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年譜*

2020-03-16 19:45王亞男
古籍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著作

王亞男

關鍵詞:徐芳;明末清初;年譜;著作

徐芳(1619—1670),字仲光,號愚山子,後改號拙庵,江西南城人。《皇明遺民傳》卷二、曹溶 《明人小傳》卷四、黄容《明遺民録》卷三、陳田《明詩紀事》辛簽卷二十一、朱彝尊《明詩綜》卷六十九、曾燠《江西詩徵》卷六十三、《(同治)南城縣志》卷八等皆載其傳。錢謙益稱:“仲光蒼蒼凉凉孤行孑立,有崖山柴市之忠而不爲將相,有西眢井之節而不忍稱遺民。”(1)《皇明遺民傳》卷二,國立北京大學影印如皋魏氏藏朝鮮人著鈔本,民國二十五年。徐芳盛年有爲,名盛一時,值得關注,故本文對徐芳行年加以考據,進一步推動其人研究,補充清代文壇史料。

1619年 明萬曆四十七年 己未 生 一歲

出生。

《懸榻編》卷五《卯闈紀事》:“予己卯鄉試,出吾郡司李蕭問玄先生門……笑問年幾何,予對二十有一。”(2)(清)徐芳:《懸榻編》,《四庫禁毁書叢刊》集部86,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210頁。

《懸榻編》卷二《壽錢牧齋宗伯序》:“予之生後先生三十七年。”(3)《懸榻編》,第64 頁。

按,徐芳崇禎己卯歲(1639) 參加鄉試,時二十一歲,從崇禎十二年上推,應生於萬曆四十七年己未(1619)。徐芳出生晚錢謙益三十七年,據方良《錢謙益年譜》,钱谦益“(萬曆十年壬午)九月二十六日,生於常熟城東賓湯門内坊橋西”(4)方良:《錢謙益年譜》,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2年,第5頁。,從萬曆十年下推三十七年,徐芳生年亦爲萬曆四十七年(1619)。

1636年 明祟禎九年 丙子 十八歲

春,歸潘氏。

《懸榻編》卷六《亡妻潘氏宜人墓志銘》:“丙午春,歸予,年十九。”“乙巳冬十一月,南城徐芳妻潘氏宜人卒。”“宜人生萬曆戊午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未時,距卒,得年四十有八”。(5)《懸榻編》,第226頁。

按,丙午應誤,潘氏生於萬曆四十六年(1618)戊午,卒於康熙四年(1665)乙巳,得年四十八歲,據此推算,潘氏十九歲時應爲崇禎九年(1636)丙子。

1639年 崇禎十二年 己卯 二十一歲

鄉試第二中舉,得蕭問玄先生贊許。

《懸榻編》卷五《卯闈紀事》:“予己卯鄉試,出吾郡司李蕭問玄先生門。”(6)《懸榻編》,第210頁。

《懸榻編》卷六《亡妻潘氏宜人墓志銘》:“己卯予舉於鄉。”(7)《懸榻編》,第227頁。

李人境《(同治)南城縣志》卷八:“徐芳,字仲光,號拙庵。崇禎乙卯鄉試第二,明年成進士。尋授澤州知州,以治行第一聞。”(8)(清)李人境修:《南城縣志》,同治十二年刻本。

按,《(同治)南城縣志》“乙卯”應爲“己卯”之誤,己卯鄉試第二應無誤。

1640年 崇禎十三年 庚辰 二十二歲

冬,以選人身份入京,適淮北饑荒,赴京途經燕齊,見白骨遍地。

《懸榻編》卷二《白骨會序》:“庚辰冬,淮北饑,予逐選人隊赴京師,走燕齊間,數十里,流殍相屬,白骨撑掛於道,與霜雪相亂。”(9)《懸榻編》,第 61頁。

中進士第二甲五十名。

《懸榻編》卷六《亡妻潘氏宜人墓志銘》:“明年庚辰成進士。”(10)《懸榻編》,第227頁。

《明清進士題名碑録索引》載,徐芳名列第二甲五十名。(11)朱保炯,謝沛霖編著:《明清進士題名碑録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616—2617頁。

友方以智中進士,兩人訂交。

《懸榻編》卷三《愚者大師傳》:“愚者舉進士在崇禎庚辰。”(12)《懸榻編》,第100頁。

《懸榻編》卷三《都禦使貞述方先生傳》:“長即浮山愚者以智,以庚辰進士擢翰林簡討。”(13)《懸榻編》,第99頁。

按,方以智,字密之,號“浮山愚者”,兩人同爲崇禎十三年(1640)庚辰進士,兩人當是此時相識訂交。

友方以智之父方孔炤因事被逮,方以智上書請代父死,尋擢翰林簡討。

《懸榻編》卷三《愚者大師傳》:“愚者舉進士在崇禎庚辰,是歲,貞述先生以楚撫被逮,愚者爲上書請代卒。自其枉,語在本傳,有詩曰‘激楚讀者悲之’,尋擢翰林簡討,供事講讀。”(14)《懸榻編》,第100頁。

友同郡黄公於匡山削髮爲僧。

《懸榻編》卷二《募修密雲菴序》:“後十年庚辰,予倖捷南宫,公已髡頂入匡山,雖尺素間通,然已無從覓一晤語。”(15)《懸榻編》,第83頁。

過山左,於萬某處聞徽州汪家换心之事。

《懸榻編》卷四《换心記》:“族子某爲郡從事,庚辰與予過山左道中縷述之。古未聞有换心者,有之自此始。”(16)《懸榻編》,第152頁。

1641年 崇禎十四年 辛巳 二十三歲

正月,以選人留京兩月。

《懸榻編》卷五《辛巳紀夢》:“烈皇帝之十四年,辛巳春正月,有旨召故閣臣周延儒、賀逢聖、張四知入輔政。三行人叩命往,趨就道,所以獎寵之甚至。予時以選人留京邸兩月矣。”(17)《懸榻編》,第208頁。

