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不在台上”的精彩

2020-03-13 08:14曹畏
上海采风月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王健乐迷舒伯特

曹畏

沪上文艺类的沙龙名目繁多,各展风采。上海交响乐团题为“大师不在台上”的音乐沙龙,又有一番精彩,可以说内容丰富,形式别致。在沪上各种沙龙活动中,在结合本团演出和服务听众方面,另辟蹊径,独树一帜。为了了解上交这个沙龙的情况,我走访了该团市场销售部的两位能干靓丽的年轻女孩,一位是主任朱慧婷,一位是她的同事刘蔚。她们向我讲述了这个沙龙活动的来龙去脉及具体举办的内容。

“大师不在台上”创办于2014年,当时上交刚从湖南路105号旧址乔迁到复兴中路1380号新建的“馄饨皮”(人们对上交新址的昵称)。为了扩大团里的演出市场,更好地为听众服务,培养更多的听众,提高听众的音乐素质,满足听众多种需求,上交会员俱乐部承担起举办这个沙龙的责任。

每年上交音乐季都会邀请众多音乐大师和音乐名家合作演出,他们不仅有非凡的音乐经历和卓著的音乐成就,而且每个人都会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所以策划的“初心”是要办一个与众不同的音乐沙龙。仅仅介绍大师和名家的经历及成就,就老套而没有新意、缺少创意,沙龙要把大师和名家“不在台上的另一面”展现给听众。每个大师和名家在台上,都光彩夺目、气宇轩昂、技艺高超、令人景仰,但当他们不在台上、回到台下时,作为一个普通人,他们又表现出什么样的个性和哪些爱好呢?他们背后又有多少有趣的故事呢?这才是“大师不在台上”的目的。

“大师不在台上”是要把大师和名家访演的活动延伸到台下,延伸到听众们参与的沙龙活动中间,并依照他们的个性和爱好开展与听众们的互动,从而扩大他们与上交合作演出的更为多彩多姿的内容。

近五年来,上交已举办“大师不在台上”的沙龙活动三十多场,每年约举办四到六场,每次活动两小时左右,邀请了中外名家三十多位参与,其中有指挥家祖宾·梅塔、水蓝、李心草,独奏家俞丽拿、徐惟聆、郎朗、王健、张昊辰、陈锐、五岛龙、申娴淑、王之炅、贾然,歌唱家石倚洁,作曲家谭盾……上交本团的乐队首席和声部首席也被邀请作为嘉宾参与这个沙龙活动。沙龙活动的最大特点是强调大师和名家与听众双方的积极参与,强调双方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互动。

每次沙龙的活动时间和地点都不固定,而是根据与嘉宾互动的内容和形式选择时间及地点。有时可在早上,有时在中午,有时在下午或晚上。而地点也不固定,或者在团里、在咖啡厅、在健身馆、在瑜伽课堂、在烹饪厨房、在自闭症学校等。这些沙龙活动都与中外大师和名家的兴趣爱好紧密结合,由此使得每次沙龙活动内容各不相同,每次活动都有吸引听众们积极参与和互动的亮点。

为了办好每一次沙龙,工作人员早早就收集与上交合作的大师和名家的各种信息资料,包括有哪些艺术的经历和成就,有哪些兴趣爱好,有什么样的个性等。而后根据“这一个”音乐家的种种特点策划沙龙举办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形式。

享有世界声誉的大提琴家王健生于上海、长于上海,自小就喝黄浦江的水吃海派饮食,即使他在国外深造和演奏许多年,仍不改乡音,仍铭记海派的美馔佳肴。王健来团合作演出之际,也参与了一次“大师不在台上”的沙龙活动,活动内容就是王健和听众们一起烧菜,沙龙活动的地点选在一所烹饪学校。

那天在烹饪的厨房,一字排开好多个锅灶,王健独占一个,其他听众也纷纷上灶。陪在王健旁边的有观看他操作的上交团长周平,有一位大厨指导,围观的当然少不了他的“粉丝”。只见王健脱去外套,挂上彩色的饭单,常年拿惯了琴弓的右手拿起了锅铲,揉惯了弦的左手握的是炒锅把柄。他上灶炒的是毛蟹炒年糕,冒着热油香味的锅里,橙黄的是毛蟹、雪白的是年糕,加入酱油后翻炒,颜色不断变深。在大厨的示意下,王健开足大火一勺烩,左手掂动炒锅,右手不停翻炒。王健炒菜的熟练身手,已被定格在照片中。一会儿,一锅色香味俱全的海派特色菜便被王健装在盘里,大家拍手叫好。同时好几位上灶显露烹调技艺的乐迷也先后炒出了自己的拿手菜。团长周平这天遍尝王健和乐迷烧好的菜,“吃得很开心”。王健炒的菜几乎很快被乐迷们你一筷我一筷抢得精光。王健高兴地和乐迷们边吃边聊,话题肯定离不开他的音乐生涯,离不开他在世界各地合作的乐团和指挥,以及他演奏的曲目,也离不开他刚刚牙牙学语就开始玩琴的宝贝女儿。这是一次颇具创新的沙龙活动,比之王健一个人在台上给乐迷举办讲座,更有生活气息,更具互动的效果。乐迷更多地了解了大提琴大师“不在台上”时的那种平易近人、亲切随和的个性,以及他音乐之外的多方面爱好。

