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参与高校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实践路径探究

2020-03-16 13:45田旭龙宋雅璇
高校后勤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兰州大学母校校友

田旭龙 宋雅璇

校友参与高校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实践路径探究

田旭龙 宋雅璇

[兰州大学校友总会办公室(教育发展基金会办公室)]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下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现代高校若要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突破现有发展模式,允许政府、社会、市场等多主体参与,构建全新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校友作为高校特殊的利益关系者,是高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社会参与力量,在高校治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文章从校友作为社会参与机制的角度,以兰州大学校友工作为例,探究该社会参与机制影响和作用于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实践路径,从而对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运用校友资源,并实现新的发展提出思考。

校友;社会参与机制;高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首次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教育进入了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表明社会组织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国家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下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当前,国内部分高校正处于“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深化改革促使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是共同的价值旨归。同时,国际一流高校的成功办学经验表明,社会资源和校友力量是高校发展建设的重要助推力。在这个背景下,以校友工作为切入点,探索校友参与高校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实践路径,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高校现代化治理体系下校友作为社会参与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校作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组织,被多数研究者视为由多元利益相关者组成。利益相关者理论常用于企业管理,该理论追求各利益主体的责任、权益与利益等各方保持平衡以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高校现代化治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有研究者将高校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模式视为一种自主自治网络,“该网络强调,各利益相关者为了获取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而出让自己的部分权利或权力,依靠自己的优势和资源,通过对话以增进理解,树立和实现共同目标”。[1]这与校友与高校的命运共同体关系一致,均指向“理解”“对话”“共赢”等目标,也指向现代大学实现多元主体参与建设的愿景。同时,在影响高校发展的社会多元主体,即多个利益相关者关系中,校友参与具有重要意义,校友类别的多元性、校友与学校联结的情感性、校友群体蕴含的资源性、校友时空变化的动态性等都助力于高校治理。[2]

当前对教育强国建设的要求逐步提升,现代高校若想扩大办学规模,单纯依靠政府资源的投入显然已难以适应迫切发展的需求。社会资源逐渐发展已成为与高校教学资源、教学水平、社会影响力等休戚相关的优势资源,良好的社会资源将与高校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与互动。校友是高校与社会间的一种特殊纽带,这种纽带基于校友的学缘关系得以较为稳定地维持,校友因其所具有的人力、物力、财力、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等构成了丰富的资源总和,在高校人才引进、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学生创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当下,各高校已逐渐认识到校友的重要性,并对校友与高校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形成共识,校友力量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助推力,这一现状表明校友作为社会资源和高校教育事业中的特殊社会组织,其参与高校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建设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校友作为社会参与机制的必要性,不仅体现在作为具有优势的社会参与力量主动融入高校建设,校友自身的发展也是学校办学水平的体现,并督促学校调整办学治学指针。对此,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潘懋元教授提出大学校友会作用和意义的“四阶段”说。他将大学校友会的作用与意义分为“利用”“关怀”“反馈”“研究”四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较易实现,而“研究”阶段才是校友会作用的最高阶段。通过对进入社会五年以上校友的调查了解,汇总和研究其对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变化的意见建议,能反映出学校培养人才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并以此长期研究的成果作为提高学校办学和教学质量,以及立德树人的依据。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建设与校友自身发展密不可分,只有将校友的作用充分“唤醒”,并将“反馈”与“研究”相结合,才能实现校友会作用的最大化,并在此基础上深度提升学校办学治学水平,促进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构建。

此外,各高校大学章程也将校友工作纳入了整体发展体系中,如兰州大学明确指出要“以多种方式联系和服务校友,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校友参与学校建设与发展。”可以看出,校友及校友工作已成为高校“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一环。

二、兰州大学校友参与机制的运用实践

构建校友参与机制是世界一流大学先进办学治学经验的内在规律,因而在“双一流”建设中找准校友工作的切入点,整合和引入社会力量,充分发挥校友作为学校重要决策的咨询助手、重大战略的实施抓手和重大举措的资源推手的力量,是校友参与机制的重要构成。本文结合兰州大学校友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而探讨如何深度联结校友与母校、挖掘“校友力”,明确校友作为社会参与机制的作用和实践路径。

“校友力”由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会长张斌首次提出,江苏科技大学对外合作处林少雄和郭峰又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理论化地阐述,并将“校友力”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校友文化力、校友共情力、校友资源力、校友驱动力和校友感恩力。[3]笔者认为,“校友力”理论的提出,有助于对校友资源进行更为深刻地认识,通过结合实际校情,充分挖掘本校校友的潜能和优势作用,进而实现校友与母校的双赢。兰州大学的校友工作近年来获得长足进展,以“联结互助、互融共生”的工作理念为基点,赋能“校友力”,对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助作用。

(一)打造精品活动,激发校友共情力

以特色校友活动激发广大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凝聚校友力量,增加校友与母校之间的粘性和感情。举办“爱在兰大”校友集体婚礼,通过前期准备、婚礼氛围、产生实效等过程性影响,搭建起在校师生与学校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平台,达到校内校外全员参与的良好成效。举办逐梦“兰”图——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全球校友接力跑,增强地域校友的联系和交流,拓展和创新校友参与运动的方式及校友活动的形式,期间全球56个校友组织67座城市的校友参加活动,有力扩大了兰州大学的社会影响力。

