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20-03-12 23:38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昭通市发展

(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31)

一、引言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当下,深度贫困地区是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昭通市作为我国的深度贫困地区,对于实现稳定脱贫面临着较大压力。由于自然资源稀缺、生态环境脆弱、民族多样且独特,导致其贫困现象较为明显。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昭通市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决定性进展。2019年,昭通经济延续了近几年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于扶贫工作,①2019年,昭通市实现了7个县区脱贫摘帽,624个贫困村出列,40.07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但是目前昭通市仍然存在着基础设施和医疗水平较差,整体教育水平及市场化程度较低等问题,这成为制约其实现稳定脱贫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将立足昭通市的现实情况,探索深度贫困地区实现稳定脱贫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我国贫困范围较大,扶贫工作一直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精准扶贫也是我国学者的研究重点,我国在精准扶贫方面的文献也很丰富。稳定脱贫是现在精准扶贫的必行之路,戴琼瑶(2019)认为,我国直过民族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指数得分并不低,处于中上水平,从动态角度分析,稳定脱贫指数是上升趋势,脱贫人口内在能力也在显著提高;从结构维度分析,脱贫人口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所占很大比重,为国家实现国家稳定和扶贫提供了政策重点。胡原(2019)认为,现阶段稳定脱贫面临三个主要问题,贫困户脱贫环境差、持续收入来源不足的经济困境;脱贫后帮扶力度减少同时贫困刚脱贫人员缺乏内生动力的能力困境;脱贫户经济基础差,返贫风险高的风险困境。祖文婷(2019)认为消除贫困必须重视教育,要鼓励农民工去外地务工,重视甄别后贫穷时代的目标并将其纳入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大病是制约家庭脱贫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农村小额信贷系统的普及,债务仍然是影响稳定脱贫的重要因素。张伟清(2019)通过内蒙古燕山-太行山的人口集中度与极度贫困地区的实地调查相结合,建议坚持政府领导,协调城乡发展,协调区域合作;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以防止代际贫困的蔓延;同时建议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建立适当的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无劳动能力者社会兜底等措施。这些对于昭通市稳定脱贫的探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昭通市稳定脱贫的难点

在后精准扶贫阶段,扶贫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但还是出现了一些返贫现象,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昭通市稳定脱贫的难点。

(一)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

昭通市位于云南省的东北部,地处乌蒙山腹地,生态环境相当脆弱。昭通市的地形属于山地,而且昭通市的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1亩,不利于农业规模化机械化耕作,这也是昭通市脱贫的一个巨大难题。再加上人口多、活动强度大,使生态环境更加恶劣。当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时,人们会加大对资源的开发,这样会更加破坏原本就脆弱的生态系统,最终影响其经济发展。同时这还会导致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②2017年,昭通市由于强降雨造成6县20个乡镇一共10.57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650公顷,成灾面积达426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达66公顷,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截至2018年底,昭通市因灾致贫1295户5215人,占总致贫因素的0.92%。特殊的自然条件成为了昭通市稳定脱贫以及防止返贫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医疗水平相对落后

由于昭通市山地比较多,地形相当复杂,村落很分散,有一些村落距离县城相当远,这导致昭通市的基础设施投入成本相当高,这也是其基础设施非常薄弱的原因。近年来,基础设施水平有了很大改善,异地扶贫搬迁工作也有了很大进展,但是总体来说仍与全省其他地区有一定差距。公共医疗服务建设和基础设施一样也相对滞后,同样影响昭通市的经济社会发展。③2017年末,昭通市卫生计生机构达到2千个,全市每千人拥有床位3.96张,全市每千人拥有医师数1.24人,而全国每千人有床位数5.72张,执业医师2.44人,可以看出昭通市的医疗水平和全国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加大医疗水平建设。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十分欠缺,尤其是一些深度贫困的卫生院,没有专业医生,专业的医疗软件更是没有。慢性病、大病费用仍然是昭通市致贫返贫的重要因素,在重点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医疗问题的情况下,边缘户和一些非贫困户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也应该引起关注。④截至2018年底,昭通市因病致贫17233户71027人,占总致贫因素的12.22%。由于受基础设施和医疗水平的制约,非常容易出现返贫现象,脱贫攻坚工作难度较大。

