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母校

2020-03-08 14:27张翠琴
神州·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双河梧桐树秋雨

张翠琴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在这个阴雨绵绵的秋季,数不清到底下过了几场秋雨。今天,天公愁眉舒展,艳阳高照,应该是个黄道吉日吧。早上,与老师调课,然后录课,吃完午饭,安顿好班上的孩子,我便与同事一行四人,驱车前往我镇的双河学校进行校级帮扶与交流活动。

双河,我出生的地方,那里承载了我儿时太多的回忆。而母校---双河小学,更是我小学、初中所在的就读之地,也是我当年工作的第一站。记得,2004年9月,师范毕业后,当总校领导问我是否愿意到双河小学任教,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在那里工作两年后,由于自身展业发展需要,才调离那里。

车子一路驰骋,不过二十分钟时间,就已经达到校门口。当校门口“双河小学”几个字印入眼帘时,顿感熟悉,温暖而亲切。为我们开校门的,是当年熟悉的老师----同学的父亲,一位快要退休的老教师,多少年了,他的两个女儿相继走出大山,而他,依然坚守在这里。

进入校门,当年的泥巴操场,现在已被水泥所替代,校长介绍,塑胶草皮已经拉回学校,过几天就准备铺上塑胶操场。简单的与薛校长交谈后,我便独自在校园里闲逛……

记忆的大门随之打开---院子里的四棵高大的梧桐树,现在还剩下了两棵,而另外的两棵,经过打听才知道,已经被砍掉了,忽然间,觉得怪可惜的,还记得当年上五年级时,被砍掉的梧桐树下就是我们班的清洁区,一到秋天,梧桐树叶就会掉下来,再加上本来的黄泥巴操场,要是碰到晴朗的好天气,这些散落的梧桐树叶倒还听话,用扫帚一扫,它就会乖乖地到垃圾撮里来,若是碰上下雨天,扫清洁区的同学头就大了,无论你怎样努力,梧桐树叶躺在地上,纹丝不动。十多年过去了,剩下的这两棵梧桐树,比原来更加粗壮了些,现在虽然是深秋时节,但依然枝繁叶茂。

原来的舞台,现在变成了幼儿园孩子们的游乐场,当年的教学楼,现在经过翻新、粉刷,依然那样新崭崭的,走进一楼一个班的教室,里边坐了两个孩子,原来,这两个孩子现在读二年级,其中的一个男孩看着聪明伶俐,而另一个小女孩,看到我们进来,却显得有点怯生生生的,偌大的教室里,只有两个孩子,就是加上上课的老师,最多的时候也就三个人而已,想想当年,这是我三年级时的教室,那时候,一眼望去,教室里黑压压的一片,全是人头,一个班至少有四五十个学生,而现在,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剧,在这样的农村小学,一个年级多则数十人,少则一两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走过二年级教室,楼梯口处便是五年级教室,这是我当年上初二时的教室,这一间教室,是这栋教学楼数十间教室里面积最大的一间,足以容纳五六十人,而今,五年级的孩子也只有十人左右,看着是那样的令人心疼。走过楼梯口,忽然间想上厕所,习惯性地向教学楼后面的旱厕走去,走着走着,被一块门板挡住了去路,身后的老师才告诉我,原来的旱厕早已被夷为平地,现在新建了水冲式厕所。哦,原来是这样,想想当年,学校领导最头疼的就是这旱厕了,一到下雨天,粪池子就容易满,到处一股子臭味不说,学校领导还得到外头求着当地的农民来学校挑粪灌溉农田。

下院后排的餐厅,跟当年的格局差不多,是地震后重建的,宽敞明亮。唯独没变的,是靠一到下院右侧的一排平房,看着这排平房,想起了已逝去多年的年轻的数学老师、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老师,如果您还健在,到现在您应该依然耕耘在教坛上未退休,我们还可以像跟已调入我校的原初中英语老师一样,畅聊您与我们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该有多好……

“张老师,张老师,孩子们已经集合好了,活动该开始了!”一位老师的提醒,将我的思绪拉了回来。回过神来,操场上五十余名孩子已经按各自的年级,在老师的带领下,整整齐齐地排着。很显然,孩子们对我们的到来很感兴趣,我告诉他们,我也是从这所学校毕业,走出大山,很幸运地又遇见了马云老师。当我问孩子们,知道马云吗?“知道!”孩子们齐声回答。“我还知道阿里巴巴、淘宝这些都与马云叔叔有关呢!”提到马云,孩子们欢呼雀跃。当我告诉孩子,我为他们带来的这些文具来自遥远而美丽的杭州,来自马云公益基金会时,孩子们眼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拿到礼物,孩子们开心、快乐,又舍不得放下……

夕阳西下,该回家了,十多年没回来一趟,还真舍不得离开。看着正在成长的孩子们,刚刚入职的95后青年老师们,就像看到了乡村教育的希望和未来。我想,或许我们经历的时代不同,价值观不同,但每个人都有一顆至真至纯的教育心,每颗心中都有一个瑰丽的人生梦,一代又一代追梦者,书写着自强不息的乡村教育史诗。带着热切的追忆与畅想,我们必将一路欢歌一路行,向未来问好!

猜你喜欢
双河梧桐树秋雨
雨中的梧桐树
绥阳双河洞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水土保持助力双河镇大田村实施精准扶贫
梧桐树下
记得告别时秋雨淅沥
第五师双河市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
秋雨的自述
梧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