统的整体印象影响了绍兴村落旅游意象的开发。

(4)文旅空间布局不均衡,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业态单一。导致乡村旅游空间布局重复。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文化资源丰富,但从项目类别来看,多集中在传统手工艺、民间文学等方面。

五、绍兴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旅游利用的对策建议

绍兴旅游资源吸引力主要围绕水乡、桥乡、酒香、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绍兴市旅游管理系统推出了10条文化主题游线:唐诗之路文化之旅,古越文化之旅,世界文化遗产之旅,黄酒文化之旅,书法文化之旅,生态文化之旅,古城、水城风情文化之旅,“东南佛国”文化之旅,研学主题文化之旅和戏曲文化之旅。绍兴地区的传统村落如何保存其集体记忆的前提下如何进行旅游开发和利用,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一)传统村落保护中求特色。保持较为完整的风貌,与自然山水有机结合。风貌完整特色明显具有原乡规划下的乡村景观和乡村意象是促发城市游客产生旅游动机的根本动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决定的互补性是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深入挖掘文化遗产,保持乡村文化本色,注重优良民风的培育,传统村落环境的独特性形成了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的巨大需求。旅游开发则应立足于自身“真味”、“原味”。顺应自然的“无为自化”思想,尊重自然,以实现自然境域下人们生活与生产的原真性。突出以自然为本,以居民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保持好原住民的生活方式,为人们提供本色的自然体验和生活体验。保持乡村原始风貌及当地传统社会风尚、淳朴厚道的自然秉性,让传统村落的生产生活场景永远鲜活,要增强村民的传统村落保护意识,让村民们意识到自身在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对古路、古桥、古涵、古井、古塘、古树、古藤等历史环境要素的保护中要修旧如旧,传形传神。有比较突出的地方特色,特色是旅游的生命。到绍兴柯桥,东浦体验水文化、酒文化和桥文化的魅力。

(二)选择成熟旅游线路附近的传统村落开发旅游。延伸旅游线路,丰富旅游产品内涵,增加游客逗留时间。人们在作旅游决策时倾向于追求最小的旅游时间比,当从居住地到旅游地的旅行所耗費的时间与在旅游地游玩所耗费的时间的比值小于某个临界值时,人们才会作出到该旅游点旅游的决策 这个比值就称为旅游时间比。古村落一般都以水而建,依山而建,走古纤道,穿游步道,忆历史人物、追忆唐诗故事,摘生态果,吃农家饭,让历史“活起来”,使游客来了想留下来,有船坐、有茶喝、有戏听,慢慢走、慢慢品、慢慢游,打造绍兴传统村落文化旅游特色名片。具体可以有(1)“乡愁情怀依恋+户外徒步”型旅游,由于都市的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也日益增加,城市居民对乡村生活的悠闲和恬静十分向往,对传统的生活方式十分怀念。因此,到农村去小住几天,已经成为比较流行的一种休闲方式,在乡间,人们可以从事不同的农事活动如采摘、品尝、垂钓以及农家访问,传统庙会和考察生态农业等来放松心情,洗净城市所带来的铅华。如黎明村茶叶采摘炒制购买,回归田园生活,妃子岭爬山徒步。(2)乡村观光+传统工艺制作体验+购物游,要在乡村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加大传统工艺品和农产品的开发力度,诸如暨珍珠、嵊州竹编、花雕酒、乌毡帽、梅干菜、新昌小京生、平水珠茶等,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纪念品,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

(三)社区加强培训,让村落居民主动参与旅游开发。传统村落与一般旅游景点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仅仅展示固定的建筑物或景观,而是展示村落整体风貌与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这种建立在生态基础上的和谐,自然的村落形态和情态是最吸引游人的。另一方面,传统村落一旦开发旅游,居民的日常生活必定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他们的生活也将成为游客参观的对象,因此,居住在传统村落中的居民也是开发旅游中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对待开发的态度、情绪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越是民俗、文化旅游,就越离不开居民的参与,因此一个地区的居民对于开发旅游的态度非常重要,应该充分发动群众,鼓励从事第三产业,引导人们适应、配合旅游开发并从中受益,从而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另外,需进行有效的宣传,吸引外出的村民回到本村发展。同时,对于传统村落里的优秀文化要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增强村民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全力发展和保护传统村落。

(四)政策扶持,技术支持。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出台政策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参股、合作、租赁等形式投资建设观光农园、休闲农庄、森林游乐等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加快先进农业技术的引进工作,提高观光休闲农业的科技含量;对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用地视作农业结构调整用地,用电享受农业用电待遇。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让他们参与到乡村旅游的方方面面,如做讲解员、面点制作员、服务员、安保人员、民间工艺表演者等;从而激发农民办旅游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办旅游的能力,努力开拓乡村旅游的本土特色,体现独特的绍兴乡村文化,增加旅游收益,使村民真正受益。加强与专业院校的联系,依托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优势根据绍兴地域文化及乡村旅游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文旅复合型人才。

(五)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设施。互联网结合旅游,形成“互联网+”发展模式,为乡村旅游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特别提出实施“互联网+”工程,以旅游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为重点,推进旅游业的创新发展。将互联网技术融人到乡村旅游产业的开发建设中,会大大提升乡村旅游业的知名度,绍兴乡村旅游在“互联网+旅游”的创新。一个成熟的旅游开发应该给游客提供最舒适便捷的参观休闲方式,基础设施的完善,也是吸引城市居民前往旅游的重要因素,游客前往旅游地不仅要参观体会传统风貌原始风光、也要保证舒适方便的生活起居,尤其是需要住宿的地区。

参考文献:

[1]《绍兴民宿业发展调查研究》2017年第6期。

[2]《越文化传承下的绍兴台门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2017年增刊。

[3]罗津、罗新阳:《绍兴应打造什么样的“美丽乡村”升级版》,2017年第3期。

[4]徐东良:《浅谈文化建设的乡村治理现代化维度——以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为视角》,2017年第4期。

[5]宋坚刚:《历史文化名村如何保护传承——冢斜村治理的新气象探析》,2017年第3期。

[6]叶卫红:《推进绍兴地名文化保护工作的调研与思考》,2017年第2期,第41页。

[7]汪芳、孙瑞敏:《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研究:对纪录片《记住乡愁》进行内容分析为例》,《地理研究》,2015年第12期。

2019年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编号:135409

作者简介:孙优萍,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旅游经济,乡村旅游开发。

猜你喜欢
集体记忆传统村落文化旅游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网红”微博广告研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新闻社群的“情怀”策略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