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总苷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对外周血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

2020-03-12 06:46吴霞石帅陈庆云焦林娟
关键词:环磷酰胺白芍组间

吴霞,石帅,陈庆云,焦林娟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南阳473012)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常见的弥漫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患。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极易反复,不仅导致心肺、血液等多器官受累,还会合并一系列继发性损伤。因此需要短时间内对SLE确诊及行治疗方案。临床治疗方法有限,常规治疗措施多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为基础,然而多发的不良反应限制了临床应用范围[2]。现阶段在SLE的治疗方案中,环磷酰胺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3],诸多指南中均推荐其为常规治疗而应用。近年来随着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研究人员从中药白芍根部提取的多苷成分被称为白芍总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其在皮肤疾病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研究发现白芍对SLE有独特的辅助治疗作用,不良反应轻,患者易于接受[4]。这为白芍总苷联合环磷酰胺治疗SLE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近几年来我院采用白芍总苷联合环磷酰胺治疗SLE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确诊的SLE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7例予以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男9例,女28例,年龄20~48岁,平均(29.12±5.64)岁,病程8个月~11年,平均(3.19±1.02)年;研究组3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白芍总苷治疗,其中男10例,女27例,年龄21~49岁,年龄(30.11±6.05)岁,病程7个月~12年,病程(3.24±1.20)年,2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对比,有可比性(P>0.05)。

1.1.2 纳入标准 ①参照《SLE诊断及治疗指南》[5]和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推荐的SLE分类标准,包括颊部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关节炎、浆膜炎、肾脏病变、神经病变、血液学疾病、免疫学异常及结核抗体等11项,符合4项或4项以上者,排除存在感染、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可确诊;②年龄20~49岁;③患者或家属对研究方案知情并签字同意,积极配合此次研究;④资料完整,遵医嘱服药,治疗过程中配合检查者;⑤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1.3 排除标准 ①年龄>49岁或<20岁;②存在肝肾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血液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者;③重症狼疮或存在严重结核、真菌重症感染患者;④对环磷酰胺或白芍总苷等药物过敏者;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障碍不能正常交流者;⑦难以配合治疗或随访者。

1.1.4 剔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误纳入的病例;②研究过程中,病情变化或其他原因不能接受治疗者;③研究过程中,有严重临床不良事件,不宜继续接受实验者;④研究过程中不能坚持或自动放弃规定的治疗方案者。

1.2 方法 参照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制定的《SLE诊治指南(草案)》[6]的治疗标准,对照组患者予以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醋泼尼松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123)0.8 mg/(kg·d)晨起口服,1次/d,参照患者病情6周后逐渐减少剂量,以每周下降5 mg速度递减,降至5~10mg/d时维持该服药量,采用复方环磷酰胺片(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6738)冲击治疗,每次持续2 d,第1天0.2 g,第2天0.3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2周1次,治疗6周后改为每4周1次;研究组患者予以白芍总苷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同对照组,白芍总苷胶囊(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058)口服0.6 g/次,2~3次/d,2组共治疗90 d,治疗期间加强病情观察。

1.3 血清学检测指标 ①抽取肘静脉血,离心机分离取上层血清,低温下保存,30 min内必须送检,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4)水平,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均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②抽取肘静脉血,置于抗凝管中,离心机分离取上层血清,低温下保存,30 min内必须送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T、CD40+细胞百分率,试剂盒由德国美天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③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人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sVCAM)-1、白细胞介素(IL)-1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IL-18由日本MBL公司提供,sVCAM-1、VEGF试剂盒由美国R&DSystems公司提供;④采取ELISA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包括MMP-3、MMP-9含量,试剂盒由上海研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以上指标均由我院培训的专业人员于治疗第1天、治疗第90天测定,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进行。

1.4 疗效判定标准[7]①显效:主要化验指标趋于正常,以上主症好转;②好转:上述主症有改善,各项化验指标数值亦有好转迹象;③无效:未及有效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病例数×100%。