说起爱好,小提琴名师俞丽拿的得意弟子——现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王之炅在台下的爱好是打太极拳。她认为拉琴和授课都是既动脑又费力的“活”,必须要有强健的身体,她便选择了打太极拳。她是随苏州的一位老拳师学的。得知王之炅的这个爱好,工作人员决定沙龙活动的内容要结合学拳打拳进行。那天一早她们就把苏州的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接到活动场地,先是王之炅在老师和乐迷们的面前,表演了一套太极拳。只见她轻舒双臂,移动脚步,推拉托举,苍劲有力,柔中克刚,充满音乐的韵律。仿佛她不是打太极,而是在拉一首波澜起伏、刚柔相济的动人琴曲。在场的几十位听众受此感染,也陆续下场随王之炅及她的老师比比划划地学打起拳来。最后少不了王之炅应乐迷的要求,拉了几曲,为这次沙龙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我國旅德青年钢琴家贾然的爱好则另具个性。即她在一天练琴结束后,喜爱品尝一杯红酒,似乎以此来增加她练琴的动力和参悟乐曲中的“玄机”。贾然生于音乐家庭,父亲是上音二级教授及著名作曲家,因此自小她即受到家庭的音乐熏陶。2011年她毕业于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随郎朗、王羽佳的老师——钢琴大师加里·格拉夫曼教授学琴;2016年在德国科隆音乐学院获硕士及博士学位文凭。在她的演奏生涯中,舒伯特是她心仪的作曲家之一。她曾说,“舒伯特的音乐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我希望能引导听众进入舒伯特的世界”。2015年和2017年法国及日本的著名唱片公司分别为她录制出版了两张舒伯特作品的唱片。她在欧美多次举办过舒伯特的作品专场音乐会;2017年在国内的湖北、四川、山东连续演出舒伯特的奏鸣曲等乐曲。在2018~2019音乐季里,她又一次应上交邀请进行演出,并与乐迷一起合办“大师不在台上”的沙龙活动。国内一位乐评人把格拉夫曼的三位中国优秀学生比作三种酒:贾然是极品红酒,王羽佳是极品威士忌,郎朗是极品二锅头。这好像是对贾然绝妙的比喻。因为舒伯特生活窘迫时,常在小酒馆里随手在菜单背后创作了许多流传至今的艺术歌曲,以此换取一顿酒饭。隔着数百年的贾然和舒伯特好像有某种难以表述的心灵相通。这天沙龙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贾然为乐迷们在大不锈钢容器里煮红酒,里面放有水果、芝士和香料等,竟然用了几十瓶红酒做原料。贾然一边加热,一边搅和,酒香顿时逸满整个活动现场。而后几十位乐迷分别拿到贾然分盛的一杯热红酒,细细慢慢地品尝起来,一如她在练琴间隙品尝红酒一样,体会品尝中的乐趣。

日本杰出的年轻小提琴家五岛龙琴艺超群,他业余时间喜欢学习和训练日本的空手道,已获得高段黑带级别。韩国的年轻小提琴新秀申娴淑爱好练瑜伽。这两样也是包括乐迷在内的中国年轻人热衷的运动。他们来上交合作演出时,与上海乐迷见面互动,分别在团外的餐厅和瑜伽课堂举办别开生面的沙龙活动。一次是五岛龙向乐迷展示空手道,五岛龙换上自备的空手道服及系上腰带,一招一式练了起来。申娴淑是韩国乐坛的后起之秀,老师金南润不只教申贤淑拉琴,还教她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来丰富自己的拉琴感受。申娴淑即练上了瑜伽,以此来塑身,体会瑜伽中的柔性、韧性和美感。沙龙中她向女性乐迷们在专练瑜伽的薄毯上,展示瑜伽的技巧动作,并指导她们一起练习。参与之余,乐迷们自然会欣赏到两位小提琴家的精湛演艺。

上交的大提琴声部首席黄北星和坐于第一小提琴声部的苏婷是一对志同道合、幸福美满的伉俪,他们也担纲了一次沙龙活动。黄北星是矫健的天津人,苏婷说话的声音甜美动听。所以沙龙中,他们对着美国影片《闻香识女人》中的“一步之遥”画面,来了一段中文对白的配音,颇有韵味。而后苏婷和喜爱咖啡的乐迷一起做拉花咖啡,黄北星则为带小提琴、大提琴来的琴童进行辅导。

30多位大师名家每个人参与的沙龙,是结合他们不同的个性和爱好举办的,故而没有一次内容和形式重复,参加沙龙的听众每次都能获得大师和名家在舞台之外的许多新鲜生动的信息,对他们景仰和热爱的大师和名家增加了更多的了解,同时培养了大批新生的交响乐迷。至今上交已经有了一万五千名乐迷登记在册,每次视沙龙举办的内容和场地,有三四十人参加,也有上百及一百几十人参加。沙龙活动举办的消息在上交网站公布,接受乐迷报名预约,由于上交举办的沙龙内容和形式每次都别出心裁、花样翻新,故报名参加的名额总是供不应求,这其中有許多是上交的“铁杆粉丝”。当俞丽拿参加沙龙时,竟有她的众多“粉丝”是从外省市赶来的。令人感动的是有位30多岁的男“粉丝”,经常打“飞的”赶到上海听上交及世界的名家名团音乐会,参加上交举办的“大师不在台上”的沙龙活动,成了上交的老朋友。

上交这个沙龙活动虽然已举办近5年,但是仍然方兴未艾,有望成为上交的一个有广泛影响的品牌。“大师不在台上”通过大师与观众的零距离接触,让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得以充分发挥,这是值得推广的。

猜你喜欢
王健乐迷舒伯特
美联储的艰难选择:稳通胀还是稳金融市场
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策略
每天只练五分钟
健忘的一天
觉醒的舒伯特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
完美摇滚夜
舒伯特的小夜曲
舒伯特与《摇篮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