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微创新理论推进高校后勤供给侧改革

2020-03-16 13:45汤方明
高校后勤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供给

汤方明

运用微创新理论推进高校后勤供给侧改革

汤方明

[淮阴师范学院]

高校后勤作为高校管理体制建设中的保障部门,对于高校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地域不同、历史不同、目标不同,每个高校后勤体制、机制、规模、职责都有其独特性、差异性。随着建设“双一流”高校目标的提出,我国对高等教育发展愈加重视,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建立符合高校发展的保障体系,后勤部门必须从供给侧视角进行结构性改革,本文将微创新理论嵌入后勤改革发展过程中,分析当代高校后勤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高校后勤各生产要素健康与协调发展的供给侧改革对策建议,以期为建设与高校发展相适应的后勤保障体系提供参考。

微创新;高校后勤;供给侧;改革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在国家建设教育强国的过程中,高校后勤也要注重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标时代要求,聚焦短板弱项,在原有发展基础上,继续坚持微创新、小步走、不停步,以师生为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高效后勤、绿色后勤、数字后勤、智慧后勤,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保障。

一、微创新理论与高校后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

(一)微创新概念

360集团CEO周鸿祎于2010年提出“微创新”[1]一词,随后“微创新”得到了很多研究学者的关注。近十年来,微创新逐步在政府、企业、教育、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广泛推广与运用。[2]

国内外学者对微创新进行研究并作出如下定义:从小事着眼,以员工自发创新为基础的渐进式创新[3];以满足客户需求、改善客户体验为导向,协同和互动的创新模式;[4]对产品或服务进行细微的调整和逐渐的改良[5],满足不断变化的、不同的消费人群的需要。

(二)高校后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

习近平同志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高校后勤涵盖管理、服务、经营多个部门,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多个方面。在后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有学者认为:需要完善组织架构,改进内部机制,创新管理模式[6],将后勤服务外包作为有力抓手[7],向社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8],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应用基础建设”“智慧校园”[9],发挥服务和育人双重功能[10],为师生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综上,我们认为,所谓高校后勤的微创新,就是指高校后勤部门以师生需求为关注焦点,循序渐进地对现有工作进行微观改进,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或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体验。高校后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针对高校后勤工作涉及专业领域较多的特点,通过微创新促进和引领各领域与社会同步发展,不断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二、高校后勤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高校对后勤的重视程度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高校后勤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对后勤的定位,决定着后勤的发展水平。自1999年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会议在上海召开以来,各个高校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本校特色的后勤社会化之路。经过20年的拼搏奋斗,后勤保障能力实现了长足发展,在高校扩招与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对高校后勤的目标政策不够清晰,后勤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出现后勤经费投入捉襟见肘、人才流失严重、设施设备老化、员工热情不高、产能效率低下等现象。

(二)高校后勤自身建设问题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很多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进行探索创新,建立了比较成熟的体制机制,即小机关—大实体、小机关—多实体、甲乙方并存与合并的运营模式。[11]但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高校后勤原来建立的体制机制,逐渐出现了与学校发展和师生需求不适应的现象:一是准企业化运行模式,建立模拟公司制,对于优化人、财、物配置、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党和政府纪检监察体制的建立和招投标制度的完善,后勤涉及的“三重一大”问题由于其不具备企业资质,难以与其他企业一起参与招投标,经济效益出现了较大损失。二是甲乙方管理体制,甲乙双方实行契约化管理,实现了双方责权利明确化,但副作用也比较明显,甲乙方职能部门出现职责重叠现象,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

三、运用微创新理论推动高校后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

(一)遵守法律法规,优化体制机制

高校要以纪念后勤社会化改革20周年为契机,认真总结改革以来的成绩和问题,今后一段时期高校后勤建设做出规划。各高校应结合实际,从自身发展和师生需求出发建立一套合适的体制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降低办学成本和规避各类风险,提高运行效率。其一,随着党和国家纪检监察体制的完善,必然会对高校后勤体制机制改革产生深远影响,国家推进高校校办企业改制和规范招投标行为,必然会对后勤用人政策和采购政策产生影响。很多高校后勤80%左右的员工性质为合同制,且依托校办企业招聘使用、签订合同、缴纳社保,如果高校校办企业注销,最终可能导致这些员工“无家可归”,成为高校后勤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其二,为了支持后勤发展,原来的很多工程项目,学校可以直接将其交给后勤实施,招投标规范化后,后勤不具备招投标规定的企业资质要求,虽有实力但无法参与竞争,导致资金来源极大减少。所以,高校要主动适应党和国家政策的变化,采取合规合法措施,对后勤发展路径进行重新定位,建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后勤。

