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抗战文化涵养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之探讨

2020-03-16 14:48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桂林爱国抗战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全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对他们的爱国教育事关中国梦的实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要引导人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自觉延续文化基因,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1]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重要遵循,指明发展方向。就广西而言,桂林抗战文化作为广西极具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广西人民抗战时期致力于人民解放的革命战争中形成的精神财富,独具地域的心理特征与文化性格,凝聚了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涵,具有得天独厚的教育价值,是区内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特色资源。将桂林抗战文化融入本地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对于新时代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桂林抗战文化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涵

在抗日战争期间,以桂林文化城为中心的进步人士、文艺工作者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桂林抗战文化活动,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内容。桂林抗战文化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地方的具体展现与传播,也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在地方的弘扬与发展,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力量,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精神,桂林抗战文化孕育出的桂林抗战精神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内涵。具体包括:

一是百折不挠的民族自强信念。面对日本侵略者,桂林军民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转变战争策略,冲破各方阻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无论是作为抗战后方还是战斗前线,桂林人民始终围绕抵御外敌、实现民族独立而斗争。面对敌军压力,各方文化人士创新艺术形式,丰富和发展抗战文化内容,鼓舞和坚定人民的民族自强信念。以文学为例,在抗战的危难时期,勇于探索新形式,使具有时代特色的短诗、特写、散文、速写等契合抗战需求的文学形式得到发展,成为抗战时期的精神养料,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彰显了抗战时期桂林人民不断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是万众一心的民族团结意识。在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调动一切因素与力量,积极倡导并团结各方力量共同御敌,争取民族独立,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团结精神。来自各方的爱国人士在各自领域,始终战斗在救亡图存运动的最前线,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如在敌军轰炸中坚持创作的革命音乐家张曙及美术家李桦、刘伦、黄超等人深入战地写生,文学家艾芜在防空洞中将膝盖当桌子坚持写作等,彰显出了“敢为人先”的气概。广西地处西南边陲,少数民族众多,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形成了万众一心、共同抗敌的局面,显示出了中华民族高度的团结精神。

三是不畏牺牲的顽强奋斗精神。在抗战时期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战旗帜,汇聚各方爱国力量,不畏艰难,共赴国难,展现出了矢志不渝的顽强奋斗精神。无数的爱国人士用自己的爱国信念与行动,积极奔赴战场,英勇顽强,涌现出一批批英雄人物与英雄事迹,如桂林保卫战中,面对日军十几万人的进攻,桂林只有两万守兵,在力量悬殊的战斗中顽强抵抗,血染漓江,许多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革命烈士用热血与生命诠释了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刻内涵,彰显了中国人民不畏牺牲、顽强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桂林抗战文化涵养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缘由分析

桂林抗战文化作为红色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科学性。它承载着中国人民不惧艰难追求的理想信念与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有机结合的历史缩影,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生动的革命实践和丰富的精神内涵,是新时代本地高校爱国主义的特有素材。将桂林抗战文化融入本地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增添爱国主义教育的鲜红底色,提高教育的具体性、生动性与鲜活性,能够为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注入强大动力。

(一)桂林抗战文化符合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需求

“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2]。新的发展时代与历史方位为爱国主义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也赋予了爱国主义教育新的特征。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知识性与情感性相统一、历史性和时代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教育内容仅仅以空洞的理论说教,难以形成共鸣,也会使教育流于形式。这就需要以生动化、具体化的内容为依托,通过体验式和互动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与热情。桂林抗战文化本身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桂林抗战文化在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借助自身文化的地域特色与优势,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最为直接的生动现实素材,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红色底蕴。

(二)桂林抗战文化蕴含爱国主义教育的独特资源

桂林抗战文化蕴藏着丰富的爱国教育资源与精神内涵,是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与精神力量,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具有内在耦合性。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该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桂林抗战文化作为广西地域性的优秀文化,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也是当前爱国主义精神在桂林地区的具体化展现。它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养分,既有高度的思想内涵,又有具体而生动的典范。记载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和红色记忆,是爱国主义教育难得的生动素材和宝贵资源。利用本土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自豪感,具有独特的号召力和感召力,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精神底色和文化支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积极发掘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发挥区域红色文化优势,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全国性与地域性文化资源相融合,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三)桂林抗战文化拓宽爱国主义教育的多元渠道

桂林抗战文化中形式多样的文化形态能够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更多元的载体,极大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与平台。针对当前高校生源的区域特征,充分利用地域性文化资源,推进区域文化内容与当地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能够探索更加多元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桂林抗战文化中的革命先烈事迹、革命遗址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积极开拓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第二课堂的有效渠道。立足桂林抗战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利用身边的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寻访红色足迹,拉近情感距离,从感官上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走访革命路线,参观战斗情景等实景体验,将红色资源转化成为可听、可视、可读的文化产品,如红色歌剧展演、话剧展演等,激活红色文化基因,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不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三、桂林抗战文化涵养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向度

桂林抗战文化作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文化载体,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多样性、实践性,能够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深化爱国主义认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爱国主义信念,规范爱国主义行为,彰显出独特的价值。

(一)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强化国家认同

爱国主义教育理论是在历史与现实不断融合中发展而成,是从古至今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凝练性,需要通过深入、持久、生动的教育,转化为丰富多样的形式,以涵养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桂林抗战文化中蕴藏的对国家的热爱,不惜牺牲奋斗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内核,两者同向同行,具有内在一致性。桂林抗战文化作为广西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如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抗战时期涌现的英雄人物及抗战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等,都是区域内极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与载体。桂林抗战文化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融入本地爱国主义教育中,能够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历史与现实的融合,推进抽象的爱国主义理论具体化、生活化、形象化,以地域文化的感知与体验深化对爱国主义教育内涵的认识与理解,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感召力和向心力,强化对国家的认同。