夢周延儒、賀逢聖、張四知三公不詳事。

《懸榻編》卷五《辛巳紀夢》(18)《懸榻編》,第208頁。,題即“辛巳”,此爲以選人留京兩月中所作之夢。

四月,吏部任命山西澤州。

《懸榻編》卷二《寶墨卷序》:“予辛巳待罪晋澤。”(19)《懸榻編》,第52頁。

《懸榻編》卷五《辛巳紀夢》:“夏四月,謁吏部,選得澤州,澤故晋地,去吴遠,不甚聞京師事。”(20)《懸榻編》,第208頁。

冬十月,母染病。

《懸榻編》卷六《亡妻潘氏宜人墓志銘》:“辛巳謁□得澤州守……冬十月,先妣染疾漸亟。”(21)《懸榻編》,第227頁。

作《三民論》上下兩篇,討論社會士人風氣。

《懸榻編》卷一《三民論》下題“辛巳”。(22)《懸榻編》,第28頁。

崇禎皇帝下旨收白骨,自京歸淮北見災後恢復繁華之氣象。

《懸榻編》卷二《白骨會序》:“易歲歸,而熙攁者,歌舞者,華裾而珍饌者,户相比則益以異焉,而或高興焉,大馬焉。”“予得繼以目辛巳者,目之乎,辛巳之變其時之白骨有天子以爲歸矣,今之白骨安歸耶!”(23)《懸榻編》,第61、62頁。

按庚辰後一年爲辛巳。

1642年 崇禎十五年 壬午 二十四歲

正月,母逝。

《懸榻編》卷六《亡妻潘氏宜人墓志銘》:“冬十月,先妣染疾漸亟,予天涯邊阻,鄉信杳絶,宜人蕪子職,衣不解帶,前後三月。”(24)《懸榻編》,第189、190頁。

《懸榻編》卷五《辛巳紀夢》:“壬午奔先宜人訃。”(25)《懸榻編》,第227頁。

按,崇禎十四年(1641)辛巳十月徐母染疾漸重,妻潘氏侍奉前後三月,壬午徐芳奔孝,則其母應爲崇禎十五年(1642)壬午正月逝世。

又四月,奔母喪南歸,過廣陵,湯惕菴述周延儒近狀,告湯惕菴辛巳之夢。

《(雍正)澤州府志》卷三十三“官跡”有小傳:“甫一載,以艱歸。”(26)(清)朱樟編:《澤州府志》,雍正十三年刻本。

《懸榻編》卷五《辛巳紀夢》:“壬午奔先宜人訃,過廣陵,湯惕菴爲郡李來晤,乃具述宜興近狀。予以夢告,惕菴亦吒惜。”(27)《懸榻編》,第208頁。

按,徐芳任澤州知州僅一年時間,则崇禎十五年(1642)壬午四月左右奔母喪南歸,告湯惕菴辛巳之夢應爲返鄉守孝途中過廣陵之事。

八月,於江西南城,爲李雯《破夢鵑》作序。

《懸榻編》卷二《破夢鵑序》無作者題署。(28)《懸榻編》,第59頁。

《明清孤本稀見戲曲匯刊》下編“傳奇類”收録《破夢鵑》有徐芳序,署“崇禎壬午秋桂月上浣穀旦,年家眷弟拙庵徐芳頓首題贈”。(29)黄仕忠編校:《明清孤本稀見戲曲匯刊》(下編),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593頁。

按,“壬午”爲崇禎十五年(1642),“桂月上浣穀旦”,即八月上旬吉日,因此,序應撰於這一年八月上旬,正是徐芳在江西南城家居守孝期間。

冬,奉書馬素修自陳拙劣狀,得馬素修回書嘉許。

《懸榻編》卷六《拙菴銘》:“予壬午冬,奉書馬素修先生,自陳拙劣狀,先生答書嘉許,且曰‘今之人巧於謀利,拙於謀義;巧於謀名,拙於謀實,乃之害久矣。子能拙,子復何憂?’予得書再拜佩之。”(30)《懸榻編》,第226頁。

1643年 崇禎十六年 癸未 二十五歲

友陳公繼中進士,兩人訂交。

《懸榻編》卷三《緒衣僧記》:“予友平西陳徵白……後登崇禎癸未榜進士,選得粤東潮州司李。”(31)《懸榻編》,第134頁。

《懸榻編》卷二《募修密雲菴序》:“後十年庚辰,予倖捷南宫……又三年,平西徵白陳公繼起於乾竺學,耽癖稍遜公而了徹等之,予不獲進黄公者,於徵白得以傾懷而迭唱也。”(32)《懸榻編》,第83頁。

按,庚辰後三年,應爲癸未,兩人當此時訂交。

秋,遊苦竹館。

《懸榻編》卷四《重遊苦竹館記》:“嗚呼,予之歷是館三矣,去歲以夏,癸未之役以秋,兹行以冬。”(33)《懸榻編》,第170—171頁。

秋,與傳子遊龍潭,過迎仙峰,遇修髯老僧及隱菴、慈菴二上人。

《懸榻編》卷四《遊迎仙峰記》:“往歲癸未秋,嘗從傳子遊龍潭,假道登是峰……其時記有一修髯老僧及隱菴、慈菴二上人,别予於峰頂,今已七年矣。”(34)《懸榻編》,第175頁。

