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感教育理论的常用教学操作方法

2020-03-16 19:09姜正川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2期
关键词:情感性考试德育

姜正川

朱小蔓教授指出:情感教育的特点,是以情感为切入点,重视情感的作用和力量,运用情感的机制和条件,探寻如何使用情感性的品质支持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中小学教学教育过程中,无论是德育还是智育,科学的教育常常选择以情感为切入点。为什么要选择以学生的情感为切入点,其主要的理由和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哲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的内因,作为外因的种种教育教学要求,都必须通过人的内因来起作用,内因的变化才是根本性的变化。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人的意志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情感过程来决定的。一个人喜爱学习,对学习有兴趣,发自内心地“我要学”,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从人的生命的角度看,如朱小蔓教授所指出的那样:“情感是人的生命态度的表征,情感的存在和表达方式及其质量,反映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情感教育说到底关乎着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从智育和德育的角度看,智育过程和德育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情感的成分,在智育和德育活动的过程中,情感起着动力的作用。从人的终生发展的角度看,人的情感品质和健全人格是事业成功和获得幸福的前提条件。从教育研究的角度看,教育研究经常要回归教育的起点,而教育的起点是人,人的内在的核心的问题又是人的情感问题。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看,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发展,首先应当从关注学生的情感开始,所以新课程改革强调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人们的常识性的角度看,人无论做什么事,总是情感为先,首先是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在做事的过程中,是否专注,是否尽心尽力,是否舍得花大力气,是否持之以恒,是否锲而不舍,是否知难而进,等等,都取决于人的情感状态和情感的投入程度。

根据朱小蔓教授的情感教育理论,在中小学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基于情感教育理论的常用教学操作方法。

1.以情定教法:让学生越来越喜欢学习

以情定教就是以学生的情感为依据,科学地整合教材和合理地选择教法,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习,使学生越来越喜爱学习。具体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已有生活经验,充分考虑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可接受性,真正做到教育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新课改所倡导的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此基础上,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比较顺利,使学生学有所得,进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好的心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情感的活动协调展开,使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形成、情感的发展融为一体。以情定教法是针对在教学过程中人们较多地重视知识与思维而忽视情感而提出的。以情定教法更是针对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以考定教的现象而提出的。以情定教法强调真正落实新课改所提出的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改精神。以情定教法强调让学生在好的心情下学习,让学生越来越喜爱学习,进而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以此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

2.以情定考法: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愉悦

让学生在考试中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把考试作为一种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教学方式。以情定考法就是以学生的情感为依据,科学地设计考试内容和合理地选择考试的时机与方法,使学生在考试中获得愉悦,使学生在考试中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学生在考试中产生好胜的心理和求知的冲动。具体方法:一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充分考虑考试的功能,既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又要考虑使学生在考试中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二是精心设计考试内容,使考试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已有水平之间保持着一种合理的张力。三是科学选择考试的时机和形式。例如:课堂上的微型考试,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以后,趁热打铁,组织带有巩固练习性质的小型考试,既能起到巩固练习的作用,又能刺激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以情定考既强调考试的学习与思考的功能,又考虑考试的情感功能。以情定考强调教什么考什么,进而使学生方向明确,使学生做出了努力必能取得好的成绩。以情定考是针对应试教育影响下的淘汰考试而提出的。淘汰性考试总是通过许多过于繁难的试题使许多学生学习失败,使许多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使许多学生越来越厌学。以情定考把考试作为一种巩固练习、作为一种复习思考、作为一种学习检查、作为一种研究探索的常用教学方法,而这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首先考虑的是情感教育的功能。在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中考和高考的实际存在,淘汰性质的考试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种淘汰性质的考试是中考和高考复习阶段的事。对于中小学教育的非毕业班,以情定考的考试方法是普遍适用的。就本质而言,以情定考是关于情感教育的教育理论、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新课改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实际应用。

3.心理满足法:不断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不断点燃学生心灵的火把

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有许多正常的心理需要,心理需要不断得到满足,是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基础。教师应熟知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不断满足学生各种正常的心理需要,不断点燃学生心灵的火把。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需要,如:成就感、自信心、好奇心、愉悦感、游戏;趋美的心理即对美的向往,趋优的心理即对优秀的向往和渴求;归属感、依恋感、安全感、创新的欲望,等等。