(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进国家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既是一种理性认同,也是一种情感认同,具有突出的历史继承性。桂林抗战文化与本地爱国主义教育的相融,能够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从桂林抗战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爱国主义营养,培植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怀,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担当,树立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统一的爱国观。桂林抗战时期一批批爱国人士具备高度自觉的爱国意识、爱国情怀及爱国行为。青年学生通过参观桂林抗战遗址、纪念馆了解历史发展,置身历史事件情景中,回顾艰难曲折的革命历史征程,与历史对话,感受无数爱国人士为国家复兴、民族独立而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感受革命英雄不畏牺牲、英勇抗战的爱国情怀与坚定信念,从而增强对历史的感性认知,尤其是对地域性的红色文化的感性认知,更容易产生爱国情感共鸣,激起对国家民族的信心,提高认同感与归属感,增进爱国情感。

(三)深化爱国主义认知,规范爱国行为

桂林抗战文化蕴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承载着丰富而具地域特色的教育资源。将桂林抗战文化融入本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结合区域特色,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悟、在实践中体验,相比理论灌输更具有教育实效性。尤其是身边熟知的特色文化资源,具有天然的独特性与生动性,更能够被学生认知与掌握,从而自觉形成爱国主义认知,将爱国主义情怀内化为自身的信仰与价值追求,并成为自身行为规范准则,体现出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弘扬这样的精神有利于激发个人将奋斗目标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相结合,自觉弘扬与践行爱国主义精神,规范爱国行为。

四、桂林抗战文化涵养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维度

桂林抗战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地域性与特色性,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与素材,将桂林抗战文化融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探寻桂林抗战文化的发展方向,吸纳桂林抗战文化中所蕴藏的爱国主义核心价值与理念,为区内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难得的文化资源,激活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基因,实现历史与现实的联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一)立足思政课主渠道,把握桂林抗战文化融入爱国教育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发挥思政课的作用,将蕴含丰富地域特色的桂林抗战文化融入其中,使学生能够从理论层面认知与感悟桂林抗战文化的深刻精神内涵,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性与实效性,真正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回归。一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与桂林抗战文化的结合,发掘桂林抗战文化中可近、可亲、可感的载体,将抽象的爱国主义理论回归到具体的承载实体中,满足学生的亲和需求,为大学生所能感知与接收。如选择桂林抗战中有代表性的革命人物、英雄事迹、抗战图像资料等具象化实体充实思政课案例库,为大学生树立榜样,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地域性与人文性。二是编写爱国主义教育辅助读本。着眼本土特色文化资源,优化爱国主义教育教材内容体系。挖掘与整合桂林抗战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与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个性化与民族化,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个性化传播与呈现,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底蕴。三是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队伍对桂林抗战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使教师队伍能够对桂林抗战文化本身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挖掘,让大学生感受桂林抗战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大学生对桂林抗战文化的认知,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增强桂林抗战文化的传播力。

(二)拓展实践育人模式,拓宽桂林抗战文化融入爱国教育的途径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运用桂林抗战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必须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将桂林抗战文化纳入高校实践育人的工作中,开拓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爱国主义实践路径,多层次、多维度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体来说,一是加强桂林抗战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耦合,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校园育人环境。桂林抗战文化必须融入大学生的各种活动中,才能逐渐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区内高校应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的特色,结合桂林抗战文化史、革命英雄人物开展学术报告、主题演讲、知识竞赛、主题党日等活动;通过开展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国家公祭日等纪念活动;开展主题活动,将红色元素融入到校园活动中;开展党支部“三会一课”、党日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等各类教育活动。在仪式活动的氛围中感受桂林抗战文化蕴含的爱国主义价值意蕴,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二是加强桂林抗战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衔接,拓展校外文化实践活动,建设常态化机制。学校要利用好爱国主义基地,组织学生参观遗址、纪念馆、英雄纪念碑,近距离感受抗战时期的历史文物、历史事迹,加大对桂林抗战文化历史研究和实地调查,寻访历史的见证者与亲历者,在活动中更为直接、具象化地接触和感受桂林抗战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价值与魅力。

(三)创设“互联网”模式,搭建桂林抗战文化融入爱国教育的平台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大学生表达爱国情感的重要场域,具有即时性、共享性、交互性。桂林抗战文化只有进行深入的宣传,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价值。新时代的爱国主义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运用网络新媒体资源,加强互联网与桂林抗战文化的融合,对桂林抗战文化进行整合,打造“多种传媒介”,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一是以互联网形式积极耦合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微博、手机客户端、短视频、微电影及3D模型等传播方式和载体,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网络文化资源,拓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播空间。二是加强网络平台的宣传。通过网络平台加强宣传桂林抗战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可通过学生常用的微博平台或微信公众号进行红色文化的推送,设立专题模块,开设网上展馆,实时发布纪念馆教育活动、宣传英雄的人物志、革命事迹等,同时也要发挥易班、大学生在线等网络教育平台的作用,打造网络传播新矩阵。

综上,在高校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内涵,重视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的结合,形成育人资源整体协调的新格局。为此,要充分挖掘桂林抗战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及其承载的丰厚资源,打造有效载体,营造浓厚的氛围,引导高校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自在到自为,使爱国主义精神成为大学生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如此,新时代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就能够在全国性文化资源与地方性资源的耦合中,在传承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结合中,在爱国情感与报国之行的融合中得到有效实践与建构,并形成整合社会资源、服务高校育人的内外联动新模式。

猜你喜欢
桂林爱国抗战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桂林行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乐!乘动车,看桂林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桂林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