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解析

2020-03-13 04:35
广西社会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马克思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蕴含着丰富的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的经典文献,是理深词丰又耐读能懂的无产阶级革命纲领。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通过“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3]等论断,集中阐释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为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引航指路。本文拟根据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原理的论述,透析其中蕴含的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启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理论建设与实践转化的深化发展。

一、内涵阐释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4],历史进步的车轮需要革命的爆发力来推动。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只有无产阶级达成从“自在”到“自觉”直至“自为”的彻底转化,完成意识上的觉醒、理论上的觉悟、实践上的决断,才能进行彻底的革命,实现人类解放。

第一,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工人”。资产阶级的产生代表着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巨大变革,在摆脱封建主统治的压迫斗争中,“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5]。然而,为了谋取利益最大化,资产阶级用“纯粹的金钱关系”撕碎了维系情感关系的“温情脉脉的面纱”。马克思、恩格斯在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虚伪面具之后,明确指出资产阶级既没有为无产阶级消除统治剥削的苦难,更不会成为带领全人类实现解放的阶级力量。然而,为应对不断发展带来的斗争,资产阶级也“给无产阶级带来了大量的教育因素”[6],带来了启蒙和进步的“火种”。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最后消灭阶级”[7]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教育因素”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构建提供了基础与可能,使无产阶级成为有社会凝聚力、思想先进性、革命积极性的社会变革力量。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无产阶级不仅人数上增加了,而且结合成更大的集体”[8],初步形成了组织力量,这种力量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日益增长,无产阶级自身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第二,无产阶级教育刻不容缓,“一分钟也不忽略”强调了革命形势的紧迫性。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历史经验屡次验证无产阶级要想谋得光明与出路,只有依靠自身革命。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势必要对无产阶级进行思想引领,对理论需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使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9]。马克思、恩格斯将无产阶级看作“社会的头脑和心脏”,只有被无产阶级所掌握的理论,才能变为物质力量。无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物质武器”,只有“思想的闪电”“彻底击中”无产阶级的头脑,才能撕碎禁锢无产阶级锁链上“虚幻的花朵”,认清资产阶级的丑陋本质,坚定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心,最终实现革命胜利。“一分钟也不忽略”强调了革命形势的紧迫性,势必要通过“教育工人”,实现“理论掌握群众”,加强无产阶级的理论武装,使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主力军,完成历史赋予伟大而光荣的使命,实现无产阶级解放以及“最后消灭阶级”[10]。无产阶级只有坚定革命信念,付诸革命实践,才能实现自身以及全人类的解放。

第三,共产党人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领航人”,“共产党”肩负教育的职责。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11],只有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才能推翻资产阶级“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实现“他们的目的”,打破束缚无产阶级的沉重锁链。历史经验不可辩驳地反复验证这一事实——“工人阶级为自身的解放必须进行斗争”[12]。他们将“革命”理解为“一部分人用枪杆、刺刀、大炮,即用非常权威的手段强迫另一部分人接受自己的意志”[13]。此时,革命的发生不再归咎于“少数煽动者的恶意”,而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要求”,伴随着社会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现存生产关系与之矛盾加剧,阶级对抗日益凸显,正是由于“旧的复杂的社会机体中阶级对抗的这种迅速而剧烈的发展,使革命成为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14],而这种革命将会随着统治阶级的暴力镇压愈演愈烈,直至打碎枷锁,实现全体成员的解放,成为改变历史进程的“扳道工”。

第四,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指路明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无产阶级提供指引,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世界观为基础,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指南。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实践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共产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运动。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15]。在革命道路上,理论需要经历无产阶级不断地积累实际经验才能臻于完善,“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16],只有满足无产阶级革命需求,不断用实践夯实理论,才能实现理论的发展,才能不断满足实践的需要,完成时代重任。

二、原理探微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的论述体现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与可能性,凸显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作用及意义的揭示与强调。

