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划破夜空光芒万丈的流星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钩沉

2020-03-12 09:47
工会博览 2020年19期
关键词:邓中夏总工会工人

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历史、中国工人运动历史中,都绕不开这个重要而特殊的机构,她存在时间很短,发挥作用却很大,影响十分深远。这个机构,就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早期工人运动的摇篮

1921年7月23日开幕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其《决议》指出“本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工会”,决定集中精力将工厂工人组织起来。然而,当时党员人数少,且当时党组织还不能在上海进行合法公开活动,党中央急需成立一个可以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构。于是,英美烟厂罢工胜利第二天、也就是8月11日,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建议,迅即在上海成立了可以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并在《共产党》月刊第6期发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宣言》。宣言以“张特立等二十六人”名义,隐晦地描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是由上海——中国产业的中心的一些劳动团体所发起的,是一个要把各个劳动组合都联合起来的总机关。”我们只有把一个产业底下的劳动者,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少,都组织起来,做成一个产业组合,这样一个团体才能算是一个有力的团体,并预言“将来的世界一定是工人们的世界”。

新成立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设在上海市北成都路19号(今成都北路899号) 一幢两层楼石库门房子内,对外公开挂牌办公。中国共产党领导机构即中央局3人成员中,分管组织工作、负责发动工人运动的张国焘(即张特立)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干事为李启汉、李震瀛等,出版机关刊物《劳动周刊》。随后,北京、武汉、湖南、广东、济南等分部设立起来,邓中夏、罗章龙、包惠僧、毛泽东、谭平山、王尽美等曾任分部主任。1922年5月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上,邓中夏当选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因书记部机构和驻地几次被查抄、李启汉被非法判处徒刑、相关人员遭通缉,于是书记部遵照中共中央决定于8月迁往北京,驻地为北京大学二院学生宿舍(今沙滩后街59号)。同时取销北京分部,成立上海分部,袁达时任分部主任。被迫停刊的《劳动周刊》,迁京后改名《工人周刊》。1923年“二七惨案”暴发,被激怒的北洋军阀政府封闭了书记部总部,拘捕“铁路工人罢工后援会”人员,通缉邓中夏。3月31日,邓中夏连同书记部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前往上海,驻上海法租界宝山路宝山里82号。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筹建中华全国总工会,并撤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5年5月1日至7日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选举成立以林伟民为委员长,刘少奇、邓培、郑绎生为副委员长,邓中夏为秘书长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后,存续3年零9个月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正式宣布撤销。

谱写了中国工运史的壮丽诗篇

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发动和领导罢工斗争,并以交通运输工人(首先是铁路和海员工人)的工作为重点,向帝国主义、军阀政府作斗争,掀起了第一次中国工人运动高潮,发起和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职工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被公认为全国工运的总领导机关,为党成功领导中国革命、为中国工运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工运史上具有开拓性的重要地位。

广泛提升工人觉悟。中国共产党开展工人运动,起初就是以“提倡平民教育”为名接近群众的。党的一大纲领,要求各地区、各行业工人应该积极创办工人补习学校,通过补习学校唤醒工人的觉悟,启发工人自觉地组织起工会,要使补习学校不仅成为工人运动的中心,还要成为组织工会的准备步骤。书记部及各分部成立之后,即投入繁忙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强调发扬阶级斗争精神,教育工人掌握和运用阶级斗争这个马克思主义的锐利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机关报《劳动周刊》 《工人周刊》 及各分部刊物,纷纷向工人宣传工人阶级团结和组织的重要性,启发工人按产业组织起来。在北京长辛店、上海小沙渡工厂区等创办工人补习学校,针对工人的现实情况作思想发动工作,为工人的觉醒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发挥了铺路作用。