(三)教育水平有限,人力资本投入有待提高

人力资本水平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人力资本的集聚效应和外溢效应会随着劳动者素质变高从而得到加强,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实现经济更高速的发展。首先,昭通教育水平整体还处于很低水平,2018年,昭通市有普通高中学生⑤12.73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仅为71.46%,与周边地州和全省相比,差距较大。其次,县区间发展不平衡,如人口大县镇雄县的职业教育在校生仅有1547人,彝良县3674人。校与校发展也不平衡。同是市直学校,职教中心在校生12000人,而卫校在校生只有3305人。教学和科研的水平总体处于很低的水平,教学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方面的硬件设施不足。昭通市一共17所中等职业学校,并没有国家级重点院校。其次,一些学校的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节,课程和生产实践脱节,专业背景重复和分散,没有国家或省级骨干专业,并且与产业和企业紧密联系的机构和机制尚未形成。另外,管理不强,教学方法不能与时俱进,学生基础很差,缺乏动手实践培训,学生综合素质低,市场竞争力差,导致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低下。对以就业为导向和以服务为导向的员工的要求,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仍有待改进。第三,职业教育投入总数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课程师资短缺,教师水平远远低于教育部的标准,特别是专业教师的短缺更加严重。这些都难以支持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

(四)市场化程度低,品牌意识不强

昭通市的经济发展起点低,交通不畅,思想落后,开放度低,缺乏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弱,商业环境差,市场发展差,市场化程度低。经济发展相对缺乏,特别是农村发展仍然落后,产业分散,村庄集体经济薄弱,扶贫难以稳定。首先,昭通的生产结构相对简单,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第一产业种植业。此外,由于自然地理因素和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收入相对不稳定。其次,品牌推广率低,没有核心竞争力。当地居民的品牌意识相对较弱,销售渠道单一,销售市场相对狭窄,因此他们无法大规模销售出去,农产品卖不出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三,技术水平较低,缺乏专业指导。为响应政府号召扩大村集体经济和农户产业,昭通市一些地区不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而盲目照搬一些产业项目,导致出现了许多虚设的产业项目,也给地方产业带发展带来很多问题。⑥截至2018年底,昭通市因缺技术致贫57130户244327人,占总致贫因素的40.5%。市场化程度低,农民缺乏技术,成为了昭通市脱贫的最大阻碍因素。

(五)深度贫困地区懒惰思想严重,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一些贫困户由于思想文化观念落后,存在着一些懒惰思想,自身发展动力不足,不积极寻找工作,只等待政府帮扶,把政府的帮扶看成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在态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一现象主要存在于一些深度贫困地区以及一些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甚至于一些边缘户和一些享受补助的普通贫困户中出现。⑦截至2018年底,昭通市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贫6694户25554人,占总致贫因素的4.75%。这些人自主脱贫意识较差,扶贫也要扶智,这就使得真正脱贫难度增大。

三、稳定脱贫机制的实现路径

根据昭通市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实现稳定脱贫,助力乡村又快又好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和理念,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通过引进东部先进理念、管理技术和资金,激发基层干部积极性,引导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一是邀请东部实干家进行现场教学。通过邀请东部地区基层干部、致富带头人到昭通市各县区为乡村干部讲学,用好昭通市的扎西干部学院、党校、“兴昭讲坛”等平台,学习如何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产业培育等,学习他们先进理念、先进技术,结合昭通市的自身情况学以致用。二是通过政策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可以通过优秀人才和企业家到基层挂职,在帮助我们基层发展的同时,又带来先进的经验、管理和技术,提升昭通市基层组织能力。三是学习东部地区基层组织的成功做法,提升昭通市产业发展动力。突出产业培育重点,因地制宜,做好“支部+协会+合作社”模式试点。村级党组织起好带头作用,通过建立党支部,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让行业协会参与到村级产业发展工作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信息、流通、技术、市场方面的优势,为当地专业合作社、农民提供全面服务,助推产业发展,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核心竞争力,真正的促进贫困户增收,稳定脱贫。

