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职工需求擦亮工人文化宫普惠服务品牌
——关于工人文化宫改革发展的思考

2020-03-11 16:41江苏省靖江市总工会陈明月秦洁
工会信息 2020年15期
关键词:靖江市文化宫职工群众

□江苏省靖江市总工会 陈明月 秦洁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工会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工,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工人文化宫作为发挥工会“大学校”的重要平台,在全方位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化、知识化进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靖江市工人文化宫改革发展的实践探索为分析视角,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

工人文化宫改革发展的新时代要求

工人文化宫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工会组织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是职工群众学习知识、培养才干、进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1.工人文化宫是各级工会组织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党的十九大全面阐述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实现文化新跨越、创造文化新辉煌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完成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这也对工人阶级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需要发挥的作用,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工会组织作为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需要发挥自身的政治和组织优势,做好新时代职工群众工作,以加强工人文化宫的建设力度,大力推进职工文化阵地建设,依托职工文化建设助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2.加强工人文化宫建设与改革,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果没有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实,就不可能有真正幸福的人生和美好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内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在不断增强,极大地改变了广大职工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同时,当前职工尤其是“90后”“00”后青年群体正在逐步成为职工的主体,其思想观念、职业追求和价值取向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转变,这些职工群体的职业身份动态性中包含多层次、思维方式放射性中包含多元化,形成了职工群众文化需求的广泛性,迫切需要工会组织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以加强工人文化宫建设,最大力度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需求。

靖江市工人文化宫发展现状

近年来,靖江市工人文化宫作为职工文化服务主阵地作用,立足基层和职工需求,以社会效益为中心,坚持市场导向,探索市场化运作与工会组织优势相结合的新路径,打造具有工会特色文化的新型职工文化活动阵地,使其成为导向正确、特色鲜明,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服务规范、经营有效,深受职工群众欢迎的新型职工文化活动中心。

1.加快工人文化宫升级改造。2013年,靖江市决定对工人文化宫地块进行升级改造。2014年该项目被列为政府民生实事工程,在工人文化宫原址重建。经过四年的建设,于2018年4月28日全新亮相。新落成的靖江市工人文化宫用地面积7844㎡,总建筑面积15805㎡,建筑地上五层地下一层,地上总建筑面积9989㎡,地下建筑面积5816㎡,机动车停车位及非机动车停车位400余个,成为集职工服务和教育培训、文化活动、运动健身、商务配套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公益性服务区,致力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2.致力工人文化宫服务提质。近年来,靖江市工人文化宫先后举办了“五一”职工文化活动周、靖江大明星、星光朝阳、新星舞蹈等广场活动,丰富了广大职工的业余生活。靖江市工人文化宫在发布合作项目时,明确要求合作方需为靖江市困难职工提供公益服务或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如美容美发店每年为困难职工提供一定次数的免费理发,影城为困难职工家庭提供免费观影券,每逢节假日组织劳模、困难职工、一线女工免费看电影,通过合作经营单位的公益帮扶,为有需求的职工减轻消费负担,为广大创业就业职工分忧。

3.延伸工人文化宫服务链条。加大工人文化宫与职工之家的协作配合,打造新城老城互补、利用自有阵地与整合各方阵地相结合、实体服务与网络服务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化的服务矩阵。2019年以来,根据职工自主“点单”,先后开设了素描、国画、摄影、舞蹈、声乐、英语口语、太极拳、瑜伽、插花、茶艺、烘焙、面点等30余门课程,办班68期,培训3600人次,开设生活礼仪、团队合作、班组建设、劳模工匠讲堂等公益讲座6场,拓展了工会的服务阵地,丰富了服务职工方式,更好地满足了职工对精神文化的美好生活需求。

靖江市工人文化宫发展困境及成因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与基层工会主席座谈等方式,了解到靖江市工人文化宫还存在着如下发展困境。

1.公益二类属性与自身发展需求不相适应。2013年,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根据“主要为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同时面向社会提供与主业相关服务的事业单位,划入公益二类”的要求,机构编制部门将靖江市工人文化宫明确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靖编办〔2013〕42号)。按规定,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根据国家确定的公益目标,自主开展相关业务活动,并依法取得服务收入,其服务价格执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在完成规定任务的基础上,可依法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然而,工人文化宫未被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未被纳入靖江公共文化设施发展规划中,得不到必要的工作指导和政策扶持,“工人的学乐园”属性被异化,必须到市场上“找饭吃”;走入市场后,既要维持公益性的低价服务或免费服务,更要参与市场竞争并维持工人文化宫的正常开支及运行,难以在完成规定任务基础上与市场激烈竞争环境相适应。