秋,携家眷入福建綏安避亂。

《懸榻編》卷六《亡妻潘氏宜人墓志銘》:“癸未秋,宜人從予避亂樵川之綏安。”(35)《懸榻編》,第227頁。

十月,於福建綏安,於楊子翠竹山房三月。

《懸榻編》卷四《翠竹山房記》:“翠竹山房者,綏安楊子讀書齋名也。”“予癸未十月避亂至綏,與楊子共是齋三月,既而别去。”(36)《懸榻編》,第143頁。

冬,於福建綏安,知鄒守音與程九萬夢中軼事。

《懸榻編》卷三《斷魂記》:“予癸未冬避亂入閩綏,耳鄒君事最悉。”(37)《懸榻編》,第119頁。鄒君,名守音,戊辰進士,江西豐城人。程君,名九萬,乙丑進士,江燕饒州人。

家居見奇雀。

《懸榻編》卷五《雀先生》:“予癸未家居,有老婦携小籠,畜班雀一,云能推命。”(38)《懸榻編》,第221頁。

1644年 清順治元年 甲申 二十六歲

李闖攻陷京師,明亡,友方以智被捕囚禁。

《懸榻編》卷三《愚者大師傳》:“闖賊陷京,愚者見繫,幽囚榜楚,幾濱於死。”(39)《懸榻編》,第100頁。

三月,友馬素修殉國,改號拙菴。

《懸榻編》卷六《拙菴銘》:“會先生(即馬素修)殉甲申三月難,予因改號拙菴,既自勉,且終身不敢忘先生,遂爲銘。”(40)《懸榻編》,第226頁。

1645年 順治二年 乙酉 二十七歲

三月,雷震異常,次日聽聞一不孝子雷震而死。

《懸榻編》卷六《雷震不孝》:“乙酉三月某夜,雷震異常,予意必有所擊。次日傳聞,果斃一進子。”(41)《懸榻編》,第239頁。

乙酉之變,再入福建綏安避亂。

《懸榻編》卷六《亡妻潘氏宜人墓志銘》:“乙酉旴變,再從入綏。”(42)《懸榻編》,第227頁。

任南明隆武朝驗封司,後擢文選郎。

《(同治)南城縣志》卷八:“唐王僭立,起驗封司,擢文選郎。……林友蘭按江西,遁還閩,懼劾,上章極詆曾櫻及楊廷麟、萬元吉等。芳言友蘭奸邪黨比,誣陷正人,降友蘭光禄録事。由是奸人切齒,謂芳與湯來賀等爲江西黨,改芳翰林編修。留延津,以病乞歸。”

《明史·列傳第六·諸王三》:“大清順治二年五月,南都降。聿鍵行至杭,遇鎮江總兵官鄭鴻逵、户部郎中蘇觀生,遂奉入閩。南安伯鄭芝龍、巡撫都御史張肯堂與禮部尚書黄道周等定議,奉王稱監國。閏六月丁未,遂立於福州,號隆武,改福州爲天興府。”(43)(清)張廷玉等撰,中華書局編輯部編:《明史》,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第2388頁。

《思文大紀》“隆武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戊戌)”條下載:“命太僕寺少卿監察禦史林蘭友巡按江西。”(44)《思文大紀》,《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第5輯,台北:台灣大通書局,1987年,第45頁。

按,徐芳任南明隆武朝驗封司、文選郎的時間應當在隆武朝建立之後,林友蘭巡江西被貶之前。順治二年閏六月南明隆武朝建立,隆武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唐王授命林蘭友巡按江西,此时已近年末,則徐芳應在清順治二年(隆武元年)間應任南明隆武朝驗封司、文選郎。

過福建綏安楊子翠竹山房。

《懸榻編》卷四《翠房山竹記》:“予癸未十月避亂至綏,與楊子共是齋三月,既而别去。乙酉再過,丙戌三過,先後四歲矣。”(45)《懸榻編》,第143頁。

1646年 順治三年 丙戌 二十八歲

再過福建綏安楊子翠竹山房。

《懸榻編》卷四《翠房山竹記》:“乙酉再過,丙戌三過。”(46)《懸榻編》,第143頁。

於南明隆武朝爲官,時林蘭友按巡江西後上章詆毁楊廷麟、萬元吉等,徐芳上書指林蘭友誣陷正人,後遭報復,改任翰林編修,留延津,後以病乞歸。

《明史·列傳第六·諸王三》載:“(順治三年)八月,聿鍵出走,數日方至汀州。大兵奄至,從官奔散,與妃曾氏俱被執。”(47)《明史》,第2389頁。

按,由上述已知,清順治二年(隆武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唐王命林蘭友巡按江西,此时已近年末,則後續事件應發生於隆武元年之後。大清順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八月,隆武帝被捉,隆武朝覆滅,則徐芳上書指林蘭友誣陷正人,後遭報復改任翰林編修,留延津,後以病乞歸等事件應當發生於順治三年(隆武二年)八月之前。

1647年 順治四年 丁亥 二十九歲

四月,福建綏安亂,携家往湖南嘉禾縣避亂。

《懸榻編》卷六《亡妻潘氏宜人墓志銘》:“丁亥四月,綏安訌,乃徙嘉禾之王田。”(48)《懸榻編》,第227頁。

五月,自福建綏安過湖南武陵山及響水潭。

《懸榻編》卷四《響水潭記》:“丁亥五月,予自閩綏徙是山,嘗一過其上,賞其異而不能去也。”“是山”即湖南武陵山。(49)《懸榻編》,第142頁。

夏,遊苦竹館。

《懸榻編》卷四《重遊苦竹館記》:“嗚呼,予之歷是館三矣,去歲以夏,癸未之役以秋,兹行以冬。四時之觀幾無不傳子敵也,所負者春耳。主人無苦客乎?傍簷桃李,他時猶得,爲傳子詠之。是館因觀名曰苦竹,别署紫薇山房云。予戊子爲之記。”(50)《懸榻編》,第170—171頁。

