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语境下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发展路径思考

2020-03-10 01:31游登贵
出版广角 2020年24期
关键词:类节目情感内容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节目《朗读者》遵循将中华民族文化基因融入节目创新的理念,给观众传播人文价值和文化情怀。文章从文化思想深度、内容表达、传播效度、视听融合度四个维度出发,探究文化自信语境下传统文化类节目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准传播的路径。

【关  键  词】文化自信;文化类节目;《朗读者》;文化传播

【作者单位】游登贵,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24.023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要求,为中国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从战略和全局上进行规划布局,在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我国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这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类节目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朗读者》是一档兼具经典朗读和文化情感表达的传统文化类节目,以朗读者为主体,以优质内容为核心,深度传播人文价值和文化情怀。《朗读者》的文化思想深度、内容表达维度、传播效度、视听融合度构筑了提升中华文化内核的核心圈层,基于文化自信语境下探讨该节目制作的成功经验,对传统文化类节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大有裨益。

一、文化思想深度是节目高质量发展的灵魂

传统文化类节目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遵循直接关系节目对观众的吸引力和其自身的影响力,是决定其文化内涵的核心因素。《朗读者》通过邀请嘉宾朗读经典佳作,寻求朗读者与观众的情感共鸣,将体现中国文化思想深度作为节目的终极追求,并融入节目的各个环节中。由此看来,立足文化认同、倡导文化协同、聚焦时代思想是传统文化类节目制作的有益尝试。

1.坚定文化自信

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节目内容,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对文化自信的深刻诠释。在作品选择上,《朗读者》广纳国内外文学作品,《如愿   人生七阶》《时间简史》《哈姆雷特》等国外佳作与《可爱的中国》《朱生豪情书》《写给母亲》等国内名作交相辉映,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深挖人类共通的情感黏度,促进了观众的文化认同。《朗读者》在作品选择上充分体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自信。

2.传播时代思想

在传统文化节目制作中,除传承中華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外,更重要的是传播时代思想、表达人文精神。传播时代思想的关键在于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朗读者》的主题设计聚合新时代家国情怀、社会价值和文化思想,引导观众聚焦时代思想,顺应了时代发展规律和观众的现实需求。在人文精神表达方面,《朗读者》重于引导观众从时代思想中找到价值参照。例如,节目讲述了蒋励的人生经历,向观众传递以蒋励为代表的医生救死扶伤的精神,阐释了中国在国际医疗救助中崇尚“生命至上”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引导观众接受生命教育。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思想引领,新时代的思想价值根植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朗读者》的节目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观众的精神追求。

二、内容表达是节目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保障

内容表达直接关系到节目内容的质量和传播效果,是文化内核提升的重要因素。《朗读者》的节目主旨明确、脉络清晰、层次感鲜明并极具带入感,融合了“访谈+朗读+诠释”的原创表达模式,赋予内容多维度表达的可能性。

1.访谈人物的成长际遇和情感表达

《朗读者》注重激发和挖掘朗读者的真实情感,访谈内容与朗读者的人生经历相关联,而非仅强调朗读者的朗读技巧或是作品内容本身。探寻经典佳作与朗读者自身故事之间的情感关联,使历久弥新的文字价值持续融入鲜活的生命价值,是主持人与朗读者在访谈中达成的目标。例如,朗读者濮存昕在访谈中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让观众了解到明星背后也有辛酸和血泪史。通过朗读作品与个人经历的结合,濮存昕为观众刻画了一个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访谈,朗读者的故事进行了一次深度加工,使观众情绪快速导入主题内容。

2.朗读实现人物精准画像和内容升华

朗读是传播生命经验和社会价值观的一种形式,是让文字“活”起来的一种途径,也是让文字价值与生命价值跨时空对话的载体。《朗读者》总能探寻到故事人物的精准画像。如郭小平朗读《如果》,将这首诗献给身患艾滋病的孩子。在郭小平的朗读中,观众仿佛看到了孩子们一张张惆怅的脸以及他为孩子们种下的希望;袁泉朗读的《牡丹亭·惊梦》,将观众带入神秘而绮丽的梦境,带领观众体会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唯美姿态。

3.诠释内容思想价值和人文情怀

诠释内容使文字“流动”起来,是令作品与朗读者心境相通、与观众情感共鸣的重要一环。作为《朗读者》的诠释人,康震的诠释极富感染力和表现力,既叩问古今,又关照现实,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并深入思考作品内容的价值。康震在提及《陋室铭》时,不仅剖析了刘禹锡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人生境遇,更突出了其在遭遇失意和挫折时的心迹。谷曙光和徐建委作为《朗读者》的诠释人,对经典佳作的诠释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如在诠释《秦腔》《礼记·大学》《红楼梦》《时间简史》等作品时,结合现实事件,提炼出富含现代社会价值的哲理和观点,给观众呈现古为今用的精彩剧情。由此观之,节目通过诠释使内容表达更具体,使节目所蕴含的思想价值更丰满,使人文情怀更深入人心。

三、传播效度是节目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节目内容、情感、思想、文化、价值和精神的传播效度是推动文化内容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朗读者》融合线上与线下的传播模式,增强了节目的传播效度,激发了经典作品的文化生命力。

1.日趋成熟的线上传播模式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网、屏融合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传播渠道迅速拓展,吸引了受众的广泛关注,增强了内容的传播效果。2017年2月18日,央视推出第一季《朗读者》,分设12个贴近观众的生产和生活主题,极大地激发了观众的文化诉求,引发了全民回归阅读的热潮。2018年5月5日,央视推出第二季《朗读者》,再度激发了观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承并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朗读者》在央视网、腾讯网、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上的全网播放量累计超过18.7亿次,连续两年打破电视媒介的传播纪录。优质的内容在视频网络传播过程中促使大量网络用户转变为节目受众,加强了节目的传播效果。