2.经费投入力度与满足职工需求不相匹配。作为自收自支性质的事业单位,一方面,工人文化宫被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承载着为职工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责;另一方面,各地工人文化宫最终产权依法属中华全国总工会,地方政府对工人文化宫投入很少,筹集资金维持正常运转都成问题。由于缺乏稳定的经费保障,工人文化宫需要将开展公益文化活动与加大财政性收入作为同等重要工作,以更多的财政经费保障满足基层职工群众公共文化活动需求。这既有以当前政策要求和工人文化宫基础设施现状难以有效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经费渠道,又有对公益性文化活动投入越多,职工收入越受影响的尴尬局面,造成“养文””与“养人”矛盾凸显。要彻底转型,摆脱自负盈亏、以商养文的尴尬局面,需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

3.人员梯次结构与服务职工能力不相对等。2011年,经机构编制部门核定,靖江市工人文化宫自收自支编制为24名,现有工作人员5名。根据有关要求,工人文化宫编制被“冻结”,实施“只出不进”政策,近年来,工人文化宫无“新鲜血液”加入,同时,由于缺乏资金支撑,工人文化宫的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不大,相继出现了人员老化、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现象,工人文化宫职工平均年龄47.4岁,无“80后”“90后”人员,发展后劲不足,发展活动不明显,不利于以新思维、新观念适应新时代职工群众新变化,难以适应职工文化发展的新需求。

关于文化宫发展的思考

要把工人文化宫建设成为树立工会良好形象的窗口、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阵地、工会资产保值增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样板,将“包袱”变成“优质资产”,既需要工人文化宫的创新转变,也需要当地党委政府部门的支持,形成“五指握拳”的工作合力。

1.加强政策协调推动。工人文化宫阵地建设需要多部门、多层面的协调配合,共同唱好大合唱。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结合靖江市工人文化宫实际,建议源头推动,将工人文化宫建设纳入政府规划,将工人文化宫的建设与管理纳入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的议题。通过与政府部门对接协调,将工人文化宫纳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统筹规划,纳入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纳入统筹管理,赋予工人文化宫更多的服务资源和手段,实现工人文化宫由政府统筹规划管理、运营资金纳入财政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做到工人文化宫里有工人,工人文化宫里有文化,使工人文化宫真正成为职工的学校和乐园。

2.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工人文化宫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争取财政支持,建立多渠道资金保障机制。当前,陕西省榆林市将工人文化宫转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福建省推出了工人文化宫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上级补助为辅的建设原则,结合靖江工人文化宫实际,建议建立自上而下的资金保障机制。一方面,争取将工人文化宫划入公益一类,推动将工人文化宫纳入财政预算,或者将已划入公益二类的工人文化宫,采取由财政给予经费补助,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落实财政保障政策,全力推动市政府以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对工人文化宫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给予支持,解决“缺钱做事”的问题。另一方面,坚持“财政保运转、工会买服务、市场作补充”的原则,多方面筹措资金和争取税费减免政策。

3.培育梯次人才队伍。持续加强工人文化宫人才队伍建设,为工人文化宫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深化工人文化宫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推动实行岗位管理和全员聘用制度,实现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建立与整体效益、个人工作量、工作难易程度、工作实绩相挂钩的分配激励机制,激发工人文化宫的生机和活力。加强工人文化宫人才教育培训工作,逐步提高工人文化宫专业人才比例。同时,积极广泛吸引有热情有经验的社会力量参与,邀请、吸纳职工群体中的优秀人才献计献策,与兄弟同行开展经验交流等,为工人文化宫发挥应有作用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4.自我改革创新发展。在外部用力的同时,工人文化宫也要勇于打破条条框框,解放思想,在传承中创新。面对企业和职工群体的多元文娱需求,转变一厢情愿“想当然地安排布置”,尝试让职工为自己做主。通过职工群众“点单”,工人文化宫依单筹备,直接将剧组、培训班开到厂矿和车间,以“订单”式服务,供需精准对接,提升服务的匹配度与职工的满意度。积极在融入市场和坚守公益中寻求平衡。既坚持工人文化宫的公益定位,同时也积极借鉴时下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改变文化宫以往粗放式的管理方式,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思维,让职工文创活动更有参与感和互动性,多层次、全方位为职工群众提供丰富的公益文化活动。

猜你喜欢
靖江市文化宫职工群众
靖江市应急管理学院揭牌成立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行走在幸福教育的路上
巧进文化宫
靖江市用“铁脚板”跑出“安全感”
记忆里,憧憬中
靖江市行刑衔接严处买卖伪造特种作业操作证
把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会的使命担当
情深似海(女声独唱)
浅析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
如何提高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