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及价值实现

2020-03-16 13:46庞小云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革命红色精神

庞小云

(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530006)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实践中形成的文化积淀,包括了革命遗址、遗物、纪念馆等物质文化和革命理论、革命精神、革命文艺作品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精神等非物质文化。近年来红色文化资源的兴起和发展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在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自信方面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民的重视,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希望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容里提炼出红色精神,实现其价值,并且传承和发展。通过红色文化精神的继承和传播,能够极大的提升红色文化地区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快速、科学、和谐的发展。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

文化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展示着该地区整体发展的状态,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由于在政治区域上的特殊性,其文化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不仅是当地特色的文化要传承和发展,由于历史时代性所造就的红色文化也占据了一席之地。由于红色文化资源在国家和地区文化的重要性,学术界对其也不乏各方面的研究,其中,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红色文化资源可分为两个不同的层面,即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物质层面主要指的是革命时期遗址遗迹、以及后人为纪念先辈的努力而兴建的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公墓、旅游景点等;精神层面则是指中华民族从古到今的五千多年历史中所塑造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努力奋斗、勤劳勇敢、英勇抗争、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伟大民族精神和近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民族精神。这种分类方式把红色文化资源从大方向上区别开来,物质与精神分开讨论,在物质上的分类与现今大多数分类大同小异,而精神层面的概括则显得范围很广,延伸到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而红色文化资源的说法是现代才出现的,因此这样的精神层面的分析结果有待商榷。

第二,红色文化资源根据不同的形式可从四个方面做分类,即有形资源、无形资源、文化资源和人物资源。所谓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在字面意义上理解为有实物存在的物质资源和革命历史故事等无实物的非物质资源,而文化资源则是由革命历史所产生的文学作品以及精神上的文化积淀,人物资源是革命时期的英雄事迹和由此产生的人物形象带来的精神文化。上述方法其实就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资源的细分,这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带来一定的便利,但是这种分类方式存在重复性,比如无形资源和文化资源,实质上几乎等同,因此也会产生争议。

第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思想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精神资源,以及它们的物化形态资源。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作出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这一看似并不是很符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进程中所产生的与中国实际相关的红色文化资源,通俗点来讲,不接地气。这种分类方式非常理论化,与中国近代革命、抗争和建设中所产生的具有物质和精神实质性的红色文化资源难以契合,虽有关联,但不准确。

第四,按红色文化资源的主题内容做阶段性划分,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840年-1921 年,中华民族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王朝的双重压迫下展开的激烈反抗、自强不息的发展历程;第二阶段为1921 年-1949 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取得抗战的胜利、推翻了反动政权,成立了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发展过程;第三阶段为1949 年-1978 年,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社会几乎一无所有、千疮百孔这样一个基础上努力拼搏、艰苦奋斗,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奋斗历程;第四阶段为1978 年至今,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和世界形势下,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由这四个阶段所产生的所有包括物质的、精神上的红色文化资源都作出了划分,形成阶段性的红色文化资源分类,时间性上很强,但是对于研究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综合学术界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标准,笔者认为,红色文化资源实质上可以做更细致、更符合学术研究的分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文献资源、影像资源、物质资源。所谓文献资源指的是人物传记、回忆录、史、志、相关活动文字记录等;影像资源包括对革命时期的电影电视、纪录片、新闻、录像等;物质资源指的是比较直观反映的资源,如革命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等。三部分资源的整合,形成一个对红色文化资源完整的叙述分类,这样资源分类既能给现代学者做红色文化的研究带来很大的便利,又使得革命故事的宣传具有更多的真实性,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质性的资料。比如广西龙州起义,由邓小平领导下的革命起义,建立了左右江根据地,组建了革命的军队红八军,在这场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英勇奉献的精神、重大的贡献,丰富了革命的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开展武装斗争、反抗敌人的历史的重要篇章,这些都是有相关的文献资料记载,形成了文献资源。为了纪念龙州起义的革命活动,形成了中国红军第八军军部旧址、龙州起义纪念馆、红八军纪念馆等物质资源。为了记录和纪念龙州起义的革命活动,形成了一些纪录片和影视文学作品以传颂红色精神,也就是影像资源。因此,如果要对龙州起义所形成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解研究,就必须从文献资源、物质资源、影像资源入手,才能正确而全面的探究其革命精神。这样的分类对于学术界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具有实用性,对于发展红色文化资源地区的经济、文化具有指导性。每一个革命活动历史的研究和其价值的实现都应该包括和了解这三个方面的资源,才能全面深入挖掘内在的红色文化精神。

二、 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实现

红色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给地区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发展,更是人民精神文化信仰的重要部分,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引导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立。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红色文化的载体,其开发利用是价值实现重要的一环。红色文化资源的存在对当地党员和群众时时刻刻有着精神的教育和洗礼的作用,并给红色文化资源所在地人民的生活和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影响。

