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与教育对策

2020-03-10 01:35刘雪花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育对策

刘雪花

摘  要: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繁荣富强的建设者。留守儿童作为儿童中的弱势群体,推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引导留守儿童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留守儿童们现阶段广泛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入手,有针对性地探索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来帮助留守儿童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讓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使留守儿童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教育对策

小学留守儿童作为教育体系的弱势群体,理应受到倾斜性的政策保护与爱护,健康快乐成长的。由于留守儿童大多居于农村贫困及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以及家长的教育指导不及时,往往无形中助长着儿童们自小养成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不仅对留守儿童家庭产生巨大的伤害,更是对祖国未来的发展建设泯灭了人才。为更好弥补这一缺陷,如何结合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及成因便成为现在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危害及成因

1.留守儿童内涵及其不良行为危害

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超过三个月以上的农户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是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适龄儿童少年。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包括不良生活习惯:如不讲卫生、喜欢讲脏话、不懂得日常生活自理、不懂得怎样与人交往;不良学习习惯:如上课咬手指、开小猜、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平时喜欢抄袭别人的作业等。不良行为习惯最开始都只是小的方面,但是如若不加以引导长此下去危害的不仅是儿童本身,可能会涉及到周围儿童的身心健康,不仅危害某个家庭,长大后甚至会危害社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时刻提醒着我们,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以此为警戒,从小事开始逐步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品德操守。

2.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成因探究

留守儿童在成长中所习得的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是多种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监护人的缺失是儿童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直接原因。小学阶段学生的衣食住行各方面本是应当由父母来负责的,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第一任老师。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对于事物的是非对错辨别意识较弱,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由于父母一方关爱的缺位,儿童在内心感知不到父母双方的关怀,在外部行为上缺乏父母及时的指引与教导,往往会形成许多的不良行为习惯。其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间沟通媒介的不顺畅,进一步推进孩子们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许多留守家庭的父母往往很信任学校,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去管教就可以放心去外出打工,往往很少与老师联系。再加上,学校老师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在教授学科知识后还要批改作业,往往无暇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二者之间的时间错位与心理错位,在无形之中给留守儿童不良行为风气的习得提供了空间。

二、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教育对策

1.家校沟通是不良行为矫正的前提

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的养成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得以改善,学校方面应当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联系,有针对性地针对不良行为习惯开展工作。一方面,对于尚未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儿童,学校要多多给予家长有关学生成长方面的意见建议,引导家长多多关注孩子成长,多与孩子定期沟通联系,是学生感受到来自父母双方的呵护与关爱。另一方面,每个儿童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父母外出打工的初衷就是为了给留守在家的孩子们创造更好地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对于已经养成了不良行为习惯的儿童,学校绝不可抱有放弃的态度,学校方面应当及时反馈孩子养成的不良习惯种类有哪些,与家长积极协商帮助儿童纠正不良习惯应采取的措施,寻求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外出务工的农村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往往并不上心,这对于开展家校沟通带来了许多沟通上的困难。为此,教育部门、学校方面应尽可能地为这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提供一些物质上的帮助,借助国家层面的助贫政策给家长详细解答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能够从意识理念上真切感知到教育的重要性。

2.行为矫正借助多元教育活动平台

小学阶段孩子们往往活泼好动,好奇心与求知欲较为浓烈,许多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因就是因为好奇探索所导致的,再加上小学阶段学生以直观形象的学习为主,较为枯燥的理论讲授与乏味的知识讲解很难引发学生的共鸣,为此学校方面应当多多开展一些集体形式的文化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氛围内既学到知识,也能够学到所应遵循的道德品行操守。首先,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教师应当采取民主化形式,让学生自行制定班级文化教育活动的规则程序以及相应的奖惩规则,让学生们投票选举活动的主要小组负责人等,让学生们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文明待人、礼貌待人。其次,学校方面在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时,要注重倾听孩子们的意见与想法,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做学生的朋友知心人,而不是站在纵向指导的角度去对待学生,这反而不利于和谐融洽师生关系的构建,儿童也很难对老师们放下戒心,提高信任度。比如,针对有些学生学习自制力不强,总是喜欢和别人讨论商量,甚至直接抄袭他人答案作弊等不良学习习惯,老师们可以通过播放一些考试的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考试的严肃性与纪律性,让学生明白考试的重要意义绝非仅仅是成绩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对考试抱有敬畏之心,要从自身充分准备做起,而不是偷偷摸摸投机取巧,这样的成功并不是真的成功,这样取得的成绩并不会持久保持。

3.行为矫正需要发挥领头羊模范作用

发挥好榜样带头模范作用,对于孩子们自觉摆脱低俗趣味,自行树立正确的德行操守与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示范作用。首先,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学校老师看待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角度、深度、广度及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成长步伐。教师应当善于观察学生,要积极运用具有前瞻性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巧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在公平平等对待所有学生的前提下,将一些学习懒散、行为散漫的学生与一些自制力、纪律性较强的学生分为一组,让孩子们在日常的小组沟通交流过程中切实感受他人的健康心理、高尚情操与行为准则,并自觉向这些榜样看齐。其次,榜样带头作用并不局限于学生本身,小学阶段孩子们对老师的关注度远超过对周围人,老师的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中心灵敏感脆弱的一些孩子的心理,因而学校的老师也应与时俱进丰富自身的专业修养,打造自身良好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有个可依照遵循的榜样,而不是言行不一,以免给学生造成理念上的误差。比如,有的老师口头上教育孩子们要随手关灯,但是却在自己离开教室后并不关灯,这就是不好的榜样示范。值得注意的是,榜样示范作用的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其作用是潜移默化熏陶出来的,年纪越小的儿童对于榜样的接受程度越高。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不言而喻,而纠正不良习惯的过程却是缓慢且持久的。为此,学校方面应当积极寻求社会组织、家庭方面的支持与信任,要更多地以爱来包裹学生的童年成长,通过发挥榜样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学生自觉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自觉向优秀看齐,向榜样看齐。

参考文献

[1]黄忠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03):138-138.

[2]郑耀团.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管理分析[J].新课程(上),2019(12).

猜你喜欢
教育对策
高二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情况调查与教育对策
高中理科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浅析高职院校新生思想问题及教育对策
浅谈留守学生的教育策略
传媒类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农村职校留守女生的典型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