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热点演进可视化分析

2020-03-09 03:42宋梦柯
人物画报 2020年34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创新能力大学生

摘 要:为揭示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关研究演进脉络,本研究采用CiteSpaceⅤ软件对2010-2019年中国知网收录的有关方面文章进行分析,探讨相关文献的高被引文献与热点演进脉络。结果发现,《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和《实验技术与管理》两个期刊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能力的提高等方面仍然是我国专家学者研究的关注点。

关键词:创新能力;大学生;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在技术或实践活动等领域中持续提供带有经济、人文、社会与生态价值的新思想和新发明的能力被称为创新能力。1919年,陶行知先生提出国家要培养具有“开辟精神”和“创造精神”的人才。《“十一五”纲要》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关键在于培养拔尖的创新人才,党和国家的興旺发达关键在于培养拔尖的创新人才。要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做为重点培养内容,要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高高校培养创新科技人才的能力[1]。基于此,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章,以CNKI核心数据库作为软件分析样本文献,对样本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操作,拟为后续对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文献分析

本文选取了2010-2019年10年来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领域文献被引频次最高的前十篇文献进行分析(仅显示第一作者)(见表1)。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这10篇文献研究内容涵盖范围广泛,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关于“大创计划”的探讨,如刘长宏[2]、郭莉[3]等人的研究,阐述了教育部在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上采取的重要举措“大创计划”实施的现实意义与管理模式;二是基于实证案例的现状调查研究,如刘伟[4]、张友琴[5]等人综合国情和校情,在比较对发达国家的部分高校研究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新思路;三是对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究,李国锋[6]、李长熙[7]等人则是从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等方面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研究实践。这也体现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的核心议题和趋势。从文献来源来看,排名前十的高被引文献中有40% 发表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和《实验技术与管理》上,说明这两个期刊在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二、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热点演进趋势

Citespace的重点功能之一是对关键词进行突发性检测,本研究采用关键词突发性检测有助于分析我国学术界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领域关注的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并为研究提供较为清晰的可视化分析(图1)。

由图1可以看出,培养机制研究在2010-2013年持续爆发,创新人才(2010-2011年)、创新意识(2011-2012年)、大学生创新能力(2012-2014年)研究也相继成为研究的爆发点。“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创新驱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其中包括要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锤炼出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此后我国学者从各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创新教育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可行的解决策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部为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的重点计划,旨在促进高校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创新型国家的人才输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创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等是近几年新出现的研究热点。

三、结论

(1)高被引文献研究议题主要分为关于“大创计划”的探讨、基于实证案例的现状调查研究、对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究三类;

(2)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创新意识”、“大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培养模式”、“实践创新”、“教学改革”等是近几年新出现的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EB/OL]. [2019-05-02].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tnull_22875.html.

[2]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宋梦柯(1995-),女(汉),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质健康促进。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创新能力大学生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