按,戊子爲順治五年(1648),去歲即爲康熙四年(1647)。

作《翠房山竹記》。

《懸榻編》卷四《翠房山竹記》下題“丁亥”。(51)《懸榻編》,第143頁。

1648年 順治五年 戊子 三十歲

於福建綏安,林逸菴過訪留宿。

《懸榻編》卷二《送林逸菴之鏡山序》:“行予避寇,入綏安……三山林生逸菴,酉戌間嘗從事於延津。戊子過予旴,固留泊焉。”(52)《懸榻編》,第60頁。

自湖南嘉禾還江西故居。

《懸榻編》卷六《亡妻潘氏宜人墓志銘》:“丁亥四月,綏安訌,乃徙嘉禾之王田。戊子暫還故居。”(53)《懸榻編》,第227頁。

八月,雙虹堤建成。

《(同治)南城縣志》卷九《藝文》之《雙虹堤記》:“始先君,予辟荆啓土堂構於是,曰伏龍居,蓋三十餘年矣。稍疑前溪斜曠,議築堤蔽之,而埋其舊溪,更導使曲鳩工,戊子八月甫終。”

秋八月,長子一麟生。

《懸榻編》卷六《亡妻潘氏宜人墓志銘》:“戊子暫還故居,是秋八月,一麟生。”(54)《懸榻編》,第227頁。

冬,遊苦竹館,作《重遊苦竹館記》。

《懸榻編》卷四《重遊苦竹館記》:“兹行以冬……予戊子爲之記。”(55)《懸榻編》,第170—171頁。

父逝。

《懸榻編》卷六《亡妻潘氏宜人墓志銘》:“戊子暫還故居……逾旬先考病,遂不起,宜人佐予奉祝,彌月不寐,大事内替,備極瘏瘁。”(56)《懸榻編》,第227頁。

1649年 順治六年 己丑 三十一歲

二月一日晚,陳象中饋贈小魚十尾。

《懸榻編》卷四《放魚小記》:“己丑二月朔日夜,陳子象中饋予小魚十尾,再却弗得。”(57)《懸榻編》,第150頁。

春,携家眷避亂湖南嘉禾王田,後轉徙竺峰。

《懸榻編》卷六《亡妻潘氏宜人墓志銘》:“己丑春,□從避兵王田,尋徙竺峰。”(58)《懸榻編》,第227頁。

十月十三日,赴友傳子芙蓉峰之約。

《懸榻編》卷四《柳園記事》:“己丑十月,前望之二日,予自山菴至鯉湖,赴瀛濱傳子芙蓉約也。芙蓉者,西山之最深峰名,傳子以爲不可不遊,期十年矣。”(59)《懸榻編》,第168頁。

冬,雪晴後携子一麟登劉季尖。

《懸榻編》卷三《水蓮紀異》:“去平西之西數十里,有劉季尖,不知所自名也。其高入雲,老屋數間,祀古仙像,遊人到者絶少。己卯冬,携子子宣讀書近地,雪霽偶登是山。”(60)《懸榻編》,第124頁。

《懸榻編》卷六《亡妻潘氏宜人墓志銘》:“宜人所生子一,即一麟,今爲郡庠生,娶媳傅氏。次子一鸞,孔氏出,尚幼。”(61)《懸榻編》,第229頁。

按,徐芳共兩子,長子一麟,次子一鸞,潘氏卒於康熙四年(1665)乙巳,徐芳作《亡妻潘氏宜人墓志銘》時言一鸞尚幼,則此次同登劉季尖之子當爲長子一麟,子宣或爲其字。

1650年 順治七年 庚寅 三十二歲

三月,自遠刹還竺峰,遇一牧者而論。

《懸榻編》卷五《牧者言》:“庚寅三月,予自遠刹步還竺峰,日既暮矣,有牧驅牛而前。”(62)《懸榻編》,第205頁

七月十二日,與友趙淳生、趙玉衡觀麻姑山瀑布。

《懸榻編》卷四《麻姑觀瀑記》:“是日,境甚幽,觀甚晢。所謂客,趙子淳生、玉衡,凡三人。時庚寅七月十二日。”(63)《懸榻編》,第146頁。

十一月,與兩友人登鑄仙峰。

《懸榻編》卷四《鑄仙簾記》:“予少時入城,登從姑,觀所謂鰲峰蟾窟,僂而坐於石印之下,心偔焉,以爲山之奇,世不復有也。嗣山中人有言,中方之嚴最鑄仙,則益以爲念,十餘載,弗獲過其處。庚寅十一月久霽,乃率二友裹糧往驗之。”(64)《懸榻編》,第167頁。

往福建松溪避亂,未至,返伏龍故居。

《懸榻編》卷六《亡妻潘氏宜人墓志銘》:“庚寅再走松溪,寇至無所往,始復返肰龍里居。”(65)《懸榻編》,第227頁。

按,此肰龍里居,應爲徐芳江西南城之伏龍故居。

過迎仙峰,見慈菴、隱菴二上人,聞修髯僧寂去。

《懸榻編》卷四《遊迎仙峰記》:“往歲癸未秋,嘗從傳子遊龍潭,假道登是峰,一飯遽返焉。以吉州寇警震鄰也,其時記有一修髯老僧及隱菴、慈菴二上人别予於峰頂,今已七年矣。及是再過,則慈菴仍主是菴,隱菴亦適自麻姑至,相見歡甚,獨問向修髯僧,則已寂去矣。”(66)《懸榻編》,第175頁。

按,癸未爲崇禎十六年(1643),七年後即爲順治七年(1650)庚寅。

以遺逸獲薦仕清廷,不就。

《(同治)南城縣志》卷八:“國朝順治七年,分巡道莫可期以遺逸薦,起翰林院右春坊,不就。”

别友黄維輯。

《(同治)南城縣志》卷九《復黄維輯》:“别教自庚寅於今十有三載。”