1.5 安全性分析 治疗期间查血/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査,观察不良反应状况。同时进行随访1年记录复发率状况,均由我院培训的专业人员统一记录。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所有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正态性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2组治疗不同时间点血清学检测指标对比予以配对样本t检验,2组间血清学检测指标对比予以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 相对于治疗前,2组患者治疗后IgA、IgG、IgM含量均降低,C3、C4含量均升高,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IgA、IgG、IgM含量较低,C3、C4含量较高,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CD4+CD25+、CD40+T细胞水平 相对于治疗前,2组患者治疗后CD4+CD25+含量均升高,CD40+含量均降低,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CD4+CD25+含量较高,CD40+含量较低,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sVCAM-1、IL-18和VEGF水平 相对于治疗前,2组患者治疗后sVCAM-1、IL-18和VEGF含量均降低,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sVCAM-1、IL-18和VEGF含量较低,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基质金属蛋白酶含量 相对于治疗前,2组患者治疗后MMP-3含量降低,MMP-9含量升高,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MMP-3含量较低,MMP-9含量较高,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2组间治疗不同时间点IgA、IgG、IgM和C3、C4含量分析 (±s)

注:*相对于治疗前,P<0.05;#相对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t1为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t2为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t3为2组患者治疗后对比。

组别 n 时间点 免疫球蛋白(g/L) 补体(mg/L)IgA IgG IgM C3 C4对照组 37 治疗前 3.51±0.68 19.56±3.26 2.57±0.35 0.39±0.18 0.12±0.07治疗后 3.04±0.56* 14.89±2.75* 2.24±0.32* 0.60±0.25* 0.19±0.08*研究组 37 治疗前 3.49±0.65 19.47±3.18 2.59±0.36 0.41±0.19 0.13±0.09治疗后 2.57±0.54*# 12.14±2.53*# 1.83±0.30*# 0.83±0.27*# 0.27±0.10*#t1 3.245 6.660 4.233 4.417 4.006 t2 6.622 10.972 9.865 7.738 6.330 t3 3.675 4.476 5.686 3.803 3.799

2.5 临床疗效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2 2组间治疗不同时间点CD4+CD25+、CD40+T细胞百分率状况分析 (±s)

注:*相对于治疗前,P<0.05;#相对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t1为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t2为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t3为2组患者治疗后对比。

组别 n 时间点 CD4+CD25+(%) CD40+(%)对照组 37 治疗前 7.53±1.29 93.26±3.14治疗后 8.86±1.52* 90.10±3.07*研究组 37 治疗前 7.61±1.34 93.41±3.08治疗后 10.32±1.67*# 88.22±2.86*#t1 4.058 4.377 t2 7.699 7.511 t3 3.933 2.726

表3 2组间治疗不同时间点sVCAM-1、IL-18和VEGF水平分析 (±s)

表3 2组间治疗不同时间点sVCAM-1、IL-18和VEGF水平分析 (±s)

注:*相对于治疗前,P<0.05;#相对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t1为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t2为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t3为2组患者治疗后对比。

组别 n时间点sVCAM-1(ng/mL)IL-18(pg/mL) VEGF(pg/mL)对照组37治疗前 1123.69±215.56 519.36±54.21 196.35±24.35治疗后 922.69±200.85* 427.83±49.95* 175.33±20.57*研究组37治疗前 1086.37±201.42 511.28±58.76 197.82±23.31治疗后 719.40±189.97*#324.69±48.67*#152.83±19.96*#t1 4.150 7.553 4.013 t2 8.062 14.875 8.916 t3 4.473 8.996 4.775

表4 2组间治疗不同时间点MMP-3、MMP-9含量分析 (±s)

表4 2组间治疗不同时间点MMP-3、MMP-9含量分析 (±s)

注:*相对于治疗前,P<0.05;#相对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t1为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t2为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t3为2组患者治疗后对比。