组织和成立工会。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人广泛成立工人俱乐部,其实就是工会之变名。1921年5月1日,北京共产党组织就领导成立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代表工人意愿的工会,即长辛店工人俱乐部,它与帮会、同乡会不同,是由工人自己组织、为全体工人伸张正义的。在当年罢工高潮中,多数是先有组织而后罢工,但亦有不少组织成立不到数日便罢工的,或罢工时开始成立组织。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积极推动下,到1922年4月,全国各种工会团体已达100多个。书记部特别重视地方总工会和产业总工会,先后成立了武汉工团联合会、湖南工团联合会、汉冶萍总工会,每个工会包括一二十个工会,会员约3万人,还有后来成立的全国铁路总工会。在建立工人组织和组织罢工中,书记部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比如,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成立事关党领导铁路工人运动全局,中共中央委派张国焘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秘书身份前往指导大会。他基于当时情况建议大会改期未果后,在与会代表与反动军警严重对峙情况下,毅然上台宣告奏乐开会、会后致谢词。当“二七惨案”发生后,张国焘力排众议,以中共中央和劳动组合书记部全权代表名义,下令立即复工并妥善通告各分会和所有罢工人员,最大程度保留了骨干,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发动、组织和支援罢工。在提高工人觉悟和建立产业工会的基础上,书记部有组织地开展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资本家三重压迫的罢工斗争。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第一怒涛、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最后一个怒涛,13个月里全国发生罢工187次,参加人数在30万以上,其中仅上海就罢工54次,人数8万以上,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最终推动职工运动从改良生活的经济斗争转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新阶段。其中著名的罢工有香港海员、安源路矿工人、开滦煤矿工人、京汉铁路工人4次大罢工,这些罢工都是在书记部支援或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当时书记部迁往北京,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北方铁路成了罢工潮之骨干先锋,便于就近指挥,且当时北方党部还能公开开展工作。在紧张的罢工潮中,书记部这个“罢工司令部”的工作,不用说是万分忙碌的,差不多天天有特派员派出,奔波于火车轮船道中。书记部还相应组织“后援会”,为罢工募捐,声援罢工。

发起和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1922年5月1日至6日,书记部发起并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出席代表173人,代表100余个产业工会、27万会员。大会的主要任务是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联络全国劳动界之感情,讨论改良生活问题,讨论各代表提案等。会议通过了《罢工救助案》 《八小时工作制案》《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案》等10项决议案,并决定在全国总工会成立之前,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全国工会总通讯机关,就此确认了书记部在全国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即全国工人运动的总领导机关,有指挥全国职工运动之权。由此,书记部不仅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公开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总机构,还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并实际发挥着全国总工会的作用。

亮出共产党的旗帜。那时共产党员多为知识分子,对工人入党十分慎重,于是介绍工人入党必先介绍入书记部,书记部成了工人入党的经过机关,提升了共产党在工人中的份量。书记部在上海新租来的办公场所挂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牌子,知情人都知道这是共产党公开的“罢工司令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时,参会者成份复杂,冲突常见,而书记部由于善于掌握政策方法,很受各代表尊敬,便在大会会场把“中国共产党万岁”口号,与“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2个口号一并布置,居然各派无人异言。书记部本来是提出主席团集体主持会议的,但由于国民党党员谢英伯遭强烈抵制,书记部便指派一名共产党党员将大会主持到底,并临时动议决定书记部为全国工会总通讯机关。

发起劳动立法运动。1922年七八月份,书记部借北洋军阀政府“法统重光”之际,联合各分部号召全国工会举行劳动立法运动,以争取工人阶级的政治自由。8月16日,书记部发布《劳动法案大纲》,大纲共19条,主要是要求工人有集会、结社、罢工、缔结团体契约、国际联合等权利,实行8小时工作制、禁止超过法定工作时间,保障工人最低工资和享受劳动保险以及保护女工、童工等。大纲规定,禁止雇佣16岁以下的男女工,禁止18岁以下的男女工担任剧烈、有害卫生及法定工作时间外的劳动,劳动者有权参加政府经济机关、企业机关等,国家设立劳动检查局,各种劳动者享有休1个月年假权,农民生产品价格由农民提出等。19条法案深入了工人群众心中,变成了罢工高潮中斗争的纲领,成为全国工人罢工行动的统一意志。

