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教育视阈下高职院校校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2020-03-14 10:42朱朋苗林波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校友双创导师

朱朋,苗林波

(1.天津职业大学 合作教育办公室,天津 300410;2.教育部 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办公室,北京 100039)

深化“双创”教育改革,促进更高质量创业就业是当前高校综合改革任务之一。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9年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在全国高校掀起“双创”浪潮[1],“双创”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存在创新创业意愿高但实际落地的少、创新创业领域宽但科技创新含量少、创新创业期望高但成功率低等问题[2]。究其原因,主要是师资配备、实践指导、资金配套等“双创”资源缺乏所致。

校友是学校重要的人才、教育、信息、物质和公共关系资源,具有丰富性、潜在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3]。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可以把校友作为可开发、可利用的潜在资源,充分发挥校友在创业经历、实战经验、财富资本等方面对学校培养“双创”人才的独特价值和积极作用,弥补学校“双创”资源不足,改善“双创”教育环境,提升“双创”育人成效,使校友工作与“双创”教育协同发展。

基于此,本文从体制建设、师资建设、基地建设、平台建设、机制建设等五个方面对“双创”教育视阈下高职院校校友资源开发与利用路径进行探讨,以期为高职院校利用校友资源推进“双创”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1 体制建设

1.1 成立“创业校友联盟”

建立创业校友信息库,成立“创业校友联盟”,充分凝聚创业成功校友力量,积极投入到学校“双创”教育中,为后续师资建设、基地建设、平台建设等奠定基础。日本高校中常设有类似组织[4]。联盟主要活动包括:组织年度会议,举办“创业”导师聘任仪式、孵化基地揭牌仪式、创新创业种子基金捐赠仪式,开展校友讲堂、创业训练营、创业大赛等活动。

1.2 组建“双创”咨询委员会

委员会邀请创业成功校友参与,为学校“双创”教育工作提供咨询决策,为创业学生提供项目选取、评估、指导、扶持等服务。

2 师资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一大短板是专门师资缺乏,具有实战经验的师资则是少之又少,由此导致了“双创”教育中理论教育偏多,实战经验的指导较少,这一问题成为学校提升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掣肘因素,尤其是在学生创业筹备、实践阶段其弊端更为明显。而创业校友具有丰富实战经验,可以补充到“双创”师资队伍中,提升“双创”教育教学质量。创业成功校友参与教学主要是作为兼职教师和创业导师。

2.1 兼职教师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一是“必修课+选修课”。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创新创业知识,选修课面向有创业意向或已创业的学生,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素养。二是“创业课+专业课”。除了创新创业必修课、选修课等创业课,高职院校一般还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双创”元素,使学生在专业学科基础上进行创新,实施“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在以上课程中,创业成功校友可以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一是校友与学生具有情感上的联系,使学生更易接受教学内容,二是校友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阅历,能够提供最真实的教学案例及行业前沿信息,使课堂更加鲜活,有吸引力、感染力。

2.2 创业导师

兼职教师重在“育”和“引”,播种“双创”种子,而创业导师则重在“指”和“导”,呵护“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在创业萌芽阶段,创业导师主要工作是指引学生透过创业信息,识别创业机会,找准创业项目。创业校友长期接触前沿市场,在识别机会、研判项目可行性方面具有较强辨别力。可以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线上方式,举办创业训练营、创业路演会等线下活动,加强学生与创业导师的互动,为学生选择创业项目保驾护航。在创业实施阶段,创业导师主要工作是进行创业跟踪服务。创业是一个漫长的进程。各种创业计划的有效实施是创业工作的落脚点[5]。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精力集中于引导支持学生申报创业项目,参加创业大赛,而疏于后期跟踪服务,导致很多优质项目昙花一现,没有持续下去。因此,可以在创业实施阶段,为创业学生和创业导师之间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师徒关系,实时为创业团队和项目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提升创业成功率[6]。

3 基地建设

3.1 校内“双创”孵化基地

创业成功校友一般都有鼓励创业、分享经验、提供各类支持的热情,学校可以利用校友经验、资金、技术等资源,建立校内“双创”孵化基地,为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提供场地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对接市场过程中,提升团队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提供支持的校友也可以以创业前辈、兼职导师、专家评委等多种形式参与到学生创业活动中,对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地规避创业风险,助推大学生成功创业[7]。

3.2 校外“双创”孵化基地

作为校内“双创”孵化基地的补充,可以利用校友企业资源在校外建立“双创”孵化基地。与校内基地相比,校外基地更接近工作场景、贴近前沿技术,学生在其中更能了解社会需求,因此在创业模拟和项目孵化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同时这种方式既能满足大学生创业需求,也为校友企业注入新鲜力量,带来智力资源[8]。学生创造并开发出的有益创业项目,也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生产、经营思路,提升校友企业竞争力。

4 平台建设

4.1 宣传引领平台

校友讲堂。在创新创业意识启蒙环节,可以通过校友讲堂等形式,让创业成功校友到校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校友的鲜活创业事例、亲身创业体验、独特创业见解,可以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和动力,起到示范引领作用[8]。如福州大学每两周举办一次“福大人”创业论坛,邀请校友报告创业事迹,让大学生充分感受校友在创业遇到困境时的拼搏精神等[9]。

