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2020-03-13 13:43周姊毓徐景俊刘佰桥陈秀敏刘金荣贾海玲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残疾残疾人黑龙江省

周姊毓,徐景俊,刘佰桥,陈秀敏,刘金荣,贾海玲

(绥化学院教育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开始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愈来愈多的残疾学生开始接受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黑龙江省的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始于2004年,由哈尔滨市残联和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创建了残疾人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此举填补了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空白。此后,黑龙江绥化学院于2013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残疾大学生,设置艺术设计专业(听障)、钢琴调律专业(视障)、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听障),开启了黑龙江省由高等教育学院或专业专门招收残疾人接受全日制大学教育之门。虽然近几年来黑龙江省的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有所发展,但鉴于起步时期没有相关经验作参考,对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的研究较少,更是缺乏课程设置方面的研究,在课程设置上采取了同普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大致相同的设置方法,即包括思想政治课程、文化知识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三部分,因此在课程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能体现黑龙江的地域特点,与当地经济发展需求衔接不够紧密;忽视残疾大学生教育康复的需求,因而影响了残疾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本研究通过对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及课程设置现状的描述,阐述其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意欲深入探讨解决的对策,提出适合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有益建议,并期望能对我国其他省份的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有所启迪,进而提高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达到开发残疾人就业潜能,提高残疾人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实现特殊教育的终极目标。

一、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及课程设置的相关概念界定

众所周知,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课程设置关系到教育目标的实现、师资的配备,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建设和教学管理方式的选择等。何为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一般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认为:“课程设置是指学校或其他机构安排的课程的整个范围和特征。”[1]根据上述课程和课程设置的主要涵义,本研究认为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是指残疾大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获得的有计划的经验总和;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是指高等(职业)院校或专业为达到残疾大学生的培养目标而开设的课程,以及课时、实施计划等的整体规划。

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有着极大特殊性的高等职业教育,即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残疾大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获得、社会适应等方面比较滞后,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在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中,不能简单地照搬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应该根据残疾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建立能最大程度地体现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内在规律的课程体系。

二、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些残疾人高等教育学院陆续成立,如山东滨州医学院医疗二系(1985年)、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1987年)、天津理工学院聋人工学院(1997年)等,这些院校开设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以提高残疾人职业能力,促进其就业为培养目标。根据《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十五”实施方案》,21世纪初期,各地又先后成立一批特殊教育学院,这些院校均以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为办学重点,如2000年北京联合大学成立特殊教育学院、2002年成立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河南中州大学成立特殊教育学院等,上述院校开设的专业有计算机应用、广告艺术设计、园林艺术、工业会计、针灸按摩、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服装设计等,各专业依照其专业特点和当地经济发展需求设置课程,目前这些专业和所开设的课程基本符合残疾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也基本符合当前社会的需要。

相对于其他省份,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且发展较为滞后,在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2013年黑龙江绥化学院开始探索发展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并被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和中残联列入特教学校建设二期规划,于当年9月开始面向全国招收艺术设计、钢琴调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残疾大学生。目前,绥化学院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主要为听障学生,在课程设置方面以残疾大学生就业为导向,主要围绕三大模块来进行,即思想品德教育、基础文化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在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实践操作课程在教学中占有相当大比例,因此,课程设置模式可以归结为“专业知识技能为核心,操作能力为重点”的课程设置模式,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又根据残疾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强调对其身心的教育康复。但是,由于这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模式侧重对残疾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而对他们的人文素养重视不够;在操作过程中注重校内实践教学,而与企业的密切合作较少,因而不利于形成残疾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社会融合能力,总结起来,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吻合度不高

课程目标决定着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曲学利主张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应当培养高级应用性残疾人才[2];于桂霞则认为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要突出职业性和技术性,同时培养残疾人合作、创新、坚强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3]。可见,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应遵循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相统一,既要符合高等院校的办学实际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残疾大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康复的特点,切实提高残疾大学生的知识素养和职业能力。但是,目前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不明确,具体体现在:一是没有体现出特殊教育的价值取向,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既能够培养残疾大学生的能力,使其具备一技之长,顺利融入社会,也是人道主义和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但是目前黑龙江省的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过于重视对残疾大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对学生个性品质培养有所忽略,对学生的教育康复和回归主流的重视不够;二是课程设置不符合残疾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目前绥化学院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开办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院校,某些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如数据结构、数据库应用等课程,不太符合残疾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要求,由于聋生主要依靠视觉通道获取信息,在学习上依赖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而学习这些抽象的课程难度较大,因而学习效果较差;三是课程设置未充分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市场需求决定残疾大学生的就业,因而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要注重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但是,目前黑龙江省的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还未形成与企业互动的良好格局,在教学中,企业参与其中的机会甚少。

2.课程内容与教学对象的适切性不足

目前,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主要有思想品德教育、基础文化知识教育和专业知识技能教育三个领域,课程组织形式以学科课程为主,各领域分科种类繁多且过于细致。采用学科课程固然有其有利的一面,如教师容易对课堂进行监控,有益于系统知识的传授,但是学科课程的弊处在于残疾大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较为繁琐和零碎,各课程之间联系不紧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不强,由于残疾大学生的身心存在缺陷,从而缺乏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的能力,所以学习较为被动,学习效果不理想。同时,由于部分课程内容参照了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导致课程过于专业和深厚,超出了残疾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导致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也违背了职业教育“必需”、“够用”的原则。

