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论与质量观及其评价机制分析

2020-03-10 23:57刘妍纯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3期
关键词:质量观评价机制

摘 要:本文主要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论与质量观及其评价机制分析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论与质量观概述,其次从合理的评价、保证评价流程的公正性、健全评价监督体系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评价机制构建策略,进而凸显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论与质量观的意义和价值,构建完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机制,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创新论;质量观;评价机制

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和人类发展相关的科学,人类发展至今比较关键的是创新,创新的进行使得社会更加繁荣富强,增强生存质量是国家繁荣的根本动力来源。所以新时期下应该形成完整的评价机制,立足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论和质量观,以此为导向加以评价研究。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论与质量观,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是至关重要的,为社会和谐与稳定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论与质量观概述

(一)创新论层面。对于创新这一个词汇,是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精神。目前创新涉及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产业创新和体系创新等多个领域,涉及的范围比较广【1】。总体而言,一个国家具备的竞争力与综合实力主要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进程,创新成为人文科学发展的根源,还是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必要主题。创新性凸显在社会变革、社会发展过程中,培育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在创新型国家的发展建设中,要保证人文社会科学与科学技术的有机创新,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应主动的引进新思想、新知识与新技术,分析多样化的人类社会现象和历史精神,加工对应的探索结论,将有用的信息转变为社会发展的支撑条件,由此给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带来更多活力和生机。

最后是多元化创新,多元化的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包含几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学科创新,把马克思理论当作导向,优化新时代的发展要素,依据人文社会科学的转变趋势,吸取人类现有的卓越成就,不仅要满足世界发展还应该满足国家发展的学科门类;第二个维度是学术观点创新,对应科研工作者以思考客观现象为前提,延续与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在个别现象上提出自身观点和建议【2】,不怕出现矛盾和冲突,逐步在实践操作中得到真理;第三个维度是科研组织管理的创新,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转变现有制度内容,调整创新主体,保证创新效率得以提升,完善与推广新知识核心技术,保障人事领域、科研领域和国际领域之间的合作高效进行。

(二)质量观层面。对于质量这一个词汇,现代化国家管理要求质量足够高,涉及多个领域,包含管理、商品、教学和生产等,这些元素都可通过质量加以衡量。质量从起始的物理学单位转变为哲学思想,体现着质变和量变的关系,管理学视角的质量难以定义。依据质量管理学院,普遍认为质量等同于ISO定义,质量的表现应该是产品和过程以及活动,高质量表明可以满足对应的需求,质量的本质内容和实体存在差异,质量存在着较强的综合性,包含一切动态和不断变化的事物,同时在与时俱进的发展中【3】。

针对质量观,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质量都是不可或缺的标准要求。人类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维度以及表现是不能具体明确的,凸显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具备多层面性和多维度性。人文社会科学和世界认知、思路创新以及社会服务存在密切关联,综合考量不仅仅是科研成果,还要纳入社会各界专家的观点和态度,争取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理论支持。

最后是多视角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质量观,第一个维度是多样化主体,研究者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是存在不同的,每一个研究者都要对科研工作进行认真负责,涉及政府单位、出版社以及产业界等多项内容,关注自身素质和水平的提高【4】;第二个维度是多样化评估,评估過程中避免数量语言,强调质量的重要性,保证资料、问题、观点与理论足够新颖,满足科研发展条件;第三个维度是多样化保障,学习群体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力,在增强科研质量过程中应该具备正确的政治态度和融为一体的理论与实践结构,并不是仅仅凭借研究者自身的努力,从多个方面进行质量保障。

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评价机制构建策略

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评价机制,涉及评价标准、评价流程和评价监督管理。立足于规定的标准方法,通过合理的观点和流程整理多个利益方,最终体现评价机制的公正性与可靠性。现阶段在每一个层面与每一个领域中都要把创新当作导向,质量当作核心,由此突破以公益为目的的科研项目问题,保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朝向质量与创新并重的方向前进。要想制定完整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机制,可以通过几个方法进行。

(一)合理的评价。给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评价结果,势必会关联利益方的资源分配问题,利益方资源分配存在着制约性,基于创新和质量的重要性,结合创新和质量的实际含义,参照科研工作者、政府单位和项目成果相关信息,合理的分类与研究,最终明确最佳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5】。

(二)保证评价流程的公正性。现阶段在具体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会存在着重视结果淡化过程的情况,所以要强化对应的流程建设,保证各项活动按照流程落实到位。面对着评价对象的多样化特征,要进行评价机制操作与结果及时公布,使得评价价值存在中立的局面,平等对待各个主体,科学地制定流程,使得流程存在公开与透明化【6】,减少与消除对评价结果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质量与创新性得到评价机制有效支撑。

(三)健全评价监督体系。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期间,总会出现因为评价主体具备单一性,造成学术态度不够端正的结果,因此形成完整的监督管理体系势在必行。保证评价体系具备系统性和完整性,要使得监督管理内容不断完善,明确监督管理的主体以及对象、内容以及模式等,系统性的辨认和研究,促进监督机制的形成。赋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一定的常态化,转变为社会发展必要思考的内容,给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创新以及质量的提升起到保障作用,推动国家长久建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创新论文和质量观为导向,形成完整的科研评价机制,对于现有的监督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做出努力,促使创新和质量发展为新高度,使得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柯泽. 本土关怀与异域借鉴:新闻传播研究取径与理论创新——历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作品述评(一)[J]. 新闻知识, 2020(8).

[2]李爱群,  漆昌柱,  简德平,等. 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研究新论题与方法论创新——"中华民族复兴与体育的新使命"学术研讨会述评[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0, 054(004):5-13.

[3]叶继元. 遵守学术规范 促进学术创新——写在《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研究和教育丛书》出版之际[J]. 甘肃社会科学, 2018, 000(001):72-77.

[4]郭美晨. 论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国家品牌基础——国家品牌的内涵及塑造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1).

[5]金华, 赵庆年. 协同创新:发展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的理想选择[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0(06):60-67.

[6]郭文婷.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论与质量观及其评价机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8.

作者简介:

刘妍纯(1990),女,天津市人,民 族:汉, 职称:社科研究实习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社会科学与研究,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  天津   300102)

猜你喜欢
质量观评价机制
基础教育质量观“三问”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青岛啤酒“大质量观”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医院要树立全面质量观
医院应树立全面质量观:基于患者角度医疗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评价与思考
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哲学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