1651年 順治八年 辛卯 三十三歲

寄書黄維輯,談論功名與學問之關係,表明淡泊明志之意。

《懸榻編》卷五《寄黄維輯》下題“辛卯”。(67)《懸榻編》,第182頁。

建四明閣。

《懸榻編》卷四《四明閣記》:“辛卯還山中,環堵就荒,踠足靡所,乃因傍舍之隙趾,倚土續木,增器斗室,架小樓其上,顔曰:‘四明閣’。”(68)《懸榻編》,第144頁。

1652年 順治九年 壬辰 三十四歲

春,於河南延津之浦開詩壇。

黎士弘《托素齋文集》卷一中《徐光仲詩序》:“記壬辰春仲光開詩壇於延津之浦,同學者二十五人,予以一二淺言殿簡末然。予即次延津,而光仲即去五日,實未得見。”(69)(清)黎士弘:《托素齋文集》,《清代詩文集彙編》第6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564頁。

七月,雙虹堤修葺訖工。

《(同治)南城縣志》卷九《藝文》之《雙虹堤記》:“因不忍遺緒之廢墜,而就之計役工,二子有奇,費金溢百,始事,壬辰之七月訖工。”

十月,與伯兄居雙虹堤三月。

《(同治)南城縣志》卷九《藝文》之《雙虹堤記》:“十月,而吾與伯兄晨夜食息於奮鍤喧呶者,凡三閲月。”

1653年 順治十年 癸巳 三十五歲

初夏,於同鄉何碧堵處聞曲阜孝童之事。

《懸榻編》卷三《孝童記》:“時癸巳初夏,同里何碧堵客其地,得詳聞。”(70)《懸榻編》,第116頁。

1655年 順治十二年 乙未 三十七歲

秋,友方以智之父方孔炤逝,方以智自金陵天界寺還桐江,築欒廬守孝不出。

《懸榻編》卷三《都禦使貞述方先生傳》:“乙未秋,無疾一日逝,年六十有五,門人私謚曰貞述先生。”“長即浮山愚者以智……□緇歸住金陵天界寺,以先生喪還,居欒廬不出,遠近尊爲愚者大師。”(71)《懸榻編》,第99頁。

《懸榻編》卷三《愚者大師傳》:“貞述先生訃至,再返桐江,結廬三載,有欒廬草已。”(72)《懸榻編》,第100頁。

1657年 順治十四年 丁酉 三十九歲

寄書高自山,論詩之流變。

《懸榻編》卷五《與高自山書》下題“丁酉”。(73)《懸榻編》,第192頁。

過夏生家,於方亭作詩一首。

《懸榻編》卷六《紀將樂張孝廉事》:“予丁酉過夏生家,見其奄奄一息,零落瑣尾之狀,心感之,因生方亭作詩曰‘九曲池塘活水流,雕闌面面俯清幽。半生心力經營盡,好與人間話鵲鳩。’”(74)《懸榻編》,第242頁。

問督學歲試首名文章之題。

《懸榻編》卷六《樵城箕仙紀》:“昨歲丁酉,督學歲試臨吾樵。予與數友問場中首何題。”(75)《懸榻編》,第255頁。

1658年 順治十五年 戊戌 四十歲

於太行山脚拜張藐山先生墓。

《懸榻編》卷二《寶墨卷序》:“陽城張藐山先生,國家三百年有數人品也……近歲戊戌再行脚太行得拜先生墓。”(76)《懸榻編》,第52頁。

寄書馮石室。

《懸榻編》卷五《與友石室》下題“戊戌”。(77)《懸榻編》,第203頁。

秋,往金陵。

《懸榻編》卷六《亡妻潘氏宜人墓志銘》:“戊戌秋,予爲俗所迫乃赴長平故人看山約,尋行脚金陵,流浪五載。”(78)《懸榻編》,第228頁。

冬,友方以智来江西南城荷葉山訪徐芳,不遇。

徐芳《懸榻編》卷三《愚者大師傳》:“登匡廬五老峰,再入旴江,訪所知愚山荷葉山中。適山行脚遠出,則就所居草庵棲止,凡三閲月。”(79)《懸榻編》,第100頁。

方文《嵞山续集》收録徐芳《西江遊草序》:“予同籍密之……戊戌冬訪予山中,因止日旴、黎間。”(80)(清)方文:《嵞山續集》,《清代詩文集彙編》第3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546頁。方以智,字密之。

1659年 順治十六年 己亥 四十一歲

友方以智遊禪,未定行蹤,寄書詢其近况。

《懸榻編》卷五《寄木立道兄》下題“己亥”。(81)《懸榻編》,第184頁。

夏,與楊東犧、塗宜振等人共助方以智修廪山精舍。

任道斌《方以智年譜》:“(順治十六年)夏,壽昌寺僧及建昌府士人徐芳、楊日生、涂景祚等助修精舍。”(82)任道斌:《方以智年譜》,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2年,第210頁。

《冬灰録》卷首三《廪山緣起》載:“徐仲光、楊東曦、涂宜振、萬年諸居士,共發歡喜,許建精舍,乃題之曰:‘參天夢筆掃烟痕,杖指泉源在石根。扶起破盆齊出手,西江頂上一瓢吞。’”(83)(明)方以智撰,邢益海校註:《冬灰録》,北京:華夏出版社,2014年,第56頁。

1660年 順治十七年 庚子 四十二歲

八月,進金陵,寓南關三忠祠。老僧瞿輝設茶叙奇夢之事。

《懸榻編》卷五《紀瞿輝老僧夢》:“予庚子八月進金陵,寓南關三忠祠。一日老僧瞿輝,設茶告曰:‘夜來奇甚,夢一僧語予。’”(84)《懸榻編》,第214頁。

1661年 順治十八年 辛丑 四十三歲

春,自江西往金陵,會方文,告之方以智情形。

李聖華《方文年譜》:“徐芳自江西來,得知方以智廪山近事。”(85)李聖華:《方文年譜》,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第360—361頁。

