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职工防护知识50 问

2020-03-16 02:14
中国工人 2020年2期
关键词:消毒口罩病毒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篇

扫描二维码

进入语音版的安全防护世界

1 什么是冠状病毒?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家族,因其形态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主要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目前已经发现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7种,其中 SARS病毒、MERS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等可引起较严重的人类疾病,表现为从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等不同的临床症状,并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此次在武汉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以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2019-nCoV。

冠状病毒还会感染猪、牛、猫、犬、貂、蝙蝠、老鼠、刺猬等哺乳类动物及多种鸟类。

2 冠状病毒如何由动物传到人?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的病毒类群都为蝙蝠中的冠状病毒 HKU9-1,而许多与冠状病毒有联系的人类感染冠状病毒都和蝙蝠有关,许多冠状病毒的天然宿主都是蝙蝠。

基因组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新型冠状病毒与蝙蝠病毒的同源性达 85% 以上。不过,从蝙蝠传播到人,可能还存在更多的中间宿主,目前还没有确认。

3 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吗?

根据目前的证据,可以确定新型冠状病毒可以持续人传人,传染源主要是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4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呼吸道飞沫传播是指病毒感染者在说话、咳嗽、打喷嚏时带出分泌物或飞沫使易感者感染。

接触传播是指直接接触病毒感染者的分泌物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携带者的分泌物污染的物体,然后又触摸自己的口、鼻或眼而感染病毒。

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气溶胶传播是指病毒感染者咳嗽、打喷嚏飞溅出的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被易感者吸入导致感染。

5 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有多长?潜伏期会传染吗?

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通常为14天,多为3~7天。

根据对初期病例的观察来看,新型冠状病毒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

6 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普遍易感。老年人、青壮年、孕妇及儿童均有发病。

7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预防药物吗?

目前无特效药,只能对症支持治疗。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药物和疫苗的研发都在进行中,同时国家也在对一些中药进行观察研究。

8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有哪些症状?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的一般症状有发热、乏力和干咳,以及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甚至无明显发热。少数感染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仅核酸检测呈阳性。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多在 1周后恢复。

感染后的严重症状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或)低氧血症、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但肺部 CT 会有改变。

此外,还有部分感染者发病症状“不典型”,表现如下:

(1)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食欲减退、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

(2)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

(3)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

(4)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

(5)仅表现为四肢或腰背部肌肉轻微酸痛。

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有基础慢性疾病者。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流感症状有什么区别?

流感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痛和全身不适,体温可达 39℃~40℃,有畏寒、寒战、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常伴有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 3~4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 1~2周。

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害、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症休克等。

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尚缺乏足够的临床资料。根据现有病例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重症病例多在 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岀凝血功能障碍。

10 新型冠状病毒离开人体能否存活?在外界物体上的存活时间是多久?

在不同温度、湿度下,病毒在空气中存活的时间是不一样的。病毒怕热,温度越高,病毒存活的时间越短。新型冠状病毒对于干燥、日光、紫外线都很敏感,在室外的存活时间不会太久。

因为和 SARS病毒在遗传上高度相关,参照相关数据,SARS病毒可以在土壤、玻璃、金属、塑料等表面存活 2~3天,这个数据可作为参考。

参照目前最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等相关标准,体温恢复正常 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呈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可解除隔离出院或根据病情转至相应科室治疗其他疾病。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院后需要注意什么?

达到出院标准的患者要定期复诊。在恢复过程中要注意防范再次出现感染,最好居家隔离一段时间,以保证身体完全康复。注意勤洗手,少出门,保护自己和他人。

11 如何判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治愈?

第二部分 工作场所篇

扫描二维码

进入语音版的安全防护世界

13 上下班途中如何做好个体防护?

