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亲子打击乐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020-03-08 14:27谢鸥
神州·上旬刊 2020年2期

谢鸥

摘要:音乐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陶冶情操。通过音乐的各种教学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身体、情感、智力、个性品质、社会性得到和谐全面发展,例如在亲子打击乐教学活动中,通过“音乐内容的选材——教师的提问——幼儿表现——课后反思——课后评价——课后研讨”等一系列观察并实施有效策略,最终使幼儿对音乐作品能自主地欣赏、感受、理解、表现,在音乐活动中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能自我控制、协调并促进了同伴之间的合作、交往。但在亲子打击乐教学中,教师为了活动最后能得到活动的最佳效果,对亲子的表现求“成”心切,往往将教师自己的要求、愿望强加在亲子身上,注重强调技巧的训练,让整个活动效果符合自己的评价标准。这样的指导方式让幼儿失去了主动性、积极性,又何来兴趣、创造与合作呢?

关键词:亲子打击乐;情感合作;感受音乐

因此,音乐作品的选材,例如:旋律是否欢快,乐曲的风格动静交替是否让幼儿自主产生各种感受,节奏是否鲜明等都是提高幼儿兴趣的前提,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融入深厚的喜爱之情,调动思维,主动思考;其次乐器的选择,有助于让幼儿发现各种乐器音色的不同,最后提高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主动求知的欲望,提高与同伴的合作能力。

一、有效地选材策略提高幼儿的鉴赏及表现能力

打击乐活动中,音乐作品、乐器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幼儿鉴赏及表现音乐能力的前提,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各阶段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当的曲子、乐器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例如:奏乐活动《快乐的一天》,本次活动的音乐作品来自卡尔·车尔尼的《奥地利风格圆舞曲》。这首曲子节奏鲜明、欢快,特别是在A段部分音乐是干净、有节奏的进行感,曲调明朗欢快,节奏跳跃感强,让孩子们听着音乐情不自禁地身体想动起来,亲子跟着音乐有了亲密的情感体验,增进亲子互动、亲子语言的沟通、親子行为上的合作,在活动中家长是孩子支持者又是孩子合作者。亲子融入到音乐、融入到情感,整个欣赏活动的过程,爱和欢笑得到进一步升华。

二、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及家长的有效介入激发幼儿感受与表现音乐的能力

作为亲子活动,教师、家长、幼儿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在活动中,教师往往是活动的主宰者,活动过程教师引领多,限制了幼儿原有的创造力,给予幼儿表现与发展的空间不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转变教师的教育理论?以有效的指导策略来激发幼儿的表现,因此,教师应该把“教”的策略改变为幼儿“学”的策略,才能给予幼儿更大的空间进行表现。

(一)有效指导策略提高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1、融入社会的生活现象知识,促进幼儿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

例如:打击乐《铃儿响叮当》,为了让幼儿感受音乐的欢快感,因此,通过幼儿融入、了解对社会生活现象——“圣诞节”的关注。如:活动前期教师、家长有目的性的丰富幼儿对圣诞节平安夜的由来,圣诞老人由来的理解等,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韵律学习《跑马步》,通过视频了解马在草原上奔跑的情境,通过曲子的强弱特点在韵律中感受远到近、音质由小到大的节奏体验,并学习使用乐器为乐曲伴奏;通过活动的前期准备,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本次打击乐教学活动就变得水到渠成。

因此,音乐教育是人类各个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合作能力,首先教师、家长要以各种手段激发幼儿对作品的兴趣、帮助幼儿收集丰富的文化宝藏、提供很多经典的内容。经过音乐课前的准备、完善、并有效地调整,幼儿通过各种知识投入到音乐教学中、轻松地感受音乐作品并与同伴进行相互合作商讨。

2、借助肢体表现,提升幼儿自主创造的能力。

在活动中尊重幼儿创造性的表现,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想象、理解,接纳和肯定幼儿独有的感受与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因此,在打击乐活动中,对于幼儿创造性的表现与行为应及时给予赞许、肯定等较积极的情感鼓励,可以用,微笑、点头、手势、眼神等,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行为被接纳、被认可,从而有了自信心,获得了足够的成功感,激发幼儿继续集中注意力进行创造性表演。例如:节奏乐《奥地利风格圆舞曲》,B段部分音乐连贯,为了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增加亲子之间身体上的互动,原本让亲子用身体动作进行创造性游戏,而个别幼儿使用了乐器将连贯的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教师的鼓励下,孩子的创造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让幼儿更大胆地表现自我并与同伴交流合作,听着音乐自由创造游戏。总之,音乐活动应该提供、营造一个让幼儿充满自信、主动创造、想象的空间,采用各种积极、简单、易懂、有趣的手段与策略。

(二)指导家长有效参与,促进亲子互动,提高幼儿的参与性及创造能力

亲子打击乐主要是幼儿与家长之间随着音乐的节奏变化而互动、交流,亲子互动以快乐为主,家长要适时介入,不受约束,避免幼儿在活动过程出现反感、被操控、恐慌,成为孩子的合作交流者及引导者,在打击乐器同时为了能更好地配合对方,使伴奏听起来更动听,除了会懂得看图谱,更要关注和倾听其他亲子之间乐器的伴奏,因此,亲子及幼儿之间不仅有分工又有合作,让自己的兴趣服从整体要求,学习与他人分工合作,从而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能力。幼儿也正处在社会交往的关键时期,他们之间的交往需求强烈,但由于经验的缺乏,经常会发生“冲突”与合作的“危机”导致打击乐活动的困难。家长的加入为幼儿的交往、商讨、合作、表现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冲破“危机”,克服困难。

参考文献:

[1]陈淑琴.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2]曹冰洁.走进幼儿音乐世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