方文《嵞山集(中)》《西江遊草》之《寄藥地上人》:“今春徐子來,云在廪山半。學道既已深,著書復無算。”(86)《嵞山續集》,第549頁。

四月二十三日,過嘉定訪歸有莊。

趙經達《歸玄恭先生年譜》“永曆十五年,順治十八年,辛丑,四十九歲”條下有“(九月)二十三日,侯記原携徐仲光芳過訪。案,徐芳,字仲光,南城人,庚辰進士,隆武時吏部郎。”(87)趙經達:《歸玄恭先生年譜》,《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第71册,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10年,第237頁。

十月,自嘉定歸,過虞山,錢謙益拜訪,翌日回訪,與錢謙益飲酒年野堂之胎仙閣。

《懸榻編》卷二《壽錢牧齋宗伯序》:“歲在辛丑十月,予以嘉定山水之役,還過虞山,牧齋先生聞而見訪。翌日,報謁年野堂之胎仙閣,先生飲之酒。”(88)《懸榻編》,第63頁。

友周亮工出獄,仲光與吴淇滋、高永清、王沄、朱静一、申繹芳前去慰問。

王先謙《東華録·順治三十六》:“順治十八年辛丑春正月壬子,上不豫。……上大漸,遣内大臣蘇克薩哈傳諭:京城内,除十惡死罪外,其餘死罪及各項罪犯,悉行釋放。丁巳(初七)夜子刻,上崩於養心殿。”(89)(清)王先謙:《東華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477頁。

周亮工《賴古堂集》卷十《南還,吴庭發至自毗陵、高澄甫至自梁溪、王勝時至自雲間、朱静一至自秋浦、申霖臣至自吴門、徐仲光至自旴江,相慰感賦》:“北轍南轅意倍縈,群公千里慰煢煢。新還不夢家曾到,再見反疑客更生。江上分風吹短棹,燈前制淚約浮萍。庭花亦識人來好,可奈烏啼白下城。”(90)(清)周亮工:《賴古堂集》下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455頁。

寄書錢謙益。

《懸榻編》卷五《與錢牧齋宗伯》下題“辛丑”。(91)《懸榻編》,第179頁。

1662年 康熙元年 壬寅 四十四歲

春,與何三省等人募梓爲方以智刻印《通雅》一書。

任道斌《方以智年譜》:“(康熙元年)春,遊南城,友人何三省、徐芳發起募梓密之《通雅》。”(92)《方以智年譜》,第219頁。

方中通《陪集》卷一《與熊魯子書》:“《通雅》五千卷,五年前爲揭子宣所抄,而何觀我、李石臺、徐仲光、王願五諸先生合力倡之。”(93)(清)方中通:《陪集》,《清代詩文集彙編》第13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3頁。

與文德翼、方以智、苗蕃、湯恪素、何印兹、傅用兹、魏仲平等同遊江西南城從姑山。

任道斌《方以智年譜》:“(康熙元年)與徐芳、文德翼等遊南城從姑山。”(94)《方以智年譜》,第220頁。

文德翼《求是堂文集》卷十三《遊從姑山記》載:“是月也,癸酉仲光復作從姑主人,墨曆師乘觀我扁舟。”(95)(明)文德翼:《求是堂文集》,《四庫禁毁書叢刊》集部第14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577頁。

《(乾隆)建昌府志》卷五十五收徐芳《再同無可道兄、湯恪素先生、文燈巖、何印兹、傅用兹、魏仲平諸公登從姑》,詩云:“丹峰峻贈壓紫烟,到來呆瞪雜酣眠。半闌以外憐無地,一綫之中賴有天。苔壁巧書真古傷,石梁度展即飛仙。蘭亭好友遣蓮社,不朽斯遊也或然。”(96)(清)孟炤等修,黄祐等纂:《建昌府志》,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

寄書陳少遊,叙世道艱難及相思之意。

《懸榻編》卷五《與陳少遊》下題“壬寅”。(97)《懸榻編》,第202頁。

1663年 康熙二年 癸卯 四十五歲

正月,建傍蓮閣。

《懸榻編》卷四《傍蓮閣記》:“今歲正月,因倚簷跨徑,結爲小閣,穿内垣以通之。”“時癸卯四月朔日。”(98)《懸榻編》,第140、141頁。

四月一日,作《傍蓮閣記》。

《懸榻編》卷四《傍蓮閣記》:“時癸卯四月朔日。”(99)《懸榻編》,第141頁。

寄書黄維輯。

《(同治)南城縣志》卷九《復黄維輯》:“别教自庚寅於今十有三載,然精神來往不啻同堂晨夕。”

按,順治七年(1650)庚寅後十三年應爲康熙二年(1663)癸卯。

1664年 康熙三年 甲辰 四十六歲

苗蕃任南城縣令,來訪,二人訂交。

《(同治)建昌府志》卷六“苗蕃”條載:“康熙三年令南城。……抵任訪徐芳於荷葉山,建懸榻亭鰲峰之滸以居之,爲梓其集曰《懸榻編》。”(100)(清)邵子彝等修,魯琪光等纂:《建昌府志》,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寄書梅律之,望關注兒輩讀書。