第一,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必要性。“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7],无产阶级正是这一“必然”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一分钟也不忽略”这一表述,强调对无产阶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首先,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唤醒和激发无产阶级意识上的觉醒。“无产阶级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18],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矛盾的显露,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暴露无遗,无产阶级仍缺乏意识到自身苦难、统一革命思想的理论指南。在特定的社会与思想条件下,无产阶级急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明确自身的阶级属性,激发革命斗争的勇气,摆脱资产阶级的附属地位,成为独立的阶级登上革命斗争的舞台。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育工人”,逐步建立无产阶级价值认同,激发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使无产阶级思想上从自我认知提升到群体认知,实践上从自发性行为提升到自觉性行为。不断明确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启发无产阶级革命觉悟,唤醒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最坚定力量与最坚实拥护者。其次,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启示无产阶级理论上的觉悟。无产阶级掌握科学理论、觉悟历史使命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先决要素。马克思曾直言无产阶级对于世界历史的重要意义,只有一个阶级能够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这个阶级就是无产阶级”[19]。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把握启蒙火种,将光芒继续放大,让无产阶级明确自身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废料”,而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决定力量,肩负人类解放重任。只有获得理论觉悟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才能成为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必然”的胜利是属于无产阶级的,“必然”的灭亡也将是无产阶级带给资产阶级压迫与剥削的“回礼”。最后,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带领和推动无产阶级在实践上的决断。只有无产阶级才能进行真正的彻底的革命实践。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激发无产阶级的斗志,让他们清晰地感知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在创造这一切”[20],他们才是社会历史的主宰者。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明确只有通过自身的革命实践,才能获得权利与地位,将解放自身的希望寄予在宗教和资产阶级上,换来的只能是更沉重的压迫,想要摆脱枷锁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的手段。只有进行深刻的彻底的革命实践,才能打破资产阶级编造的幻想,使无产阶级的自由全面发展不再是奢望,从而完成历史赋予无产阶级的使命。

第二,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紧迫性。马克思早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就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理论武装的重要性,革命的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才能变成“现实武器”,转化为物质力量,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满足无产阶级对于革命理论的迫切需要,才能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精神武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满足无产阶级的现实需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现实需要决定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革命需要思想引领,需要理论支撑,通过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与鼓动,唤醒和激发无产阶级的革命热情与斗志,广泛而充分地凝心聚力,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摇旗呐喊,为切实彻底地改变无产阶级生存现状振臂高呼,为无产阶级革命建设思想的灯塔,为无产阶级提供服务革命实践的理论。通过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理论,无产阶级认清现实处境,理顺革命路径,开展革命实践,为夺取无产阶级及全人类的解放斗争的胜利奋斗终生。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满足无产阶级的文化需要。由于先天的历史的因素,无产阶级的教育水平仍然无法完全满足革命的需要,能否实现“聚沙成金”、实现“工人”向“战士”的转变是革命路上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为无产阶级提供知识普及与理论建设,既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提供理论指引,也为无产阶级提升精神境界,获得现实领域和思想领域的双重收获,为无产阶级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奠定文化基础。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满足无产阶级的理论需要。满足无产阶级革命需要是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在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坚定不移并始终一贯地以为无产阶级提供精神武器为己任,引领无产阶级进行理论和实践活动,告别“在黑暗中徘徊”的处境,高呼“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知识锁链,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21],打破资产阶级的牢笼,创造属于无产阶级的新的历史篇章。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无产阶级不断的革命实践过程中得到检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使自身成为顺应实践需要的科学的理论,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建设道路上的“活的灵魂”。

第三,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可能性。“思想的历史”反复验证“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这一事实,无产阶级自身特质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可能。精神生产也必须符合物质生产的基本需求,实现思想转化,改造群众头脑。要从充分考察无产阶级的现实处境与切实利益出发,为无产阶级提供“教育因素”。首先,无产阶级是具有社会凝聚力的社会变革力量。从古代的“自由民和奴隶”的斗争,中世纪“贵族和农奴”的斗争,到近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22]。马克思、恩格斯揭示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职业的“神圣光环”,将其变成“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23],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使无产阶级“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对立”[24],意识到无产阶级必须团结一致,广泛地汇聚力量,聚水成川、聚力攻坚,通过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实现真正的长久的革命胜利。其次,无产阶级是具有思想先进性的社会变革力量。“物质生产”的需要决定了“精神生产”的内容,为了满足当时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无产阶级的思想状况,提出的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为理论掌握群众,为群众提供思想武装以及用科学的理论指导革命实践等方面内容,既是组织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必由之路,也为实现理论进入现实领域提供可能,使无产阶级成为具有先进思想的革命者。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使无产阶级明确这一事实:属于资产阶级思想统治的时代即将结束,无产阶级必然拥有属于自身的思想理论,并以此引领革命建设。最后,无产阶级是具有革命积极性的社会变革力量。马克思、恩格斯纵观社会历史,从事实中得出结论,指出现在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关键时刻。共产党人公开与资产阶级对峙,为无产阶级“发声”。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促使无产者高举鲜明旗帜,对资产阶级进行彻底的毫不留情的批判,坚定不移地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斗争,告别一切属于资产阶级思想的虚假性、软弱性、妥协性,作为热切的积极的革命阶级,完成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