一颗划破夜空光芒万丈的流星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虽然多次辗转京沪之间,但发挥作用曲线却清晰明了,1921年8月创立后其作用即迅速攀升,1922年5月1日发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达到高潮,而后高位运行至1923年2月7日“二七惨案”暴发,之后,其作用日益式微。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无法再有大的作为。“二七惨案”后,死者、伤者、入狱者、逃亡在外者众多,书记部已不能在北京立足,部址被查抄、职员被通缉,迫不得已迁往上海,北方各铁路工会及武汉工会一律被查封,领袖被通缉。“两年来共产党所惨淡经营的工会组织,除广州湖南尚能保存外,其他各地皆完全倒台”。书记部此时的主要责任,便是救济问题。这种救济有着极重大的意义,不但直接安慰被难者,实亦间接安慰全体工人。书记部一面在国内募捐,一面派人向世界赤色工会要求援助,并组织专门委员会,经过京汉铁路总工会驻沪办事处,以其捐款散发被难者。在1924年2月发表的全国铁路总工会成立宣言中,“(二七惨案)一年之内,除救济死伤失业被害者外,简直没有余力去精密的筹备全国铁路总工会。”使上述说法得到映证。

二是书记部已被污名化。书记部成立时曾发表宣言,结束时却没有发表任何文告,就这样淡出了政治视野,以至于有的人认为书记部在“二七惨案”后就不存在了,而不是止于1925年5月1日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之时。而邓中夏在《中国职工运动简史》 (成书于1930年6月) 中涉及筹备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问题时说,依照1922年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的决议,此次大会应该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召集,但国民党右派、国家主义派等在当时非常嚣张,极力破坏工人运动,收买一部分工贼,专门躲在“工会”名义之下反对共产党;书记部当然是他们攻击的目标,污蔑为“过激派”等,“反工农”“反共产”“反苏联”等口号日益普遍,造成许多落后工人恐惧、观望,而不积极参会;再则“二七惨案”后共产党已不常用书记部名义去做职工运动,更注意去成立产业总工会,凡属某产业职工运动即用产业总工会去做,因此中共中央决定,没有必要再用书记部名义召集此次大会,而由铁路总工会、汉冶萍总工会邀同海员总工会和广州工人代表会4方名义发起。邓中夏是我国早期工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写书的时间距书记部结束才5年时间,他的回忆多被新中国成立后编写的党史和革命史教材所采用,此处描述应该是可信的。更重要的证据是,“二七惨案”后,还曾用书记部名义发表过不少文告,单是收集在《中国工会历史文献》 (1958年,中国工人出版社)中就有8篇,其中6篇是关于“二七惨案”的,1923年10月后再没有发现书记部的活动材料。

三是书记部机构定位所限。书记部是为了党能公开领导工人运动、迅速扩大党的影响力而应急成立的,本来就具有临时性,与中央局成员及职能具有重叠性。在1922年5月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成功召开、书记部成为公认的唯一工运领导机构时,就明确将于1923年5月1日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并选举全国总工会,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依托书记部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愿望已基本达成,也说明1922年5月即有1年后取消书记部的议案。只是1923年“二七惨案”暴发、工人运动进入低潮,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无法如期召开,书记部机构及职能也就此搁置。为此,1923年6月中共三大上,张国焘还极力建议打出书记部旗帜在北方独立开展工会工作。

四是中央已作相应职能调整。就在“二七惨案”爆发后、书记部机构存续期间,1924年5月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研究了工人运动新的任务,决定加强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在中央工农部内设立工会运动委员会,邓中夏任书记,并从外地调来李立三、项英等人配合邓中夏的工作。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张国焘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中央工农部主任,并任新成立的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李启汉任委员长,李立三、刘少奇为副书记,邓中夏为秘书长。2月7日至10日,张国焘赴郑州出席全国铁路总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前往上海中共中央所在地,履职中央工农部主任和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指导全国工人运动的开展。这些说明中央主管工农运动的职能和人事配备,已逐步与书记部相剥离,只是在旋即于5月1日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作了确认,毕竟全新的全国总工会已经化茧成蝶了。

岁月钩沉,唏嘘不已。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存续3年零9个月,时间虽短,但在党的历史和中国工人运动史中,却如一颗划破夜空光芒万丈的流星,永远闪耀在中国工人心中。

猜你喜欢
邓中夏总工会工人
西城区总工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孙劲松当选区总工会副主席
邓中夏:化成灰我也是共产党员
邓中夏:“我邓中夏烧成灰也是共产党的!”
安徽:省总工会启动
邓中夏: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
邓中夏:用生命诠释初心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
文山州总工会:“四三二一”齐步走 贷免扶补争创优等
富民县总工会:“职工技协”谱新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