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技术在急性肢体缺血性疾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2020-03-08 01:49鲍永涛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肢体缺血性疾病手术中采取杂交技术的作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杂交技术治疗的21例急性肢体缺血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观察30d,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患者出血切口感染以及腹股沟血肿等情况,无患者死亡;治疗前ABI为(0.24±0.10),治疗后上升至(0.71±0.12),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肢体缺血性疾病手术方式选取杂交技术可获得比较理想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模式。

关键词:肢体缺血性疾病;杂交手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2-065-01

急性肢体缺血(acute limb ischemia ALI)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一般指急性动脉栓塞或者急性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突然狭窄或者闭塞引起的肢体循环障碍,其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传统对于该疾病治疗一般依靠血管截肢、溶栓等治疗,但均无理想效果。1963年Fogarty首次应用以来,Fogarty导管取栓术已经成为治疗急性肢体缺血的常见方式,根据以上情况本次重点分析急性肢体缺血性疾病手术中采取杂交技术的作用效果。

1、資料及方法

1.1基础资料来源

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20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1例急性肢体缺血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21~71岁,中位年龄(45.26±3.34)岁,发病时间1~12h,平均(6.01±1.10)h,为21条肢体缺血,均为下肢。

疾病诊断标准:患者存在高血压、房颤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血栓高危因素;出现疼痛、麻木、运动障碍、无脉。苍白以及发冷等急性肢体缺血症状;超声检查提示肢体动脉血栓形成,CTA、MAR等检查显示肢体动脉阻塞以及狭窄等。同意本次治疗措施。剔除标准:肢体存在明显的广泛坏死征象。

1.2治疗方法

手术配备OEC9900移动C臂进行治疗,采取局部获得全麻治疗模式,在腹股沟切口进入将股总动脉、股浅动脉以及股深动脉暴露,动脉阻断前使用5000U肝素静脉给药,并且在此处切开进行内膜剥离、Fogarty导管取栓术或者人工血管转流术后再进行腔内介入治疗。如果患者存在髂动脉或者股动脉病变,对于A级到C级病变首选经皮内腔血管形成术治疗,术后如果患者存在残余狭窄或者并发症进行支架植入治疗,腘动脉或者膝下动脉病变的患者接受经皮内腔血管形成术。

1.3观察项目

术后30d观察患者的疗效以及切口并发症,临床疗效分析治愈、良好和差,治愈:症状消失或者明显改善,皮肤温度、颜色以及脉搏恢复正常,无肢体功能障碍,术后踝肱指数≥0.8;良好:症状明显减轻,皮肤温度以及颜色好转,可触及微弱脉搏,肢体出现微弱的功能障碍,术后踝肱指数≥0.5;差:症状无明显改善,患者死亡或者截止。治愈率+良好率=总有效率

使用彩色多普勒检测仪分析患者的臂-踝指数(ABI)。

1.4数据分析

需要对比分析的数据纳入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30d观察疗效,21例患者中,治愈7例(33.33%),良好11例(52.38%),无效3例(14.29%),总有效率为85.71%;21例患者治疗时1例为急性脑梗死(4.76%),2例腹股沟血肿(14.29%),1例切口感染(4.76%);治疗前ABI为(0.24±0.10),治疗后上升至(0.71±0.12),前后差异显著(t=1.01 P=0.034)。

3、讨论

急性肢体动脉缺血疾病具有发病突然以及发展速度快等特点,肢体动脉在短时间内出现完全的栓塞,此时如果侧支循环代偿差,阻塞平面以远的肢体几乎出现缺血,神经、肌肉等对于缺血敏感的组织会相继出现坏死,从而导致肢体坏疽。大范围内的缺血会引起出现肢体坏死,导致严重感染、代谢酸中毒以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相关研究显示[2],急性肢体缺血性疾病的截止率可达到10%-40%,病死率达到15%-20%,因此对于疾病需要及时治疗。

急性动脉栓塞最常见治疗模式为切口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术,当病变发生在单一大动脉时效果较好。本次在手术开展前进行相应的血管造影检查,进一步明确血栓情况。经过干预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说明该种治疗模式疗效明显,ABI治疗前后分别为(0.24±0.10)和(0.71±0.12),说明患者的预后效果理想。

虽然Fogarty导管取栓术具有比较理想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缺陷,比如:导管头端无方向性,因此无法选择性插管分别进入每一分支;充盈球囊的压力以及回力球囊拉力配合不当会损伤内膜,并使得斑块破碎脱落,在插管遇到阻力时无法判断原因,也无法取出远端的栓子[3]。根据以上情况本次在治疗前使用造影分析,根据造影的情况获得不同程度的血管解剖结构,采取比较恰当的管腔导管技术;当插管受到阻力时,可以在透视下行引导、配合各种导管,更加容易通过迂曲、狭窄或者闭塞管腔,对于血管内膜损伤比较小,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护血管;手术操作后立即采取造影分析可了解管腔通畅情况,直观的评价手术的疗效。

综上所述,急性肢体缺血性疾病疾病比较严重,术前难以准确判断病因,临床采取杂交手术可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且安全性高,临床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取应用。

参考文献

[1]梁刚柱,张福先,罗小云,等.杂交手术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5,24(12):1678-1682.

[2]廖传军,张望德,原标.杂交手术治疗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年随访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4,29(8):596-599.

[3]刘现虎,李建军.急性下肢缺血杂交手术治疗策略[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6,39(3):210-214

作者简介:鲍永涛(1981年8月—),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大学本科,主治医生,赤峰市医院血管外科,研究方向:血管外科。

赤峰市医院血管外科 024000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