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20-03-11 22:37汤琪
数学大世界·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数学教学小学

汤琪

【摘 要】 数学学科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在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学方式和思路的创新,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文章分析和研究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各种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学习能力;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目的,学生只能片面掌握和理解老师讲授的数学知识,不能深入理解和思考,如果离开老师的及时引导,不能很好地举一反三、灵活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积极性和能力,要求老师在教学时从多方面对学生实施引导和培养,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全面整理和理解。

一、结合课本内容建设数学问题情境

数学课本是良好的教学工具,对学生实施引导,应用课本知识实施教学。老师要重视课本基础知识教学,同时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常规教学方式,实施有效创新,根据课本中基础知识实施延伸和拓展,建设合理的数学问题情境,从而做到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老师分析教学情境时,要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要求老师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时与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相结合,建设的问题情境和实际相适应。另外,不断应用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想象,实现灵活应用。举一反三问题情境的建设对数学教学有促进作用,老师要及时引导和指导。老师要讲解数学知识框架,总结相应的解题方式,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并能让学生在解题时思路清晰,应用合理的解题步骤,并且可以加快解题准确度和速度。数学教学时,学生可能出现各种问题,有些问题是典型性的,要求老师及时归纳和整理,在具体教学时让学生进行巩固和练习。例如,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老师在讲解时要进行知识的前后联系,使学生复习以前的知识,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同时区分新旧知识的不同,建立知识网。老师要以基础知识为基础,和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建设相应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教学时,老师要有效把握情境设立,建设相应的知识网络,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

二、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1.对学生实施信息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观察能力是指学生对相应的符号、公式、文字等有很强的灵敏度,有相应的观察能力,对数学题目有效理解,寻找和提取数学题目中的有效信息。这是要在理解和巩固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实施的,对已经学习过的基础知识准确掌握,才能对相应的定义、知识点等应用范围有更好的理解,在习题的解答时会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快速理解和提取。因为有些公式、定理等比较抽象,要求老师演算和推理相应的公式,让学生准确理解和认识。比如,讲解“运算律”时,老师先讲解公式推理过程,让学生深入理解,在习题的练习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数学题目,让其发现和相应公式的联系。

2.对学生实施知识迁移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知识错综复杂,具有抽象性,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准确掌握,也会让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使其成为自己的知识。进行问题解决时,知识运用和迁移能力是教学和学习的关键,要强化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就要进行学习知识的有效练习,做到熟能生巧。这个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老师要监督学生认真实施练习和拓展训练。比如,学习“圆”的知识时,讲解关于圆的面积知识时,老师首先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课堂训练和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理解面积求解问题过程和公式应用,再做相应的综合性习题,进而有效实施面积知识的合理应用和有效迁移。例如设计相应的组合图形,计算其面积,让学生可以灵活应用相应知识,并能使各类知识相联系,实现知识延伸和迁移应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对学生实施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

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对学习质量和效率有直接影响。老师是引导者,在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和意义。要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关键是要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学习兴趣,这要求老师要应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方式。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特点,建设趣味性课堂,让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比如,讲授“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时,在具体讲解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动手制作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有研究和探索相应知识的欲望,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老师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三、因材施教,有目的地开展教学

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都不同,要求老师在具体教学时要对不同学生不同对待,分层次实施指导和教学,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和提高,使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效巩固基础知识,加强练习和理解基本题型。比如,相应几何知识的学习时,老师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给学生设计不同练习题,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练习得到提高,使其思维和学习能力有更好的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有效指导和引导,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教学时,要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培养学生的信息观察、知识迁移、自主学习等能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实施分层次教学,有目的地开展教学,灵活应用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红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7):79-81.

[2]李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6(4):94-95.

[3]邓淑兰.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4):49-49.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数学教学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