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作品中女性形象身体符号的呈现

2020-03-14 13:30孙巍
人物画报 2020年29期
关键词:女性角色形象塑造古典舞

孙巍

摘 要:中国古典舞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对作品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代表舞蹈中女性角色的人物内涵与精神气质,还是观众理解舞蹈动作语汇,体现作品情感的依据,本文从笔者对女性角色的舞蹈表演实践出发,探究古典舞剧目中演员对不同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表演实践与规律探究,以求演员能够更好地呈现不同女性人物形象的内心情感及具象差别,本文以笔者的表演实践—独舞《忆故人》为例,具体分析中国古典舞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呈现。

关键词:古典舞:女性角色;形象塑造;二次创作

一、女性形象的划分视阈

舞蹈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划分,除了视觉层面可直观划分的性别外,在道具、年龄、题材上女性形象与其他形象也有所不同,本文笔者主要从道具、年龄、题材三个层面来分析其划分视阈。

1.道具层面

古典舞创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中国舞的一个分支,基训中则借鉴结合了芭蕾舞的训练体系,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中国古典风格特点的古典舞蹈。在女性人物塑造上一般多使用道具为扇子、手绢、手鼓、水袖、剑等。扇子作为古代贵族女性常用的闺房用品,做工精良,在舞蹈中常常被用来展示女性柔美的意面。

2.年龄层面

舞蹈作品的女性年纪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少女、青年女子、妇女阶段,在舞蹈作品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形象均有不同,由于舞蹈作品对舞者舞蹈素养以及身体基础有一定要求,这三个阶段的女性均能满足跳舞时要求体力充足、基本功扎实,因此舞蹈作品中大多为此三个阶段的女性。第一个阶段为少女阶段,一般是在12岁到18岁左右。第二个阶段为介于少女与已婚女子的中间的青年女子是古典舞女子中的大部分年龄阶段,年纪一般在18岁到26岁左右,第三个阶段是妇女阶段,一般是已婚女子,三个阶段的女性在服饰、舞姿、表情上都有所不同,在古典舞中一般很容易区分开。

3.题材层面

中国古典舞女性形象众多,但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象型女性形象,这类女性形象是指处于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人物形象,其形象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叙事功能,舞蹈表现大多以动作刻画和性格刻画为主如《庭院深深》中的少妇、《木兰归》中的花木兰等都是中国古典舞中的具象型女性形象.另一类是抽象型女性形象,这类女性形象并非处于具体的情景中,因而在表现时更加注重情绪的抒发或精神的塑造如《扇舞丹青》《爱莲说》《春江花月夜》等作品中的独舞或领舞角色都属于这一类。

二、舞蹈作品中女性形象身体符号的呈现

1.制造矛盾冲突

在中国古典舞中,演员为了把握女性人物形象特征,首先要对作品进行了解,了解的同时意识到自身与作品中的形象可能会产生诸多矛盾,而作品中女性人物的内心也有着许多矛盾。通常情况下,多数艺术作品中必然掺杂矛盾,矛盾是一个整体,它可能是人物内心情感的碰撞,也可能是人物与外界因素之间的不适应从而导致矛盾产生。而舞蹈演员在表演时为了更好地融入角色,应该将自己的性格有所收敛,遵从作品意愿,深入到角色当中。

2.引入情感体验

增强舞蹈感染力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其实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她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通过这样的典型的女性形象反映生活、显示,更有普遍的意义。古典舞中的女性人物影响形象,就需要引入情感体验来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通过鲜明而独特的情感共鸣来打动观众、感染观众。古典舞在编导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刻画女性形象的动作、心理,同时更需要演员带入感情刻画、塑造鲜明而独特的独有女性形象。古典舞中女性形象塑事,需要演员把握人物的性格、心理特征,通过引入情感体验来表现人物性格,如果观众可以挖掘出舞蹈编导在人物形象上积淀的情感,理解舞蹈作品的主旨,那么才能成功塑造女性人物形象。

三、女性形象身体符号的呈现的表演实践分析——以独舞《忆故人》为例

这支舞演绎的是一名少女在花瓣漫天飞舞的桃树下,思念远去“故人”的故事。桃花,代表爱情;少女手中的笛子,应是“故人”赠予,代表离别。本次选择《忆故人》作为实践作品,正是表达追思之感,对青春的追思、对朋友的追思以及即将分别的不舍。

1.心物交融的道具运用

《忆故人》作为女子独舞(一般称为 女子独舞),主要道具运用为长笛,由于整体舞蹈主要体现在一个“忆”上,因此道具与人物的表情、动作要相符合。《忆故人》的女性形象整体凄美,带有一种隐约朦胧的韵味美,长笛在舞蹈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第一是跟舞姿的融合,演员或“转”或“捧”,跟整体舞姿的融合更凸显人物形象,比如在“捧”长笛时,女性形象的表情带有愁绪,思念,这是少女睹物思人。同样的转步舞蹈时,“长笛”一般藏于腰间,此时少女回忆的是往日的记忆。第二是跟人物表情的融合,《忆故人》是一首表达爱情的曲目,同样的演员表演思念、悲伤、忧愁以及伤感等情绪在整个舞蹈中贯穿其中,不同情绪的表达,长笛的运用也不同,在表达忧愁的舞蹈中,长笛一般是捧在怀里,而在站立舞蹈时,长笛一般是放置于腰间。可以说《忆故人》的女性形象塑造中,长笛的运用塑造了人物形象的同时又烘托了舞台气氛。

2.作品细节的深化处理

《忆故人》在细节的处理上主要从身体、精神、心里的交融来处理的,称之为“形神”,两者是在《忆故人》表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形指的是身体,神指的是精神或者心理,《忆故人》中的女性形象的细节处理,首先根据生活中的人的形象进行提炼,在艺术作品中的人物是通过加工提炼所创造出来的女性形象,更显得生动,《忆故人》演员塑造在塑造女性形象时,主要从女性角色的共性中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在角色中探索劇情的发生以及内心的独白,而后创造出完整的具有独特性格的女性形象。

小结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舞讲究深入与领悟,对演员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不同作品中的不同女子形象需要有针对性地去了解。本文主要分析女性形象在古典舞中的塑造,从制造矛盾、引入情感体验、抒发人物情感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同时以《忆故人》来分析女性形象的表演实践,从道具运用、作品的神话处理以及女性题材的思考分析女性形象在现代舞蹈中如何塑造,把握舞蹈与人物形象之间的关联,探索女性人物形象在男权社会中的表现形式,在实际的生活和练习中与作品中的角色来回切换,尽快进入表演状态。

参考文献:

[1]戴叶莹. 北京当代芭蕾舞团舞蹈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20.

[2]刘凛溪. 探析胶州秧歌舞蹈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D].广西艺术学院,2018.

猜你喜欢
女性角色形象塑造古典舞
我国古典舞身韵教程教学探讨
中国古典舞技巧分析
中国古典舞技巧分析
浅谈日本动漫大师今敏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谈莫扎特歌剧中的女性角色
猎巫运动与女性角色的情节设定
浅析《诗经》祭祀诗中的女性角色
论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
贾樟柯电影中的底层人物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