(二)聚焦产业协作,打造品牌效应

产业扶贫强调的是对贫困人群脱贫避免返贫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是从强调“输血”救济到“造血”自救改变,做好产业扶贫能够加强扶贫成果,保证贫困群众的脱贫质量,避免返贫。首先要注重打造昭通市的特色品牌,形成一些有影响力的品牌和过硬的产品。结合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优势,发挥比较优势,找到符合昭通市发展的主导产业,该主导产业要有特色,充分发挥好昭通市的资源禀赋,从而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不断实现走出去。不断发展苹果、天麻、竹笋、特色土豆等产业,打造品牌优势。二是加强粤滇产业园建设。目前粤滇产业园刚刚起步,发展态势很好。要利用昭通市资源禀赋进行发展,优化市场环境,加强政府支持力度,突出昭通市的硅铝产业及下游深加工、高原特色农副食品加工、电子信息技术等三大产业,利用好共建共享和全产业链招商这两个要点,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及招商机制,加强引导东部的东莞、中山两市企业入园发展,不断提高园区企业规模。三是深化企业之间的一对一匹配合作。东部地区具有良好的技术、管理、资金和发展渠道的优势,而昭通市具有人力,原材,土地等优势。只有互补结对,探索创新一对一合作机制,在深入分析当地企业的短缺和需求的基础上,吸引两市的人才与昭通企业结对帮扶,共同开发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加快昭通市产业转型升级,带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三)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拓展教育扶贫协作

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水平及技术能力,就是提高其自身能力,这是稳定脱贫的关键因素。一是加强与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合作。昭通市劳动力人口众多,应充分利用东莞和中山这两个帮扶平台,完善联合办学机制,让更多的学生在东莞和中山接受职业教育,并在附近推荐就业。同时,以昭通市职教中心为核心,以县区职业教育学校为载体,积极引进东莞,中山的师资力量,优势互补,打造昭通职业教育平台,惠及到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学生。打造昭通职教平台,促进职业教育取得实质性突破,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增强自身的脱贫和自我发展能力。二是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和生产能力,重点培养新型农民。依托地方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培养农业科技带头人,培养实用技术人员,促使农民掌握新技能,从而使贫困人口收入来源多样化,让他们学习先进的技术知识,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增加贫困人员的内在动力。第三是大力开展贫困地区的宣传教育工作,帮助贫困群体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改变贫困户依靠政府的懒惰惯性,促使他们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推动贫困群体增强其积极性与主动性,出台相关奖励措施,建立竞争性扶持政策,重点帮扶引导其积极就业,加强贫困群众的自我能力提高,最终实现真正的脱贫。

(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疗水平

昭通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仍然是关键一环,只有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为巩固昭通市扶贫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一是加快昭通农村道路体系建设和大型水利设施建设。通过修缮和整治病害塘库,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完善农村电网工程,促进所有地区电网全覆盖;加强通讯设施建设,确保各个村落,集中安置点和村民活动点都有良好的信号。二是促进医疗协作的进行。以村级诊所建设为核心,发挥东西部的合作优势,全面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不断夯实昭通市村级医疗基础,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问题。改进医疗机构“一对一”援助和联结机制,广泛开展远程医疗、义诊活动、开办医疗技术讲座等活动,扩展医疗合作的渠道。

四、结语

稳定脱贫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举,同时也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要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脱贫的每一步走的扎扎实实,稳步推进,打好全面脱贫的收官之战!

注释:

① 数据来源:昭通市扶贫办

② 数据来源:人民网

③ 数据来源:昭通市统计局

④ 数据来源:昭通市扶贫办

⑤ 数据来源:昭通市统计局

⑥ 数据来源:昭通市扶贫办

⑦ 数据来源:昭通市扶贫办

猜你喜欢
昭通市发展
昭通市种业现状与“十四五”种业发展对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昭通市“省耕大讲堂”第二讲开讲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亲人
昭通市全覆盖数字电视直放站综合网管系统建设技术方案
亲人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