1.红色文化资源中红色精神的教育作用

我国对于红色文化教育日益重视,在这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教育我们的后代对红色精神的传承,革命时代发生的各种英勇事给我们留下一笔笔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些精神财富,秉承良好的学习精神,传承这些红色文化。注重红色文化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特别是红色地区的教育,有着独特的红色资源的优势,在中小学生的教育中渗入红色文化,对中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正面积极的导向作用。政府与学校以及当地的群众应齐心协力,共同推动红色文化精神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传承。习近平在参观将台堡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指出:“只有体会到革命年代的艰苦,才能使人们真正受到教育”。当前,一些红色文化资源地区的地方政府党校组织各单位开展体验式教学,注重情感体验,共同参与重走红军路的教育活动,摈弃现代设备,只带干粮和水,徒步行走崎岖山路,风雨无阻,实地体验当年红军之路的艰辛,活动结束后再进行座谈,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由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就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越来越多的革命老区利用本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相继开展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以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弘扬红色精神为中心,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指示,以史育人,以情感人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和挖掘丰富的、独特的、不可取代的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对青少年、普通民众以及党员进行深刻教育和熏陶,把革命的火种代代相传。

2.红色文化资源旅游日益兴盛

红色基因带来了火热的红色旅游。红色旅游的载体即红色文化资源包括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所发生的著名战役、重要根据地、各种会议地点、重要人物居住地等等,以其所包含革命精神和红色精神等内在价值,吸引人民群众前来纪念学习参观浏览,进行各种活动。学习中国革命的历史,其实就是学习中国式的政治智慧,坚定人民心中的爱国信仰,汲取革命文化道德的养分,因此而提升自身的精神修养。红色旅游通过休闲化的方式,利用不同的内容与形式,提炼中国革命历史的人物精神和可传承的文化力量,树立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伟大的理想信念,让人民时刻铭记中国当前的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辈们浴血奋战为后代拼下的,不应忘记先辈们为建立新中国艰苦奋斗的历程,形成不放弃、不屈服、坚定守卫国家的伟大精神的价值认同。

红色旅游的发展对于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区域内的红色文化资源很多处于偏远的山区,这些革命老区虽然经济与自然环境上条件较差,但是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可与脱贫攻坚战相结合,改善地区内的交通,通过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带来人流量和资金量,发展当地餐饮业、酒店住宿等第三产业,实现旅游扶贫。革命老区人民也可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增加收入,脱离贫困。

在国家制定的《2016-202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加强统筹规划,注重与脱贫攻坚、区域发展、城乡建设相衔接,与乡村旅游、研学旅行、生态旅游相结合,拓宽红色旅游发展路径,从根本上提升吸引力和影响力。在红色文化的资源开发工作中,适度市场化运作,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政治价值和历史价值,重视其经济价值,但不过度消费,形成完善的旅游景点管理体制,以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城乡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红色文化资源所在地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3.红色文化资源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其中,红色文化在文化产业中居于重要位置。红色文化资源产业以红色文化为内容创意,其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内涵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革命老区革命时期遗址和重大历史故事,不仅是珍贵的文化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以革命时期遗留下的红色文化资源背后的故事所创造出来的文化作品,丰富了红色精神,又丰富了社会主义文化内容和民族文化底蕴。红色旅游也属于红色文化资源产业的一部分,其经典的红色旅游线路和景点,为旅游者展现了观光的盛景,不仅学习了革命精神和革命历史,还增长自身的见识,这也是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很多革命老区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红色基因,根据当地革命历史创作了一批红色文化历史题材和文学作品,以各种形式如影视、音乐剧、歌曲,书籍等来发展红色文化资源产业,营造出一股浓郁健康的红色文化氛围,成为中华文化的时代记载。例如讲述了广西这片土地红色记忆的纪录片《红色传奇》,以及广西历史文化大讲堂中《伟人的足迹——邓小平在广西》,音乐歌曲《记住你》等影视和作品,相继走入人们的视线,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打造文化城市为载体,通过发展红色文化资源带动区域周边经济实现文化产业发展。

三.红色文化资源对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创造、沉淀下来的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又属于社会历史积淀下的一种历史现象,文化实质上是融合在物质之中又存在于物质之外,可被传承的国家以及民族的历史、风俗礼仪、传统习俗、文学艺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社会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如何发展到现如今的状态,追本溯源,可在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的红色文化中窥得一二,红色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精神价值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部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是以中国共产党代表的革命先驱的革命实践所沉淀下来的一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也是典型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糅合为一体的文化精神物质,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阶段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内涵十分丰富多彩,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重要源头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红色文化资源其实就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提供了无数的由先辈们留下的优秀精神文化结晶,引导着中华民族人民努力同心共同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革命老区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和发展中,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实地探索,丰富文化传承的内涵,对革命老区的文化价值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以广西著名的革命老区崇左市为例,1930 年2 月,由邓小平领导的龙州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独立领导的一次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武装起义,也是我们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的唯一一次高举反帝旗帜的起义。龙州起义为我党培育和造就了一批坚强的革命骨干,也为我们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广西近代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江地区各民族人民开展武装游击战争,建立人民政权,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大军在中越边境歼灭国民党残余部队并将红旗插上镇南关,标志着广西全境解放。如今,崇左吸引着红色文化和党史研究者蜂拥而至,红色文化精神也成为了当地青少年价值观导向的一个重要方面,影响本地区人民的文化走向,提升当地人民的文化自信,是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头。

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教育资源,在发挥其引导社会、教育人民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功能时,应该坚持这个发展方向不能变。红色文化资源的存在也具有团结人民、联系群众的作用,具有实践意义。因此,我们应重视保持红色文化资源的正确发展方向,分析红色文化资源的功能,发挥其实际意义,在人民广泛认可的革命精神和价值观的基础上,挖掘出红色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文化核心价值,形成强大的创新力和凝聚力,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增添光彩。

猜你喜欢
革命红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