上下班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最好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如果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务必全程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也可戴上手套,尽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下班回家摘掉口罩时,注意不要触碰口罩前部,废弃的口罩应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处理,丢弃口罩后马上洗手。口罩在弄湿或弄脏时应及时更换。

不管外出是否戴手套,都要坚持洗手,这样才能尽量避免由于手污染造成的接触传播。

14 办公场所的哪些地方是“高危”地带?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进行传播。空气不流通、人员密度较大、人员来往较频繁的地方,都是“高危”地带。

按照危险程度可以排序为:电梯间>餐厅(饭堂)>办公室>会议室>卫生间。

鉴于目前有机构从患者粪便中检测出了新型冠状病毒,上完卫生间后须规范洗手,方能接触办公设备。

15 进入办公场所应该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进入办公场所前应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方可进入工作区域,并应立刻到卫生间洗手。若体温超过 37.2℃或有咳嗽等感冒症状,请勿入室工作,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16 公共办公区域应该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每日须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间、楼梯、卫生间等公共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地面可使用喷雾消毒,台面及门把手、开关等定期使用含氯的消毒液擦拭。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

保持办公区域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 3次,每次 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 1米以上距离办公,在多人办公室工作的员工要佩戴口罩。接待外来人员时,双方均应佩戴口罩。倡导员工多饮水,勤洗手,特别是在进食前、如厕后应严格洗手。

17 电梯间应该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电梯间是空气极其不流通的场所,虽然一定浓度的酒精可以溶解冠状病毒外膜,但酒精极易挥发,每小时都应安排专人对电梯间进行酒精消毒。

电梯间的危险是无形的,由于环境密闭,有人咳嗽或打喷嚏离开后就成了危险区域。因此,搭乘电梯一定要佩戴口罩。如果楼层不高,可选择走楼梯。

有条件的单位要频繁为电梯间消毒,特别是按钮区,并保持通风设备正常工作。有些单位创造性地采用为电梯按钮区覆透明膜,并在旁边提供纸抽供乘梯人员按压按钮的做法,既保护了机电系统不被频繁使用的消毒液损坏,又起到了预防病毒的作用。

18 会议室应该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参会人员须佩戴口罩、自带水杯,进入会议室前须先洗手。

开会人员间隔 1米以上,控制会议时间。

会议时间过长时,需要开窗通风。

会议开始前及结束后,须对场地进行清洁消毒。若必须使用公共茶具,建议用开水煮沸消毒。

19 食堂应该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食堂应采用分时段进餐,避免人员密集。个人采用分餐进食,注意人员间距大于 1米。

餐厅内保持环境清洁和空气流通,特别是操作间,应保持清洁、干燥。建议营养配餐,保证饮食清淡可口。

食堂应按照《食品卫生法》要求严格规范消毒。

20 公务来访中如何做好个体防护?

公务来访人员须佩戴口罩并做好登记。进入办公楼前首先检测体温,核查有无疫区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无上述情况且体温在 37.2℃及以下者,方可入楼公干。

21 日常办公时应该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日常办公时,要对手部可能接触到的区域与物件进行清洁。

对于手机、门把手、鼠标、键盘、工作证、文具、椅子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消毒。

酒精可喷洒覆盖物件,自然晾干即可,不用擦拭。

特殊时期,减少纸质文件的传递,尽量采用网络渠道传递信息,减少面对面接触的机会。

22 怀疑身边的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应该怎么办?

如果怀疑身边的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首先要戴好口罩,与其保持一定距离,同时建议对方戴好口罩,到就近的定点救治医院发热门诊接受治疗。

室内应开窗通风,对疑似患者用过的物品进行分类消毒。

23 特定行业人员如何做好防护措施?

公交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交警、安保人员、记者、快递员等,因日常接触人群较多,所在单位应为其配置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同时配置手部消毒液、消毒纸巾、体温计等,并做好工作环境的消毒。

对于个人而言,工作期间应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上岗。口罩一旦变形、弄湿或弄脏,需要及时更换。注意保持手部卫生,用洗手液或肥皂进行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每日至少测量 2次体温。一般情况下不必穿戴防护服、防护面罩等防护用品。

如果出现可疑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报告单位,根据病情居家隔离或就医。

24 违反隔离措施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根据相关法律,有“拒绝执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岀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等情形的,应予以立案追诉(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是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则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如果是患有突发传染病或者疑似突发传染病而拒绝接受检疫、强制隔离或者治疗,过失造成传染病传播,情节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第三部分 家庭生活篇

扫描二维码

进入语音版的安全防护世界

25 不同类型的口罩有什么区别?

N95 医用防护口罩:能过滤 95%的0.3 微米颗粒,对病毒有阻隔作用,主要用于预防经空气传播的疾病。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分三层,外层为隔水层,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里面;中层为过滤层,可起到阻隔微粒的作用;内层贴近鼻口,可吸湿。

棉纱口罩:防病毒效果差,且厚重、闷热、与面部密合性差,不建议使用。

26 怎样正确佩戴口罩?