《懸榻編》卷五《與梅律之》下題“甲辰”。(101)《懸榻編》,第201頁。

春,自綏安買舟趨延津,自舟人吴敬處聽聞虎化人形食人之事。

《懸榻編》卷四《鬼化虎記》:“予甲辰春自綏安買舟趨延津,舟人吴敬爲言其鄰子某。”(102)《懸榻編》,第161頁。

春,客居三山。

《懸榻編》卷六《亡妻潘氏宜人墓志銘》:“甲辰春,予再客三山。”(103)《懸榻編》,第228頁。

1665年 康熙四年 乙巳 四十七歲

寄書方以智,探討《周易》。

《懸榻編》卷五《寄木公三》下題“乙巳”,書云:“自佛説圓通法門而外,其最微者,莫如《周易》。”(104)《懸榻編》,第186頁。

自三山歸,秋,妻潘氏病重幾殆,長子一麟娶親。

《懸榻編》卷六《亡妻潘氏宜人墓志銘》:“甲辰春,予再客三山,一載歸而宜人貌悴甚,咳唾時帶絲血,猶不肯自逸,抵秋一病幾殆。稍間,復强起爲一麟娶婦,勞瘁過甚,不旬日而疾大作,遂不可救。”(105)《懸榻編》,第228頁。

按,康熙三年(1664)甲辰年一載後即康熙四年(1665)乙巳年。

冬十月,友張伯老謝世。

《懸榻編》卷五《與公庵書》下題“丙午”,書云:“張伯老去冬十月已謝世,其署中人曾向鄰□寄語,近始聞之,當事别無議者。”(106)《懸榻編》,第189、190頁。

按,丙午前一年應爲乙巳。

冬十一月,妻潘氏逝。

《懸榻編》卷六《亡妻潘氏宜人墓志銘》:“乙巳冬十一月,南城徐芳妻潘氏宜人卒。”(107)《懸榻編》,第226頁。

1666年 康熙五年 丙午 四十八歲

寄書方以智勸其隱居深山,不宜開堂講學。

《懸榻編》卷五《寄木公四》下題“丙午”。(108)《懸榻編》,第187頁。

錢謙益逝,姜仲聯至,述柳如是從死狀。

《懸榻編》卷三《柳夫人小傳》:“丙午某月,宗伯公即世。”“昨歲聞虞山先生變,惋歎良久,不知柳夫人事,頃京口姜仲聯至,使備述其從死狀。”(109)《懸榻編》,第113頁。

托林孔碩寄書鼓山永覺和尚。

《懸榻編》卷五《與公庵書》下題“丙午”,書云:“三山故知林孔碩,銓部名人又高人也,與鼓山和尚莫逆,到彼定應相見,一劄寄候,希爲致之,冗中不盡欲語。”(110)《懸榻編》,第189、190頁。

寄書林涵齋。

《懸榻編》卷五《與林涵齋書》下題“丙午”。(111)《懸榻編》,第191頁。

1667年 康熙六年 丁未 四十九歲

正月,前訪周亮工,爲其《字觸》作序。

周亮工《字觸》附徐芳序:“及是,再過長幹,而櫟園《字觸》成,來索言,曰:‘此昔人零碎本子也。’……康熙六年歲次丁未孟春之吉,江年同學弟徐芳拜手書於情話軒。”(112)(清)周亮工《字觸》,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前言第4頁。

夏,與文德翼、方以智、苗蕃、湯恪素、何觀我、劉幼立等同遊麻姑山。

文德翼《求是堂文集》卷十三《遊麻姑山記》載:“丁未孟夏甲子,抵旴。越翼日,乙丑,謁苗南城九符。苗曰:‘墨曆禪師住錫景雲,公幸少留。’遂客餘定應。……丁卯,霽。苗報徐仲光來矣。散步往尋仲光,正供墨師午齋,座上客滿,南豐湯恪素年伯、廣昌何觀我、新城楊東曦、峽江曾公子在焉,其一南城鄧幼立也,皆驚視相笑,有三十年相思者,有二十年相别者,遂訂遊姑山。”(113)《求是堂文集》,第576頁。

十月十三日,葬妻於石奇嶺。

《懸榻編》卷六《亡妻潘氏宜人墓志銘》:“閲兩歲丁未,得吉壤於邑之河西,地名石奇嶺。以仲秋十月朔十有三日,舉柩穸焉。”(114)《懸榻編》,第226頁。

作《柳夫人小傳》。

《懸榻編》卷三《柳夫人小傳》序:“昨歲聞虞山先生變,惋歎良久。”(115)《懸榻編》,第113頁。

按,錢謙益康熙五年(1666)逝,“昨歲聞虞山先生變”,今應爲康熙六年(1667)。

1668年 康熙七年 戊申 五十歲

友方文爲徐芳題《荷山草堂圖》。

李聖華《方文年譜》:“(康熙七年)爲徐芳題《荷山草堂圖》。”(116)《方文年譜》,第472頁。

方文《嵞山集(下)》卷四《題徐仲光荷山草堂卷》:“嶺海歸來重歎嗟,荷山深處老烟霞。漫言此地堪終隱,底事頻年不在家。玩世且同華表鶴,維舟先聽白門鴉。問君可是徐鴻客,行見楊花變李花。”(117)《嵞山續集》,第632頁。

1669年 康熙八年 己酉 五十一歲

三月四日,與施閏章、何印兹同遊麻源三谷,回程登鳳凰山。

施閏章《悼徐仲光》題下注:“公隱於旴江之荷山,撰著極富,己酉春同遊麻源三谷。”(118)(清)施閏章著,何慶善、楊應芹點校:《施愚山集》第3册卷二十九,合肥:黄山書社,2014年,第96頁。

施念曾《施愚山先生年譜》“康熙八年己酉先生五十二歲”條下有:“(三月)四日,同仲光、印兹遊靈谷麻源,回登鳳凰山。”(119)(清)施念曾:《施愚山先生年譜》,《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第74册,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10年,第390頁。

與施閏章約遊麻姑,未至。

施念曾《施愚山先生年譜》:“康熙八年己酉先生五十二歲”條下有“(十一月)廿五日,舟中草《廬陵縣志序》,又有旴江諸山遊記,又有《麻姑山遲徐仲光不至》。”(120)《施愚山先生年譜》,第391頁。