读屏时代给内容提供了大量的传播机遇,《朗读者》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阅读APP等平台上进行了广泛的内容传播。截至2019年2月,《朗读者》官方微博共发布2149条博文,部分热门博文评论过万条,粉丝达到79.5万人。在节目播出前后,观众都会对《朗读者》官方微博下所设置的议题进行交流,平台上的推广增强了观众黏性。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朗读者》及时发布观众感兴趣的话题和视频,阅读量达10万以上的文章累计500多篇,每条视频的播放量基本维持在千次以上,微信用户的关注和青睐使该节目得到进一步推广。

2.不断拓展的线下传播模式

拓展线下传播模式的关键在于探寻可持续的传播载体,从电、网、屏到纸的补充,《朗读者》弥补了节目线下传播的不足。《朗读者》的同名图书内容丰富、设计唯美、装裱精致,契合了当代的审美追求,并富含思想文化价值。图书版《朗读者》在国际大型书展上深受国际出版集团的青睐,签署了多种文字版权合作協议,此外,国内外累计销量超400万册。图书版《朗读者》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之态。同时,《朗读者》节目的热播和热议驱动了从荧屏“燃”到线下的文化现象,朗读亭的出现延展了节目的线下传播。2017年1月18日,朗读亭布局于全国各重要的人文景点,促进了节目的地毯式推广。《朗读者》播放以来,出现了人们排长队录制朗读内容的场景,累计超过4.5万人参与其中,积累了超过4500小时的朗读素材。从节目播出到图书出版,再到朗读亭的打造,《朗读者》不仅丰富了线下传播的载体,还拓展了线上传播范围,延展了节目的传播场景,增强了节目的传播实效。

四、视听融合度是节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视听融合度直接关系到节目场景的布局和设置、情感氛围的营造,是促进文化内核提升的要素。《朗读者》分别从视觉场景布局和听觉场景设计出发,丰富观众的视听元素,为内容呈现和人文情感表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视觉场景布局

视觉场景即观众可直观看到的环境,包括演播厅大小、设计、陈列、颜色、灯光等元素所建构起的场景。在视觉场景布局上,《朗读者》将演播厅布置为访谈间和朗读舞台两个部分。访谈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设置,其陈设和灯光如家一般的温馨和轻松。主持人和朗读者在朗读前于访谈间进行对话交流,分享主题故事,观众能从朗读舞台的荧屏上洞察朗读者的神情和情绪,并随着故事线索感知朗读内容更深层次的含义,从而进一步理解朗读者在朗读过程中的情感与价值表达。朗读舞台与访谈间仅一门之隔,主持人与朗读者在访谈间探究故事原委,引导观众思考,而朗读舞台则是朗读作品的内容表达以及观众的情感共鸣。因此,从视觉场景的布局来看,《朗读者》构建的文化空间是自然舒适的、雅致的,适宜情感释放的。

2.听觉场景设计

听觉场景即观众通过听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声音环境。在《朗读者》中,听觉场景设计首先是为衬托情感服务,其次是为朗读情境服务。从主旋律设计上看,由第一季的《匆匆》转变为第二季的《一幅画》,体现了契合内容主题与升华内容的作用。前者说明主旋律能恰如其分地与内容相互融合,为观众演绎丰富的人物形象及其背后的故事与情感。后者说明律动能够更好地烘托观众的情感氛围,激发观众的深入思考,尤其是主旋律在每一期结尾和每一季结尾响起时,与荧屏上呈现的图片结合,能够快速勾勒出节目一路走来的点滴记忆。在朗读情境设计上以旋律为主体,以情境为依托,设计贴近内容表达的声音,如孩子的笑声、婴儿的哭声和风声、水声、雨声、鸟鸣声等自然声音,可使观众在营造的意境氛围中享受朗读的过程,更深刻地体会朗读内容。此外,荧屏上显示的电子书在翻页时所发出的细微的翻书声音,符合观众线下阅读的场景特点,能够将观众的视线引导到内容和情感上。《朗读者》的声音包括主旋律和情境的声音,这些都是节目内容与情感表达的催化剂,以“声”为媒的听觉场景设计赋予了观众更丰富的体验和更深刻的思考。

文化自信语境下,以文化思想深度、内容表达维度、传播效度、视听融合度为中华文化内核,将朗读者情感与经典作品情感、观众情感与朗读者情感相关联,有利于观众更好地领会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有利于传统文化类节目的高质量发展。在泛娱乐化的今天,《朗读者》的成功经验给传统文化类节目策划团队提供了借鉴思路,既要满足观众的健康娱乐需求,也要提升节目自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高度,承担起主流媒体社会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使命与责任。

|参考文献|

[1]邓若蕾. 文化综艺节目释放“文化核能”的“三度”——以央视《朗读者》为例[J]. 传媒,2019(7):75-76.

[2]黄意武. 论地域文化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互动关系[J]. 重庆社会科学,2018(1):115-121.

[3]张君,刘超言. 传统文化情感类节目的融合创新策略探究——基于两季《朗读者》述评[J]. 出版广角,  2019(20):59-61.

[4]杜治平,黄鑫涛.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传播策略分析——以《朗读者》为例[J]. 出版广角,2020(1):73-75.

[5]陆绍阳,杨欣茹. 场景、氛围与情感表达——《朗读者》的文化空间再造[J]. 当代传播,2019(4):63-65.

猜你喜欢
类节目情感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主要内容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