无论选择哪种口罩,都需要确认正反面、上下端,使用前洗手。

(1)金属条鼻夹侧朝上,深色面朝外(或褶皱朝下)。

(2)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时,上下拉开褶皱,使口罩尽量覆盖口、鼻、下颌。

(3)双手指尖沿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

(4)适当调整口罩,使口罩周边充分贴合面部,形成密闭环境,让呼吸的空气经过口罩而不是四周的缝隙。

建议 2~4 小时更换一次口罩,如口罩变湿或沾到分泌物则要立即更换。摘口罩时不要触摸面部暴露部分,用过的口罩应销毁丢弃。

27 废弃口罩应该如何处理?

疫情期间,将废弃口罩放入带盖的垃圾桶内,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进行处理。丢弃废弃口罩前最好进行销毁,避免二次使用。在佩戴口罩前及摘掉口罩后要做好手部卫生。

28 正确的洗手步骤是什么?

(1)用流水淋湿双手。

(2)取适量洗手液(肥皂),均匀涂抹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搓双手不少于 20 秒,具体操作如下:

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④弯曲手指,使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⑤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4)用流水彻底冲净双手。

(5)擦干双手,取适量护手膏护肤。

29 如何照料居家隔离者?

要将居家隔离者安置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家庭成员应尽可能住在不同房间,如条件不允许,也应与隔离者至少保持 1米以上距离。

(1)限制看护人数,尽量安排一位健康状况良好且没有慢性疾病的人进行护理。拒绝一切探访。

(2)限制隔离者活动,隔离者和家庭成员活动共享区域最小化。确保共享区域(厨房、浴室等)通风良好。

(3)看护者与隔离者共处一室时应戴好口罩,口罩紧贴面部,佩戴好后禁止触碰和调整。口罩被污染时必须立即更换。摘下及丢弃口罩之后,应清洗双手。

(4)与隔离者有任何直接接触或进入隔离空间后,应清洗双手。

3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居家预防措施有哪些?

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每星期最少彻底清洁家居环境一次。物品表面或地面被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污染时,应先用吸水力强的即弃抹布清除可见的污垢,然后用适当的消毒剂对被污染处及其附近区域进行消毒。

31 如何在饮食方面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建议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食物搭配,应注意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保障营养均衡。注意食物的多样性,粗细搭配、荤素适当,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与纤维素,多饮水。

要从正规渠道购买生鲜食品,充分煮熟后食用。处理生熟食品的砧板和刀具要严格区分。

平衡膳食,保证营养,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不要听信偏方和食疗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说法。

32 接种过流感疫苗能否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流感疫苗主要是预防流感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起不到预防作用。接种流感疫苗后仍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也可能出现严重症状。

33 老年人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老年人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在疫情期间,应该尽可能减少外出,避免出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必须外出时应佩戴口罩,回家后马上洗手。

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每天开窗通风 1~2次,每次 30分钟,开窗时注意保暖。

注意平衡膳食,适量运动,避免焦躁情绪。同时,注意高血压等基础病的自我监测,按时服药,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34 婴幼儿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没有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的人都是易感的,对婴幼儿的感染预防不可掉以轻心,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不去易感区域,不与患者及疑似患者接触,不外出。家中保持通风换气。

(2)不面对孩子呼气、喘气,不和孩子入口同一食物,不和孩子共用餐具。

(3)如需外出,帮孩子佩戴好口罩。

(4)外出回家后,及时清洗手、鼻、眼睛等暴露的部位。将外套放在通风的地方晾晒或者清洗。

35 孕产妇如何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居家预防?

(1)保持居室空气清新、温度适宜,适时开窗,避免过冷或过热,以免感冒。

(2)孕产妇的毛巾、浴巾、餐具、寝具等生活用品单独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3)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肥皂及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4)避免亲朋探视,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以及两周内去过疫情高发地区的人群接触。

(5)健康产妇哺乳前要正确洗手。目前关于母胎传播、乳汁传播的研究尚不明确。如果哺乳期妈妈确诊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应暂停母乳喂养,以免传染给婴儿。

(6)保证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多饮水,保持营养均衡,饮食清淡,适当运动,保持良好心态,增强自身抵抗力。

36 疫情期间,孕妇能否进行正常产检?