1670年 康熙九年 庚戌 五十二歲

於揚州,與汪楫相識。

羅茜《清初詩人汪楫及其詩歌研究》據汪楫《長歌答徐仲光先輩》、孫枝蔚《徐仲光先生來揚州,爲題荷山草堂圖》考證汪楫與徐芳相識。(121)羅茜《清初詩人汪楫及其詩歌研究》,2018年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汪楫《山聞詩》之《長歌答徐仲光先輩》叙述二人相識之事。(122)(清)汪楫:《山聞詩》,《清代詩文集彙編》第14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707—708頁。

孫枝蔚《溉堂集》卷三《徐仲光先生來揚州,爲題荷山草堂圖》可知徐芳此時在揚州。(123)(清)孫枝蔚:《溉堂集》中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706—707頁。

十一月二十四日,卒於祁門。

《(同治)南城縣志》卷九載苗蕃《祭徐仲光文》:“康熙庚戌十一月廿四日,仲光先生卒於祁門舟次,梓既歸矣,掛劍撤琴,千古奇慟。”

施閏章《聞伯訃璣》下題“時西江陳士業、熊雪堂、朱遂初、李梅公、徐仲光諸公相繼卒”。(124)《施愚山集》第2册卷十,第189頁。

按,徐芳應卒於陳士業、熊雪堂、朱遂初、李梅公之後,陳伯璣之前。陳宏緒,字士業,號石莊,據《歷代名人生卒録》卷八“康熙四年(1665)三月五日卒,年六十九。”(125)(清)钱保塘编:《歷代名人生卒録》,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年,第769頁。熊文舉,字公遠,號雪堂,江西南昌人,崇禎辛未進士,據周駿富《清代傳記叢刊》之《貳臣傳》卷十二《熊文舉傳》,其康熙二年以病乞歸,六年後因病卒於家中,即康熙八年(1669)己酉卒。(126)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第39册,台北:明文書局,1985年,第829頁。朱憲副,字遂初,生卒年不詳。李元鼎,字梅公,江西吉水人,天啓壬戌進士,據李元鼎之子李振裕《白石山房文稿》卷八《先府君行述》“府君生於明萬曆乙未年十一月十四日,卒於清康熙庚戌年十月十二日,享年七十有六”(127)(清)李振裕:《白石山房文稿》,《清代詩文集彙編》第15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16頁。,應卒於康熙九年(1670)庚戌。陳允衡,字伯璣,建昌南城人,據姚範《援鶉堂筆記》卷四十五考證,“陳允衡卒於康熙辛亥壬子之間”(128)(清)姚範:《援鶉堂筆記》,《續修四庫全書》第114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27頁。。則徐芳當卒於康熙庚戌年十月十二日之後,故苗蕃言其卒於康熙庚戌十一月二十四日當無誤。

徐芳一生著作頗多,著有《藏山稿》《藏山稿外編》《行脚篇》《松明閣詩選》《傍蓮閣草》《砌蛩吟》《憩龍山房制藝》《諾皋廣志》等,苗蕃選刻《藏山稿文》十之一曰《懸榻編》。今存文《懸榻編》六卷及《憩龍山房後記》《有事齋記》《雙虹堤記》《重修南城縣治碑》《陳伯磯願學集序》《重建口山禪寺志》《送湯惕菴備兵東粤序》《上府館當事言馬政書》《與郡司李狄公言清軍事書》《與鄧伯勉言清丈事書》《再與鄧伯勉言馬户事書》《與苗邑侯言均丁事》《復黄維輯》(129)《憩龍山房後記》《有事齋記》《雙虹堤記》《重修南城縣治碑》《陳伯磯願學集序》《重建口山禪寺志》《送湯惕菴備兵東粤序》《上府館當事言馬政書》《與郡司李狄公言清軍事書》《與鄧伯勉言清丈事書》《再與鄧伯勉言馬户事書》《與苗邑侯言均丁事》《復黄維輯》此十三篇文章存於《(同治)南城縣志》卷九《藝文》。《休園詩餘序》(130)(清)鄭慶祜:《揚州休園志》,《四庫禁毁書叢刊》史部4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第526—527頁。十四篇;存诗《重修密雲庵序》《登從姑》《再同無可道兄、湯恪素先生、文燈巖、何印兹、傅用兹、魏仲平諸公登從姑》(131)《重修密雲庵序》《登從姑》兩詩收於《(同治)南城縣志》卷九《藝文》;《再同無可道兄、湯恪素先生、文燈巖、何印兹、傅用兹、魏仲平諸公登從姑》一詩收於《(乾隆)建昌府志》。《過虎巖》《夏日芙蓉峰登眺》《城門高》《踏月行》《立春日賦示武陵諸友》《新晴》《晝寢》《喜渡河洛再過伊闕》《渡孟津》《五日竺峰登眺有感寄家升伯》《五日遣興》《古樓峰晚眺》《冬日宿净土巖》(132)(清)卓爾堪選輯《明遺民詩》,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第413—416頁。《過虎巖》《夏日芙蓉峰登眺》《城門高》《踏月行》《立春日賦示武陵諸友》《新晴》《晝寢》《喜渡河洛再過伊闕》《渡孟津》《五日竺峰登眺有感寄家升伯》《五日遣興》《古樓峰晚眺》《冬日宿净土巖》十三首詩見於卓爾堪《明遺民詩》,其中《喜渡河洛再過伊闕》張豫章《四朝詩》(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明詩卷六十五亦有收録。《灘舟吟》《上河晚眺》《秋日同林孔碩登鼓山宿白雲堂即事》(133)(清)陳田:《明詩紀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3299—3300頁。共计十九首。

猜你喜欢
著作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丁四新著作系列
清代养生家曹庭栋和他的养生著作《老老恒言》
江怡著作系列
陈松长著作系列
杨大春著作系列
杨泽波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画家的数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