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即教育”理念中探索小学数学的实践活动

2020-03-12 12:38李婷婷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实践活动小学数学

李婷婷

【摘要】本文是作者在学习了陶行知教育思想之后的一点思考,从“生活即教育”理念出发,探索了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开展的现状,挖掘出存在的问题,思考了开展实践活动的意义,并探讨了如何解决问题的几个对策.作者提出增强数学教师意识,改进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将小学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丰富小学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等改进方法,旨在培養学生独立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小学数学;实践活动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教育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相互融合的统一体,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相差几个月都会存在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较大差异,这就要求小学教师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情况来进行情境化教学,将知识与生活常识融合,帮助学生理解与认知.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基石,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具体的生活常识,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教育开展实践活动的现状

(一)教师对数学实践活动的认知不够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下面听,因此,很多教师思想根深蒂固,缺乏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教师只是拿教具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演示给学生看,或者发学具让学生跟在后面操作,认为这样就是开展了实践活动.

(二)实践活动内容陈旧乏味

如今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大多只是走形式,学生参与实践机会较少,活动内容趣味性较低,方式也少有创新,不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发散性思维、感性认识大于理性认识的特性,长此以往,导致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对数学不感兴趣.

(三)实践活动主体不明确

在小学阶段开展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主体往往是教师,学生机械地被灌输知识.教师过多干涉学生,使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只会听从教师的指挥进行操作.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需要经过多次反复练习才能让小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更是禁锢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符合教育部门提出的开拓学生思想,减轻学生负担的要求.

二、小学数学开展实践活动的意义

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在心理、生理等各方面发育存在差异,所以小学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各阶段小学生的特点开展数学实践活动.通过各种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结合实际,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这才是一个优秀的小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时应具备的能力.

(一)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

设置数学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原有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体系.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基础上开设数学实践活动.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以灌输知识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通过设立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从表面上看一串串数字、公式是多么枯燥无味,但如若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会发现数学是多么有趣.小学生天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对新兴事物感兴趣,他们喜欢探索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并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为了保持小学生这种无畏的探索精神,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大量设计实践活动环节,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通过提出问题、实际调查、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等环节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引导学生尝试探索,成功打开学习数学的大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小学数学开展实践活动的策略

(一)增强数学教师开展实践活动的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带领学生进行学习的引导员,需要数学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增强开展实践活动的意识,提高重视程度,创造与数学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例如,学习连加连减时,有这样一道题目:一共有14个小朋友捉迷藏,已经找到6人,还有几人未被找到?学生打眼一看就会觉得很简单,可能会下意识地认为是14-6=8人,但是如果深入地思考一下,捉迷藏应该是13个人藏,还有1个人找,所以这道题的答案应该是14-6-1=7人.有些马虎的学生可能就考虑不到这一点,因此,教师在讲解这样的题目可以创造一个真实的情境,组织学生真正地参与捉迷藏活动,这样就能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进行学习,更直观地理解题目,学习知识,有效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二)将日常生活常识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与生活密不可分.例如,楼房的高低、物体的形状、物品的数量,时间的流转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理解数学知识,将学生从抽象的书本中脱离出来,了解书本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例如,学习圆形,可以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家里的碗、路上的红绿灯、汽车的轮胎、天上的太阳等等,这些生活常识都是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的好帮手.

(三)将生活元素介入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面对的是年龄较小的学生,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都有所欠缺,但数学知识多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例如,学习10以内的计算,一年级的小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单纯的加减概念,但是如果将加减法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那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可以是苹果个数的加减,也可以是夏天池塘里小青蛙数量的变化,这些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实例,学生会感觉原来这就是数学,多么简单有趣啊.通过结合生活实例,学会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从而真正理解并掌握数学教学内容.将生活元素介入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让数学教学简洁高效,充分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真正内涵.

(四)将小学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我们学习的任何知识最终都是为了服务于生活,数学也不例外.数学教育是发展并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数学教學应教会学生利用简单的数学原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同时结合家庭教育,做到学习与生活相辅相成.例如,学生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可以让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超市购物,从而认识人民币并掌握其运算规律;在学习立体图形时,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搭积木,学习各种形状与形状转变的知识,培养孩子的立体空间感;在学习高矮长短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排队来了解高矮的概念,让学生拿起尺子在校园里量一量桌子、铅笔的长度等来理解长短的概念.通过一系列生活中的实践练习,让学生们能够进一步理解数学概念,在体验的过程中领悟抽象的数学问题,提升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

(五)丰富小学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

丰富的生活经验是理解抽象数学知识的基石,教师通过挖掘生活素材,为学生开创一个发现与探索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在摸索中学习数学知识,领会数学知识的多样性与系统性.例如,在学习抽象的时间概念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去观察太阳的东升西落,认识各种各样的钟表,看看先人们留下来的日晷,查阅各种书籍了解时间计量方法的光辉历史与演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更让学生感受到无限的荣耀与自豪.我们身边的一切生活元素都可以与数学联系起来,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诠释和分析.学习知识的能力是学生生活经验丰富与否的反馈,尝试的越多,生活经验越丰富,数学知识才可在生活中发挥实施.教师要尽可能地激励学生站在数学的角度来看待生活,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体验生活,提高数学理解力.

四、结  语

数学教育是与生活十分密切的教育,小学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保有新鲜感,增强学习兴趣,我们将一直秉承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将其贯穿于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现如今,经济飞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应该从小学生开始抓起,对他们进行素质化教育,小学数学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育中,密切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是对教育最好的回报.

【参考文献】

[1]许荣良.陶行知教育思想影响下的核心素养培养——以小学数学教育为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3):136-138.

[2]钟娜.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实践教学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8(11):198.

[3]宗钱云.“生活即教育”的小学数学解读[J].数学教学通讯(初等教育),2014(2):17-18.

猜你喜欢
生活即教育实践活动小学数学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行知教育思想构建有效地理课堂
让《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活即教育”思想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