在疫情期间,孕妇如无特殊情况可与产科医师协商适当延后产检时间,自行居家监测胎儿宫内情况(胎动)。必须产检时,应提前预约,做好防护,并尽量缩短就医时间。存在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孕产妇,要严格遵医嘱治疗。

孕期出现异常情况(头痛、视物不清、心慌气短、血压升高、阴道出血或流液、异常腹痛、胎动异常等)或有分娩征兆时,应及时就医。不要因恐惧、担忧而延误就医。

37 室内应该怎样通风?

天气寒冷时,家里门窗长时间关闭,加之人员的活动、烹饪等行为,均会导致室内环境污染加重,因此应适当开窗通风换气。

建议通风换气宜根据室内、室外环境而定。室外空气质量较好时,早、中、晚均可通风,每次时间为15~30分钟;室外空气质量较差时,应适当减少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

38 将室温调至 30℃,病毒活性会被抑制吗?

目前尚不能确定将室温调至 30℃对抑制病毒活性是否有效。根据冠状病毒的理化特性,随着温度的升高,病毒的活性下降。

从阻断病毒传播来看,不论是冬季还是夏季,不论是在南方还是北方,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工作场所或是公共场所,简单有效的做法就是经常开窗通风,尽量避免到空气不流通或人流密集的场合。

39 有必要给钥匙、手机、外衣等消毒吗?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在手接触了感染物品之后触摸口、鼻、眼便有可能使病毒进入体内。对钥匙、手机、外衣进行消毒,可以减少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

40 室内消毒的方法有哪些?

(1)酒精:酒精能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凝固,为皮肤消毒时可使用 75% 医用酒精。

(2)蒸笼:从沸腾开始,2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适用于餐具、衣物和纱布的消毒。

(3)煮沸:100℃沸水能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消毒杀菌的物品需要全部浸过水面,适用于餐具、玩具、奶瓶等小件物品的消毒。

(4)天然紫外线:天然紫外线就是太阳光,适用于衣物、毛绒玩具、被褥等的消毒。

(5)高锰酸钾溶液:可以使用 5‰高锰酸钾为餐具、蔬菜和水果消毒,浸泡 1分钟之后,再用干净的饮用水冲洗一遍即可。

(6)漂白粉:漂白粉能使细菌的酶失去活性而死亡,是非常有效的消毒杀菌法。在桌椅、床、地板、墙面等使用 1%~3% 漂白水(漂白粉加清水),用抹布擦拭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41 疫情期间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疫情期间,可以在家中进行一些比较温和的体育锻炼,比如广播体操、原地抬腿运动、太极拳、八段锦等,尽可能使身体各部位、各系统都得到适当锻炼,拓宽锻炼的项目和形式,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42 抽烟、喝酒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吗?

抽烟、喝酒均不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传言烟油可以阻挡病毒进入肺细胞,但事实上吸烟会损害呼吸道黏膜,非但不能预防病毒感染,反而带来更多的病毒感染机会。吸烟者在感染病毒后,病情会更严重。

酒精需要直接作用于病毒才能消灭病毒,也就是用酒精擦拭或喷洒可能存在病毒的物体表面才能发挥作用。新型冠状病毒一般通过呼吸道侵犯人体,喝酒则是使酒精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然后在体内被分解代谢。因此,喝酒并不能抗病毒。

43 怎样做好疫情期间的心理调适?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增强个人心理免疫力是必要的。

(1)保持正常作息,按时休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合理安排饮食,多喝水,保证新鲜水果、蔬菜摄入,同时适度进行居家锻炼。

(2)少刷手机。网络时代信息爆炸,加之自媒体的普及,各种真假消息鱼龙混杂,要学会正确甄别各种信息,培养乐观情绪。

(3)充实生活,转移注意力。适度选择家中娱乐活动,如玩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多运动,深呼吸,泡泡热水澡,做做家务,和家人聊聊天,尽可能让自己愉悦。

(4)学会宣泄。面对未知的、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病毒,感到焦虑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必要时接纳自己的情绪,不要严苛要求自己。

(5)正视身体发出的信号。处于应激状态时,身体会出现一些自然反应,比如睡不好觉、吃不好饭、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佳,或者看到网络上介绍的疾病症状,由于心理暗示,也会感到咽干、咽痛、胸闷、头昏、呼吸不畅等。如果症状严重且持续,就需要到医院就诊,由医生评估并制定治疗方案。