(二)提高后勤地位,提升队伍素质

从学校领导层到教师,从专家学者到机关部门职工,很多人会认为后勤员工都是一些文化层次不高的群体,员工都是其他部门不要的职工或引进人才的家属,做的工作都是简单的工作。这些不正确的看法,导致后勤的地位、后勤人的地位在学校处于最底层位置,难以获得广大师生的尊重,只要有苦脏累的活,首先想到的是后勤员工,可是给的待遇(或加班费)却仅有在编人员的数分之一。因此,学校要重视后勤建设,提升后勤人的地位,转变领导、教职工对后勤人的固有看法。首先,将后勤改革发展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规划,对后勤发展进行明确定位,建立后勤事业发展的长期考核指标体系;其次,合理配置干部队伍,从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性格特点等方面综合考虑,把想挑重担、敢于担当的干部调入后勤,将干好后勤工作作为干部考核、晋升的重要环节;第三,提升后勤职工的待遇,后勤的工资水平与社会相比,如果没有任何竞争性,就难以招聘到知识层次较高的员工,就会成为后勤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第四,随着在编人员逐渐退休,在编岗位随之减少,学校应当考虑招聘正式人员补充到相应岗位上,保持事业发展的连续性;第五,学校要给予政策支持,对于为学校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合同制员工经过考核破格录用为在编(或校人事代理)人员,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爱岗敬业、干事创业的热情;第六,开展员工岗位知识技能培训,建设学习型组织,针对专科以上学历的年轻员工建立职业发展规划,给予交流、进修、晋升等政策鼓励,提升队伍整体学历层次,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三)增加资金投入,改善落后设施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贯穿各个领域。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树立前瞻性思维和系统化思维,分步分批解决影响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首先,高校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抢抓机遇,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加强研发与投入,更新汰旧,实现科技发展与学校发展和师生需求协调推进、互联互通。在师生购物、餐饮、住宿、洗浴、报修、交通、打印、快递、图书借阅、文献需求等方面,实行“网上一卡通”便捷服务,开通网上预约、扫码支付和数字学习功能,实现“一机在手、生活不愁”;其次,有计划地对后勤各个领域进行常态化投入,由于很多高校有老校区和新校区,即使是新校区,也有的也近二十年了,很多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按照时代要求改扩建或重建基础设施,购置现代化设备,满足师生现代化工作、生活需要。一是电动车的普及,学生将电瓶放在宿舍充电或将电源线从宿舍拉在楼下充电都不安全,高校后勤就要考虑建设扫码支付快速充电桩,既消除大的安全隐患又能满足学生需求,减轻管理压力。二是随着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宿舍安装空调成为必备电器,宿舍不允许使用大功率电器就要集中安装即热式饮水机。三是大功率电器增多,用电负荷加大,建校之初设计敷设的线路难以适应现代供电需要,就要投入大量资金对校园配电管线进行升级改造。四是燃煤锅炉强制淘汰,就要对浴室进行改造,运用新能源节能技术满足师生洗浴需要,铺设天然气管道为食堂生产提供清洁能源支持。

(四)坚持立德树人,提高育人能力

高校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和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高校后勤部门作为直接为学生提供服务保障的职能部门,在学校育人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成为学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和实践育人的重要场所。新时代,各高校在坚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之外,还要努力挖掘当地的红色教育资源,形成本校的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特色,最终目的是运用更多资源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对于走出家门、远离父母的学子来说,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找到感情寄托,找到可以信赖的人,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共担风雨、共享阳光的后勤管理服务人员来说,填补外地学生的感情空白,可以通过服务过程为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心理、情感方面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般的关心。在后勤服务的过程中,发挥各条战线的作用,一是严守安全底线,广大管理工作者要尽心尽责守护学生安全,加强食品安全检查,严把食品入口关,同时也教育学生不到不卫生的地方就餐,针对学生宿舍进行安全卫生常规化检查,维护学生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开展文明共建,利用传统节假日和新生报到、毕业生离校等各大时间节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寓教于乐、寓教于学;三是成立学生组织,发挥民主管理、自我服务作用,为打通管理服务最后一米、推动各类问题整改提供决策依据;四是践行后勤文化,每个高校后勤都有其文化特色,每个员工都是后勤文化的实践者和引领者,在工作中通过严格管理和热情服务,让学生感受到后勤人具有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成为他们可信赖的人生引路人和知心人。因此,高校后勤要善于利用文化张力,运用传统方式与现代交流平台,为大学生爱国精神的培育、健全人格的形成、健康心理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人际交往的和谐起到示范教育作用。

[1]陈佳媛.中小企业微创新类型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8(11):118.

[2]周青,聂力兵,毛崇峰,方刚.企业微创新:研究述评与展望[J].科学进步与对策,2019(01):153-155.

[3]王岳.微创新在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J].企业经济,2015(11):79.

[4]马晓苗.企业微创新的内涵、特征及其价值实现机理[J].商业研究,2015(01):111.

[5]胡浩,马文明,李德俊.价值共创视角下的中小企业微创新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9(01):64.

[6]浅析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诚信文化建设[EB/OL].(2016-08-10)[2020-05-28].https:// wendang.chazidian.com/lunwen-197350/.

[7]鲁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高校后勤服务外包探析[J].高校后勤研究,2019(02):12-15.

[8]沈东,闫富松.供给侧改革引领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8(05):8-10.

[9]王海峰.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校后勤改革机遇与路径[J].高校后勤研究,2017(04):5-7.

[10]孙成珠.浅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高校后勤研究,1994(08):59.

[11]韦曙和.新时代下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基于“管办分离”的视角[J].高校后勤研究,2018(01):43.

(责任编辑:赵相华)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供给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