三、时代启示

《共产党宣言》中的深刻理论始终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强大精神支柱,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广泛凝心聚力,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第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要坚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教育工人”必要性、紧迫性、可能性问题的深刻认识,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向启示。新时代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也是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守住党的“灵魂”,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坚实基础。首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坚定政治立场。“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5]。铸塑“政治灵魂”对于党和国家的发展,对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对于个人的成长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信,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26]。纵然身处和平时代,也要居安思危,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时刻坚定政治立场、把握政治方向、铸塑政治灵魂。其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明确前进方向。党的早期革命和建设者从切身经验中深刻领悟到,以往的革命道路都不能真正改变中国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真理,才能成为中国革命实践的指路明灯。越是危难关头,越要信念坚定。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指路明灯”的作用,坚定理论和实践的思想基础与行动指南。最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现实指南。“历史深刻表明,有了马克思主义,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有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27],我们必将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育人指南与时代使命,培育志向高远、信念坚定、斗志昂扬的时代新人,才能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人民群众的期待、中华民族的重托。我们要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坚守政治原则,珍惜时代机遇、承载时代重任、勇担时代使命,在历练中前行,在奋进中成长。

第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要坚持学理性与政治性相统一。以先进思想“教育工人”是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武器的解难之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铸魂育人,是新时代育人工作的迫切之需。新时代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能仅是纸上谈兵,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实发挥作用,将经典著作中的理论精华引入实践领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首先,以“学懂、弄通、做实”为标准研读文本。“形而上学”式的学习模式只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了“空想”的理论,脱离了马克思主义最为本质的“实践”内核,是无法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都不是虚无缥缈的抽象思维,而是切实关注人和社会本身的理论。任何企图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教育都是谬论,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学懂、弄通、做实”经典文本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只有学习经典原文才能最贴近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才能切实领会马克思、恩格斯的深刻思想内涵,才能深刻地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价值,为理论进入实践领域指导实践夯实基础。其次,以“常学常新”为原则学思悟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群众的宣传作用,不断促进人民群众对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继而促使群众在实践领域广泛的应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让理论在群众的实践中不断进步,让群众在实践中实现理论的“常学常新”,增强群众对理论的真信笃行,强化群众对思想理论的学深悟透,牢记初心使命,在理论中思考现实、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参悟理论、修炼自我。最后,以“知行合一”为目的真抓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论成为现实的过程。推动理论走向实践不是一蹴而就的,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日常工作中坚定地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以铸魂育人指导实践的最终目的。

第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要坚持实效性与创新性相统一。在《宣言》中,为应对革命现状,马克思恩格斯针对当时所需,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警醒无产阶级团结一心投身革命。马克思主义作为“发展着的理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然背负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与使命,承载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8]铸魂育人的使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把握时代脉搏,创新发展理念。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铸塑培育灵魂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持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与号召力,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内心认同感与外在行动力。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满足时代需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既要不忘初心,也要牢记使命,在新时代砥砺前行。既要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功能与核心使命,又要充分与社会现实结合,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未来愿景相结合,在新时代不断彰显理论的科学性与生命力。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要推进理论可持续性创新。可持续性创新是理论常保活力与不竭发展的必然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之路兼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9]。一方面,“八个统一”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性,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全面观点看问题、以全局观念出方案、以全员为本施教育,从而实现全员前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另一方面,“八个统一”也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为原则,既保障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又兼顾个体成员的全面发展,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综上所述,《宣言》中揭示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可能性,为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和方法提供了重要文本渊源,也对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具有启示意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创造性发展要时刻铭记初心与使命,不做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立足丰厚的现实实践积累,紧密结合经典文本资料,在经典中探求现实问题的本质及根源,在实践中深化对经典文本的认知与理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既有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紧密结合的理论深度,又兼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厚度,感时代之变迁,立思想之潮头,发理论之先声。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
俄国资产阶级军事改革家——米柳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