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雕艺术创作中的意境美

2020-03-08 14:27宋海涛
神州·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玉雕自然意境

宋海涛

摘要:玉雕艺术创作,其审美核心来源于中国传统艺术审美。探索玉雕创作里的意境美,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传统审美,也有助于创作出更好的玉雕作品。

关键词:玉雕;意境;自然;人文;生活;創新

玉雕创作,是一个将自然之美与人工艺术相结合过程,当一件雕刻作品展示在眼前,最先引起美的共鸣是材质的“自然之美”,而后是雕刻创作的“创作之美”。对“自然之美”的感知源自本能,而对“创作之美”的理解,则是人类文明数千年文化发展、演化的结晶。萌发于传统工艺美术之中的玉雕艺术,其造型语言的装饰美感主要体现在:形式的均衡性、造型的立体化、富有节奏的线性表现、造型的变形夸张、图形处理的抽象化等。受到当代艺术影响,玉雕创作也开始突出个性与自由,注重个人情绪、感受的表达,不过这种个性的表达,本质还是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汲取养分。

在中国传统审美中,艺术的本质是其“神韵”所在。所谓“神韵”,也是作品中“意境”的表现。那么何为“意境”?所谓意境,起源自唐代诗人王昌龄提出的“物境”“情境”“意境”三种层次的概念描述。在中国传统审美中,将诗书画印作为完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尽管它们的表现语言与艺术形式各有不同,但在创作的理念是却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都是借助外部表象表达各自丰富的精神内涵,从而唤起欣赏者主观意识上的联想与情感的共鸣。这也正是汉代哲学家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所阐述的“心之所谓意”,即意由心生。透过单纯外在形体而深入内在的方能称之“意”,否则只有外在则徒具其“形”,毫无内涵可言。这也是为何传统雕刻艺术中,素来强调“以形写神”的表达方式。与传统哲学中的“意”本质共通,玉雕创作中“意”的境界也必须在于此,它不仅仅需要给观赏者呈现出方寸空间上所能展示的那些雕刻,更需要表达出雕刻者本身寄托其上的艺术构思乃至审美趣味,并且这种构思趣味也必须让观赏者能够心领神会,就是画面的理性与雕刻者的感性浑然一体、情景交融,雕刻者与欣赏者相互沟通的境界与状态。

意境这一美学思想的形成是中国哲学在艺术领域的体现。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以玄,众妙之门。”因此,艺术之妙、之美、之最高境界就在于以可道之言,可名之物,可象之形来表达自然界中的不可道、不可名、不可形的“道”。玉雕艺术创作是利用玉石这种特殊的雕刻材料,通过琢、磨等艺术手段,使其呈现为具有特定形态、动作的人或物的形象,借以表达创作者对世界对人生的感悟的艺术。玉雕作品的制作过程大致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的:审玉—设形—治形—传神。也就是一个将景与情逐渐融合在一起创造意境的过程。

审玉是一个触境的过程,每一块玉石头都是自己特有的定性,其大小、形状、颜色、透明度、绺裂特征,这些特征就是一幅未经人工雕琢的自然景物。当玉雕师的眼睛接触到这一自然风景时,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发现其中的美点,通过心灵的加工,即联想和想象等心理过程,对景物进行取舍而组织成一幅新的图画。明代画家董其昌论作画时说:“每朝起看云气变幻,绝近画中山。山行时见奇树,须四面取之,树有左看不入画,而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审玉也是如此,须从不同角度方向反复进行审视才能发现美点;设形是审玉的继续,通过审玉,创作者形成了一幅朦胧的图画,确定了大致要表现的主题,如人物题材,花鸟题材、香炉器皿等。设形就要将这种朦胧未现的图画用画笔绘在料上或图纸上,使其由隐到显。这是玉雕作品创作的关键所在,是一个生“意”的过程。这一过程往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确定。因为雕刻艺术是破坏性的,只能去料,不能填料,所以必须慎之又慎。在没有形成一幅有意境的图画之时,是不能轻易开琢的;治形是玉雕制作的实质性阶段,即通过铡、錾、标、扣、划、冲、轧、钻等技术手段使玉料逐步变成一幅理想的立体雕塑形态;传神在玉雕工艺中称为精细修饰,是使作品增添神采的过程。在这一步需对人物的面部表情、眼皮、服饰花纹,兽鸟的眼睛、毛发、爪尖、嘴角等最能传达神韵的部位进行逼真的刻划。

玉雕艺术创作,要在作品中来表达出自己的心声,要求在创作中要以意境不同选择不同的题材进行创作,要在作品中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以意为境有声无形,画以境为意有形无声。中国传统审美中向来推崇自然之美,天作而成的美感在中国传统审美理论也有着很高的地位。雕刻师将自我艺术理想与审美情趣在玉石上再造,借助自然的意境之美,承载时代特征的人文精神与社会生活,实现创作者对于人文历史的关怀以及自我意识的突破。传统艺术追求的高境界中就有“物合天成”之说,当一件玉雕作品若能去尽伪饰和多余的雕琢,适当留白使得玉雕作品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不仅彰显其质地纯美,也留下让人想象的空间。成功的作品焦点常常是最能引人想象的留白,可以看出创作者胸中的丘壑,也可以看出作品境界的高下。

每一块玉石都有其本身之意,本身之境,玉雕艺术创作就是发现其中奥妙,将创作者内在的意与境和玉石本身的意与境相结合,用深厚的艺术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在雕琢的玉器中表现出来。正如前文所说,意境一词源自诗人王昌龄说提出的“物境”“情境”“意境”三种层次描述。艺术创作的核心都是通过内容来抒发思想情感,玉雕创作借助形体、石质、巧色进行表达,当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在传统审美基础上的打破“过时”的套路,在一定自由度的范围内创作即是“创新”。玉雕艺术创作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继承是其根本所在,创新是其发展之需。

玉雕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象征。无论当代还是传统玉雕创作艺术,其作品中的意境美更注重以“尽意”为其目的,从造型手法上,记录形象则离不开雕刻工艺的细致与写实。即所雕刻的形象是否“真实”,并通过这种“真实”性的传达引发欣赏者在有限的、具体的“空间”中产生无限的时间和想象,从而获得对生活的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正是基于此,玉雕艺术创作更多地兼具了文化无形之魂,在现实与缥缈之间寻求一种艺术的灵性,在似与不似之间找寻一种艺术的本真,具有永恒的美。

猜你喜欢
玉雕自然意境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璀璨玉雕 美在装饰
玉雕创意设计断想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玉雕器皿价值低估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