创业校友刊物。编辑出版校友杂志,加大校友创业事迹的宣传。如天津职业大学编制的《校友风采录》,福建职业技术学院编辑出版的《福职院校友之窗》,让广大师生及时了解创业校友及校友企业发展和成就,学习校友创业精神,营造良好创业氛围[8]。

4.2 沟通交流平台

在创业萌芽阶段和实战阶段,可以通过“双创”咨询委员会、组建校友指导的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等载体,开展名人讲座、创客沙龙,举办创业训练营、创业路演会等线下活动,以及QQ群、微信群等线上沟通方式,加强学生与创业导师的互动,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咨询服务,为创业实战阶段的学生提供实时指导。

4.3 技能训练平台

创业训练营。创业训练营旨在利用校内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与创业校友实践资源,面向有创业意向和已经进行创业实践的学生,采取政策宣讲、能力测评、团体辅导、模拟实训、实战指导、项目路演等形式,提供系统、专业创新创业训练,培养其创新意识,锻炼创业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并对其项目进行打磨,提升项目可行性的“双创”教育活动。比较知名的有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邀请创业成功校友担任讲师,针对优秀创业者免费授课,培养了一批创业学子。

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是我国选拔和孵化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展示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重要载体。目前,除了国家和地方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外,一些高校还在校级层面举办了以校友会为主办单位,以校友和在校学生为参赛主体的创业大赛,对内激励大学生创业,对外扶持毕业校友创业。例如清华大学举办的“校友创业大赛”。

4.4 资金支持平台

依托校友捐赠设立“创新创业种子基金”,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启动等提供资金支持。设立基金的同时,创新校友捐赠回报机制,允许校友作为股东参与创业项目并指导项目运作,达到保驾护航、分担风险的目的,尽可能保障创业项目产生市场利益。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校友联盟组织——“天使投资人与创业者联盟”成员中,60%以上为天使投资人,这些校友投资并指导学生将创业想法变成企业产品,进行市场化运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雕梦工作室”创业团队在校友的支持和指导下成立了公司,摸索出了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8]。

5 机制建设

构建校友参与“双创”教育工作的议事决策机制,载体为校友参与“双创”咨询委员会会议,撰写“双创”教育规划与年度工作要点,提供业务咨询等;年会机制,载体为创业校友联盟年度会议,举办“创业”导师聘任仪式、孵化基地揭牌仪式、大学生创业种子基金捐赠仪式等;沟通机制,载体为校友讲堂,制作创业校友刊物等;联动机制,载体为创业训练营、创业大赛,建立校友与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多”师徒关系等。

另外,可以进一步系统化构建“思想启蒙-技能训练-实践支持”校友协同育人机制。依托创业校友联盟,组建一支经验丰富的“双创”兼职教师和创业导师队伍,建立一批校内外“双创”孵化基地,打造若干宣传、沟通、培训、资助平台。在此基础上,实施“三个一”校友创新创业支持计划,即“一专业一校友创业孵化基地、一班级一校友兼职教师、一项目一校友创业导师”,通过专业建设对口孵化平台、班级配备创业启蒙老师、项目指定专门指导老师,实现“双创”教育全员性引导、全资源配置、全流程服务。浙江理工大学就采取了类似办法,形成了特色育人品牌[10]。

6 结语

利用校友资源促进高校“双创”教育发展是高校提升“双创”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对于利用校友资源服务高校“双创”教育的理论与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9]。本文针对高校“双创”教育师资配备、实践指导、资金配套等资源缺乏问题,提出了开发利用校友资源缓解这一问题的思路,并从体制建设、师资建设、基地建设、平台建设、机制建设五个方面,给出了校友资源开发利用路径,为高职院校利用校友资源推进“双创”教育工作提供借鉴。在利用校友资源推进“双创”教育工作方面,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加强整体规划。校友资源是丰富的,校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手段是多元的,利用校友资源促进“双创”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应该是系统的、综合的。要对体制-机制-平台进行一体化设计,推动校友资源中的各类要素向“双创”教育集聚。

二是加强校友关系维护。利用校友资源的前提是与校友具有良好的情感维系。这种情感既可以在学生在校期间培养,也可以在学生毕业后培养。因此要加强在校生校友意识培养,增强知校、爱校、荣校及反哺意识,使他们在创业成功后能够回馈母校;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毕业校友的维系,比如经常性开展校友回母校、走访校友等活动,及时关心校友的工作生活,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母校的关心关爱,进而回馈母校。

三是要坚持互利共赢。学校推进“双创”教育,聘请校友“双创”导师、建立校友“双创”实践基地、设立“双创”项目基金等过程中,校友资源都是学校重要的且大多时候是无偿的支持力量。但是,单向索取模式缺乏可持续性,共荣共生才是长久之道。因此,要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为校友个人成长及事业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同时可以允许校友入股好的项目,促进自身事业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校友双创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学习校友大名人 争做校园小名人——澄江中心小学以校友大名人引领校园小名人成长
校友风采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校友风采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V eraW an g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