學生的某一方面的心理如果不断得到满足,就会朝着某一方面不断做出更大的努力。例如:人与生俱来就有获得成就和趋优的心理需要,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取得成绩、不断有成就感、不断得到优秀的评价,就会乐此不疲地朝着学习的方向不断做出更大的努力。又如:学生都有创新的欲望。实验表明:某一类型的习题,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解答,教师给出一个题目,并告诉学生这个题目有多种解法,这时学生不会满足于一种解法,都会兴致勃勃地去探索多种解法。研究表明:当研究创新性质的任务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时,当研究创新的难度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之间的张力处于合理、适当的程度时,学生都有创新的欲望和心理需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另一类心理需要,如:归属的心理需要、依恋的心理需要、安全的心理需要,则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基础。例如:一些特殊家庭的学生,由于缺少归属感、依恋感、安全感等,容易产生负面的不良心理,教师应特别关注这些学生,多给予温暖和关怀,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归属感、依恋感、安全感,使他们在正常的心理环境下健康地成长。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学内容过于繁难,许多学生学业失败,许多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许多学生常常处于失意和痛苦之中,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情感性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育要不断满足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教育要促进学生德性、情感、智慧的协调发展。

4.兴趣生成法:以成功促兴趣,让学生在充满兴趣中学习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关键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对于教师的教才能悦纳和配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积极地思考。实践证明:只重视培养思维能力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种片面的教学,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和主动学习的源源不断的动力,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我国古代早就有教学的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所熟知的。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教育者首先应当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情感。兴趣与愉悦等积极的情感,是学习知识的动力,是学生开展思维活动的动力,是学生形成良好德性行为的催化剂。教育教学中的大量科学事实证明:情感为先确实是有科学道理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到底用什么方法来使学生形成兴趣?我们到底用什么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我们的研究表明:我们常用的那些通过生动的讲课、通过巧秒的设问、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环节、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等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确有一定的效果,但这些教学方法都是局部有效的,不具有普遍性。因为教学毕竟不是演戏,不可能像讲故事一般生动,教学毕竟是需要学生付出艰苦劳动的。从更加深刻的理性角度来分析,我们常用的那些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都是外因,都是外在的手段,不是从学生自身的心灵深处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在长期的研究实验过程中,我们研究总结出了对学习成功与学习兴趣更为有用的规律。这一规律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次又一次获得学习成功,必然伴随着一次又一次产生愉悦的心情,必然伴随着一次又一次产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必然伴随着一次又一次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新的心理需要,必然伴随着一次又一次产生关于学习的成就动机,有时甚至是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远大的抱负。与此同时,学生的这些由学习成功而引发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又有力地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和不断获得新的成功。我们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以上规律,称为学习成功与学习兴趣互为作用规律。

兴趣生成法,就是以上面的教学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时也称为以成功促兴趣的方法。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能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教学方案,学生通过学习成功而产生学习兴趣。教育教学的实践反复表明:以成功促兴趣这种教学方法无论从情感教育的角度、智育的角度还是德育的角度,都是一种普遍有效的方法。

5.情感语态法:教师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性语态激励和赏识学生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性语态,如微笑、眼神、声音、服饰、手势、动作等,往往决定着学生被吸引的程度,往往极大地增强着教育教学的效果。教育教学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教师的情感性语态是一种极为有力的隐性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微笑、声音动听、表达清晰、眼神生动、表情丰富、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动作高雅、举止有风度、对人真诚,这只是情感性语态的显性行为,而支撑这种显性行为的是教师本身的教育情感。教师对学生有真爱之情,教师对学生有赏识之心,教师的情感性语态才是由衷的,才是真诚的,才能真正感人。

教师的情感性语态不仅可以极大地增强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良好习惯和性格的形成也会有直接的帮助。