3.课程比例落实不到位

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主要围绕思想品德教育、基础文化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技能教育三大模块来进行,其中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处于核心地位,实践操作类课程在教学中应该占有相当大比例。然而,在课程的实际运行中,理论课的比重要高于实践课,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不合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师资的原因,部分教师是从普通高等职业教育转到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中来的,在沟通、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的经验缺乏,实践课对教师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要求较高,部分教师难以驾驭实践课教学,导致对学生实践指导的积极性不足;二是场地和设备的原因,由于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在黑龙江省发展的历史较短,部分专业刚刚设立,校内实训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还未成型,一些实践课不能真正落实,导致实践课时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隐性减少的情况。

4.人文素养类课程欠缺

从“专业知识技能为核心,操作能力为重点”的课程设置模式来看,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十分强调学生一技之长的培养,重视职业技术的培训,然而,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不仅在于一技之长的培养,更在于残疾大学生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提高社会融合能力,最终回归主流社会,能够与普通人共享社会资源,获得社会尊重。但是,从目前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实际来看,学校、家长、社会都比较看重残疾大学生一技之长的培养,把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上,而关于人文教育方面的课程则鲜有少见。而且,对残健融合的人文环境建设流于形式,残疾大学生仍旧处于一个相对来说较封闭的小环境内。张宁生主张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努力营造“残健合一”的学习环境,以使残疾学生能顺利融入现实社会[4]。因此,黑龙江省要发展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需要重视残疾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重视隐性课程的作用,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残健互助”的人文环境,来促进残疾大学生的发展,实现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

三、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制度不健全

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政策法规予以保障,尽管黑龙江省根据国家的要求,出台了一些关于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但还比较缺乏与政策法规相配套的具体的实施细则。从总体上来讲,黑龙江省仍然比较缺乏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保障制度,在这种背景之下,残疾人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2.残疾人职业资格框架体系尚未建立

目前,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尚未建立起成熟完善的残疾人职业资格框架体系,相关部门缺少对行业岗位从业资格的严格管理,导致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职业持续性发展不足。职业资格框架体系的不成熟不完善,直接影响到残疾人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在课程目标制定、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缺少依据,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

3.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较片面

受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人们比较轻视生产劳动,对职业教育认识有所偏颇,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也不例外,这种现象导致了残疾人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困难,在课程设置上采取了与普通高等院校类似的做法,在课程设置中理论课时比重过大,失去了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性。

4.“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残疾人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缺乏是目前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因为教师本身职业技能不足,对社会、生产了解不多,缺乏企业工作经验,或者有些教师所掌握的技能老旧过时,所以部分教师难以驾驭实践课教学,导致对残疾学生实践指导的积极性不足,授课时以理论讲授为主,难以达到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课程实施存在困难。

四、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建议

1.采取“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设置模式

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展残疾大学生的能力,使其能顺利融入社会,并在竞争性职场中获得职位,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有用之才。因此,黑龙江省在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应该注重“以能力为本位”,充分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采取设备补偿、无障碍化环境的创设来减轻障碍对学习的影响,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该采取“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首先要根据残疾大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课程编制、安排学习内容、学习顺序和教学方式,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能够顺利进入职场;其次应该根据残疾大学生的个别差异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并为残疾大学生制定个别化职业生涯规划,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弥补其缺陷的补救课程,如社交礼仪、法律法规、社会常识、语言表达、艺术欣赏等课程,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再次,在课程的执行过程中,各专业应该根据其专业特点灵活运用“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设置理念,自主安排和设置课程,采用“校企结合”、“学做合一”、“残健互助”的方式来提高残疾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2.开发适合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

当前国内很多高等院校的残疾人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参照了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黑龙江省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其课程内容过于专业和精深,超出了残疾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并且课程的呈现方式和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均没有体现出特殊教育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基础性、整合性和协同性原则,因而不适合残疾大学生学习,也不利于残疾大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黑龙江省要大力发展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开发适合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这样才能实现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开发适合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首先要做到建立合理的激励和保障制度,鼓励从事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校教师从事校本研究,开发既符合专业要求又适合残疾大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同时教师之间要经常交流,不断完善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使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得到科学、有序、健康的发展。

3.坚持“校企结合”、“学做合一”的发展道路

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是面向市场办学,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能力建设为中心[5],因此,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坚持“校企结合”、“学做合一”的发展道路,大力加强高等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指导学生在做中学。首先,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要聘请行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行业技术人员不仅要亲自教学,还要参与专业课程的建设和开发;其次,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短期工作,并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再次,学校应该定期邀请用人单位参与本专业的课程建设指导座谈会,根据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对课程进行修订和优化,使课程与社会需求接轨,使残疾大学生的知识能力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最新要求;最后,学校还应该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实现“订单式”培养,“学做合一”,真正让残疾大学生掌握技能,最终走进职场,融入社会。

4.营造“残健互助”的校园文化环境

如前所述,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是指残疾人在学校生活中获得的有计划的经验总和,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部分。显性课程固然对残疾大学生能力提高有重要作用,但在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中,隐性课程的作用不可小觑,接纳的环境对残疾大学生的发展更为重要,它关系到残疾大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以及融入社会信念的形成,因此,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要想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就要注重营造“残健互助”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要为残疾大学生和健全大学生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其进行沟通交往,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导师制度和学长制度,由导师为残疾大学生进行学业的咨询和辅导,学校还要选择高年级健全大学生作为学长对残疾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等进行帮助和管理;此外,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使残疾大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并使他们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进而适应社会秩序,为他们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课程关系到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达成,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在人才培养中处于核心地位,重视课程设置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实现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也有利于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快速地发展。

猜你喜欢
残疾残疾人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