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3-10 21:12苏玉龙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3期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摘 要: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育思想的改革,改革的方向是素质教育,改革的方式方法是课堂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容是课程设置及高考中考,改革的关键是依法办学、依法治教、依法执教,改革的保证是督促落实。纵观教育改革二十年,可谓举步维艰,见效甚微,素质教育推行不力,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尤为严重。为此,我们必须明确思路:坚持从实践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路,调查当前教育现状,制定教育改革策略,全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进而全面促进中国教育改革。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当前,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中存在着以下问题:改革的内容不明确;课堂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陈旧;改革的关键无着力点;改革实施无保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缺失;教师教育思想修养亟待提高;学生创新性学习、素质锻炼及社会实践无平台;教育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甚至是阻碍着教育改革的进行。要想使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必须解决好上述问题。

国家的大政方针没有错,错在下面的各级念错经的和尚。教育管理者应该深刻的反省自己,要管自己该管的:查处评比的,查处补课的,查处不按规定开设课程的,查处不依法办学、不依法执教的,查处弄虚作假的……改革教育管理人才选拔制度,实行软实力和硬件相结合(实行学历、毛遂自荐、通过演讲、答辩,进行民主投票选举……),加强教师教育思想修养的提高学习,提升教师的教育思想品质修养,真正做到以身垂范,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教改才能步入改革的正确轨道。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先进的思想一切行动都会有意无意地步入老路,不管形式多新,其实质仍是因循守旧,我们把它形象地称作“穿新鞋走老路”。那么,什么才算是新思想呢?那就是大的教育观,即看待教育时间要长,地域要广,了解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并能学以致用,开拓创新。看人才的培养要看十年百年,不要看一年两年或者是三五年;要看人的终身发展,要看他的德、智、体、美、劳、能,不要看中考高考看成绩;培养的人才要千差万别,不能千人一面;我们要的教师是各有特点,有独立的人格和有自己的思想的学者,要的不是没有自己思想和主见的教书匠和能手;我们的管理应给予师生充分的思想自由、时间自由和空间自由,给师生搭建创新和实践的平台,不是给予束缚和禁锢。当然,这里的自由不是绝对的。

先进的教育思想,绝不能功利化,教育管理更不能功利化。对高考中考进行评比是功利化,对学校评比量化、年度考核是功利化,对教师评比量化也是功利化,这些功利化刺激着教育教学走向极端,严重地阻碍了教育改革的进行。每个学生都在追求高考中考的分数,每个教师也在追求高考中考上线的学生数,每个学校和县区也在追求中考高考的上线率,考上名校、名牌的数目。学生金榜题名,家长、教师、学校甚至连县长市长都引以为自豪,大家都在言利,谁眼里还有教育改革?再说,教育是只有开头没有终止的育人工程,人的成长发展是漫长的,需要众多教师长期而不懈地努力,而且还要受到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任何功利化倾向和做法都是不科学的,是将事物割裂开来的做法,是片面的唯心主义,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

现行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也很重要。教育改革以来,在新课程改革和课程设置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仍存在不足。过分强调技能而忽视思想品德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有点揠苗助长了;课程设置不尽合理,要么内容多課程少,要么内容少课程多,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课程设置与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同步,该开发智力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时却有学不完的课程内容,智力得不到开发,身心健康得不到锻炼发展(中小学生没有时间锻炼、开展活动);课程设置不平衡,中高考科目太多导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如,中国三大球不行,国家体委就准备在全国办两万所足球学校,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根本的原因是学生从小就没有过硬的体质,四十五分钟熬得过,九十分钟就熬不过了。为什么乒乓球没办多少所专业学校却能长时间统治世界呢?)过分强调教学方法的革新而忽视了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矛盾统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的方法固然很好,但教学内容不允许去采用那种方法,你用了那种方法,可能你就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这就凸显了内容与形式的矛盾。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将教学任务转化为教学目标,目标不一定在四十五分钟内必须完成,它可以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实践中不知不觉的实现,这样就不会为了完成任务而放弃教学目标,急不择法了,就会解决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矛盾、任务和目标的矛盾。再说,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无定法,方法是不可复制的,再好的方法还要靠教师去实施,学生去领会并实践。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要合理,把课堂真正还给教师和学生,把课外真正还给学生,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

教育改革是政府行为,需要政府强有力地推行。教育工作很复杂就在于它工作对象的不定性,即思想和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孟母三迁、林森浩和药家鑫事件就说明了教育对象的不定性,“林药事件”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悲剧,是现实社会的悲剧,难道社会就没有责任吗?一个孩子的教育也需要家庭社会的教育,可现实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中却忽略了它,把教育工作简单地理解为学校教育。该家庭、社会承担的教育它们没有承担,甚至社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反作用。留守儿童和留守青少年就缺失了家庭教育;集中办学,实行寄宿制就割裂了学校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学生的郊游和社会实践不能组织进行,因为谁都不敢拿安全问题开玩笑,谁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不出安全问题,说是安全问题落实到人,其实是推脱责任。出了问题,不是用法治而是用人治,甚至是胡搅蛮缠,没有公理。社会正在一步步的失去它的正能量,失去了它的教育功能,却展现了它的负面影响。面对现状,必须解决务工子女就学问题,不能因为节省资源而撤并学校,学生能走读的尽量走读,走路玩耍都是学问,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加强社会法治,依法治国,对于一些百害无一利的娱乐行业(游戏厅、网吧、棋牌室等)坚决予以取缔,真正实现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局面,从而保证农村素质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总之,我国的教育改革还是刚刚起步,改革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和障碍,还有很多的“拦路虎”,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许多问题还有待于去发现,去研究,去攻克。在改革的路上要坚持调查研究,注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教育改革才能稳步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的子弟变成书呆子。这说明我国教育目标不明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出现了方向性错误的问题,正是教育改革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所在。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要我们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深刻反省了。

作者简介:

苏玉龙,男,中共党员,47岁,本科学历,1991年参加工作。现任教于商洛市商南县鹿城中学。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鹿城中学  陕西  商洛  726300)

猜你喜欢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