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域下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对策研究

2020-03-10 22:57李双成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3期
关键词:比较分析长沙

摘 要:本文通过对国家中心城市的相关概念进行整理与归纳,界定出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并通过概念定义得出判别国家中心城市的五大指 标,其后通过运用五大指标将长沙与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五大中心城市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议。

关键词:国家中心城市;长沙;比较分析;五大指标

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国城镇体系中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少数城市,对带动区域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已确定的国家中心城市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武汉等八大城市。作为除却武汉的中部第二大城市,长沙理应在深刻理解国家中心城市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找出自身差距与不足,完善并突出自身优势城市功能,在战略谋划中将自身的转型升级与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有机结合起来。

一、国家中心城市概念的提出和界定

国家中心城市相较于区域中心城市,不仅具有同区域中心城市相同的中心城市特征,更是一国城镇化水平的最高阶代表,承担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多项职能,对周边地区产生重要影響力。除此之外,国家中心城市还具有一定区域的国际性特征,是国家实现对外交流、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门户。因此,笔者将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界定为:国家中心城市是指那些在全国城镇化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全球化城市体系中承担一定城市职能、具有区域范围内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

二、长沙与五大国家中心城市的比较与分析

1、经济集聚力

由于2020年的经济数据还没有出炉,所以这里以2019年的经济数据为准。2019年,长沙与五大中心城市相比,经济规模总量偏小,GDP与规模最小的武汉相差4880.9亿元,只占上海GDP的30.3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西南部城市—重庆相距较大,仅相当于重庆的38.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项,长沙分别相当于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的37.41%、38.62%、47.29%、56.62%、73.39%,与武汉相对接近,与其他中心城市特别是地处沿海地区的中心城市差距甚大;GDP增速表现相对亮眼,在六个城市中位居第一。

2、文化影响力

长沙拥有211大学3所,多于重庆,略少于广州、武汉,与北京的26所、上海的10所存在较大差距;图书馆数量,长沙与广州、武汉差距不大,但远低于北京、上海、重庆,特别是重庆,不到其1/3;省级卫视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方面,长沙位居第一,明显高于其他五大中心城市。这表明,长沙在媒体影响力方面有其显著优势,但文化设施建设及高等院校建设与其他大多数中心城市存在较大差距。

3、对外开放力

与五大中心城市相比,长沙市对外开放水平明显偏低,外向型经济薄弱。2019年,长沙市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数量仅相当于上海的2.54%和25.99%,接待国际入境旅游人数则相当于上海的14.22%。与差距最小的武汉市相比也处于劣势,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数量、接待国际入境旅游人数分别相当于武汉市的46.28%、56.48%和54%,且所有指标均处于末位。这表明,长沙在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对外开放力是其短板更是其不得不补的一块短板。

4、科技创新力

根据《长沙晚报》9月6日刊登的《智能制造“国字号”数量稳居中部之首》一文相关数据显示,截至到目前为止,长沙有科研机构129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0家、高等院校57所、两院院士58名。拥有较好的科教资源并没有转化为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力,2019年,长沙市研发经费投入比例在六个城市中居第三位,发明专利申请量13795件,发明专利授权量4216件,在六个城市中均处于末位,仅相当于差别最小的重庆69.04%和83.58%。这显示,长沙市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政府创造有利环境予以支撑。

5、空间辐射力

长沙市空间辐射力与五大中心城市相比,差距明显,货运总量、客运总量和卫星城市数量均居最后一位。其中,货运总量与客运总量更是差距明显,仅占广州的32.62%和9.85%,占差距最小的武汉的73.56%和38.98%。这显示,长沙在空间辐射力这一项与其他五大中心城市相比,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三、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实现路径

1、经济集聚力的提升

长沙作为中部第二大城市,要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首先必须要提升其经济集聚力,要学习京津冀的北京、长三角的上海与珠三角的广州,依托中三角城市群,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此外,在区域发展中积极提高自身经济能量,站在全球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优化城市布局,创新管理体制,提升自身经济综合实力。尤其是要在竞争中实现错位发展,突出比较优势,形成带有自身特色的产业体系。

2、文化影响力的提升

以湖湘文化、长沙市民文化以及新兴的都市新文化为基础,制定增强长沙文化影响力十年行动计划。具体而言,就是紧紧围绕提升长沙文化竞争力这一核心,推动书香文明城市建设。其中,重点以解放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凝聚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力、扩大文化影响力为实现路径,将长沙建设成为文化氛围浓厚、文化特色鲜明、市民文化素质全面提升、文化特色产业长足发展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全国性的文化强市。

3、对外开放力的提升

未来5年,长沙要以引进重大项目和扩大出口为重点,以推进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为轴线,以大财团、跨国大企业、外资金融机构入驻等为重要载体,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进一步深化和扩大参与国际经济的深度与广度;要努力营造对外开放的微观基础,以大企业集团为重点,民营企业为开放主体,扩大开放型企业规模,助力实力雄厚的企业加入国际竞争与合作,并加速其产业聚集,延长其产业链,壮大其竞争实力,推动长沙企业成为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开放主体。

4、科技创新力的提升

要进一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各类创新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加快科研机构的全面改革,助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充分运用知识产权杠杆,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与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加快现行科技政策相关法规的调整;深化科技计划管理体制和科技奖励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技成果的市场评价机制。

5、空间辐射力的提升

作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长沙理应抓住政策机遇,利用区位优势,通过进一步优化现有交通体系,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联合武汉、南昌、郑州等中部城市,盘活区域内城市群,建立中部联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长沙的空间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廉.国家中心城市分层规划的相关对策[J].城市观察,2009(2)

[2]王凯,徐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意义和布局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2(3)

[3]赵凌云.建设武汉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思考[N].湖北日报,2011-11-11

[4]许治,焦秀焕,朱桂龙.国家中心城市技术扩散与区域经济增长——以北京、上海为例[J].科研管理,2013(4).

[5]余敏.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可行性分析[J].文史博览,2016(11)

[6]陈焕明.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正当时[N].长沙晚报,2016-11-17

作者简介:

李双成,1990年1月,女,汉族,湖南衡阳市,岳麓区委党校教师,讲师,社会管理,中共长沙市岳麓区委党校。

(岳麓区委党校)

猜你喜欢
比较分析长沙
长沙之旅
我眼中的长沙
中日惯用语中动物隐喻的对比研究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
经管类本科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比较分析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
辛卯考联靓长沙
红三军团攻打长沙的前前后后
曾否有“十万农军”围攻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