(二)强化共商共治意识,激发校友资源力

通过培植优秀的校友文化,影响带动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邀请校友做客分享论坛、邀请知名校友参加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并致辞等,发挥校友工作“服务育人”的理念。引导校友参与学生实习、实践、就业和招生工作,各地校友组织助力学校招生宣传工作,着力构建校地多方互动的常态化联系和长效沟通的对接机制,充分激发校友人才资源、智力资源、关系资源。引导校友回馈母校,构建校友与母校“共商、共享、共建”平台;聘请校友、捐赠方和社会贤达担任兰州大学理事会成员,依托校友“智库”资源和社会参与机制,助力学校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深化综合改革。

(三)搭建互助共荣平台,激发校友驱动力

落实学校“主动接受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工作思路,在校友、学校和社会间搭建互助共荣平台,深化校友作为社会参与机制的作用,激发校友自身驱动力。通过甘肃省高校校友工作联盟、年度全球校友大会、兰州市·兰州大学驻北京人才工作站等,为兰州市招商引资、创新引智搭建平台。系列活动旨在发挥校友会“服务校友、服务母校、服务社会”的宗旨,实现校友会与政府、兄弟高校信息共享与资源互通,深化校地合作,有力推动兰州市与兰州大学实现合作共赢。

(四)打造立体宣传体系,激发校友认同力

落实“大宣传”理念,通过大型活动的宣传成效重塑社会对兰州大学的客观印象,展现新时代坚守、奋斗的兰大形象,吸引社会资源主动与学校谋求合作。通过“兰州大学校友会”“兰州大学校友网”《读者原创版·兰大人》及校内媒体等多层次宣传渠道,利用抖音、新浪微博、网络直播等各类新媒体宣传手段,并与全国重要媒体建立良好联络,构建立体化宣传体系,提升校友的归属意识和对母校的情感认同,充分释放宣传赋能效应。

三、校友参与高校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探索方向

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个时代命题,需要校友的参与。近年来,包括兰州大学在内的部分高校逐步吸纳校友等社会资源,参与高校的现代化治理。但受中国高校的发展现状所限,校友及广泛意义上的社会资源并未得到充分运用。面对校友参与高校治理体系建设的发展路径,我们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刻地思考。

(一)建立完善的高校理事会制度,发挥校友的“智库”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要“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高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将有效平衡政府、高校、社会等多元利益主体,促进高校治理效能的提升。校友作为一方重要的社会力量,参与高校理事会或董事会的建立至关重要,发挥校友智力资源、人力资源作用,校友的“智库”作用将被充分释放。校友参与学校发展建设,并依托自身优势为学校建设提供支持,不仅增强高校治理的决策性和民主性,同时还搭建了校友与母校互助共荣的良好平台,从而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二)建立高效的组织和职能体系,为校友参与提供支撑

校友工作部门作为联结校友与学校、促进二者共同发展的职能部门,在高校现代化治理中释放社会资源的作用毋庸置疑。建立高效的组织和职能体系,还需要为学校各部门提供校友参与的窗口,建立校友参与学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建设的合作平台。需要加强校院联动,充分发挥学院在校友联络和情感交流中天然的亲切关系和关键作用,尤其发挥在职教师在在校生中的先天优势、退休教师在毕业校友中的权威力量,逐步建立以院系为主体的校友工作机制,为校友参与机制提供有力支撑。

(三)搭建多元的互动发展平台,发挥校友的主体作用

纵观当前各高校校友参与学校治理的现状,大多数高校校友工作的主要作用仍然停留在“寻找校友”“利用资源”的初始阶段,未能大幅迈进构建校友与母校情感、价值、发展、荣誉共同体的阶段。通过各级校友组织、秩年返校以及各类校友文娱活动联系校友,校友对母校的情感认同会获得增强,但校友参与母校建设的愿望未能完全实现。因而实现校友参与学校发展治理,必须为校友搭建多元化的互动平台,帮助其与母校获得深度接触与交流,引导其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学生培养、产教融合等环节。国内高校中,清华大学的“校友三创大赛”“校友学堂”、浙江大学的“校友创业大赛”、四川大学的全球校友创业家联谊会等,均在释放校友资源、活力等方面作用突出。此外,还可拓宽高校协同育人渠道,建立校友导师制,引导校友参与学业培养、创新创业;依托地域校友组织、行业校友组织,搭建在校生实习实训基地、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利用海外校友资源探索设立海外人才服务站,宣传学校人才招聘政策,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高校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建设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协同,其中社会力量是不可忽视的一方,而校友无疑是与高校联系更为紧密的关键所在。通过充分发挥校友力量,引导其参与高校建设和治理,将为高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促进高校治理能力由内向外的转化,最终提升高校社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高等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

[1]张立.高校治理中的社会参与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

[2]李珍刚.校友参与与现代大学治理结构的完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141-143.

[3]林少雄,郭峰.大学校友力的理论阐释及其开发利用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2):101-108.

[4]李峻,刘艳春.大学治理中的社会参与机制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5(06):28-33.

[5]石贵舟,余霞.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03):94-96+99.

[6]陆彦彤.大学治理视域下的校友资源开发管理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7.

(责任编辑:赵鹏程)

猜你喜欢
兰州大学母校校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简介
兰州大学法学院简介
兰州大学药学院简介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学习校友大名人 争做校园小名人——澄江中心小学以校友大名人引领校园小名人成长
校友风采
告别母校
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简介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母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