6.情感活动法:让学生喜爱和快乐地参加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较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进入社会后,极为需要的是做事的能力和做人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做事能力和做人能力的重要方式。情感活动法强调以学生的情感为切入点,让学生喜爱和快乐地参加学校组織的各类综合实践活动。例如: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使活动具有快乐性、游戏性、进而使学生喜爱自己所参加的活动。又如: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带着赏识学生的心理组织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经常表扬和鼓励学生。再如:在组织的活动中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因而使活动具有可奖励性,学生获得什么样的成绩,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和评价,以此来吸引学生全身心地积极地参加学校所组织的活动。

7.心理调节法:教给学生调节心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冲突,有时会产生焦虑、失意、痛苦、疑虑、不满、愤怒、胆怯等各种不良心理。教师要经常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给学生心理调节的方法。

心理调节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转移法。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转移自己的心理注意点,如去打球、去活动、去看书、去找朋友聊天等,过了一段时间,心理会慢慢平静下来。升华法。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读一本好书,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制订一个努力向上的计划,朝着开心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多想想,告诫自己不要计较眼前的小事,要着眼于长远和未来,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这样可以淡化不愉快的心理。倾诉宣泄法。在受到委屈或心理难受时,找自己的同学和朋友,找自己的父母或教师,找自己认为可以诉说的人,好好倾诉一下自己的委屈和事情的经过,使自己不愉快的心理得到释放。在影视中,有时可以看到人在愤怒时用力击打沙袋,就是一种心理宣泄法。以退为进法。在遇到矛盾时,告诫自己让人三分不吃亏,告诫自己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着眼长远,不要斤斤计较。换位思考法。在遇到矛盾和冲突时,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角度替别人想一想,以求相互谅解。显示后果法。在自己发怒时或者要做出某种激烈反应时,应考虑一下这样做的后果,应该想到可能会得不偿失,可能会适得其反,可能会使事情朝着更为不利的方向发展,甚至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等,进而使自己能够冷静下来,比较理性地处理问题。

教师应深刻地认识到,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保障,健康的心理是学生终生发展、成就事业和获得幸福的重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8.情感德育法:让德育真正成为抵达学生心灵的教育

情感性德育的理论研究表明:学生的情绪、情感不断地感悟、积累、体验,可以逐步变成人性格的一部分。如果我们重视学生的情绪、情感系统的发育、重视与道德相关的情感的培养,那么学生一定会朝着美德的方向发展。

情感性德育强调以学生的情感为切入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其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教育应当创造条件,通过教育措施使学生在健康的、正面的、积极的、情感状态下学习和生活。例如:学生心理和谐,充满自信,对学习有兴趣,自尊心和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有正常的归属感、安全感、依恋感等。德由情生,学生的这些积极、正面的情感状态是学生道德成长的基础。

(2)培养学生具有正常人所具有的同情心、羞耻感、敬畏感。人具有同情心是人向善的基础,人具有同情心才能为别人着想,才能形成美德。人具有羞耻感才能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人具有敬畏感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遵纪守法,如果一个人对法律没有敬畏感,就会无法无天。所以,同情心、羞耻感、敬畏感的培养是情感性德育的重要内容。

(3)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尊重师长、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爱祖国是德育的最高境界,以身许国是人生的榜样。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4)在德育活动中动之以情,通过感动人的教育,使学生在感动中朝着美德的方向发展。通过经常性的感悟、体验和积累,由量变到质变,使学校对学生的美德要求内化为学生的性格和行为习惯。

(5)重视社会主义荣辱觀的教育,党中央提出“八荣八耻”正是以人的情感为切入点的一种教育方法。学校应当把党中央提出的“八荣八耻”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

(6)善于开发教材中的情感性德育内容。教材中的情感性德育内容相当丰富,例如:语文科教材中有许多感动人的德育资源,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又如:理科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都可以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产生美感,产生好的心情,产生自信,产生理想、抱负和追求,而这些正面的情感,正是学生道德成长的重要的情感因素。

(7)通过以情定教、以情定考、心理满足、兴趣生成等情感性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平时一直有一个好的心情。一方面,学生在心情好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总是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例如:有礼貌、有修养、有耐心、尊重别人、热爱生活、积极进取、有理想和追求,等等。另一方面,学生在心情好的时候,容易听取别人的意见,容易接受学校的教育。

猜你喜欢
情感性考试德育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几大要素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浅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你考试焦虑吗?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准备考试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