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地区东周时期葬俗研究

2020-03-08 09:40王赫
炎黄地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竖井游牧墓葬

王赫

东周时期的宁夏地区一直属于学界的热点话题,本文主要从王大户、中庄、九龙山三个墓的墓葬形制、随葬品种类及殉牲情况进行对比,反映出该地区的埋葬习俗虽与北方游牧文化有关,但又存在明显的地域性,是东周时期固原地区所特有的北方游牧文化的意识形态。

东周时期在中国的历史上较为特殊,处于青铜时代到早期铁器时代的过渡阶段,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政治上也从之前的群雄争霸趋于统一。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中原地区农业文明的高速发展,相应的北方游牧文化也日益壮大。

本文主要对2009年后宁夏考古所于宁夏固原地区附近发掘的王大户墓地、中庄墓地和九龙山墓地情况进行梳理,通过墓葬形制、随葬品种类以及殉牲情况对春秋战国时期宁夏地区的葬俗进行研究。

宁夏地处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业文化交汇区域,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连贯东西。该地区是研究游牧与农业民族过渡的重要区域。

本文研究定义的东周时期,绝对年代为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之前),即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青铜时代向早期铁器时代过渡的阶段,已经开始有少量铁器的使用,随着生产工具的革新,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加速了文化的传播,不同文化之间差异的冲撞,使得这一时期文化既独立存在,又与其他文化相互依存,一直以来都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基于以上两点,本文将研究时空定于此,从葬俗的角度对这一时期宁夏地区的社会面貌进行探讨。

墓葬形制

王大户墓地共发现墓葬15座,清理墓葬8座(PWM1-PWM8),在清理的8座墓葬中(其中1座被盗掘),竖井墓道洞室墓有7座,斜坡墓道洞室墓1座,皆无葬具,也未发现有使用葬具的痕迹。墓葬方向均为东西向,平面形状多为呈凸字形的竖井墓道洞室墓。在清理的8座墓葬当中,有殉坑的墓葬只发现1座。从墓道形制来看,竖井墓道的6座墓葬中,仅1座为刀把形竖井墓。多数墓葬无二层台。葬式全部为仰身直肢葬,头部略低于脚。王大户墓地的墓葬形制可分为斜坡墓道洞室墓和竖井墓道洞室墓两类,其中竖井墓道洞室墓又分为标准竖井墓道洞室墓、刀把形竖井墓道洞室墓和带短竖井墓道的洞室墓(洞室长于墓道)三型。

中庄墓地仅发现春秋战国时期墓葬2座(PZM1、PZM2),其中1座已被盗毁,另一座与王大户墓地的带短竖井墓道的洞室墓相同。

九龙山墓地共清理春秋战国时期墓葬11座(YJM1-YJM11)。墓葬均被盗,殉牲和人体的骸骨分布凌乱,随葬的遗物几乎被盗掘一空。

在九龙山墓地已发掘的墓葬当中,所有墓葬的形制相同,全部为带凸字形竖井墓道的洞室墓,无殉坑也無二层台,之前有学者将其归在了竖井墓道洞室墓这类,但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平面上,这类墓葬的墓道长于洞室且洞室极短,我们将这种洞室短而竖井墓道长的墓葬称为半洞室墓。

王大户、中庄、九龙山三个墓地共发掘墓葬19座(见表1),平面多呈凸字形。这种形制与固原地区其他同时期墓葬形制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这三个墓地中都没有发现双洞室墓和凹字形土洞墓,也没有发现竖井土坑墓。但在王大户墓地发现了之前该地区没发现过的斜坡墓道洞室墓,与之类似的墓葬在较远的新疆地区有发现。

纵观三座墓地,其葬式均采用仰身直肢葬,习惯头低脚高的方式埋葬,且没有使用葬具的习俗。这种埋葬方式承袭了北方青铜文化的同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特征,与固原地区其他文化共同形成了当地特有的文化,同属于林沄先生划分的“北方系青铜文化”。

随葬品研究

该地区出土随葬品种类丰富,材质上主要分为陶、铜、骨、石,少数墓葬出土了铁器和银器,从用途上可分为炊器、武器、工具、车马器。墓葬出土的武器数量较少,女性墓葬中一般不随葬武器;骨器制作工艺精美;陶炊器数量极少,这是由于此地居民长期迁徙,陶器的易碎性不便于携带,符合游牧民族的特征。

从随葬品种类来看,这里出土的青铜短剑、鹿形饰和连珠泡饰与战国中期的甘肃等地同时期墓葬一致。骨器制作水平高超,种类丰富,制作精美;陶器不发达,纵观整个宁夏地区东周时期墓葬,少有陶器出土。该地区随葬器物组合一般为工具——车马器——饰物组合。未发现农业工具,这都与当地以游牧为主体的生活方式相关。

殉牲研究

从殉牲种类与数量上看,该地区主要以殉葬马、牛、羊为主,殉羊的数量占据了主导地位,占殉葬总量的63%-88%,殉马的数量最少,仅有3%-24%。殉葬马作为社会地位的代表,一般仅出现于壮年或中年男性的墓葬中,这体现了男性在当时社会中的主导地位,是社会的主要生产力。中庄墓地的殉牲只有马、牛、羊的头部及少数这三类动物的蹄骨,在同时期北方草原地区可以找到类似的殉牲模式。如西周至春秋时期,新疆察吾乎沟口一号墓的许多墓葬中都殉葬了马、牛和羊的头骨。战国时期的内蒙古桃红巴拉墓群发现了割取牲畜头骨和蹄骨殉葬的例子,内蒙古毛庆沟墓地,也发现了牛头和牛蹄殉葬的现象。这也体现了当时宁夏地区与周临区域之间文化的交流。

王大户、中庄、九龙山墓地在文化上与固原地区原有的杨郎墓地、于家庄墓地同属一系,在时空分布上与西戎分布相符,其族属应为西戎的一支。该地区独特的文化不仅与新疆、内蒙古、甘青地区相融合,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如随葬大量的车马器,墓地中发现的马衔有嚼痕,在其他地区几乎没有发现。这里的发展不仅仅顺应了北方游牧文化发展的方向,还融入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也是探索北方游牧文化的重要一环。

王大户墓地、中庄墓地和九龙山墓地从墓葬形制、殉牲情况及随葬器物反映出的葬俗与北方游牧文化相同,但又存在明显的地域性。这种葬俗是东周时期固原地区所特有的北方游牧文化的丧葬习俗。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猜你喜欢
竖井游牧墓葬
河南渑池发现42座春秋戎人墓葬 形制与陆浑戎王墓基本一致
二里头遗址发现高规格夏代墓葬
通风竖井地压计算
都市游牧
世界首台全断面硬岩竖井掘进机成功运用 首次实现井下无人掘进
多元游牧
游牧精神
浅谈不良地质条件下的竖井开挖及支护施工工艺
河南洛阳发现曹魏时期大型墓葬
游牧风灵动却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