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可视化,培养化学形象思维

2020-03-08 06:23何建华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形象思维初中化学

何建华

【摘 要】化学学科研究层面综合可分为宏观与微观两方面,所有的物质都是基于分子、原子建构形成的。而学生在探究化学实验时,归根结底学生所探究的便是粒子与粒子之间的联系,因此,尝试引导学生运用微粒可视化技术,塑造形成学生的化学思维,则可很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弱化抽象,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化学;形象思维;微粒可视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便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而微粒却具有微观性,肉眼是无法观测到的。这便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产生难度。透视微粒,引导学生观察微粒的运动过程,将微粒通过一定方式直观展现出来,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弱化抽象,直观进行观察和理解,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形象思维。

一、风的形成,理解原子运动

微观世界的变化通常会通过宏观形式表达出来,引导学生理解原子运动,“风”便是很直观的体现。学生通过深化概念理论的基础,再辅以Flash动画形式,便能够感知到微观世界的运动,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形象思维。

例如,在“分子与原子”这一章节内容学习时,笔者便首先引导学生掌握概念,如“分子与原子总是在不停运动着”。之后,便让学生用手对着脸扇风,充分进行感受,学生通过触觉,都能感觉到“风”,而风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此时,笔者便向学生渗入到微粒的概念,通过动画展示,将空气粒子夸张进行表示,使学生总结得出,人之所以能够感受到风,是因为空气中的分子,通过外界的作用,运动发生变化,撞击到脸,使得脸部感受到风的存在。又如“酒香不怕巷子深”中的化学知识,便可用于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分子运动的规律形式,学生如果能够通过分子与原子的运动,探究到,之所以能够在巷子外闻到酒香,是因为酒精分子在不断运动下,飘出了巷子,进入到人的嗅觉范围内。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进行感知,学生则能够感知到分子与原子的存在。

微粒组成了微观世界,微观世界的抽象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中的难关,通过微粒的宏观形式表达,学生则能够形象地感知微观世界的组成。强调应用微粒可視化,学生便能够迅速建构起个人的化学形象思维。

二、球棒模型,探析空气构成

尝试模型建构,是学习化学最常用的方式方法,有机物的学习,常用到“球棒模型”,来分析探究有机物分子的内部组成结构。学习空气,亦能尝试运用类似教法,透析微粒,分析结构,使微粒变得直观具体,具有形象性,这对化学形象思维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氧气、氮气”的学习时,学生在分析空气组成时,均已了解到这两种气体在空气中占有很大比重。而在细分这两种气体的组成方式和分子形式时,则不够具体。此时,笔者便运用“球棒模型”,展示气体分子的组成方式,如O2,是由两个氧原子,在一定形势下,组成氧气分子,N2也是同样的形式,运用“球”表示原子,运用“棒”表示价键,学生则能迅速建构起空气中分子的形式形态,使原本抽象的分子变得直观和具体,学生在理解时,便能够游刃有余。在下一步教学内容的编排下,引导学生基于建构起的模型,印构到思维中进行辩证判断,学生则能够迅速掌握知识内容,高效内化吸收。

建构“球棒模型”,也是运用建模的思想指导学生进行化学问题的探究。探析空气微粒的组成因素,建构可视化的微粒模型,并能够合理地运用学生的辩证思维和逻辑分析思维,对化学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这一切,都需得归功于化学形象思维的指导。

三、互换空间,透视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初中化学阶段,学生应掌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重点内容。运用辩证思维和唯物主义角度去看待置换反应,其实就是两个类型相同的微粒相互交换了位置,总物质是没有发生改变的。应用“微粒可视化”技术支持,能够直观透视置换反应,从而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内容。

例如,在学习“置换反应”这一章时,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采用Fe与CuSO4溶液的实验,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后,发现Fe上附着着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总结实验现象后,学生验证了置换反应方程式:Fe+CuSO4=Cu+FeSO4,但学生细分析现象时,对于离子之间发生的变化,却出现表述不清的现象。此时,笔者便会应用“微粒可视化”的指导策略,引导学生探究微粒发生的变化,首先是电子的变化,溶液中的Cu2+,得到两个电子,被还原成为Cu,Fe单质失去电子,被氧化成为Fe2+,进入溶液。细分微观粒子的变化,综合起来便是Fe原子,替代了CuSO4中的Cu原子的空间位置,便导致了化学反应的发生,全部的反应过程,还应遵循“金属活动性”规律。所有的置换反应的实质,均与此类实验类似,学生便可通过“以一类百”的学习方式,掌握置换反应的实质,透视置换反应。

空间观念的建构是培养学生化学形象思维的核心内容。学生能够通过微粒可视化技术,透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这对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弱化抽象内容,直观具体分析问题有着重要的帮助。

“微粒可视化”技术,在现今时代,应该贯穿整个化学课堂,帮助学生组织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使学生认知遵循客观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心理因素发生正向迁移。学生化学形象思维的养成,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尝试运用“微粒可视化”技术,指导学生培养形成化学形象思维。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郊初中)

猜你喜欢
形象思维初中化学
小学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分析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学课堂形象思维培养研究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