第四部分 公共场所篇

扫描二维码

进入语音版的安全防护世界

44 在农贸市场里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农贸市场人流密集,又有大量生鲜食品,在疫情流行时极易引发感染,因此前往农贸市场时必须佩戴口罩,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

尽可能减少人与人的直接接触,避免与市场里的流浪动物、垃圾、废水接触,避免触摸眼、鼻、口,避免与生病的动物和病变的肉接触,特别是要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发现屠宰、出售病、死禽畜或野生动物的,应当向防疫部门举报。

45 在公共交通设施中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公交车、地铁、火车、轮船和飞机等公共交通设施空间密闭、人流密集,必须佩戴口罩,减少触摸,以降低接触病原风险。

自己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将口、鼻完全遮住,并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防止病原传播。

46 居民区有哪些传播疫情的因素?

居民区人口聚集,在呼吸道病毒流行时期,各种感染都可能出现,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与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症状很难鉴别,因此需要重视。

居民区感染源主要有患者、患者家属、探视者及相关因素:

(1)环境因素:室内卫生、生活垃圾、空气污染、季节、温度。

(2)预防因素:医疗保健服务和控制传播预防措施的覆盖率和有效性。

(3)宿主因素:年龄、生活习惯、传染性大小、身体基础状况等。

(4)病原体特征:传播方式、传染力、毒力因素和微生物量。

47 去医院时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1)去医院看病、探望患者时,尤其是去医院的发热门诊或呼吸科就诊时,必须戴上口罩,必要时增加其他防护措施。

(2)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尽可能避免触摸医院设备。

(3)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离开医院回家后,立即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清洗双手,不用脏手触摸眼、鼻、口。

(4)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要及时就医。

48 在人群密集场所应该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应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与患病人群接触的机会。如必须前往公共场所,要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同时,应尽量避免去疾病流行地区,以降低感染病原体的风险。

49 返回工作城市途中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1)返城前的物品准备。一般情况下,准备医用外科口罩 1个、医用防护口罩 1个、医用外科帽(或普通浴帽)1个、护目镜(或太阳镜)1 副,有条件的还可以准备医用橡胶手套 1 双、医用酒精棉片若干。

(2)过安检的注意事项。出发前戴上医用外科口罩,以便于机场或火车站入口处面部识别前后的摘戴。合理收纳物品,将证件等放在易于拿取的位置,以缩短安检通过时间。

(3)登机或上车后的注意事项。安检后,戴上帽子,并用帽子遮住头发和耳朵部位,将医用外科口罩换为医用防护口罩,并戴上防护镜或太阳镜,以及橡胶手套。登机或上车后,全程佩戴防护用品,并用酒精棉片擦拭手机、耳机等易污染物品。尽量避免吃东西,尽量喝瓶装水。除了喝水,应全程佩戴口罩。

(4)换乘到市内交通工具后的注意事项。乘出租车时,全程佩戴口罩、帽子,不与司机闲聊;乘公交车、地铁时,在全程佩戴口罩、帽子的同时,尽量避免与人靠得太近,不触摸公共区域。

(5)到达城市居所后,戴着手套摘掉帽子、口罩等物品,折叠后丢入带盖的垃圾桶。摘掉手套,用 75% 酒精对鞋子进行喷洒消毒。脱掉外衣、外裤等,放入洗衣机高温洗涤,用酒精棉片擦拭手机以及行李箱把手等易污染处。最后,洗热水澡。

50 点外卖、收快递会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危险吗?

在收取快递和外卖时,可以请快递员将快递物品或外卖食品放在门外,以减少直接接触传播的机会。最好用消毒液喷洒外卖、快递外包装,并妥善丢弃,不要带入办公室或家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指南中要求,不要接触健康状况不明的家禽和野生动物,所以不要寄送和接收未经加工的家禽类。

除了一些急需用品之外,尽量不要收寄从疫区发出的快递,以减少间接接触感染的可能,缓解疫区交通压力。

猜你喜欢
消毒口罩病毒
病毒
戴口罩
戴口罩的苦与乐
病毒,快滚开
消毒,大头有话说
家庭消毒, 你真的做对了吗
感冒病毒
雾霾口罩
门把手消毒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