组别 n 时间点 MMP-3(ng/mL) MMP-9(ng/mL)对照组 37 治疗前 153.37±34.15 62.34±13.57治疗后 111.16±30.07* 102.46±25.69*研究组 37 治疗前 152.89±32.26 65.59±15.50治疗后 80.36±28.64*# 152.28±30.31*#t1 5.643 8.399 t2 10.227 15.489 t3 4.512 7.627

表5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6 安全性及复发率状况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无病例脱落现象,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月经失调2例、肠道反应2例、高血压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51%(5/37);研究组治疗期间出现月经失调3例,肠道反应2例,高血压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2%(6/37),2组间不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研究组复发率18.92%(7/37)低于对照组复发率40.54%(15/37),2组间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0,P<0.05)。

3 讨论

SLE是风湿病中常见的皮肤损害疾患,主要表现为自身免疫介导,可导致机体多器官系统损伤。一旦表现出临床症状,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方案。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发病机制复杂,有学者认为其发生可能与环境、遗传、内分泌及感染等因素关系密切[8]。现阶段SLE尚不能完全根治,经过系统治疗后可缓解症状,尤其对于早期患者[9]。临床SLE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多选用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然而治疗后病情易反复,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的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临床对SLE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探讨,SLE的诊断与治疗相比于之前已有显著的进展[10]。徐芳[11]研究发现采用环磷酰胺联合白芍总苷治疗SLE的治疗方案,临床疗效较为显著,长期服用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预后。然而临床关于白芍总苷联合环磷酰胺对SLE血清学指标影响研究较少。

SLE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均存在相应变化,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和C3、C4水平降低[12]。白芍总苷可以从多个环节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炎性反应产生影响,因此其对SLE的自身免疫介导有抑制效应[13]。另外环磷酰胺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可以杀死或抑制增殖期和静止期的淋巴细胞。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经白芍总苷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IgA、IgG、IgM含量较低,C3、C4含量较高,说明白芍总苷联合环磷酰胺合用可以减少血液循环中的B淋巴及T淋巴细胞,进而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复合物水平。

人体内CD4+CD25+T细胞约占CD4+T细胞总数10%,是调节性T细胞的亚群之一。研究发现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与SLE的发病关系密切,并与病情活动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14]。据报道SLE患者经过白芍总苷辅助治疗后CD4+CD25+T细胞表达率显著提高[15]。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经白芍总苷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CD4+CD25+含量较高,CD40+含量较低,说明白芍总苷联合环磷酰胺合用可以提高CD4+CD25+含量,提高自身免疫反应和维持免疫耐受,从而抑制各种免疫反应。

基质金属蛋白酶能够修复和重构正常生理过程中ECM,据此MMP可以作为炎性介质参与到SLE的发病及组织损伤过程[16]。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重塑、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多个过程,对SLE患者的发病有一定的影响[17]。因此检测金属基质蛋白酶水平对判断SLE患者预后并进行及时治疗有重要意义。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经白芍总苷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MMP-3含量较低,MMP-9含量较高,说明二者合用可以避免血管屏障遭到破坏,直接和间接减轻SLE患者血管炎性反应出现或加重,促进预后。

近年来较多研究证实,SLE发病及病情进展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含量升高有重要的作用[18-19],血清VEGF及s-VCAM水平可以用来评价SLE病情活动程度,并且二者与SLE的活动性关系密切[20]。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经白芍总苷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sVCAM-1、IL-18和VEGF含量较低,说明二者合用可以调节SLE患者血管生成,阻断病情进展。另外相对于常规治疗,经白芍总苷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复发率降低,对于远期疗效方面,白芍总苷联合环磷酰胺的治疗方案具有更高的使用性及安全性。

本次研究发现采用白芍总苷联合环磷酰胺治疗SLE疗效确切,CD4+CD25+T细胞表达率提高,值得推广。然而本次研究时间、样本数有限,关于白芍总苷联合环磷酰胺对SLE外周血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需要循证医学来证实。

猜你喜欢
环磷酰胺白芍组间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白芍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来那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勘误声明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白芍总苷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勘误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白芍粳米粥 缓解颈椎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