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底数,把握主动

2020-03-12 07:49李珍
湘潮 2020年2期
关键词:全党毛泽东研究

李珍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1961年1月13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现在的标题是编辑《毛泽东文集》第八卷时所拟。这篇讲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比较集中地谈调查研究问题。讲话总结了“大跃进”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努力克服主观主义和片面性,为党制定正确的经济调整政策、克服严重经济困难,提供了重要思想武器。

1960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问题逐渐暴露,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和中苏关系破裂等原因,我国经济面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困难。毛泽东和党中央了解到“共产风”等“五风”在农村造成的严重损失后,心急如焚,想方设法寻找纠正错误的有效途径。为此,中共中央决定召开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以统一思想,动员力量,集中全党智慧克服困难。1960年12月24日到1961年1月13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就是为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做准备的。

会议期间,毛泽东先后五次听取汇报。前三次汇报主要是关于农村整社整风问题,第四次汇报是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预算问题,最后一次汇报是关于干部作风问题。经过五次听取汇报后的讨论、酝酿和深入思考,毛泽东逐步明确,这几年错误的发生以及干部作風上出现的急躁、浮夸等问题,都源于思想方法上的主观主义和片面性。因此,要改变现状,关键在于转变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他决心通过整顿作风,刹住以“共产风”为代表的歪风邪气,尽快扭转农村工作乃至各方面工作的被动局面。思考成熟以后,在会议最后一天,毛泽东发表了主旨讲话,向全党发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

重视调查研究,强调调查研究,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是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毛泽东深刻意识到,解决革命与战争问题需要调查研究,和平时期搞建设,同样要沉下身子,深入基层搞调研。由于掌握了全国政权,有层层上报的数据、材料,各级干部忽视调查研究的情况增加了。他们对基层情况不摸底、不明了,就极容易偏听偏信,掉进主观主义的泥坑里。对此,毛泽东说,说到底这就是和平时期滋生起来的官僚主义作风,许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染上了这种作风,“我这个人就是官做大了”,所以从前在江西那样的调查研究,现在就做得少了。因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当下的严重经济困难,而且还要把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恢复起来。

为了尽快找到破解困难的办法,扭转被动局面,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了三条总体要求: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在这三者之中,“情况明”就是指调查研究,是最重要的一条。它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情况不明,一切无从着手。因此就要摸清情况,要做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有了扎实的调查研究作基础,决心就大,方法也就对。如果没有调查研究,情况不明,即使有了好的方针、政策,决心不大,方法不对,还是等于没有。这些论述,揭示了调查研究在党的所有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

关于怎样开展调查研究,毛泽东强调要亲自“摸底”,选取典型开展调查,真正搞清实际情况,这是开展调研的核心目的与要求。他认为,不摸底是主观与客观相分离,计划指标与实际完成指标出现反差的直接原因。就中央和省一级来说,有很多情况都是不摸底的。所以,要像革命时期那样,干部直接扎到基层,走访群众,了解实情,要用“解剖麻雀”的功夫和精神,抓住典型,吃透情况。他还特别提出防止“受骗”的问题,要求干部用心感受,用心观察,看群众的脸色,而不是满足于数据报表和下级汇报的情况。这些话,实际上已经触及党在掌握全国政权之后,开展调查研究必须处理好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也就是说,在基本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开展调研的具体方式方法,必须根据情况变化而作出相应调整。否则,就难以取得应有效果。

由改正错误入手,从理论上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以利后来,是毛泽东多年来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这次强调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目的同样如此。在半年前所作《十年总结》基础上,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作了更进一步的思考,就建设的“冷”与“热”、“急”与“缓”的节奏,提出了辩证认识。他提出,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要那么急。急了办不成事,越急就越办不成,不如缓一点,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不要图虚名而招实祸”。这是毛泽东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他在此前听取汇报时讲的“建设只能逐步搞”认识的深化与发展。自“大跃进”发动以来,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严重问题,许多都是片面追求速度的后果。因而,毛泽东强调要调整,计划指标要“留有余地”,“搞几年慢腾腾的,然后再说”。这些认识与做法,反映了经济建设的客观实际,为接下来的调整打下了必要基础。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通过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实现了国民经济建设全局性的战略转变。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一结束,中央领导人相继到基层开展调研。毛泽东亲自组织了由田家英、胡乔木、陈伯达分别担任组长的3个调查组,用10天到15天的时间, 分赴浙江、湖南、广东农村蹲点调查。3个调查组最后会聚广州, 向毛泽东报告调查情况。以前,1961年1月25日晚,毛泽东本人也离开北京,一路调研考察,经天津、济南、南京、上海、杭州、南昌、长沙,于2月13日到达广州。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也纷纷下到各地开展调研。

根据毛泽东“今年搞一个实事求是年”“调查研究年”“把实事求是的精神恢复起来”的讲话精神,党中央于1961年3月发出《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并附上不久前刚刚被重新发现的毛泽东写于1930年5月的《调查工作》(即1991年版《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收入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要求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联系实际深入学习,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信中说,“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调查没有发言权,必须成为全党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的首要准则”,“在调查的时候,不要怕听言之有物的不同意见,更不要怕实际检验推翻了已经作出的判断和决定”。这实际上向全党干部提出了端正思想路线的重大问题。

一场自上而下的大规模调查研究,在毛泽东的号召和带头下,扎扎实实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起来。从中共中央书记,到省、地、县、社四级党委书记,党的各级干部,都纷纷走出办公室,走到生产生活第一线,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这些调研为中央调整政策,迅速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决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党迅速纠正了错误,重新掌握了工作主动权,被“大跃进”和反右倾运动打乱的工作秩序逐步恢复,走上了正轨。从此,“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成为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句著名口号。

今天,距离毛泽东发表这篇讲话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候,重读这篇《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依然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长久生命力和突出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说,“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这充分说明,无论时代条件怎么变化,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会变,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不会变,注重调查研究的优良工作作风不会变。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一再证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坚持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一定能做到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失误,即使发生了失误也能迅速得到纠正而又继续胜利前进。在未来的征程中,我们前面既有“临门一跃”的光明前景,也有各种各样的巨大挑战和风险考验,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始终掌握主动权,唯有发扬实事求是作风,依靠扎实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认清形势、摸清底数,找准问题关节点,及时调整策略,进而掌握客观规律,更好地服务于现实斗争,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新胜利。

猜你喜欢
全党毛泽东研究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